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千翔工作室、張富雄(2003)。IIS架站與ASP.NET網頁實例。台北:全華。
王全世(2000)。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意義與內涵。資訊與教育,80,23-31。王國榮(2002)。ASP.NET網頁製作教本:從基本語法學起。台北:旗標。
王麗雅、盧東華(2004)。資訊科技融入社會領域教學之意義與內涵。國教新知,51(1),41-49。古松民(2001)。線上適性測驗系統。資訊與教育,84,61-69。何世欽(2001)。數學科新式選擇題型之試題分析研究 — 以「高職免試登記入學方案」彰化區為例。國立台中師範學院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何宗賢(2002)。網路教學適性測驗管理資訊系統。私立南華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何榮桂(1992)。題庫的概念及其應用。資訊與教育,31,10-13。何榮桂(2000)。量身訂製的測驗—適性測驗。論文發表於國立交通大學主辦之「2000網路學習理論與實務研討會」,新竹。
何榮桂(2001)。資訊教育的發展趨勢。資訊與教育,85,1-4。
何榮桂、顏永進(2001)。資訊融入健康與體育領域教學。教師天地,112,71-75。余嘉元(1992)。項目反應理論及其應用。江蘇省:江蘇教育出版社。
吳目誠、劉麗伶(2004)。精彩Dreamweaver MX 2004動態網站for ASP.NET。台北:網奕資訊科技。
吳明隆(2004)。資訊科技融入學習領域的教學應用。視聽教育雙月刊,45(4),12-22。吳金銅(2001)。九年一貫課程多元化評量網路資源分享系統之初探。國立台中師範學院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吳信義(1994)。電腦化題庫系統。資訊與教育,42,43-50。李琪明(1998)。體檢教育提昇品質 — 論基本學力指標之研究與發展。研習資訊,15(5),9-19。杜建忠(2003)。網路評量系統開發與應用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生物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周倩(1998)。電腦網路輔助測驗與評量:發展趨勢與研究方向。第十四屆科學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彙編,15-24。
周倩(2000)。網路學習的趨勢與原理。論文發表於國立交通大學主辦之「第一屆大學教學方法與網路課程研討會」,新竹。
林世華、陳學志、盧雪梅(2004)。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學習成就評量指標與方法手冊。台北:教育部。
林裕集(2001)。適用於電腦教室之網路測驗系統:以國小英語科為例。國立台中師範學院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林鴻源(1999)。線上測驗回饋型態對國小學童學習影響之分析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邱貴發(1990)。電腦整合教學的概念與方法。台灣教育,479,1-8。
邱瓊慧(2002)。中小學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實踐。資訊與教育,88,3-9。柯俊良(2003)。新式題型網路題庫測驗系統之建置 — 以國小高年級數學科為例。國立台中師範學院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范世強(2004)。國小社會領域基本能力測驗之研究 — 以彰化縣國小四年級我的家鄉為例。國立台中師範學院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張佳琳(2000)。從能力指標之建構與評量檢視九年一貫課程基本能力之內涵。國民教育,40(4),54-61。張武昌(1994)。綜合測驗英文題型命題原則簡析。人文及社會學科通訊,28,69-80。
張國恩(1999)。資訊科技融入各科教學之內涵與實施。資訊與教育,72,2-9。張基成(2001)。網路化學習檔案之系統化建構經驗及相關問題探討。視聽教育雙月刊,43(2),9-22。張維倩(2001)。數學科新式題型之初探 - 以國小四年級學童為例。國立台中師範學院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教育部(2001)。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 — 初稿。2005年1月13日,取自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MOECC/EDU7892001/ information/itpo/itprojects/itmasterplan.htm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教育部。
梁琬菁(2001)。國小「自然科新式題型測驗」之初探 - 以國小四年級為例。國立台中師範學院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陳淑貞(2004)。國小教師對於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迷思與省思。師說,180,11-14。陳雯華(2004)。九年一貫社會領域基本學力測驗編製 — 以國小高年級為例。國立台中師範學院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陳新豐(2002)。線上題庫與適性測驗整合系統之發展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黃秀玲(1996)。試題題型對中國學生在整合式選擇題測驗表現上的影響。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黃政傑(1994)。課程教學之變革。台北:師苑。
楊思偉(2002)。基本能力指標之建構與落實。教育研究月刊,96,17-22。
楊振印(2000)。智慧型分散式編輯環境之設計。國立台南師範學院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劉世雄(2000)。國小教師運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策略之探討。資訊與教育,78,60-66。劉世雄2002)。探討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課程設計。生活科技教育,35(6),24-31。
鄭富森(1998)。「高職免試登記入學方案」統一命題定期考查計畫八十七學年度工作報告(上)。台中:國立台中師範學院測驗統計中心。
鄭富森(2000)。「高職免試登記入學方案」統一命題定期考查計畫八十七學年度工作報告(下)。台中:國立台中師範學院測驗統計中心。
盧雪梅(2001)。「九年一貫課程能力指標」知多少。教育研究月刊,85,66-75。鍾斌賢、吳育龍(2001)。於網際網路上應用概念圖輔助學習之研究。論文發表於國立中正大學,教育部主辦之「TANET 2001台灣區網際網路研討會」,嘉義。
鍾錸(2002)。ASP.NET網頁程式設計實務。台北:博碩文化。
二、英文部分
Alter, J. & Spandel, V. (1992). Using portfolios of student work in instruction and assessment. Educational Measurement: Issues and Practice, 11(1), 36-44.
Becker, H. J. (2000, January). Findings from the teaching, learning, and computing survey: Is Larry Cuban right? Revision of a paper written for the January, 2000 School Technology Leadership Conference of the Council of Chief State Officers, Washington, D.C.
Hambleton, R. K. & Swaminathan, H. (1985). Item response theory: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Boston: Kluwer.
Hsu, T. C. & Sadock S. F. (1985). Computer-assisted test construction: A state of art. TME Report 88. Princeton, NJ: Eric on Tests, Measursment, and Evaluation, 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
Jonassen (1996). Computers in the Classroom: Mindtools for critical thinking.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Millman, J. & Arter, J. A. (1984). Issue in item banking. Journal of Educational Measurement, 21(4), 315-330.
Vogel, D., & Klassen, J. (2001). Technology-supported learning status, issues and trend. 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 17, 104-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