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0)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8 02:4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鄭添壽
論文名稱:桃園縣國民小學校長課程領導與教師文化關係之研究
指導教授:林志成林志成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進修部學校行政碩士班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教育行政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5
畢業學年度:93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53
中文關鍵詞:國民小學校長課程領導教師文化
外文關鍵詞:the elementary schools’ principalcurriculum leadershipteachers'' cultur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1
  • 點閱點閱:50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91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6
本研究之目的主要為探討國民小學校長課程領導與教師文化二者之間的關係。本研究主要採用文獻分析法、問卷調查法以及訪談法等研究方法。在問卷調查方面,以桃園縣120所公立國民小學的120位校長與960位教師為調查對象,問卷回收後以描述統計分析、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典型相關分析、多元逐步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在訪談方面則從上述學校中選擇4所學校,訪談校長、主任、組長、教師各1位。本研究期能透過上述的設計,了解校長與教師對課程領導與教師文化二者關係的具體看法與建議。
本研究之結論歸納如下:
一、桃園縣國民小學校長與教師大都肯定校長課程領導的實施成效。
二、桃園縣國民小學校長與教師大都肯定學校教師文化的表現。
三、不同背景變項的校長對於本身課程領導的評價差別不大。
四、在教師的背景變項中,除了學校地區之外,其餘變項均會影響其對校長課程領導的評價。
五、除了學校規模、學校歷史、學校地區等背景變項外,其餘變項均會影響桃園縣教育人員對校長課程領導的評價。
六、不同背景變項的校長在學校教師文化上的評價差別不大。
七、在教師的背景變項中,除了現任職務與學校歷史之外,其餘變項對教師文化的影響不大。
八、不同背景變項的教育人員對桃園縣教師文化的評價差別不大。
九、校長實施課程領導確實有助於提升教師文化的表現。
十、在校長課程領導各層面中,以「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對於整體教師文化的預測力最高。
本研究依據結論,於教育行政機關、校長、教師以及未來研究,提出以下具體建議:
一、對教育行政機關的建議
(一)重視校長的培育與進修,不斷提升校長實施課程領導的知能。
(二)依據學校情境個別差異,給予學校推動課程領導所需的行政支援。
(三)提供學校教師專業發展必要的及有效的資源,協助教師形塑優質學校的教師文化。
二、對國民小學校長的建議
(一)強化課程領導功能,落實課程領導的責任,實質參與學校課程發展,致力提升學校課程品質。
(二)營造優質校園文化,建構學習型學校,致力於校內課程發展的制度與觀念之建立。
(三)積極整合各種資源,活化教學,激勵教師參與課程發展,增進教師對課程改革的參與感。
三、對國民小學教師的建議
(一)建立合作協同理念,彼此交流經驗,增進教師專業成長。
(二)強化批判及反省功夫與專業對話的能力,建構專業教師文化的有效機制。
(三)涵養人文素養,豐富教師文化內容,積極營造學校教師文化特色。
四、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一)在研究範圍方面:本研究以桃園縣為研究範圍,建議未來研究可以全臺灣地區為研究範圍,以擴大研究的廣度。
(二)在研究方法方面:除了文獻探討、問卷調查與訪談之外,建議未來研究再增加個案研究法,以擴大研究的寬度。
(三)在研究內容方面:本研究僅限研究主題的做法及現況,建議未來研究可深入研究影響因素及過程,以擴大研究的深度。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qui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incipals' curriculum leadership and teachers' culture in elementary schools. This study methods were adopted literature review, questionnaire and in-depth interviews. In questionnaire aspect, the subjects included 120 principals and 960 teachers from 120 public schools in Tao-Yuan County. The collected data were analyzed through the methods of descriptive statistic, t-test, one-way ANOVA, Pearson’s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canonical correlation and multiple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In addition, interviews had selected four schools from the sample of questionnaire. It is hoping that through this design to collect and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incipals’ curriculum leadership and teachers’ culture as well as real life phenomenon of the researched subject.
Conclusions were made as followings:
1. Most principals and teachers agree the behavior of principals’ curriculum leadership in elementary schools of Tao-Yuan County.
2. Most principals and teachers agree the behavior of teachers' culture in elementary schools of Tao-Yuan County.
3. Principals among diverse background variables take a similar view in their own curriculum leadership.
4. Teachers among diverse background variables, except the school’s district background, the rest variables will affect evaluations on principals’ curriculum leadership.
5. Except the school’s formula, school’s history, school’s district background, the rest variables will affect evaluations on principals’ curriculum leadership of Tao-Yuan County’s educators.
6. Principals among diverse background variables take a similar view in teachers' culture.
7. Teachers among diverse background variables, except incumbent duty and school’s history, the rest variables will have little influence on teachers' culture.
8. Educators among diverse background variables take a similar view in Tao-Yuan County’s teachers' culture.
9. To put principals' curriculum leadership into practice is indeed conducive to promote teachers' culture.
10. Among all dimensions of principals’ curriculum leadership, the highest prediction to total teachers’ culture is promoting teachers’ professional growth.

According to aforementioned findings, the study proposed suggestions toward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the elementary schools’ principal, teacher, and future researchers.
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2
第二節 待答問題與假設………………………………4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5
第四節 名詞釋義………………………………………7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9

第二章 文獻探討………………………………………11
第一節 我國國民小學課程之改革趨勢………………12
第二節 國民小學校長課程領導………………………21
第三節 國民小學教師文化……………………………48
第四節 校長課程領導與教師文化相關之研究………85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99
第一節 研究架構………………………………………99
第二節 研究對象………………………………………103
第三節 研究工具………………………………………105
第四節 實施程序………………………………………109
第五節 資料分析………………………………………110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113
第一節 校長課程領導與學校教師文化的現況分析…113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在校長課程領導之差異分析…115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在學校教師文化之差異分析…146
第四節 校長課程領導與學校教師文化關係之分析…166
第五節 訪談內容分析…………………………………169
第六節 綜合討論………………………………………17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81
第一節 結論……………………………………………181
第二節 建議……………………………………………185

參考書目
壹、中文部分……………………………………………191
貳、英文部分……………………………………………200



附錄
附錄一 國民小學校長課程領導與教師文化關係
之研究調查問卷甲卷…………………………205
附錄二 國民小學校長課程領導與教師文化關係
之研究調查問卷乙卷…………………………209
附錄三 訪談大綱甲卷(校長用) ……………………213
附錄四 訪談大綱乙卷(教師用) ……………………215
附錄五 問卷請託函 ……………………………………217
附錄六 感謝函 …………………………………………218
附錄七 指導教授推薦函(訪談用) …………………219
附錄八 正式問卷寄發暨回收情形統計表 ……………220
附錄九 訪談紀錄 ………………………………………224
附錄十 問卷使用同意書 ………………………………252
壹、中文部分
丁志仁(1999)。如何落實校園民主化之運作。教育資料文摘,43(2),51-56。台北:教育資料文摘社。
三民書局大辭典編纂委員會(1985)。大辭典。台北:三民。
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1999)。九年一貫課程之展望。台北:揚智。
尹建中(1990)。學生次文化的形成。教師天地,44,16-17。
天下雜誌(1998)。共築希望大工程。跨世紀希望工程師,海闊天空Ⅱ,16-19。台北:天下遠見。
王月美(2001)。國小校長課程領導之個案研究----以九年一貫課程試辦國小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正銘(1997)。一所體制內小學進行課程改革實驗的歷程:一個個案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王保進、邱鈺惠(2001)。國民小學校長培育方案規劃之研究----以台北為例。載於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主編「中小學校長專業成長制度規劃」,39-68。高雄:復文。
王為國(1995)。教師專業自主之概念分析,研考報導,32,97-109。
王家通(1994)。我國中等學校教師專業知覺與其他國家之比較研究,八十一、八十二學年度教育學門研究計畫成果發表會資料。
王進焱(1991)。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非正式組織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霄燕(2001)。國小校長課程領導實際之研究----以一位九年一貫課程試辦學校校長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王瓊珠(2003)。對話在小學教師同儕課程領導的應用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卯靜儒(1991)。學校科層化及教師專業自主與專業自棄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伍振鷟、高強華(1999)。新教育概論。台北:五南。
朱湘慈(2003)。國民小學校長課程領導成效評估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新竹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何泰昇(2003)。校長課程領導之個案研究----以桃園縣一所國中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和堂(1999)。國民中學實習教師教學反省與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吳定、張潤書、陳德禹、賴維堯(2003)。行政學(二)(修訂四版)。台北:空中大學。
吳明清(1983)。我國青少年價值觀念及相關因素。台灣師大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明清(1995)。重塑學校文化提昇校園倫理。教師天地,74,23-27。
吳明清(1997)。學校再造的理念與策略。教育資料與研究,19,6-10。
吳清山(1994)。學校效能研究。台北:五南。
吳清山(1997)。建立教師專業權威之探索----談專業知能、專業自主與專業倫理。初等教育學刊,6,41-58。
吳清山(1999)。教育革新與發展。台北:師大書苑。
吳清山、林天佑(2001)。教育名詞:課程領導、課程管理、課程評鑑。教育資料與研究,38,50。
吳清基(2001)。教育行政。台北:五南。
吳瓊洳(1997)。國中學生次級文化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宋文里(1995)。批判教育學的問題陳顯。通識教育季刊,2(4),1-15。
李亦園(1984)。當前青年次文化的觀察。中國論壇,205,9-15。
李光真(2002)。文化篇-知識爆炸、文化苦寂。線上索引日期:民國91年3月11日。網址:http://sinorama.com.tw/ch/Taiwan-50-4.html。
李宏輝(1999)。一位國小自然科學實習老師的教育信念之個案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奉儒(1996)。教育的哲學基礎。載於黃光雄主編「教育導論」,34-65,台北:師大書苑。
李定國(2002)。國小校長課程領導發展之行動研究---以三年級社會學習領域為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李冠儀(2000)。國小教師對學校組織氣氛知覺、工作價值觀與專業承諾之相關。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李新鄉、黃文宏、張哲彰(1997)。師範院校自費生與一般大學教育學程學生就讀滿意度、工作價值觀、教師角色知覺與任教承諾之比較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李錫津(2000)。校長的課程領導。課程與教學通訊,4,1-2。
李聰明(1990)。創造學校文化。現代教育,5(2),85-100。
沈姍姍(1996)。專業主義、教師權利與教育行政體制關係:教師權利消長的動態研究。新竹師院學報,9,103-128。
沈姍姍(2000)。教師專業成長的誘因與動力----自制度面分析。學校行政雙月刊,9,28。
周淑卿(1999)。國小教師次級文化對初任教師專業理論實踐的影響。國科會專題研究報告(計畫編號:NSC 88-2413-H134-008)。
周德禎(1997)。原住民實習教師專業社會化歷程之研究----以拉瓦爾國小為例。屏東師院學報,10,229-258。
林文律(1999)。校長職務與校長職前教育、導入教育與在職進修。教育資料與研究,29,1-10。
林文展(2003)。國民中學校長課程領導行為之調查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林志成(2001a)。學校文化重塑與九年一貫課程改革。載於「變遷中的台灣教育社會學與教育革新」學術研討論文集,25-39。高雄:復文。
林志成(2001b)。從文化觀省思九年一貫課程政策執行落實之道。載於國立新竹師範學院編印「九年一貫課程理念與做法」輔導叢書中,45-78。新竹:國立新竹師範學院。
林志成(2004)。校長卓越領導之行動智慧,學校行政雙月刊,33,10-20。
林佩璇(2000)。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及其影響因素之探討。國立台南師範學院編印,學校本位課程發展。1-35。
林明地(2000)。校長課程領導與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載於財團法人國立台南師院校務發展文教基金會(主編),九年一貫課程:從理論、政策到執行,155-183。高雄:復文。
林振春(1992)。團體規範的發展與應用(上)。諮商與輔導,80,25-30
林彩岫(1987)。國民中學教師專業自主性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清江(1992)。台灣教師的職業聲望與專業形象三次調查比較。中華民國比較協會。台北:師大書苑。
林清江(1995)。如何建立優良的校園文化,載於「教育理念與發展」,12-32。台北:五南。
林清江(1998a)。教育社會學新論。台北:五南。
林清江(1998b)。現代教育社會學導論。台北:五南。
林清財(1990)。我國國民小學教師教育信念之相關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施良方(1997)。課程理論。高雄:麗文。
夏林清(1995)。制度變革中教育實踐的空間:一個行動研究的實例與概念。應用心理研究,1,22-35。
徐超聖(1999)。發揮校長的課程領導落實九年一貫課程的實施。國立台北師範學院主編「自主與卓越----九年一貫課程的變革與展望」。台北: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徐慧真(2003)。桃竹苗四縣市國民小學教師文化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秦夢群(1998)。教育行政-理論部分。台北:五南。
馬信行(1986)。教育社會學。台北:桂冠。
高強華(1992)。教師信念研究及其在學校教育革新上的意義。教育研究所集刊,34,86-87。
高新建(2000)。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意涵與實施。載於邁向課程新紀元(二),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18-44。
高新建(2002)。課程管理。台北:師大書苑。
高新建、單文經、游家政、蔡清田、王麗雲、張明輝(譯)(2000)。Henderson,J.G. & Hawthorne,R.D.(著)。革新的課程領導(Transformative curriculum leadership.)。台北:學富。
張芬芬(1988)。實習教師社會化之探討。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19,351-384。
張春興(1998)。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
張素貞(1999)。校長專業領導-因應九年一貫課程之道。國民教育,40(2),95-97。
張素貞(2001)。校長課程領導與課程管理。發表於三峽教師研習中心舉辦之教育部推動教學創新九年一貫課程校長研習班。
張國榮(2002)。國小「校務會議」運作之探討──教改進程中的省思與前瞻。學校行政雙月刊,18,105-115。
張瑞財(2003)。台南縣國民小學校長課程領導之研究。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張稚美(1998)。終身學習與教師增權。文教新潮,3(4),30-38。
張嘉育(1999)。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台北:師大書苑。
張嘉育(2001)。課程領導概念內涵分析。載於課程領導理論與實務國際學術研討會手冊。台北市立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張耀宗(1998)。教師應具備的教育哲學觀。師友,377,28-30。
教育部(1998)。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0)。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第一學習階段)暫行綱要。台北:教育部。
符碧真(1999)。誰來當老師?我國教師組成結構變化之研究。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9(3)。
許瑞雯(譯)(1999)。Walker,D. & Soltis,J.F.(著)。課程與目的(Curriculum and Aims.)。台北:桂冠。
許籐繼(2000)。學校組織權力重建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連安青(1995)。我國小學數學實驗課程實施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郭丁熒(1998)。教學。輯於陳奎熹主編:現代教育社會學,207-245。台北:師大書苑。
郭丁熒(1995)。我國有關「國小教師」角色研究的回顧與分析。教育研究資訊,3(6),87-101。
郭丁熒(2001)。「教師社會學」的研究範疇及其概況。初等教育學報,14,5-47。
郭玉霞(1996a)。教師在課程實施中所扮演的角色。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國民教育研究集刊,4 ,53-59 。
郭玉霞(1996b)。教師專業化。載於黃光雄(編):教育導論(303-319 )。台北:師大書苑。
郭生玉(1988)。心理與教育測驗(六版)。台北:精華。
陳木金(2002)。學校領導研究----從混沌理論研究彩繪學校經營的天空。台北:高等教育。
陳奕安(2002)。基隆市國民中小學教師文化與教師專業成長態度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奎憙(1990)。「學生次級文化」的剖析。教師天地,44,12-13。
陳奎憙(1995)。學校組織與學校文化。教育研究所集刊,36,66-67。
陳奎憙(1996)。教育社會學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陳美玉(1999)。教師專業學習與發展。台北:師大書苑。
陳美伶(2002)。教務主任的課程領導之個案研究----以一個國小教務主任推動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為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陳迺臣(1992)。教育哲學。台北:心理。
陳慕賢(2003)。國民小學校長課程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以台北縣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樹叢(2003)。校長課程領導之行動研究----以雲林縣二崙國中推動九年一貫課程為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陳麗雪(1995)。中小學女教師的生涯面貌。中小學兩性教育與女性意識研討會,高雄縣政府婦幼協會。
陳寶山(1985)。國民小學教師的教育價值觀。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寶山(2004)。卓越領導的新趨勢,學校行政雙月刊,33,100--113。
傅木龍(1998)。英國中小學教師評鑑制度研究及其對我國之啟示。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傅木龍(2000)。建立教師評鑑制度提升教育品質。發表於「建立學生輔導新體制」學術研討會。
傅木龍(2004)。從輔導與管教談教師作為的迷思與突破。學生輔導雙月刊,93,8-37。
單文經、高新建、蔡清田、高博銓(譯)(2001)。Allan A.Glatthorn.(著)。校長的課程領導(The principal as curriculum leader.)。台北:學富。
喬玉全、陳鋅、錢華(譯)(1991)。Smith,S.C. & Piele,P.K.(著)。學校行政領導原理(School leadership.)。台北:五南。
曾巧如(2000)。國民中小學學校本位課發展策略之研究----以嘉義縣市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游家政(1999)。面向新世紀的國教課程----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總綱內容與特色。載於國立新竹師範學院主辦的「各國初等教育改革國際學術研討會」。
湯仁燕(1993)。國民小學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馮朝霖(1998)。教師文化的轉化。社教雙月刊,87,5-7。
黃 敏(1994)。國民小學教師教育信念之研究:以兩名國小教師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出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旭鈞(2002)。國民小學校長課程領導模式建構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昆輝(1988)。教育行政學。台北:東華。
黃政傑(1991)。課程設計。台北:東華。
黃政傑(1992)。課程改革。台北:漢文。
黃振球(1990)。學校管理與績效。台北:師大書苑。
黃素惠(1997)。高級中等教育階段學校文化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淑苓(2002)。課程改革脈絡下的課程領導:以兩位國中教務行政人員為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超陽(2003)。國小校長課程領導行為之研究----以花蓮縣實施九年一貫課程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黃嘉雄(2000)。落實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行政領導策略。載於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協會主編之邁向課程新紀元(二),145-180。臺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協會。
黃鴻文(1994)。學生次文化----研究理論與方法論之檢討。社會教育學科,23,149-193。
楊文慶(2002)。一所國中校長課程領導之行動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楊國賜(1993)。近年來我國教育改革的動向。收錄於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主編:邁向二十一世紀之教育改革。台北:師大書苑。
楊惠琴(2000)。批判反省導向的教育實習課程之探討。中等教育,51(1),26-41。
楊智穎(2000)。從建立合作文化談教師專業成長。人文及社會科學教學通訊,11(3),126-132。
溫明麗(1997)。批判性思考教學-哲學之旅。台北:師大師苑。
葉淑花(1998)。國民小學教師文化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葉興華(2001)。從課程領導的角色期望談我國國小校長課程領導之困境與展望。載於課程領導理論與實務國際學術研討會手冊,71-89。台北市立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詹棟樑(1994)。如何提高教師素質。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師範教育多元化與師資素質,35-55。台北:師大師苑。
詹棟樑(1999)。現代教育哲學。台北:五南。
賈馥茗(1991)。教育哲學。台北:三民。
齊思賢(譯)(2000)。Thurow,L.C.(著)。知識經濟時代(Building wealth:the new rules for individuals,and Nation in knowledge based economic.)。台北:時報文化。
劉宣容(2001)。桃竹苗四縣市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價值觀與學校行政決定之關係。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歐用生(1996)。教育改革聲中迎接國民小學新課程。國民教育,37(1),2-6。
歐用生(1997)。教育改革與學校再造。國民教育,38(2),2-9。
歐用生(1998)。新世紀的課程改善----兩岸觀點。台北:五南。
歐用生(2000)。轉型的課程領導及其啟示。國民教育,41(1),2-8。
歐陽教(1996)。教育哲學導論。台北:文景。
歐慧敏(2000)。融入能力指標的主題式統整課程。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第二屆課程與教學論壇暨「中小學課程與教學革新」學術研討會,62-72。
潘慶輝(2000)。激發教師的教學創意,開展兒童的學習能力。學校行政雙
月刊,7,32-64。
潘慧貞(2001)。國民小學校長課程領導角色與任務之研究----以盛世國小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蔡因吉(2002)。一所國民小學校長的課程領導行動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蔡政明(2003)。國民小學校長課程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蔡炳坤(1992)。人文主義哲學思想初探。國教輔導,31(6),57-61。
蔡清田(2000)。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推動策略與配套措施。載於學校本位經營理論與實務學術研討會手冊。教育部主辦。
蔡清田(2003)。課程政策決定。台北:五南。
蔡進雄(2000)。轉型領導與學校效能。台北:師大書苑。
鄭世仁(2001)。教育社會學導論。台北:五南。
鄭瑞澤(1982)。社會心理學。台北:中國行為科學社。
鄭熙彥(1987)。國小教師生活型態、服務精神與其參與社區發展工作之角色期望的關係。輔導學報,10,71-120。
鄭燕祥(2003)。教育領導與改革新範式。台北:高等教育。
盧慧凌(1999)。台北縣國民小學工作價值與任教意願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錢幼蘭(2000)。學校文化之探討。教育研究,8,41-51。
謝文全(1997)。教育行政----理論與實際。台北:文景。
謝文全(2003)。教育行政學。台北:高等教育。
鍾任琴(1994)。教師專業之探討。教師之友,35(3),29-35。
鍾任琴(1995)。國小實習教師價值觀、任教意願與教育專業信念關係之探討。嘉義師院學報,9,51-89。
鍾任琴(2000)。教師專業權能之研究-理論建構與實證分析。台北:五南。
簡成熙(1995)。教育哲學導論。台北:五南。
魏方亭(2001)。嘉南地區國中老師工作價值觀、自我效能感及工作壓力與任教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羅虞村(1999)。領導理論研究。台北:文景。
嚴銘志(1996)。國民小學教師教學信念、教師效能與教學行為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蘇美麗(2003)。國小校長課程領導角色與策略之研究。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蘇裕清(2003)。新竹縣國民小學學校實施課程領導成效之研究。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龔素丹(2002)。台北縣國民小學校長課程領導行為及其困難之調查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貳、英文部分
Ansbacher, H., & Ansbacher, R. (1956). The individual psychology of Alfred Adler. New York: Basic Book.
Anthony, L. B., & Gerald, B. O. (1994). Arts education policy in school culture. Arts Education Policy Review, 95(6), 23-30.
Bailey, G. D. (1990). How to improve curriculum leadership—twelve tenets. Tips for principals form NASSP. Reston,VA.: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ondary Principals. ERIC NO:ED315905.
Behar-Horentein, L. S., & Ornstein, A. C. (1999). Curriculum, instruction and supervision: Essential leadership roles for principals.In Ornstein, A. C. & Behar Horentein, L. S. (Eds), Contemporary issues in curriculum.(pp.281-287)Massachusetts : Allyn & Bacon.
Bell, D., & Ritchie, R. (1999). Towards effective subject leadership in the primary school.USA: Open University Press.
Brousseau, B. A., Book, C., & Byers, J. L. (1988). Teacher beliefs and the cultures of teaching.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39(6), 33-39.
Brubaker, D. L. (1994). Creative curriculum leadership.California: Corwin Press. Inc.
Cotton, K. (1995). Effective schooling practices : A research synthesis 1995 update. Portland, OR: Northwest Regional Educational Laboratory.
Davis, N., Helly, M. (1995). Conflicting beliefs: A story of a chemistry teacher’s struggle with change. School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95(7), 345-352.
Deal, T. E., & Peterson, K. D. (1990). The principal’s role in shaping school culture.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325914)
Deal, T. E., & Peterson, K. D. (1999). Shaping school culture: The heart of leadership. SanFrancisco, CA: Jossey-Bass Publishers.
Dewey, J. (1933). How we think. Boston, MA: D.C.Heath.
Doll, R. C. (1996). Curriculum Improvement: Decision Making and Process(9th ed.).Needham, MA.: Allyn & Bacon.
Feldman, S. D., & Thielbar, G. W. (1972). Life style: Diversity in American society. Boston: Little, Brown.
Glatthorn, A. A. (1997). The principal as curriculum leader: Shaping what is taught and tested. California: CorwinPress.Inc.
Goodnough, W. (1981). Culture,language and society. Menlo Park, CA: Benjamin/cummings.
Grift, W.,& Houtveen, A. M. (1999). Education leadership and pupil achievement, primary education 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School Improvement,10(4), 373-389.
Gross, S. J. (1998). Staying Centered:Curriculum leadership in a turbulent era. Washington, D. C.: ASCD.
Hall, J. M. (1996). Curriculum leadership as perceived by North Dakota elementaryp principals and teacher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Dakota, North Dakota.
Hargreaves, A., & Evans, R. (1997). Teachers and educational reform. In A. Hargreaves. & R. Evans (Eds), Beyond educational reform-Bringing teacher back in. Buckingham: Open University Press.
Hayes, H. A. (1989). The function of the district curriculum leader in the public schools of the state of Oklahoma.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
Hord,S. M., & Hall, G. E. (1983). Three images: What principals do in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Austin: University of Texa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for Teacher Education.
Jaber, A. Z. (1996). The leadership requirement of secondary school principals in Kuwait. Joural of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34(4), 24-38。
Johnson, D. W., & Johnson, R. T. (1999). Making cooperative learning work. Theory into practice,38(2), 67-73。
Jossey-Bass.Kagan, D. M. (1992). Implication of research on teacher belief. Education Psychologist,27(1), 65-90.
Krug, S. E. (1992).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A constructivist perspestive. Educational Aministration uarterly,28 (3), 430-443.
Leithwood, K., Begley, P. T., & Cousins, J. B. (1994). Developing expert leadership for the future schools. London, The Falmer.
Linton, R. (1947).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of personality. New York: Appleton.
Lynne, M. H., & Wayne, S. (1991). The curriculum leadership role in facilitating curriculum deliberation. Journal of Curriculum and Supervision,6(4), 340-357.
Nespor, J. (1987). The role of beliefs in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19, 317-328.
Nettle, E. B. (1998). Stability and change in the beliefs of student teachers during practice teaching. Teaching & Teacher Education, 14(2), 193-204.
Noronha, A. X. (1985). The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 leadership in Ontario:A study of the curriculum and managerial role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Buffalo.
Oliva, P. F. (1992). Developing the curriculum(3rd edition). N.Y.:Happer Collins Publishers.
Ott, J. S. (1989). The organizational culture perspective.CA: Brooks/Cole publishing company.
Owen, J. D. (1988).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curricular and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roles of elementary principal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Greesboro.
Packard, J. (1976). The norm of teacher autonomy/equality: Measurment & finding.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143135)
Pajares, M. F. (1992). Teachers’ beliefs and educational research: Cleaning up a messy construct.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62(3), 307-332.
Pennings, I. M. (1970). Work value systems of white collar work.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 15, 397-405.
Pick, K. (1980).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and the role of the principal:A study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s in one district of Boston.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Massachusetts.
Pratte, R., & Rury, J. L. (1991). Teacher,professionalism,and craft. Teachers College Record,93(1), 125-131.
Rokeach, M. (1973). The nature of human values. New York:The Free Press.
Romberger, J. E. (1988). Curriculum development leadership for elementary principals.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Massachusetts.
Ross, E., & Hannay, L. (1986). Towards a critical theory of reflective inquiry.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37(4), 9-15.
Schein, Edgar H. (1985).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Leadership. San Franciso: Jossey-Bass.
Schön, D. A. (1987). Educating 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Schwartz, H. M., & Davis, S. M.(1981). Matching Corporate Culture and Business Strategy. Organization dynamics, 30-48.
Sobel, M. E. (1981). Life style and Social structure.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Solow, S. S. (1995). The nature and scope of curriculum roles and responsibilities of elementary principals:A case study of principals with district-wide curriculum leadership function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Lehigh,Lehigh.
Tabachnick, B. R.,& Zeicher, K. M. (1985).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 perspectives: Final report. Madison:Wisconsin Center for Education Research.(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266099)
Tobin, K. G., Tippins, D. J. & Hook, K. (1994). Referents for changing a science curriculum: A case study of one teacher’s change in belief. Science and education.3, 245-264.
Trengove, T. L. (1983). Principal allotment of time to curriculum leadership and faculty perception of principal curriculum behavior(administration).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Indiana University.
Waller, W. (1932) The sociology of teaching. New York: Wiley.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王為國(1995)。教師專業自主之概念分析,研考報導,32,97-109。
2. 陳寶山(2004)。卓越領導的新趨勢,學校行政雙月刊,33,100--113。
3. 郭玉霞(1996a)。教師在課程實施中所扮演的角色。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國民教育研究集刊,4 ,53-59 。
4. 鍾美玲〈蘇軾禪詩山水意象的表現〉《中國文化月刊》,2000年9月,第246期,頁44
5. 丁志仁(1999)。如何落實校園民主化之運作。教育資料文摘,43(2),51-56。台北:教育資料文摘社。
6. 郭丁熒(1995)。我國有關「國小教師」角色研究的回顧與分析。教育研究資訊,3(6),87-101。
7. 張稚美(1998)。終身學習與教師增權。文教新潮,3(4),30-38。
8. 宋定〈蘇軾的官銜-莊申〈蘇東坡在海南島〉讀後〉《歷史月刊》,1988年5月,第4期,頁138~139。
9. 王建生〈趙甌北的文學批評-論蘇軾〉《中國文化月刊》,1989年1月,第111期,頁30~40。
10. 王建生〈東坡傳〉《中國文化月刊》,1991年1月,第135期,頁36~56。
11. 楊照,1996,〈打開台灣戰後汽車廣告史〉,《廣告雜誌》, 5月,第60期,頁78-86。
12. 陳鳳如,1996,〈現代風火輪‧飆上不歸路:談青少年飆車問題與輔導〉,《諮商與輔導》,第130期, 10月15日,頁8 -11。
13. 林進元,1997,〈從問題導向談當前飆車活動防治策略〉,《警光雜誌》, 6月,第491期,頁30-32。
14. 張國榮(2002)。國小「校務會議」運作之探討──教改進程中的省思與前瞻。學校行政雙月刊,18,105-115。
15. 胥端甫〈東坡家庭與烏臺詩案〉(下)《中華詩學》,1971年1月,第4卷第2期,頁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