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王保進 (1996)。教育指標基本概念之分析。教育研究資訊,4(13),1-17。王浩博 (1997)。改編本社會科教材中之政治社會化內容之探討。國教學報,9,279-299。王浩博 (2000)。國小社會科教師所應具備的基本政治學知識。國教學報,12,291-305。王浩博 (2002)。我國國小社會科與政治社會化之研究—十二年來之發展的分析(1988-2000)。研習資訊,19(3),42-53。王錦雀 (1997)。台灣地區國中學童班級氣氛與政治態度之相關研究。公民訓育學報,6,225-272。王素芸 (2001)。「基本能力指標」之發展與概念分析。教育研究資訊,9(1),1-14王淑芬 (2001)。社會學習領域課程特色之探討。翰林文教雜誌,21,8-14。毛中勻 (2002)。國小學童法治教育實施情形之調查研究。國立屏東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朱雲漢、丁庭宇譯(Wilson, R. W.原著)(1984)。中國兒童眼中的政治(Learning to be Chinese)。台北市,桂冠。
呂愛珍 (1993)。國小社會科課程與教材。台北市,五南。
李宗薇 (1996)。國小民主法治教育之課程內涵與課程實施之研究。台北師院學報,9,19-52。
李文政 (1997)。兒童的政治社會化。國教世紀,176,19-26。李文政 (1998)。兒童民主態度的發展與學校教育。社會科教育學報,1,73-95。李文政 (1999)。政治社會化的理論探討。社會科教育學報。2,127-147。李緒武 (1998)。社會科教材教法。台北市,五南。
李柏佳 (1997)。國民小學民主法治教育面面觀。台灣教育,568,42-49。
杜振亞 (1996)。新課程運動後的美國公民教育。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7(2),20-27。吳務貞 (1991)。家庭教育與民主法治教育。台灣教育,485,12-16。
吳裕益 (2000)。教學評量的新趨勢。教育研究月刊,70,6-9。吳清山、林天祐 (2001)。教育名詞解釋:公民教育。教育研究月刊,90,111-112。吳宜芳 (2004)。國小學童政治態度之研究—以台南市高年級學童為例。國立台南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林清山 (1988)。驗證性因素分析的理論及應用。測驗年刊,35,117-136。
林清山 (1992)。多變項分析統計法。台北市,東華。
林清山 (2000)。心理與教育統計學。台北市,東華。
林清江 (1988)。教育社會學新論。台北市,五南。
林嘉誠 (1989)。政治心理形成與政治參與行為。台北市。商務。
林儒 (1998)。政治社會化在國民教育研究中的現況與困境。教育研究月刊,61,51-55。林生傳 (2002)。教育社會學。台北市,巨流。
林世華等編輯 (2004)。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學習成就評量指標與方法手冊。台北市,教育部。
邱皓政 (2002)。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台北市,五南。
祈婉玲 (1999)。花蓮地區國小兒童法律知識與態度之研究。國立花蓮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蓮清 (2001)。新舊之間—談國小「社會科」課程的轉型。國教輔導,40(4),15-20。洪若烈 (1997)。國小社會科中之民主與法治教育。研習資訊,14(4),31-35。洪泉湖 (1998)。「從政治學論公民教育的理論與實施」,收於張秀雄(主編):公民教育的理論與實施,273-308。台北市,師大書苑。
馬起華 (1989)。政治社會學。台北市,正中。
教育部 (2003)。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市,教育部。
陳義彥 (1977)。台灣地區大學童政治社會化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政研所博士論文。
陳朝陽 (1995)。學童背景與國小兒童民主政治態度。國民教育研究學報,1,173-202。
陳麗華、王鳳敏譯 (1996)。美國社會科課程標準。台北市,教育部。
陳國彥 (1999)。美國社會科課程標準評析:以美國國家社會科評議會(NCSS)為21世紀所設計的課程標準為例。跨世紀社會科課程與教學國際研討會,18-39,屏東市,屏東師院。
陳國彥、吳宗立 (1999)。社會領域教材教法。高雄市,麗文。
陳穆瑩 (2001)。國中生政治知識與民主態度之研究—以台北地區國三學童為樣本。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陳俊宏 (2001)。社會學習領域能力指標之研究—第一、二、三階段知識概念層面分析。國立屏東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陳現義 (2003)。國小學童政治知識與態度之研究。國立屏東師院國教所碩士論文。陳嘉琳 (2000)。從選舉現象談公民教育中民主素養的養成。民國93年4月21日,取自http: //content.edu.tw/junior/civics/cy_sg/election.htm
陳新轉 (2002)。九年一貫社會學習領域課程綱要之評析與建議。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3(3),25-44。陳新轉 (2004a)。社會學習領域能力指標的解讀、教學與評量。高雄市九十二學年度國中教師成長團體暑期研習課程,1-19。
陳新轉 (2004b)。九年一貫社會領域第四階段能力指標詮釋解讀法之研究報告。高雄市九十二學年度國中教師成長團體暑期研習課程,1-23。
陳正昌 (2002)。SPSS、SAS、BMDP統計軟體在多變量統計上的應用。台北市,五南。
曹世昌 (1993)。「公民教育師資的素養」,收於教育部人文及社會學科教育指導委員會(主編):公民科教學研究,73-86。台北市,幼獅。
郭生玉 (1989)。心理與教育測驗。台北市,精華。
張秀雄 (1991)。美國公民教育課程的分析。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2(1),76-95。張雪君 (1995)。國小學童政治社會化成效之研究。國立台中師院初等教育所碩士論文。張雪君 (1996)。國小學童政治態度之研究。社會科教育研究,1,133-162。張釗嘉 (1996)。當前美國中小學公民教育現況研析。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7(2),28-45。張清濱 (1997)。民主素養:民主法治教育的省思。研習資訊,14(4),1-7。張秀雄 (1997)。美國公民教育的現況及影響。訓育研究,36(1),7-13。張秀雄 (1998a)。「公民教育的基本概念」,收於張秀雄(主編):公民教育的理論與實施。台北市,師大書苑。
張秀雄 (1998b)。「從心理學論公民教育的理論與實際」,收於張秀雄(主編):公民教育的理論與實施,173-232。台北市,師大書苑。
張樹倫 (1998)。加強憲法教育落實民主法治。台灣教育,568,17-23。
張紹勳等著 (2002)。SPSS For Windows 統計分析-初等統計與高等統計上、下冊。台北市,松崗。
張紹勳等著 (2002)。SPSS For Windows 多變量統計分析。台北市,松崗。
彭懷恩 (1983)。中華民國政治體系的分析。台北市,時報。
彭懷恩 (2002)。政治學—比較的觀點。台北市,風雲論壇。
程建教 (1991)。國小社會科教學研究。台北市,五南。
黃炳煌 (1991)。民主、法治教育與課程設計。收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民主法治與教育,595-610。台北市,中國教育學會。
黃中一 (1991)。從政治社會化論加強民主教育的途徑。收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民主法治與教育,269-279。台北市,中國教育學會。
黃森泉 (1996)。我國小學公民教育內涵之演進。國民教育研究期刊,4,103-131。
單文經 (1996)。美國公民與政府科課程標準。台北市,教育部。
傅曉芬 (2002)。台灣地區國小學童政治社會化之研究:家庭與學童的政治學習。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葉玉珠 (1991)。我國中小學學童批判思考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葉子超 (1995)。社會科教科書與國小兒童政治社會化。教師之友,36(3),9-19。董秀蘭 (1995)。民主國家的政治教育—基本觀念的澄清。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6(2),36-46。塗惠玲 (1996)。台灣中部地區國小兒童民主法治知識與態度之調查研究。國立嘉義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蔡璧煌 (1994)。學校與學童政治社會化—高中職學童政治社會化的教育社會學分析。台北市,師大書苑。
鄧毓浩 (2000)。國民中學公民課程基本學力指標的建構與基本學力測驗。92年7月29日,取自http: //www.isst.edu.tw/s60/eva040102.tm
鄧毓浩 (2004)。能力指標的解析與評量設計— 社會學習領域公民科評量設計與試題評鑑。高雄市九十二學年度國中教師成長團體暑期研習課程,1-4。
鄭榮賢 (1989)。國小兒童的民主教育--政治社會化。教師之友,30(4),22-23。鄭慧蘭 (2001)。高中生公民參與態度與行為之研究—以台北市公立高中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歐用生 (1989)。國民小學社會科教學研究。台北市,師大書苑。
歐用生 (1991)。從「潛在課程」談國民小學民主教育。收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民主法治與教育,633-660。台北市,中國教育學會。
歐陽教 (1993)。「談公民教育」,收於教育部人文及社會學科教育指導委員會(主編):公民科教學研究,1-16。台北市,幼獅。
盧雪梅 (2001)。「九年一貫課程能力指標」知多少。教育研究月刊,85,66-75。二、英文部分
Algina, J. & Crocker, L. (1986).Introduction To Classical and Modern Test Theory. N.Y.: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College Publishers.
Barr, R.D. & Barth, J.L. & Shermis, S.S. (1978). The Nature of the Social Studies.USA : ETC publications.
Branson, M. (1998).The Role of Civic Education. Retrieved June 15, 2004, from
http: //www.civiced.org/articles_role.html
Branson, M. (1999). Making the Case for Civic Education. Retrieved June 15, 2004, from http: //www.civiced.org/articles_mb_june99.html
Branson, M. (2000).Critical Issues in Civic Education. Retrieved June 15, 2004, from http: //www.civiced.org/articles_mb_june00.html
Center for Civic Education. (1994). National Standards for Civics and Government. Retrieved September 3, 2003, from http: //www.civiced.org/stds_toc_intro.html
Center for Civic Education. (1998). National Standards for Civics and Government. Retrieved July 5, 2004, from http: //www.civiced.org/catalog_standards.html
Dawon, R.E., & Prewitt, K. (1969).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Boston :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Easton, D. & Dennis, J. (1969). Children and the Political System: Origins of Political Legitimacy. N.Y.: McGraw-Hill.
Ehman, L. (1980). The American School in the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Process. Review in the Education Research, 50(1), 99-119.
Entwistle, H. (1971). Political Education in a Democracy. London: Routledge & Kegan Paul.
Engle, S. (1988). Education for democratic citizenship. N.Y.: Teachers College Press.
Ellis, A.K. (1991). Teaching and Learning Elementary School Social Studies. Bosten: Allyn and Bacon.
Greenstein, F. I. (1967). Children and Politics. New Haven, CT.: Yale University Press.
Hyman, H.H. (1959).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Glencoe: The Free Press.
Hess, R.D. & Torney, J.V. (1968). The Development of Political Attitudes in Children. N.Y.: Anchor Books, Doubleday & Company.
Johnes, J. & Taylor, J. (1990). Performance Indicators in Higher Education: UK universities. England: Buckingham.
Langton, K. (1969).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Manhein, J.B. (1975). The Political within: a prime in political attitudes and behavior. N. J.: Printice-Hall.
Meyer, J.R. (1990).Democratic Values and Their Development. Social Education, 81(5),197-201.
Michaelis, J.U. (1992). Social Studies for Children : A Guide to Basic Instruction.
Bosten: Allyn and Bacon.
McBee, R.H. (1996). Can controversial topics be taught in the early grades? The answer is yes! Social Education, 60(1), 39-41.
NCES. (1999). NAEP 1998 Civics Report Card for the Nation. Retrieved August 14, 2003, from http: //nces.ed.gov/nationsreportcard/civics/newresults.asp
NCES. (2001). The Next Generation of Citizens. Retrieved August 15, 2003, from http: //nces.ed.gov/nationsreportcard/civics/newresults.asp
Piaget, J. (1965). Moral Judgment of the Child. N.Y.: Free Press.
Patrick, J.J. & Hoge, J.D. (1991). Teaching government, civics, and law. In J. P. Shaver ( Ed. ) .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social studies teaching and learning , 427-436 .N.Y.: Macmillan.
Ranny, A. (1993). Governing : an Introduction to Political Science. Englewood Cliff, N. J.: Prentice-Hall.
Savage, T.V. & Armstrong, D. G. (1987). Effective Teaching in Elementary Social Studies. N.Y.: Macmillan.
Sharma, S. (1996). Applied Multivariate Techniques. N.Y.: John Wiley.
Weissberg, R. (1974). Political Learning, Political Choice, and Democratic Citizenship. Englewood Cliff, N. J.: Prentice-Hall.
White, P. (1983). Beyond Domination: an Essay in the Political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London: Routledge & Kegan Paul.
Wasburn, P.C. (1986). The Political role of the American School.Theory and Research in Social Education, 11(1), 51-65.
Wangen, R. (1987). Model Learner Outcomes For Social Studies. Minnesota Curriculum Service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