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Bernd H. Schmitt(2000)。體驗行銷(Experiential marketing)(王育英、梁曉鶯譯)。台北市:經典傳訊文化。(2000)
Blackwell, R. D., Miniard, P.W., & Engel, J.F. (2001)。 消費者行為(Consumer Behavior)(謝文雀譯)。台北市:華泰文化。(2001)
王文科(1997)。教育研究法。台北市:五南。
王淑蘭(2001)。海峽兩岸餐飲教育的建教合作效能之比較--以台灣地區與中國大陸上海市餐飲學校為例,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王麗菱(2001)。國際觀光旅館餐飲外場人員聘用及應具條件之研究,中華家政學刊,17-30。田振榮(1999)。在三明治教學中如何結合師資課程與設備。全國技職校院三明治教學研討會,15-17。
交通部觀光局(2005年,4月28日)。旅館及民宿。上網日期:2005年4月28日。網址,http://202.39.225.136/indexc.asp。
仲曉玲(2002)。如何創造美好的顧客體驗。廣告雜誌,134,28-30。
朱永蕙、鐘政偉、陳正宏(2004)。產學教育合作實施效益之研究。第四屆觀光休閒暨餐旅產業永續經營學術研討會,87-98。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0)。新世紀國家計畫,民國90 至93 年四年計畫暨民國100 年展望。台北:行政院經建會。
吳來靜(2002)。以體驗行銷觀點探討消費者對氣氛之體驗及構成線索,國立嘉義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吳忠福(2002)。三明治教學法應用於技專校院流通管理科系之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呂惠淳(2004)。技職校院流通管理科系三明治教學成效之研究-以生活百貨及便利超商業態為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李忠浩(2002)。高級職業學校特殊教育班職場實習實施現況之調查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李建興(1972)。現階段我國職業教育革新途徑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14,234。
李啟誠、江建良(1998)。專科學校企業管理科校外實習之研究。正修學報,197-215。李福登(1998)。三明治教學在技職教育之驗證-國立高雄餐旅專校實施案例,技術及職業教育,47,29-30。周燦德、林騰蛟(2004)。當前技職教育的定位與發展。主計月刊,578,49-55。林秀貞(2004)。體驗行銷與顧客忠誠度之關係探討,東吳大學企管系碩士論文。林佩怡(1999)。二專餐飲管理科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林玥秀、黃毓伶(2003)。學生實習期間遭受性騷擾問題之探討-以我國二專餐飲科學生為例,高雄師大學報,15(1),215-243。林清江(1975)。建教合作理論與制度之比較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17,61。
林富華(1980)。我國工業職業教育實施輪調式建教合作之評價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林灯松(2001)。高職輪調式建教合作教育現況與發展策略之探討,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64,34-40。邱皓政(2003)。結構方程模式。台北市:雙葉書廊。
邱媞(2003)。體驗行銷模式與其遊客行為之實證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侯世光、黃進和(2003)。技術與職業教育。台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
柯淑屏(2003)。高職餐飲科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以桃園地區為例,世新大學觀光學系碩士論文。泉輝孝(1992)。企業內教育訓練之發展及其方法上的特徵─日本之經驗。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
洪順慶(1999)。行銷管理。台北市:新錄書局。
紀潔芳(2005)。推動觀光產業的研發能力。全國觀光休閒暨餐旅產學合作永續發展研討會議手冊〈小冊子〉。高雄市:國立高雄餐旅學院編著。
胡夢蕾(2004)。餐旅學生人格特質與實習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教育研究資訊,12(1),103-132。孫豪志(2002)。學生滿意度指標重要性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徐達光、許順旺、吳哲宏及謝恩(2004)。餐旅實習課程對實習生工作價值觀影響之社會化歷程探討,餐旅暨家政期刊,1(2),219-241。
袁薏樺(2003)。體驗行銷、體驗價值與顧客滿意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商業自動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國立高雄餐旅學院(2005年,5月30日)。國立高雄餐旅學院校園資訊網。上網日期:2005年5月30日。網址,http://www.nkhc.edu.tw/
國立高雄餐旅學院研究發展處實習就業組:相關規章(2005年,6月3日)。國立高雄餐旅學院研究發展處實習就業組。上網日期:2005年6月3日。網址,http://www.nkhc.edu.tw/1610/cap/index.htm
國立高雄餐旅學院研發處(2005)。實習手冊〈小冊子〉。高雄市:國立高雄餐旅學院編著。
康自立(1985)。建教合作教育原理。台北市:全華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張健豪(2004)。三明治學制建教合作瓶頸之研究—從學校行政層面。國立高雄餐旅學院九十二學年度教師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張菡琤(2004)。實習情境對實習生專業承諾之影響-以餐旅業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教育大辭書編纂委員會編纂(2000)。教育大辭書。台北市:文景出版。
教育百科辭典編審委員會編(1994)。教育百科辭典。台北市:五南出版。
教育部(1979)。高職輪調式建教合作技術生訓練宣導手冊。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0)。技職教育發展方向。台北市:教育部。
曹勝雄、容繼業、劉麗雲(2000)。專科餐旅教育三明治教學制度實施之認知研究—從教師觀點,高雄餐旅學報。許全守(2000)。三明治課程在高等教的實施策略。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58,46-51。郭德賓(2004)。技職教育實務課程學生滿意度之研究--以國立高雄餐旅學院餐飲實務課程為例,餐旅暨家政學刊,1(1),87-104。陳向明(2003)。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市:五南出版社。
陳育慧(2002)。體驗行銷之探索性研究-統一星巴克個案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黃怡君(2000)。我國餐旅教育與校外實習制度對工作表現影響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黃政傑(1999)。三明治教學的推動,全國技職校院三明治教學研討會,7-9。
黃英忠、黃培文(2003)。實習工作價值觀的建構及其與工作投入的關係--以大 專觀光、休閒、餐旅相關科系學生為例,觀光研究學報,12(1),63-78。黃毓伶(2002)。二專餐飲管理科學生實習期間性騷擾問題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觀光暨遊憩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葉怡君(2000)。影響我國商業技職院校與企業合作夥伴關係因素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廖俊儒(2004)。職棒現場觀眾消費體驗要素對體驗滿意度與忠誠意願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博士論文。劉貴賢(1996)。大學階段工業科技相關院系建教合作實施現況及問題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學位論文。轉引自吳忠福(2002),三明治教學法應用於技專校院流通管理科系之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劉麗雲(2000)。專科餐旅教育三明治教學之效能評估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歐用生(1997)。加強實習輔導,載於自主與卓越。台北市:國立台北師院實習輔導叢書。
滕春興(1973)。我國教育計畫中建教合作之研究。台北市:商務印書館。
蔡政雄(1978)。職業訓練管理人員訓練教材。前全國職業訓練金監理委員會編印。
鄧意滿(2003)。餐飲技職學生建教合作教學效能之研究。光武學報,(26),285-303。賴清國(2001)。高職餐飲管理科建教合作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戴文雄(1996)。建教合作的要義,載於台灣省教育廳編:輪調式建教合作事業單位輔導員研習會研習手冊。台中:台灣省政府教育廳,37-43。
戴湘涒(2001)。影響表演藝術消費體驗之因素及評估準則,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藍敏慧(1973)。論建教合作,台灣教育輔導月刊,23(5),10。
顏月玲(2000)。餐旅業界對高等餐旅學校實施三明治教學與傳統校外教學實習成效滿意度之比較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魏思琪(2004)。體驗行銷對服務品質與滿意度之影響研究—以大學科系體驗營為例,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羅元駿(2004)。以體驗學習為本之戶外教育活動對個人生活效能的影響與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羅文基(1986)。教育訓練與人力發展。高雄:復文書局。
羅文基(1988)。技職教育的探索。台中:台灣省政府教育廳編印。
饒達欽(1995)。商業教育與企業結合之研究。台北:教育部技術及職業教育司專案研究報告。轉引自吳忠福(2002)。三明治教學法應用於技專校院流通管理科系之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英文部分
Anderson, E. W. & Sullivan, M. W. (1993). The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Customer Satisfaction for firms. Marketing Science, 12(Spring), 125-143.
Association for Experiential Education (1995). AEE definition of experiential education. The AEE Horizon, 15(1), 21.
Brewer, M. (1990).Sandwich courses, United Kingdom. Journal of Cooperative Education, 26(2), 14-22.
Cardozo, R. N. (1965).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Customer Effort, Expectation and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2, 244-249.
Dewey, J. (1938). Experiential and education. London: Macmillan.
Downey, C. J., Frase, L. E., & Peters, J. J.(1994).The quality education challenge. C. A.: Corwin Press.
Fornell, C.(1992). A National Customer Satisfaction Barometer: The Swedish Experience. Journal of Marketing, 56(January), 1-21.
Friedman, M. (1996). Pursuing happiness: American Consumers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Journal of Consumer Policy. Dordrecht: Mar 1996, 19(1), 115-118.
Heskett, J. L. (1987). Lesson in the Service Sector.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65 (March-April), 118-126.
Heskett, J. L., Jones, T. O., Loveman, G. W., Sasser, W. E., & Schlesinger, L. A.(1994). Putting the service-profit chain to Work.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72 (March-April), 164-174.
Holbrook, M.B., & Hirschman, E.C.(1982). The Experiential Aspects of Consumption: Consumer Fantasies, Feelings, and Fun. Gainesville: Sep 1982.9(2), 132-140.
Johnson, J. H. (1993).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in education. Oregon School Study Council, 36(5), 1-45.
Kotler, P. (1999). Marketing Management: Analysis,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 Control, 9thed,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Inc.
Lee, M.C. & Jochen, W.(1998). Satisfaction: A Behavioral Perspective on the Consumer.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Singapore:Oct 1998, 15(2), 285.
New York University (1974). Unique Values of Cooperative Work Experience. New York: Th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Oliver, Richard L. (1980).A Cognitive Model of the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Satisfaction Decisions.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17(November), 460-469.
Oliver, Richard L. (1993).Cognitive, Affective, and Attribute Bases of the Satisfaction Response.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20(December), 418-430.
Olson, M.(2000). Curriculum as a multistoried process. Canadian Journal of Education, 25(2), 169.
Ostorm, A. & Iacobuci, D.(1995). Consumer Trade-Offs and the Evaluation of Services. Journal of Marketing, 59(14), 17-28.
Owens, D. D. (2000). The Economy. Franchising World, 32(1), 11.
Parasurman A., Zeithaml V.A., &Berry L.L.(1985). A Conceptual Model of Service Quality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Journal of Marketing. Chicago:, 49(4), 41-50.
Patterson, J. (1981). Sandwich education at Ulster Polytechnic. CIHED Newsletter, 2, 24-31. Available ERIC No. ED201800.
Peltier, J. W. and J. E. Westfall (2000). Dissecting the HMO-Benefits Managers Relationship: What to Measure and Why. Marketing Health Services, 20(2), 4-13.
Peter, P.T. & Paulo, G.(2004). Experience, Reason, and Education. JCT. Rochester: Winter 2004, 20(4), 141-146.
Pine II, B. J. and Gilmore, H. (1998). Welcome to the experience marketing.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July/August), 97-105.
Prus, A. and D. R. Brandt (1995). Understanding Your Customers.Marketing Tools, (July/August), 10-14.
Reed, J. G., Lahey, M. A., & Downey, R. G. (1986). Development of the college descriptive index: a measure of student satisfaction.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in Counseling and Development, 7(3), 67-82.
Schmitt, Bernd H., (1999). Experiential marketing: How to get customers to sense, feel, think, act, and relate to your company and brands, New York.Journal of Marketing Management,15, 53-67.
Schwarz, S. H. (1990). The Creation and Destruction of value.Vocational Guidance Quarterly, 27, 250-258.
Trifonas, P.P. & Ghiraldelli, P. (2004). Experience, Reason, and Education. Rochester: Winter 2004, 20(4), 141-147.
Wabster’s Ninth New Collegiate Dictionary(1986). Merrian-webster inc. Publishers Springfield, Massachusetts.
West, A. J., & Jameson, S. M., (1990). Supervised Work Experience in Graduate Employment. Journal of European Industrial Training, 14(3), 29-32.
Westbrook, R.A. (1980). Intrapersonal affective influence on consumer satisfaction with products.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7(6), 49-54.
Westbrook, Robert A. & Richard L. Oliver (1991). The Dimensionality of Consumption Emotion Patterns and Consumer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20(December), 418-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