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東榮(2001)。國民小學校長培育制度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進修暨推廣 部國民教育研究所學校行政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史詩琪(2002)。新竹市國民小學教師在職進修現況與需求之調查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立法院公報(1998)。教育人員任用條例部分條文修正案三讀通過。教育資料文摘,39(2),126-138。
任立誠(1997)。花蓮縣推動國小教師在職教育現況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江文雄(1999)。校長做得好、不必怕評鑑~談校長評鑑的觀念。2005年2月5日取自:http://www.nioerar.edu.tw/basis3/28/gc3.htm
江彥儒(2002)。國民小學初任校長工作勝任狀況與專業發展需求之研究-以台灣北部地區四縣市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台北: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何福田(1992)。面對當前教育。台北:正昇。
吳明清、沈珊珊、林天佑、林文律(1995)。師範學院研究所提供國民小學教師在職進修方案研究,教育部中等教育司委託研究專案。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研究。
吳清山(2000)。校長評鑑。2005年2月5日取自:http://www.nioerar.edu.tw/basis3/
吳清基(1995)。教師與進修。台北:師大書苑。
宋竹齡(2002)。台北市國民小學校長專業發展標準調查研究。市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汪瓊嬌(2002)。台中市國民小學學校本位教師在職進修之研究。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肖建彬(2001)。校長成長階段理論的問題分析。2005年2月22日取自:http://www.edu.cn/20010830/210021.shtml
林天佑、吳清山(1998)。學校行政領導人才的培育。發表於教育行政論壇第二次研討會。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主辦。
林文律(1999)。校長職務與校長職前教育、導入階段與在職進修。2005年2月5日取自http://www.nioerar.edu.tw/basis3/
林文律(1999)。從校長必備能力看校長培育。收錄於國立教育資料館主辦,台北市立師院八十八年三月承辦之教育論壇:「校長培育、任用與評鑑」。台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
林明地(2000)。校長專業發展課程設計理念與教學方法之探討。2005年3月8日取自:http://www.nioerar.edu.tw/basis3/
林明地(2002)。校長學—工作分析與角色研究取向。台北:五南。
林海清(2000)。從校長培育與專業發展看校長証照制度。2005年2月5日取自:http://www.nioerar.edu.tw:82/basis3/37/37.htm
林富能(2003)。網路實務社群為基礎的音樂教師在職進修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林錦杏(2000)。國民小學校長專業成長需求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柯平順、林天祐(1996)。國民中小學校長主任培育制度之研究。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秦夢群(1999)。校長職前教育之分析與檢討。2005年2月5日取自:http://www.nioerar.edu.tw/basis3/29/a2.htm
秦慧嫻(2000)。國民小學校長專業發展需求及其因應策略-以台北市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馬蕙慈(2004)。國民小學教師在職進修對教學效能關聯性之研究。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高強華(1996)。師資培育問題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涂明甫(2004)。嘉義縣國民小學教師在職進修方式與專業成長知覺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市。國語日報出版中心主編(2000)。新編國語日報辭典。國語日報。
張如柏(2003)。高中職教師在職進修現況、態度與成效知覺研究。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彰化市。張弘勳(1997)。國民中小學實施學校本位管理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張明輝(無日期)。英國中小學校長的專業成長計畫及其啟示。2005年2月6日取自:http://web.ed.ntnu.edu.tw/~minfei/artical/artical%28england%
29-9.doc
張振成(1997)。教育改革聲中校長之角色與作為。高市文教,2月,19-25。張素貞(1999)。校長在職的專業成長與學校經營。2005年2月5日取自:http://www.nioerar.edu.tw/basis3/29/a4.htm
張清楚(1999)。正視中小學校長之培育、任用與評鑑──現職校長的看法。2005年2月5日取自:http://www.nioerar.edu.tw/basis3/28/gc5.htm
張德銳(2000)。美國中小學校長評鑑制度及校長專業發展。2005年2月5日取自:http://www.nioerar.edu.tw/basis3/
張德銳(2000)。國民中小學校長評鑑系統的初步建構。台北市:師大書苑。
張德銳(2000):教育行政研究(3版)。台北:五南。
張德銳、王保進、丁一顧(2002)。國民中小學校長專業能力發展標準及其資源檔之研究。載於校長中心經營與校長專業發展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教育部(1994)。師資培育法。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1995)。教師法。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1996a)。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稚園教師在職進修辦法。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1996b)。教師進修研究獎勵辦法。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1999)。教育基本法。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1)。教育人員任用條例。90年5月25日修訂。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3)。國民教育法。90年2月6日修訂。台北,教育部。
許志賢(1999)。從人事法制的變遷談校長角色的調適。2005年2月1日取自:http://www.nioerar.edu.tw/basis3/29/a3.htm
許志賢(2003)。從人事法制的變遷談校長角色的調適,校長專業教育與專業發展。2005年2月1日取自:http://www.nioerar.edu.tw/new/no5/5-8.htm#8-5。
陳文宗(2004)。國民小學校長專業成長需求調查研究-以嘉義縣市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市。陳金山(1997)。國民小學教師在職進修需求評估之研究。淡江大學教育資料科學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陳金生(2000)。國小校長職前儲訓課程與相關措施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陳順成(2003)。北高兩市社區大學學員學習需求、學習現況及繼續進修意願之比較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陳順像(2003)。國小校長教改壓力與專業成長需求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陳翠娟(2003)。國民小學校長專業發展實施模式規劃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黃昆輝(1992)。教育行政學。台北:東華。
葉木水(2003)。國小教師在職進修法制與進修內容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屏東市。葉春櫻(2001)。國民中小學校長專業發展之研究-以桃竹苗四縣市為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劉淑媛(2002)。國小女性校長專業發展現況、困境困境與需求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劉毓(1998)。中國小校長培養訓練的課程結構及模式。中國大陸,中國教師網。2005年3月8日取自:http://www.edu.cn/20010830/210023.shtml
蔡秀媛(2000)。初任校長導入輔導制度設計理念。2005年2月5日取自:http://www.nioerar.edu.tw/basis3/
蔡美錦(2000)。美國校長專業機構與校長中心功能與運作模式。2005年2月5日取自:http://www.nioerar.edu.tw/basis3/
賴慧玲(2002)。英國初任校長領導與管理專業進修方案(HEADLAMP)應用於我國之調查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謝文全(1988)。教育行政-理論與實務。台北:文景。
謝文全(1999)。中小學校長培育、任用、評鑑制度。2005年2月5日取自:http://www.nioerar.edu.tw/basis3/
魏惠娟(1998)。邁向學習型組織的教育行政領導。教育政策論壇,1期。羅清水(1999)。校長評鑑與專業發展。2005年2月5日取自:http://www.nioerar.edu.tw/basis3/29/29.htm
關文信(2001)。中小學校長培訓工作要樹立大培訓的觀念。2005年2月5日取自:http://www.edu.cn/20010830/209987.shtml
饒見維(1996)。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二、英文部分
Bradley, L.H.(1985). Curriculum leadership and development handbook.
N.J.: Prentice-Hall.
Giorgio,C.,Franco,Z.,&Pietro,B.(2002).Student motivation:an experience of inservice education as a context for profession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Electronic version>.Journal of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18,273-288.
Goldring, E.B., & Rallis, S.F. (1993). Principals of dynamic schools: Taking charge of
change. California: Corwin Press.
Orlich,D.C.(1989).Staff development:enhancing human potential.Boston:Allyn and Bacon.
Randazzo,M.& Beverly,A.(2001).Exploring the effect of collegial study groups.on the transfer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raining to classroom implementation .Lehigh University.Available:http://wwwlib.umi.com/dissertations/fullcit/9995556
Senge, P.M. (1990).The fifth discipline: The art and practice of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New York, NY: Doubleday Currency.
Sergiovanni,T. J.(1984). Leadership and Excellence in schooling. Educational
Leadership,4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