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0.82.149) 您好!臺灣時間:2023/06/03 22:2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李豐榮
研究生(外文):LEE,FENG-JUNG
論文名稱:我國國民小學朝會活動內容及其意涵之研究-以台中縣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f the contents and the meanings of the morning assembly in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iwan
指導教授:黃隆民黃隆民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中師範學院
系所名稱:國民教育研究所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綜合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5
畢業學年度:93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70
中文關鍵詞:升旗朝會活動學生集會活動
外文關鍵詞:A flag-raising ceremonythe morning assemblyschool congrega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6
  • 點閱點閱:72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73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我國國民小學朝會活動內容及其意涵之研究
摘 要
本研究主要研究目的有:(一)探討我國小學朝會活動之發展沿革及其時代意涵;(二)瞭解台灣地區以外小學類似朝會相關活動之發展狀況;(三)探討我國小學目前實施朝會活動之內容及意涵;(四)探討我國小學未來規劃學生集會活動的發展方向。
本研究首先透過文獻探討以瞭解:(一)我國長期以來的小學朝會活動,在學校實施中的發展脈絡與歷史意涵;(二)藉由中國大陸地區及日本小學類似朝會活動的發展情形,以提供國內小學實施學生集會活動的發展借鏡;(三)探究國內小學實施朝會活動之狀況及其相關研究,以做為本研究的參考。
除了文獻探討之外,本研究針對文獻探討的結果,設計了一份問卷暨訪談調查表,以台中縣公立國民小學為研究範圍,並徵詢國小行政人員、教師、學生家長和學生的意見與看法,以做為本研究提出具體結論及建議的參考依據。
經過上述程序的研究與分析之後,本研究獲致以下結論:
一、我國小學朝會活動的發展,已由從前強調中央集權式的國家教育需求,逐漸趨向如今重視民主多元化的學校本位需求。
二、朝會活動至今仍普遍是小學校園中定期、定時舉行的全校性戶外集會活動,其實施的內容主要含有進場、整隊、升旗典禮、師生互道早安禮、頒獎、報告事項、各項學習活動及退場等項目。
三、目前各小學所實施的朝會活動內容,都蘊含著不同的教育價值和意涵,但也廣泛的面臨到一些問題而影響到其實施成效,有待學校方面去思考與改進。
四、對於我國小學今後學生集會活動的規劃方向,除了應儘量給予學校本位自主的發展空間外,也可嘗試採主題式的學習活動來統整規劃,並兼顧到學生團體生活指導和多元開放的學習,以及兼顧到學校與兒童方面的多元需求。
本研究最後根據研究的結果,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相關教育行政單位應儘速釐清學校朝會活動的實施定位。
二、重視朝會活動的實質內涵及相關問題。
三、規劃符合學校本位需求的學生集會活動。
四、對於後續研究方向的建議。

關鍵詞:升旗、朝會活動、學生集會活動
A study of the contents and the meanings of the morning assembly in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iwan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canvass the deep meanings of the morning assembly, which mainly refers to the contents of the activities and its subconscious meanings.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Firstly, I check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rning assembly in schools dated from its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surveyed its meanings at different stages from different periods. Secondly, I compared the developments of the morning assembly in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iwan with those of the other countries. Thirdly, I proceeded to look at the contents and the meanings of the morning assembly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s nowadays. Last but not least, I focused on the future developments in the morning assembly of the students in elementary schools.
In this study, I collected related literatures to enhanc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morning assembly.
1. The morning assembly has been a tradition in every elementary school in this country, since Taiwan was under the Japanese regime. I contemplated on its developments and its roles in history.
2. Comparing the experiences of Taiwan with those of the other countries, such as Mainland China and Japan, it was hoped to offer a reference point for Taiwan.
3. To explore the status quo of the morning assembly and to review its related literatures, it was hoped to offer a reference point for this study.
After reviewing the related literature, I myself designed a questionnaire to survey the samples from the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ichung country, including school teachers, parents, and education administrators.
Based on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the conclusions we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rning assembly in elementary school was shifted its place from the centralized system to the school-based management(SBM).
2. The morning assembly has been still proceeding generally and necessarily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s. It is usually hold outdoors. The assembly activities generally include an activity that students lining up to enter a stadium, a flag-raising ceremony, a greeting to staff, reports regarding the current events, some learning activities and an activity that students marching away.
3. Nowadays all the morning assembly carries on with different educational purposes and meanings. It, yet, is now facing with some problems which result in its inefficiency. It is necessary for schools to deal with these problems and to make their progress.
4. It is ideal for elementary schools to run their own morning assembly under the SBM for their understanding the needs of their own students as well as facilitating the processes of their own requirements.
From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I made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elementary schools to consider the morning assembly, which are listed as follows:
1. The Ministry and each bureau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s have to seek a clear orientation of the morning assembly.
2. It is necessary for elementary schools to focus the contents and means on the morning assembly.
3. It is suitable for elementary schools to organize the morning assembly to meet the SBM.
4. The study offers some suggestions for other researchers.

Keywords:A flag-raising ceremony, the morning assembly, school congregation
目 次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目次 V
表次 VII
圖次 Χ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問題的背景與性質 3
壹、問題的背景 3
貳、問題的性質 5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7
壹、研究目的 7
貳、待答問題 7
第四節 名詞釋義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我國小學朝會活動之發展沿革及其時代意涵 10
壹、萌芽期(清季末葉和民國初創時期) 11
貳、建立期(北伐統一和抗戰前後時期) 20
參、成長期(政府播遷來台時期) 31
肆、改進期(復興基地莊敬自強時期) 40
伍、革新期(解除戒嚴多元開放時期) 54
陸、渾沌期(權力鬆綁學校本位時期) 63
柒、綜合我國小學朝會活動之發展情形 74
第二節 台灣地區以外小學類似朝會相關活動之發展狀況 87
壹、中國大陸小學的晨會活動 87
貳、日本小學的朝會活動 95
第三節 國內小學實施朝會活動之狀況及其相關研究 103
壹、國內小學實施朝會活動之狀況 103
貳、國內有關朝會活動之相關研究 112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119
第一節 研究架構 119
第二節 研究對象 121
第三節 研究工具 123
第二節 研究方法 126
第三節 實施程序 126
第四節 資料處理 127
第五節 研究限制 128
第四章 資料分析與討論 129
第一節 我國小學實施朝會活動的現況 129
第二節 朝會活動所蘊含的實質意涵及相關問題 149
第三節 今後小學校園中學生集會活動的發展空間 18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215
第一節 結論 216
第二節 建議 237
參考文獻 241
一、中文部份 241
二、英文部份 255
附錄 256
附錄一 我國國民小學朝會活動內容及其意涵之研究調查問卷 256
附錄二 我國國民小學朝會活動內容及其意涵之研究訪談大綱 265
附錄三 訪談人員一覽表 267
附錄四 民國十八年(1929)至民國九十三年(2004)相關
法令條文規範朝會等集會活動之實施情形 269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丁家裕(1981)。對國歌應有的認識。自由青年,623,48-49。
大陸中央宣傳部、教育部(2004)。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於印發《中小學開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實施綱要》的通知。2004年10月8日,取自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info760.htm
大陸全國人大常委會(1990)。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2004年10月8日,取自
http://library.jgsu.edu.cn/jygl/gh01/JYGLZHFLFG/FL/1056.htm
大陸南京市長江路小學(2000)。長江路小學大隊部2000-2001學年第一學期工作計劃。2004年1月26日,取自http://njcx.handsbrain.com.cn/05students/05-02-02.htm
大陸國家教育委員會(1988a)。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試行)。2004年10月9日,取自http://library.jgsu.edu.cn/jygl/gh01/JCJYGLFLFG/BMGZ/1245.htm
大陸國家教育委員會(1988b)。小學德育綱要(試行)。2004年10月9日,取自http://library.jgsu.edu.cn/jygl/gh01/JCJYGLFLFG/BMGZ/1243.htm
大陸國家教育委員會(1992)。國家教委關於印發《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初級中學課程計劃(試行)》和二十四個學科教學大綱(試用)的通知。2004年10月6日,取自http://library.jgsu.edu.cn/jygl/gh01/JCJYGLFLFG/BMGZ/1072.htm
大陸國家教委辦公廳(1991)。國家教委辦公廳印發鄒時炎同志關於《要嚴肅而認真地進行中小學校升旗活動的教育》的意見的通知。2004年10月8日,取自http://library.jgsu.edu.cn/jygl/gh01/JCJYGLFLFG/BMGZ/1034.htm
大陸教育部(2001)。教育部關於印發《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的通知。2004年10月13日,取自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info4609.htm
大陸湖南省體育局(無日期)。課外體育活動。2004年3月7日,取自http://www.sports.gov.cn/xuexiao/tiyuke/tiyuke001.htm
大陸福州市茶園山中心小學課題組(無日期)。活動課程研究-小學晨會活動方案設計與實踐。2004年1月26日,取自http://www.21cae.net/activeteach/activearticle/text11.htm
尹蘊華(1980)。兒童訓導的理論與實際。台中縣:台灣省政府教育廳。
方國安(1976)。清末民初中國軍國民教育之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學院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日本千葉縣袖浦西小學校(2004)。教育課程。2004年10月23日,取自http://www.nkc.city.narashino.chiba.jp/soden/intro/katei.htm
日本大分縣下北小學校(2004)。學校行事。2004年10月24日,取自http://usu-simokita-e.oita-ed.jp/
日本大分縣佐志生小學校(2004)。學校介紹。2004年10月24日,取自http://usu-sasiu-e.oita-ed.jp/index.html
日本文部省(編)(1998)。小學校學習指導要領。2004年10月18日,取自http://www.mext.go.jp/b_menu/shuppan/sonota/990301/03122601.htm
日本文部省(編)(2003)。小學校學習指導要領。2004年10月28日,取自http://www.kyouin.com/exam/shoyoryonew.htm
日本沖繩縣泡瀨小學校(2004)。學校行事。2004年10月24日,取自http://www02.bbc.city.okinawa.okinawa.jp/oki/school/spaw/newpage13.html
日本東京都星美學園小學校(2004)。小學校新聞。2004年10月24日,取自http://www.el.seibi.ac.jp/el/news.htm
日本東京都清水小學校(2004)。學校介紹。2004年10月24日,取自http://www.kita-tky.ed.jp/~es15/15es.htm
日本神奈川縣橫山小學校(2004)。學校行事介紹。2004年10月24日,取自http://www.sagamihara-yokoyama-e.ed.jp/gyouji/top.htm
日本埼玉縣仲本小學校(2004)。兒童的活動。2004年10月24日,取自http://nakamoto-e.saitama-city.ed.jp/jidou/kokugo/kokugo.html
日本埼玉縣名栗小學校(2004)。學校日誌。2004年10月24日,取自http://www.cnet-sc.ne.jp/naguries/gakkonissi.feb1.htm
日本埼玉縣青柳小學校(2004)。學校行事。2004年10月24日,取自http://www2.gunmanet.or.jp/aosho/gakkougyouji.htm
日本新瀉縣青葉台小學校(2004)。學校行事。2004年10月24日,取自http://www.google.co.jp/search?q=cache:0Zn5MkbF7-UJ:www.kome100.ne.jp/aobadai-es/+%E7%94%9F%E6%B4%BB%E6%9C%9D%E4%BC%9A++%E5%B0%8F%E5%AD%A6%E6%A0%A1++&hl=ja&lr=lang_ja&ie=UTF-8&inlang=ja
日本福岡縣春日南小學校(2004)。平成十六年度年間行事。2004年10月23日,取自http://www.google.co.jp/search?q=cache:jBZXnqmf3UsJ:www.city.kasuga.fukuoka.jp/gakko/e-minami/nenkangyouji.html+%E5%B9%B4%E9%96%93%E8%A1%8C%E4%BA%8B+%E6%9C%9D%E4%BC%9A++%E5%B0%8F%E5%AD%A6%E6%A0%A1++&hl=ja&lr=lang_ja&ie=UTF-8&inlang=ja
毛連塭(計畫主持)(2000)。對教育部推動教育改革意見調查研究。台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研究)
牛慶福(1995,11月19日)。旗照升免訓話,練香功開始快樂的一天--日新國小朝會脫掉了嚴肅外衣。聯合報,15版。
王如哲(1999)。從外國教育改革論我國教育發展政策。理論與政策,13(2),57-84。
王前龍(2001)。國小道德實驗課程「愛國」德目教材中國家認同內涵之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家通(1985)。日本的公民教育。載於史振鼎(主編),公民教育之問題與對策(上)(頁320-345)。台北市:台灣省教育會(三民書局總經銷)。
王連生(1980)。國民小學訓導原理論與實際之研究。台中縣:台灣省政府教育廳。
王智新(1996)。日本的道德教育。載於劉國強、李瑞全(編),道德與公民教育:東亞經驗與前瞻,(頁261-277)。香港 : 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教育研究所。
王漢源(1986a)。訓導工作實務-常規訓練。載於蔡義雄、賴文吉、鄭進丁、李阿成、王漢源、陳東陞、歐用生、陳光輝(編),國民小學訓導工作手冊(頁52-57)。台北市:教育部訓育委員會、台灣省教育廳、台北市教育局、高雄市教育局。
王漢源(1986b)。訓導工作實務-始業指導。載於蔡義雄、賴文吉、鄭進丁、李阿成、王漢源、陳東陞、歐用生、陳光輝(編),國民小學訓導工作手冊(頁47-51)。台北市:教育部訓育委員會、台灣省教育廳、台北市教育局、高雄市教育局。
王漢源(1986c)。訓導工作實務-級務處理。載於蔡義雄、賴文吉、鄭進丁、李阿成、王漢源、陳東陞、歐用生、陳光輝(編),國民小學訓導工作手冊(頁58-64)。台北市:教育部訓育委員會、台灣省教育廳、台北市教育局、高雄市教育局。
王靜珠(1962)。國民學校行政(台灣省立台中師範專科學校叢書)。台中市:台灣省立台中師範專科學校。
王鴻年(1983)。團體活動課程實施之調查研究。載於王鴻年、夏起晉、伊文柱、陳壽觥、柯維俊等(編著),國民小學新課程實施之調查研究(頁333-365)。台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
王鴻年、柯維俊、楊吉仁(1960)。國民學校行政(全一冊)。台北市:台北師範專科學校。
司琦(1975)。九年國民教育。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
司琦(1981)。中國國民教育發展史。台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
台中市大仁國小(2004)。台中市西屯區大仁國小訓導處年度工作計畫。2004年11月2日,取自http://dns.dres.tc.edu.tw/content.php?id=39
台中縣文雅國小(2004)。台中縣大雅鄉文雅國小九十三學年度訓導工作計畫。2004年11月2日,取自http://163.17.91.1/rule/adm/訓導工作計畫.doc
台中縣四德國小(1999)。台中縣四德國小推展輔導活動有獎徵答實施辦法。2004年9月17日,取自http://www.sdes.tcc.edu.tw/34.2%AC%A1.htm
台北市古亭國小(2003)。台北市大安區古亭國民小學學生朝會實施辦法。2004年11月1日,取自http://teacher.gtes.tp.edu.tw/~t0116/word/05.doc
台北市民族國小(1999)。台北市松山區民族國民小學兒童朝會實施計畫。2003年6月10日,取自http://www.mces.tp.edu.tw/office32/circle_1.htm
台北市東門國小(2002)。台北市東門國民小學九十一學年度兒童朝會實施計畫。2003年6月10日,取自http://www.tmps.tp.edu.tw/02/admin/訓育組/兒童朝會實施計畫.doc
台北市建安國小(2002)。台北市建安國民小學九十一學年度兒童朝會實施辦法。2004年1月24日,取自http://rhmail.jnps.tp.edu.tw/~safe/01/01.htm
台北市政府(1981)。台北市公私立各級學校升降旗典禮實施要點。2004年1月23日,取自http://www.law.taipei.gov.tw/taipei/lawsystem/lawshowall.jsp?LawID
台北市洲美國小(2003)。台北市立洲美國小兒童朝會實施辦法。2004年1月24日,取自http://www.cmps.tp.edu.tw/curriculum/curriculum102.htm
台北市教育局(1977)。如何實施團體活動。台北市:台北市教育局。
台北市教師研習中心出版品編審小組(編審)(1991)。學校會議及集會規範。台北市:台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台北市華江國小(2003)。台北市萬華區華江國民小學九十二學年度兒童朝會活動實施辦法。2004年9月13日,取自http://webmail.hces.tp.edu.tw/~dis/B1.doc
台北縣水源國小(2001)。台北縣水源國小九十學年度兒童朝會暨課間活動計畫。2004年1月24日,取自http://www.hyes.tpc.edu.tw/sm4_4.htm
台北縣新興國小(2003)。台北縣新興國民小學兒童朝會實施辦法。2004年1月24日,取自http://dns.shes.tpc.edu.tw/~student/data/s02/morning.doc
台北縣澳底國小(2002)。台北縣澳底國小九十一學年度上學期教務處活動。2004年9月13日,取自http://www.auti.tpc.edu.tw/91/doc/acadmic/preview.htm
台東縣鹿野國小(2004)。台東縣鹿野鄉鹿野國民小學導護工作須知。2004年11月2日,取自http://www.lyes.ttct.edu.tw/adm-org/teach-data/teach-data228.doc
台南市大港國小(2004)。台南市北區大港國小導護工作實施辦法。2004年11月2日,取自http://www.takes.tn.edu.tw/org.htm
台南縣大灣國小(2004)。台南縣大灣國民小學九十三學年度學生朝會實施辦法。2004年9月12日,取自http://dns.dw2es.tnc.edu.tw/~tea34/images/%A4%E5%A5%F3
台南縣青山國小(2002)。台南縣青山國民小學九十一學年度『發展學校本位綜合活動課程』兒童朝會創意表演實施辦法。2003年6月10日,取自http://dir.pchome.com.tw/education/junior/j7/
台灣省政府教育廳(編)(1975)。實施民族精神教育的心得。台中縣:台灣省政府教育廳。
台灣省政府教育廳(1986)。台灣省國民小學常用教育法令彙編。台中縣:台灣省政府教育廳。
台灣省政府教育廳台灣教育發展史料彙編編輯委員會編輯小組(編)(1997)。台灣教育發展史料彙編-訓育篇(上)(下)。台中市:台灣省立台中圖書館。
台灣省政府教育廳台灣教育發展史料彙編編輯委員會編輯小組(編)(1998)。台灣教育發展史料彙編-國民教育補述篇。台中市:台灣省立台中圖書館。
白玉清(1963)。國民學校實施生活教育的研究。台中市:台灣省立台中師範專科學校。
白萬祥(1998)。序言。載於李宜涯(主編),青天白日滿地紅-我最難忘的升旗典禮。台北市:中華民國團結自強協會。
石佳福(1978)。國民小學訓導工作理論與實際。台北市:台北市民族國民小學。
石佳福(1992)。國小訓導行政。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伊文柱(1978)。國民中小學訓導設施。台北市:文景出版社。
伍振鷟(1996)。中國教育史論叢。台北市:師大書苑。
多賀秋五郎(1976)。近代中國教育史資料(清末編)。台北市:文海出版社。
成露茜(1999)。落實基本能力教育的一個實驗方案。2004年9月4日,取自http://www.knsh.com.tw/D/nine/second2.htm
朱勝斌(2001)。學生晨光活動之探討-為學生朝會生動活潑化盡一分心。國教天地,144,73-80。
朱雲漢、丁庭宇(譯)(1986)。Richard W. Wilson著。中國兒童眼中的政治。台北市:桂冠圖書。(第三版)
江瑩(譯)(1991)。飯田芳郎著。兒童自主的特別活動的沿革。載於瞿葆奎(主編),教育學文集-課外校外活動(頁418-433)。北京市:人民教育出版社。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編)(1980)。我國中小學公民教育內涵及實施成效之研究。(研究主持人:林清江。參與研究:簡茂發、歐陽教、陳光輝、陳伯璋、張玉成、吳明清、王月鏡。)台北市: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編)(1996)。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台北市:行政院。
吳文侃、楊漢清(1992)。比較教育學。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吳文忠(1981)。中國體育發展史。台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
吳研因、翁之達(1981)。三十五年來中國之小學教育。載於教育部中國教育年鑑編纂委員會(編)。中國教育年鑑(附錄一)最近三十五年之中國教育(頁1-29)。台北市:宗青圖書出版公司。(影印本)
吳家瑩(1990)。中國民國教育發展史。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吳家瑩、郭守芬(1999)。「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訂定之源起與過程(86.3-88.5)。台灣教育,581,48-57。
吳清山、林天佑(1999)。教育基本法。教育資料與研究,30,68。
吳雅玲(2002,12月)。升旗儀式:學校即結構/秩序-以小陽國中為例。載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主辦之「教育研究與實務的對話:回顧與展望」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頁247-260),台北市。
吳榮鎮(1997)。中國大陸教育價值體系德理論與實際。共黨問題研究,23(10),36-47。
宋明順(譯)(1987)。美國教育部教育研究及改進署「日本研究小組」研究。今日的日本教育。台北市:教育部教育研究委員會。(原著1987版)
李仲耕(編)(1948)。課外活動指導。上海市:商務印書館。
李光真(2004)。Sino-台灣五十年。2004年7月13日,取自http://www.sinorama.com.tw/ch/Taiwan50/index.html
李明堂(無日期)。開放教育創意活動篇。2004年8月26日,取自http://kwps.kh.edu.tw/k2a.htm
李阿成(1986a)。訓導工作實務-導護工作。載於蔡義雄、賴文吉、鄭進丁、李阿成、王漢源、陳東陞、歐用生、陳光輝(編),國民小學訓導工作手冊(頁76-78)。台北市:教育部訓育委員會、台灣省教育廳、台北市教育局、高雄市教育局。
李阿成(1986b)。訓導工作實務-健康指導。載於蔡義雄、賴文吉、鄭進丁、李阿成、王漢源、陳東陞、歐用生、陳光輝(編),國民小學訓導工作手冊(頁69-75)。台北市:教育部訓育委員會、台灣省教育廳、台北市教育局、高雄市教育局。
李柏佳(1999,11月)。教育基本法對我國學校行政的影響-以公立國民小學為例。載於國立教育資料館主辦之「現代教育論壇」會議手冊﹙頁45-52﹚,台北市。
李祖壽(1970)。課程與教材-課外活動。載於楊亮功(主編),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第八冊)教育學(頁150-154)。台北市:商務印書館。
李煥(1986)。序言。載於蔡義雄、賴文吉、鄭進丁、李阿成、王漢源、陳東陞、歐用生、陳光輝(編),國民小學訓導工作手冊(頁1-3)。台北市:教育部訓育委員會、台灣省教育廳、台北市教育局、高雄市教育局。
李萬吉(無日期)。談教科書之試用與評鑑之試用與評鑑。2004年8月22日,取自http://www.sinica.edu.tw/info/edu-reform/farea8/j11/31.html
李蒲(無日期)。東亞區域安全局勢之形成-從韓戰發生的原因談起。2004年8月17日,取自http://www.mnd.gov.tw/division/~defense/mil/mnd/mhtb/%E7%A9%BA
李曜丞(1997年,4月9日)。升旗時間-留給學童吃早餐。聯合報,6版。
汪知亭(1978)。台灣教育史料新編。台北市:商務印書館。
兒王三夫(撰)(1983)。日本の教育-連合國軍占領政策資料。日本:明星大學出版部。
周金碧(2003)。活動課程模式的結構分析。2003年1月26日,取自http://www.pep.com.cn/200307/ca253864.htm
周愚文(1999)。我國國家教育宗旨的回顧與前瞻(1906-1998)。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關鍵年代的教育= Education in the critical era(頁17-42)。台北市:揚智文化。
周瑞璋(編纂)(1935)。最近之日本教育。上海市:商務印書館。
宜蘭縣成功國小(2004)。宜蘭縣羅東鎮成功國小導護工作實施要點。2004年11月2日,取自http://140.111.120.1/administration/studentaffairs/discipline/life-education.htm
岩佐澄男(1999)。朝會、集會活動運營計劃。2004年10月20日,取自http://www.cec.or.jp/E-square/Tplate/form/611516.doc
林本、李祖壽(1970)。課程與教材-我國小學課程標準的演變。載於楊亮功(主編),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第八冊)教育學(頁140-141)。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
林奕瑩(2002)。九年一貫課程政策決定之評析。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林潮沛、蘇滄洲(1959)。國民學校公民訓練課程之研究。載於蘇滄洲(編著),國民學校各科課程之研究(頁1-39)。台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
林麗雪(1997年,6月2日)。朝會活動化-學童笑嘻嘻。民生報,22版。
花蓮縣太昌國小(2004)。花蓮縣吉安鄉太昌國民小學導護工作實施辦法。2004年11月2日,取自http://www.tacps.hlc.edu.tw/admin/affairs/5/index.htm
邱慧玲(2000)。我國小學道德教育課程標準演變及其內涵研究(1949-1993)。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縣。
青木孝賴、加藤隆勝(1969)。特別活動。載於德山正人(主編),新教育課程事典-小學校編(頁357-369)。日本:第一法規出版株式會社。
姜添輝(1999)。開放教育的另一章-社會變遷中的學校課程問題與知識社會學分析。開放教育年刊,2,126-150。http://content.edu.tw/primary/society/ks_ck/lotus/a6.htm
柯維俊(1980)。國民小學生活與倫理課程之實施。台北市:正中書局。
柯維俊(編)(1954)。國民學校行政設施。台北市:台北師範專科學校。
柳真(2003年,11月24日)。讀者迴響-朝會升旗仍有必要。國語日報。2003年10月11日,取自http://www.mdnkids.org/speak/index.asp?page=94
洪伯昌(譯)(1998)。Gail R. Benjamin著。日本小學教育:一位美國人類學家與她的子女眼中的日本小學。台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原著1997版)
洪祖顯(1992)。。日本的公民道德教育。台北市 : 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洪祖顯(1996)日本的公民教育。載於張秀雄(主編),各國公民教育(頁1-63)。台北市:師大書苑。
洪詠善(2000)。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決策過程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紀海泉(1975)。小學課程研究。台北市:正中書局。
范植明(1997a,4月16日)。台北人有話說:朝會與早餐困惑選擇題-孩子不吃早餐是因為學校開朝會嗎,怎麼樣的朝會是小朋友最愛。聯合報,16版。
范植明(1997b,5月30日)。朝會遊戲化,大人勿說髒話-首屆兒童高峰會,小朋友吐心聲,補習寵物蛋都是話題。聯合報,13版。
范慧宜(2000)。電力產業之自由化與民營化。2004年9月4日,取自http://www.tier.org.tw/07publication/tiermon/89/8911/mon8911_5.htm
孫良誠(1995)。國小一年級學童學校生活適應之研究:一個國小教室的觀察。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孫邦正(1966)。國民學校行政(師範專科學校教科書)。台北市:正中書局。
孫邦正(1971)。六十年來的中國教育。台北市:正中書局。
徐君梅、李相勗、徐君藩(1936)。課外活動。上海市 : 商務印書館。
徐楷平(1948)。鄉村小學訓育的實際。上海市:商務印書館。
桃園縣上田國小(2003)。桃園縣楊梅鎮上田國民小學九十二學年度英語教學。2004年1月24日,取自http://www.stps.tyc.edu.tw/~english/new_page_2.htm
桃園縣東門國小(2003)。桃園縣桃園市東門國小全校活動時間暨兒童朝會實施辦法。2004年9月9日,取自http://mail.tmps.tyc.edu.tw/~stuaffa/html/2-1-1.htm
高如碧(1997,4月20日)。廢了朝會-兒童就會吃早餐嗎。聯合報,11版。
高長梅、吳玉紅(主編)(1999)。校園文化建設全書。北京市:經濟日報出版社。
高峽、康健、巫立新、高洪源(1997)。活動課程的理論與實踐。上海市: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高雄縣圓潭國小(2004)。高雄縣旗山鎮圓潭國小推動週三晨光時間藝文活動實施計畫。2004年11月2日,取自http://163.16.164.253/ming/plan1.htm
張清溪(無日期)。鬆綁原則下(教育部組織法)改革建議。2004年9月9日,取自http://www.sinica.edu.tw/info/edu-reform/farea8/j21/18.html
張煌熙(1997)。解讀國小新課程標準。教育資料研究,17,2-8。
張煌熙(2003)。開啟九年一貫課程改革的契機:內涵、架構與核心概念。2004年9月6日,取自http://www.eje.ntnu.edu.tw/ejedata/kying/20036131836/學校行政手冊國小篇/1-E15001張煌熙.doc
張嘉育(1999)。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台北市:師大書苑。
戚群(2003)。小立課程,大做文章-黑龍江甯安實驗小學“多彩晨會”側記。2003年10月22日,取自http://www.jyb.com.cn/gb/2003/04/19/zy/2-jyxw/2.htm
教育部(1948)。小學課程標準。南京市:教育部。
教育部(1967)。教育法令。台北市:正中書局。
教育部(1993)。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1)。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中國教育年鑑編纂委員會(編)(1981a)。中國教育年鑑第一次(第三冊)。台北市:宗青圖書出版公司。(影印本)
教育部中國教育年鑑編纂委員會(編)(1981b)。中國教育年鑑第二次(第三冊)。台北市:宗青圖書出版公司。(影印本)
教育部訓育委員會(編)(1976)。訓導手冊(增訂本)。台北市:教育部訓育委員會。
教育部國民教育司(1952)。國民學校課程標準。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國民教育司(1962)。國民學校課程標準。台北市:正中書局。
教育部國民教育司(1968)。國民小學暫行課程標準。台北市:正中書局。
教育部國民教育司(1976)。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台北市:正中書局。
教育部教育年鑑編纂委員會(編)(1957)。第三次中國教育年鑑。台北市:正中書局。
教育部教育年鑑編纂委員會(編)(1974)。第四次中華民國教育年鑑。台北市:正中書局。
教育部教育年鑑編纂委員會(編)(1984)。第五次中華民國教育年鑑。台北市:正中書局。
梁忠銘(2001)。日本教育特質的研究-職業教育、道德教育、教師教育與教師組織發展的探討。高雄市: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第六次中華民國教育年鑑編纂委員會(編)(1996)。第六次中華民國教育年鑑。台北市:教育部。
莊靜清(2003)。晨會課-不可忽視的教育陣地。2004年1月26日,取自http://www.jsw.com.cn/zk/gb/content/2003-07/08/content_327486.htm
莓西(2003年,11月24日)。升降旗成了形式-意義在哪裡。國語日報。2003年10月11日,取自http://www.mdnkids.com/speak/detail.asp?sn=29
許育典(2002)。法治國與教育行政:以人的自我實現為核心的教育法。台北市:高等教育。
許朝信(2001)。教育基本法中家長教育選擇權對公立小學經營之啟示。教育研究資訊,9(1),107-120。
郭木山(2002)。學校本位課程的發展與反思。南投文教,17,34-39。
陳世恩(1989)。清代民初軍國民教育之體育思想(1840-1918)。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光輝(1994)。大陸地區中小學「班主任」的職責及其面臨的挑戰。台灣教育,527, 6-14。
陳光輝、詹棟樑(1998)。各國公民教育。台北市:水牛圖書出版公司。
陳伯璋(1999)。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修訂的背景及內涵。教育研究資訊,7(1),1-13。
陳建榮(2001)。宗教題材編入九年一貫課程適切性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陳昭男(2002)。屏東縣國小教師國家認同觀及其國家認同議題教學態度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陳添球(1998)。國小升旗與朝會的教育社會學分析。2003年4月3日,取自http://sparc2.nhltc.edu.tw/~chentc/%A1q%B1%D0%A8|%AA%C0%B7|%BE%C7%A1r/%A7@%B7~%AE%E6%A6%A1%A1E%A5%DC%A8%D2%A1E%A4U%B8%FC%B8%EA%AE%C6/gpik36%A4%C9%BAX%BBP%B4%C2%B7|%AA%BA%AA%C0%B7|%BE%C7%A4%C0%AAR/homepage%A4%C9%BAX%BBP%B4%C2%B7|.htm
陳雪屏(1950)。本省教育五年來的回顧。臺灣教育輔導月刊,1(1),6-9。
陸龍保(2002)。真做到「五個結合」-提高思想品德課的教學實效。2003年10月22日,取自http://xiang536.nease.net/new_page_112.htm
曾德鏡、鄭曼玲、林仁崇(1979)。團體活動實施辦法。台北市:台北市民權國民小學。
程威海(1965)。團體活動與訓育實施。載於中華兒童教育社(主編),國民學校訓育實施研究(頁47-51)。台北市:正中書局。
舒新城(1961)。中國近代教育史資料。北京市:人民教育。
雲林縣公誠國小(2001)。雲林縣公誠國小九十學年度「歡樂童年」摸彩活動實施辦法。2004年1月24日,取自http://www.gces.ylc.edu.tw/pages/black/%BAa%C5A%A
雲林縣油車國小(2003)。雲林縣二崙鄉油車國民小學九十二學年度校務實施計畫。2004年1月24日,取自http://yces.ylc.edu.tw/SPLAN.htm
馮朝霖(1993)。當前國民教育政策檢討與展望。國家政策雙週刊,74,8-9。
黃有志、黃正鵠(2002)。從日本教改論生活輔導的重要性。學生輔導,83,26-37。
黃奇汪(1976)。國民小學生活與倫理課程實施之研究。台中縣:台灣省政府教育廳。
黃春木(1995)。近代以來中國國民教育之發展(1904-1940)-「國家認同」的建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森泉(1996)。我國小學公民教育內涵之演進。國民教育研究集刊,4,103-131。
黃德慶(無日期)。談訓輔合一。2004年8月24日,取自http://www.shhs.mlc.edu.tw/school/principal/article/%BD%CD%B0V%BB%B2%A6X%A4@.doc
黃艷芬(2003)。生動深刻的晨會課。2004年1月26日,取自http://www.zledu.com/edumange/contentview.asp?contentid=2829
新竹縣東安國小(2003)。新竹縣東安國小實施晨間英語及客語教育實施計畫。2004年1月24日,取自http://www.taes.hcc.edu.tw/fi02/教學組計畫/實施晨間英語及客語讀經教育實施計畫.doc
楊仲鏞(1999)。學校政治社會化之探討。2004年1月25日,取自http://www.iljh.ilc.edu.tw/宜蘭國中/校務行政/校長室/楊仲鏞/學校政治社會化之探討.htm
楊希震(1965)。訓育原理。台北市:教育部。
楊志今(1965)。中國教育思想史(全一冊)。台中市:省立台中師範專科學校。
楊思偉(1999)。日本教育。台北市:商鼎文化出版社。
楊思偉(2003)。日本中小學學校課程中的公民教育。載於張秀雄(主編),新世紀公民教育的發展與挑戰(頁307-320)。台北市:師大書苑。
楊振昇(2002)。論「教育基本法」對教育革新之啟示。2004年9月8日,取自http://www.epa.ncnu.edu.tw/web91/epforum/vol3no1/5-3.htm
楊智勇(2004)。第一週學校工作安排。2004年10月10日,取自http://www.ncqhyl.com/shownews.asp?newsid=475
經典雜誌(編著)(2004)。島與陸:唐山過台灣-台灣進唐山。台北市:經典雜誌。
葉憲峻(1993)。二次世界戰後初期台灣之中國化教育-以初等教育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詹萬生(2001)。《完善講評制度 優化育人環境》序。2004年10月10日,取自http://www.chinamoraledu.com/09/0903/files/10000495.html
雷地(2003)。學生當主角-朝會變得有聲有色。國語日報。2004年1月25日,取自http://www.mdnkids.com.tw/speak/detail.asp?sn=31
雷國山(2003)。匠心獨運十五分鐘-淺談晨會的改革方法。2004年1月26日,取自http://www.edu-first.com/eduexp/show.asp?id=12
廖仁智(1986)。國小學生對國家政治符號態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廖春文(2001)﹙主編﹚。九年一貫統整課程:理念與設計實例。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彰化縣田頭國小(2004)。彰化縣竹塘鄉田頭國民小學總導護工作職責要點。2004年11月2日,取自http://www.ttes.chc.edu.tw/students/student.htm
劉阿榮(2000)。公民教育與公民社會-以台灣的威權轉型為指涉。載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學系(主編),二十一世紀公民與道德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45-162)。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學系。
劉茂玄(2002)。學校組織文化之個案研究-以彰化市某國民小學為例。國立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市。
劉焜輝(編)(1967)。日本的生活指導。台北市 : 教育部訓育委員會。
劉焜輝、洪祖顯(譯)(1973)。Passin, Herbert著。日本的現代化與教育。台北市: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劉瑞玲(2003年,1月24日)。每週升旗一次:成效未減又省時。國語日報。2004年1月25日,取自http://www.mdnkids.com.tw/speak/detail.asp?sn=32
劉德樞(編)(1953)。小學公民訓練。台北市:正中書局。
歐用生(1986)。國民小學訓導工作的內涵。載於蔡義雄、賴文吉、鄭進丁、李阿成、王漢源、陳東陞、歐用生、陳光輝(編),國民小學訓導工作手冊(頁25-37)。台北市:教育部訓育委員會、台灣省教育廳、台北市教育局、高雄市教育局。
歐用生(1989)。國民小學生活與倫理教科書的檢討與改進。載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各國教科書比較研究(頁45-63)。台北市:台灣書局。
範植明(1997年,5月30日)。朝會遊戲化-大人勿說髒話。聯合報,13版。
蔡志昇(無日期)。八二三戰役前後美國暨我國關係之研究。2004年8月17日,取自http://www.mnd.gov.tw/division/~defense/mil/mnd/mhtb/%AA%C5%ADx%BE%C7%
B3N%A4%EB%A5Z/537/537-2.htm
鄭世興(1981)。中國現代教育史。台北市:三民書局。
鄭崇趁(2003,4月)。學校推動「教訓輔三合一方案」工作要領。載於台中縣政府教育局主辦之「教育部九十一學年度建立學生輔導新體制-教學、訓導、輔導三合一整合實驗方案-台中縣國民小學觀摩研討會」研討手冊﹙頁40-48﹚,台中縣。
鄧毓浩(1996)中國大陸的公民教育。載於張秀雄(主編),各國公民教育(頁441-478)。台北市:師大書苑。
賴文吉(1986a)。訓導工作實務-團體活動。載於蔡義雄、賴文吉、鄭進丁、李阿成、王漢源、陳東陞、歐用生、陳光輝(編),國民小學訓導工作手冊(頁115-132)。台北市:教育部訓育委員會、台灣省教育廳、台北市教育局、高雄市教育局。
賴文吉(1986b)。訓導工作實務-國民生活須知。載於蔡義雄、賴文吉、鄭進丁、李阿成、王漢源、陳東陞、歐用生、陳光輝(編),國民小學訓導工作手冊(頁103-114)。台北市:教育部訓育委員會、台灣省教育廳、台北市教育局、高雄市教育局。
賴文吉(1986c)。訓導工作實務-慶典節日活動。載於蔡義雄、賴文吉、鄭進丁、李阿成、王漢源、陳東陞、歐用生、陳光輝(編),國民小學訓導工作手冊(頁96-102)。台北市:教育部訓育委員會、台灣省教育廳、台北市教育局、高雄市教育局。
錢從滿(1999)。當代日本小學教育。太原市:山西教育出版社。
戴月芳、羅吉甫(主編)(1998)。台灣全記錄:15000B.C.-A.D.1996。台北市:錦繡出版公司。(增訂版)
戴自俺、孫懷琮、陳嘯天(編)(1946)。國民教師手冊。上海市:華華書店。
聯合報地方新聞中心(1997,4月9日)。升降旗因地制宜-有些學校一週只有一、兩次。聯合報,6版。
謝均才(2003)。香港的公民教育:從殖民地到特區。載於張秀雄(主編),新世紀公民教育的發展與挑戰(頁21-70)。台北市:師大書苑。
謝愛穎(1997)。跟升旗有關的事。人本教育札記,99,66-69。
鍾啟泉(1991)。現代課程論。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韓瑞霞(2001)。國民小學教師對「建立學生輔導新體制-教學、訓導、輔導三合一整合實驗方案」認知與實施成效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藍順德(1986)。公民教育的內涵。高雄市:復文圖書出版社。
顏厥安(無日期)。台灣教育法制的檢討—建立以實踐基本權利為目的之教育法制。2004年9月9日,取自http://www.sinica.edu.tw/info/edu-reform/farea3/gt3_a2.html
顏慶祥(2004)。中國大陸教育研究-政策與制度。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譚達士(1966)。國民學校兒童指導。台北市:台灣省立台北師範專科學校附屬小學。
藜明(1997)。有看頭的朝會,師生一起同樂。師說,101,22-23。
蘇式冬(2000)。活動課程-大陸地區。載於國立編譯館(主編),教育大辭典(頁295-296)。台北市:文景書局。
續梅(2004)。讓孩子從小熱愛國旗愛唱國歌。2004年10月5日,取自http://www.xhby.net/xhby/content/2004-06/21/content_462552.htm
顧明遠(主編)(1996)。比較教育辭典。高雄市:麗文文化公司。
龔寶善(1970)。訓育-公民訓練。載於楊亮功(主編),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第八冊)教育學(頁166-167)。台北市:商務印書館。


二、英文部分

Fullan, M. G.(1991). The New Meaning of Educational Change. Great Britain: Cassell Educational Limited.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