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11.34.178) 您好!臺灣時間:2024/11/02 22:3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周秀月
研究生(外文):Hsiu-yueh Chou
論文名稱:非營利組織在文化建設的角色與功能~以斗六市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The Role and Function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in the Cultural Development-A Case of Tou-Liou City
指導教授:王振軒王振軒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en-Shuan Wa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南華大學
系所名稱:公共行政與政策研究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公共行政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5
畢業學年度:93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31
中文關鍵詞:非營利組織文化建設角色功能
外文關鍵詞:FunctionRoleCultural Development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0
  • 點閱點閱:51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98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6
  文化建設工作乃國家百年大計,其重點在變化國民氣質,提昇文化生活品質,轉移社會風氣。因此,文化建設工作是不能單靠政府或個人單獨成事的。民主國家財富散於民間,所以經濟建設過程需要民間投資開發,共享成果。文化建設同樣需要民間團體的投資和參與,不僅由各級政府來推動,更有賴民間機構、團體、基金會、及社會人士共同參與,政府與民眾攜手合作,才能落實文化建設的推廣。
 
  近年來由於政府財政困難、民眾生活水準提高及對公共設施需求日益殷切等多重因素之影響下,政府積極推動獎勵非營利組織參與公共建設,但其多侷限於硬體上“公共建設”之課題;事實上,地方政府多已無財源建設,亦無力解決許多既有公共建設所面臨之長期營虧損及設施老舊之問題。因此,未來引進非營利組織參與既有公共建設“整建、更新及經營“將成為另一個重要發展趨勢,故本論文擬針對此一課題進行研究。
  
  本研究之主要內容包括:
第一、二章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及相關理論文獻之探討。
第三章為針對國內文化建設現況及面臨問題進行探討,以了解目前文化建設之發展瓶頸及未來發展方向。
第四章首先說明臺灣地區民間參與文化建設之趨勢,然後再針對非營利組織參與文化建設之條件、法律環境及合作架構等相關議題進行分析研究。
第五章為雲林縣文化建設實證調查研究。
第六章分析非營利組織參與斗六市文化建設可行性評估
第七章為綜合以上各章之分析結果,得出結論並提出相關建議。
 
  研究發現
一、斗六市文化建設不足主因在於,民選首長「好大喜功」只重視硬體建設,「政治利益考量」及臨時人員之過度任用造成財政結構性的惡化,及中央統籌款分配不公所致。
二、雲林縣目前非營利組織參與地方文化建設僅限於社區發展協會,其他民間團體參與的機會很小,深入探討發現雲林縣文化建設經費有被部份學者專家所壟斷,或宣導對象不夠普及(有些民間社團從未收過文化局的活動公告)。
三、從公共行政的角度來觀察,非營利組織對解決地方文化建設具有相當重要的貢獻,其志工參與文化建設,正可彌補政府在管理或服務方面的不周,以達成文化建設公益性、服務性之目的。
四、非營利組織多由草根性團體組成,其資源及能力有限,服務也僅有一定的範圍,當其參與文化建設時,受到性質面及範圍上的限制,多數與本身生活息息相關者為限。
五、非營利組織的基本使命,在於追求自由、平等、公平、正義 與倫理道德等公共利益。當其參與文化建設時,常發生社會、政治、及經濟議題聯結關係,對於其經濟性企業化之行為應加以限制或建立監督機制,以免失去公益性與服務性之目的。
六、非營利組織以服務、行動為導向,擁有多重的組織目標及無形精神層次之貢獻,當其參與文化建設時,很難以經濟效益角度來評估其績效。因此本研究以質化深度訪談及問卷調查之方式來瞭解客戶滿意度。至於要如何衡量非營利組織之績效,以展現其在現代國家之角色與功能,為值得再探討之問題。
七、面對財政困境及社會需求不斷增加下,政府已不堪負荷,特別是文化建設的經營更顯得無力感,政府只得向外尋求援助。由公部門結合非營利組織參與文化建設,正可輔佐公部門不足之處,雙方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文化建設真正的使命感。
八、民眾對文化活動有高度的認同,但參與不夠踴躍,未來對文化活動必須加強行銷觀念,提昇民眾參與的意願。
九、斗六市民對斗六市文化建設的軟硬體都不甚滿意,但在地方財政日益拮据的情況下,唯有引進非營利組織參與,才能克服文化建設之不足。然而過去非營利組織參與文化建設都只侷限於軟體的文化活動,未來如何引進非營利組織參與硬體建設也是重要的課題。
十、文化志工的組織與訓練是文化建設最基礎也最重要的工程,雲林縣除了文化局有進行文化志工的組訓外,鄉鎮市亦當加強文化志工的組織與訓練。
十一、由古坑的咖啡節與斗六的文旦節地方文化創意產業活動為例,兩者可說是成功的促銷當地產業,但民眾對古坑咖啡節的認同遠高於斗六的文旦節,再度證明了文化活動宣傳的重要性。
十二、文化建設不能普及、除了以上各種原因,資源的壟斷也是重要因素,地方應該成立客觀的評審制度廣納專家學者意見,有效的分配有限的資源。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內容與範圍 2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 4
 
第二章 理論與文獻回顧 7
第一節 文化與文化建設 7
第二節 非營利組織之理論基礎及其類型 21
第三節 非營利組織與政府的關係 23
 
第三章 國內文化建設調查報告 26
第一節 國內文化建設發展沿革與相關政策 26
第二節 國內文化建設現況調查 27
第三節 國內文化建設發展瓶頸 29
第四節 國內文化建設發展的方向 33
第五節 地方文化施政方向(社區總體營造) 39
第六節 文化創意產業計劃 50
 
第四章 非營利組織參與文化建設之探討 55
第一節 引進非營利組織參與文化建設之趨勢分析 55
第二節 引進非營利組織參與文化建設之條件分析 59
第三節 獎勵非營利參與文化建設之法律環境分析 60
第四節 引進非營利組織參與文化建設之合作架構 64
第五節 非營利組織參與文化建設之課題分析 66
第六節 小結 68
 
第五章 雲林縣文化建設實證調查研究 72
第一節 問卷設計 72
第二節 問卷調查之實施 75
第三節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76
 
第六章 非營利組織參與斗六市文化建設可行性評估 91
第一節 背景分析 91
第二節 現況調查與發展策略 91
第三節 當前環境與問題分析 92
第四節 文化建設相關法令 93
第五節 小結 95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96
第一節 研究結果與發現 96
第二節 政策建議 97
第三節 後續研究 102
 
參考書目 102
 
附錄一:斗六市民眾對文化建設滿意度調查 105
附錄二:雲林縣文化建設經營深度訪談問卷(雲林縣文化局) 106
附錄三:鄉鎮市文化建設經營深度訪談問卷(非營利組織) 106
附錄四:鄉鎮市財政及文化建設經營深度訪談問卷(財政課) 107
附錄五:鄉鎮市文化建設經營深度訪談問卷(民政、建設課) 107
附錄六:雲林縣斗六市非營利單位名錄 108
附錄七: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創意產業計劃 114
中文部份:
 
一. 中文書籍
 
王振軒,非政府組織概念,台中,必中出版社,2003年。
 
余佩珊譯,非營利機構的經營之道,台北:遠流出版社,1994。
 
余德銓等,民間參與公共建設-BOT運作整體架構之探討,1994,9。
 
林吉郎,非營利組織資源開發與整合—理論與實踐,嘉義:中華非營利組織管理學會,2003年。
 
官有桓,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台灣本土的個案分析,台北:亞太圖書,2000年。
 
周慕文、慕心譯,Peter F•Drucker著:《巨變時代的管理》,台北:中天出版社,1988。
 
陳金貴,美國非營利組織的人力資源管理,瑞興圖書公司,1994年。
 
陳金貴:<公共行政研究主題之發展趨勢>,(行政學報),1991,第23期。
 
陸宛蘋等,「台灣非營利組織發展」需求診斷研究,台北:亞洲協會1997。
 
陸宛蘋: <非營利組織之定義與角色>,《社區發展季刊》,1999,第八十五期。
 
劉立民、何福田,成立文化中心諮詢服務中心可行性之調查研究,行政院文建會,1986。
 
劉玉山,以BOT方式推動民間參與公共建設之政策推動方向及目標,公共建設民營化,中華民國營建管理學會,1998.2。
 
薛琦,民間參與公共建設之政策目標、執行策略與推動措施,生產力中心研討會,1998.10。
 

 
二. 研究論文
 
王詩慧: <非營利組織公共關係運作之研究~以醫療類基金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2000。
 
王榮周: <地方自治財源之研究>,文化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1982。
 
元庚鮮: <非營利民間團體推動社區成人教育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
 
吳青如,非營利組織在器官移植中的角色與功能—以台灣地區為例,私立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李朝宗,非營利組織推動休閒農業發展策略之研究—以嘉義縣農會為例,私立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李衍儒: <政府採購法對非營利組織的影響>,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2000。
 
洪志強,獎勵民間參與公共設施建設策略更新之芻議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
 
馬瑞聲: <非營利組織行銷策略之研究~以企業基金會為例>,國立台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陳韻如,民間團體參與國家文化建設之研究:臺北市藝文表演團體的探討,國立中興大學(台北)公共行政及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
 
陳雅雯,政府機關在文化建設中角色的研究--以文化建設委員會舉辦文藝季活動為例,國立中興大學(台北)公共行政及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
 
陳復漢,「民間參與公共建設可行性分析要項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桃園,2000。
 
關智宇,非營利組織與政府組織合作關係之研究—以台北市社區理事長與里長為對象,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三. 法規與官方文書
 
2003年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年報,經濟部文化創意產業推動小組,2003。
 
文化環境工作室主編,《台灣縣市文化藝術發展─理念與實務》、台北、1999。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法規委員會編,文化建設法規彙編,1997。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白皮書」,台北,2004。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網站,「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施行細則」,
 
台北,2004。
 
財政部委託,公營事業民營化-民營化方式之研究,1994年。
 
國立歷史博物館,文化發展與民間力量座談會文集,1998年。
 
英文部分
 
Anheier, H. K. and Seible, W. (eds.) The Third Sector: Comparative Studies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New York: Walter de Gruyter, 1990.
 
Bozeman, B. All Organizations Are Pubic: Bridging Public and Private Organizational Theories.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Publishers, 1987.
 
Brudney, J. L.“Volunteerism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in J. L. Perry (ed.) Research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A Research Annual. Greenwich, Connecticut: JAI press, 1991.
 
Denhardt, R. B.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 Action Orientation. Belmont, California: Wadsworth, Inc, 1991.
 
Denhardt, Robert B.“A Statement of who we Are: Summary of the Discipline.”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51(1), 1991.
 
Dilulio, J. J., Jr. (Ed), Deregulating the Public Service: Can Government Be Improved? Washington, D. C.: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1994.
 
Dubnick, M. J.,“A Coup Against King Bureaucracy?”in J. J. Dilulio (Ed.), Deregulating the Public Service: Can Government Be Improved? Washington, D. C.: Brookings, pp.249~287,1994.
 
Frederickson, H. G.“Toward a Theory of the Public for Public for Public Administration.”Administration & Society, 22(4)1991.
 
Hansmann, H. B.“Economic Theories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 in W. W. Powell (ed.),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New Haven, Con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87.
 
Hodgkinson, V. A., Lyman R. W. and Associates The Future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Challenges, Changes and Policy Considerations. San Francisco, California: Jossey-Bass Publishers, 1989.
 
James, E. The Nonprofit Sector i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Studies in Comparative Culture and Polic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9.
 
Korten, D. C. Getting to the 2lst Century: Voluntary Action and the Global Agenda. West Hartford, Connecticut: Kumarian Press, 1990.
 
Morgan, D. R. and England, R. E.“The Two Faces of Privatization.”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48(2), 1988.
 
Schram, Vicki R., in Moore. Larry F. (ed.)“Motivating Volunteers How the Rewards of Unpaid work Can Meet People’s Needs.”Vancouver Volunteer Publication, 1985.
 
Weisbrod, B. A. The Nonprofit Economy.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8.
 
Weiss, J. H.“Donations: Can They Reduce a Donor’s Welfare”, in S. Rose-Ackerman (ed.) The Economic of Non-profit Institution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6.
 
Wolch, J. R. The Shadow State: Government and Voluntary Sector in Transition. New York: The Foundation Center, 1990.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