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丁導民(2000)。學習型社區的理念與經營策略。學習型社區。台北:師大書苑,
45-66。
王政彥(1995)。成人教育專業機構的建立。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編,成人教
育行政專業化(頁161-199)。台北市:正中書局。
王政彥(1998)。學習社會與成人教育。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主編:學習社會, 211-238。
王政彥(2000)。社區終身學習體系的建立。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主編:學習
型社區。台北市:師大書苑,19-43。
王淑宜(2003)。三峽藍染啟動社區學習的策略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內政部(1996)。家庭教育與社區發展。台北市:實踐設計管理學院。
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1999)。社區終身學習。台北市:師大書苑。
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2000)。學習型社區。台北市:師大書苑。
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2000)。成人學習革命。台北市:師大書苑。
元庚鮮(1998)。非營利組織民間團體推動社區成人教育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文建會(1995)。社區總體營造簡報資料。台北:文化建設委員會。
文建會(1998)。文化白皮書。台北市:文化建設委員會。
文建會(2003)。文化創意產業-『全球思考、台灣行動』國際研討會。台北:文化建設委員會。
台灣社區大學導覽(2003)。台北市: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行政院(2002)。挑戰二00八國際發展重點計畫—新故鄉社區營造計畫。台北:文化建設委員會。
文建會(1999)。社區美學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文建會。
文建會(2003)。第一區社區營造中心—社區院景形塑陪伴營造計畫。
丘昌泰(2000)。公共政策。台北市:巨流圖書公司。
北投社雜誌第12期。台北市:八頭里仁協會
北投文化雜誌1-7期。台北市:北投文化基金會。
江明修(1997)。公共行政學:理論與社會實踐。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江明修(1999)。第三部門經營策略與社會參與。台北市: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江明修、陳定銘(2000)。非營利組織政治遊說的途徑與策略。蕭新煌(編),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386-434)。台北市:巨流圖書公司。
江明修、梅高文(1999)。非營利組織與公共政策。社區發展季刊,85。江綺雯(1996)。社區隔空成人教育的里程碑-高雄市空中社區大學的籌辦與規劃。北縣成教,5,4-9。
朱森村(1999)。公私部門協力關係之研究-台北市推動社區大學個案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沈長在(1998)。社區總體營造政策理念在成人學習上的蘊意。中正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呂西忠(1998)。學習化社會的構建與教育改革。中國成人教育,98(6),14-15。
巫銘昌、梁恩嘉。(2002)。理性思維的教學策略。教育研究資訊雙月刊,10卷5期,87-110。社區教育學會(2000)。學習型社區,263-275。台北市:師大書苑。
吳定(1997)。再造工程方法應用於工作簡化之探討。政府再造。高雄市:高雄市政府公教人力資源發展中心。
林振春(1998)。社區營造的教育策略。台北市:師大書苑。
林振春(1998)。社區小百科。台北市:光寶文教。
林振春(1998)。學習社會與社區教育。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主編:終生學習與教育改革。台北:師大書苑。
林振春(1999)。原住民社區教育活動的推動策略。原住民族教育研討會論文集,頁181-206。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
林振春(1999)。社區總體營造的教育策略。社區美學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林振春(1999)。台灣社區教育發展之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林振春(2000)。營造新家園。台北市:財團法人光寶文教基金會。
林振春(2000)。成人的服務學習。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主編:成人學習革命。。北市:師大書苑,141-167
林振春(2000)。社區終身學習的方法。學習型社區。台北:師大書苑,91-118。
林振春(2002)。學習型社區的願景與系統動力營造策略。社區教育的突破與創新。台北市: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主編, 45-62。
林振春、王淑宜(2004)。社區營造與傳播。臺北市:財團法人臺北市陽昇教育基金會。
林振春(2004)。社區大學與台灣社區學習文化的深耕。2004兩岸社區大學經營理念與運作實務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
林清江(1995)。學習社會的教育改革。成人教育,27,2-9。吳芝儀、李奉儒(1999)。質的評鑑與研究。新店市: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洪德仁(2001)。十年為期,願北投長青—從社區學習到北投憲章的構想。
洪德仁(2002)。兒童、居民與政府共同打造的新夢想。北投地方史—溫泉篇。財團法人北投文化基金會。
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遠流。
胡夢鯨(1997)。終生教育典範的發展與實踐。台北市:師大書苑。
孫本初(1994)。非營利組織管理之研究:以台北市登記有案之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為對象。台北市:台北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徐震(1980)。社區與社區發展。台北市:正中書局。
徐震(1999)。台灣社區工作的新形勢與新願景。載於社區發展季刊, 168-176。台北市:內政部社區發展雜誌社。梁玫玲(1995)。新港文教基金會推展社區成人教育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教育部(2001)。2001社區大學現況營運分析與未來發展。臺北市:社團法人全國社區大學促進會。
教育部(2004)。2004年東亞地區社區學習學術研討會。台北市:中華民國成人及終身教育學會。
郭進隆譯(1994)。Peter Senge著。第五項修練。台北市: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郭麗玲(1999)。學習型社區中社區媽媽終身學習的內容。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刊,28,47-70。陳其南(1995)。『社區總體營造』簡報資料。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陳其南(1999)。社區總體營造。光寶雙月刊。台北市:光寶文教基金會。
陳金貴(1994)。美國非營利組織的人力資源管理。台北市:瑞興圖書公司。
陳美伶(1990)。國家與家庭分工的兒童照顧政策-台灣、美國、瑞典的比較研究。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陳錦煌(2004)。社區學習。陳錦煌醫師專欄。台北市: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陳亮全(1999)。互助互救的社區愛。社區櫥窗,157-167。台北市:光寶文教基金會。
陳定銘(2002)。台灣社區大學之研究—公民社會建構與終身學習政策的實踐。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博士論文。陳金貴(1994)。美國非營利組織的人力資源管理。台北市:瑞興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張英陣(1999)。推動社會福利社區化之研究-以高雄鳳山市為例。內政部社會司委託專案研究。
張莞珍(2001)。社區組織建構社區學習資源網絡之研究--「台北市八頭里仁協會」的學習資源網絡圖像。社會教育學刊,30,222-223。
教育部(1995)。邁向二十一世紀的教育願景白皮書。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1998)。邁向學習社會。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1998)。中華民國終身學習年白皮書。台北:教育部。
森檀(2000)。東京媽媽丁之夢。台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黃武雄(2003)。學校在窗外。新店市:左岸文化。
潘淑滿(2004)。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市:心裡出版社。
劉蕙苓(2002)。為永續的家園守候—北投社區營造的觀察。北投地方史—溫泉篇。財團法人北投文化基金會。
廖月娟 陳琇玲譯(2001)。Peter Senge著。變革之舞。台北市: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劉毓玲譯(1993)。Osborne, David; Gaebler, Ted 合著。新政府運動。台北市: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賴國州(1998)。閱讀社區。台北市: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青年社區成長委員會。
戴保羅譯(1999)。Colin Rose,Malcolm J. Nicholl著。學習地圖。台北市:經典傳訊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鄭晃二、陳亮全(1999)。社區動力遊戲。台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鄭贊源(1997)。既競爭又合作、既依賴又自主:社會福利民營化過程中政府與民間非營利組織之角色與定位。社區發展,80,頁79-87。
謝端丞(1997)。福利國家本質之研究-兼論政府與非營利組織的角色及定位。國立中興大學財政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蕭新煌(2000)。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台北市:巨流出版。
蔡美慧譯(1997)。非營利組織的策略規劃。臺北市:喜瑪拉雅研究發展基金會蔣玉嬋(2001)。學習型組織理論應用於社區總體營造之研究—以大溪和平老街為例。國立台灣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論文。
魏惠娟(1999)。學習型家庭方案。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顧忠華(2000)。台灣非營利組織的公共性與自主性。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台灣社會學研究,第四期,145-189。
英文部分:
Bellah, R.N. et al.(1985). Habit of the Heart. Berkeley and Los Angele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Brinkerhoff, R. (1998). Measurement Phase: Evaluating Effectiveness of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Projects. In D. G. Robinson & J. C. Robinson
(ed.), Moving from Training to Performance: a Practical Guidebook. San
Francisco: Berrett-Koehler.
Brookfield, S. (1984). Adult learners, adult education and the community. British:Open University. 84-89.
Brookfield, S. (1985). Community adult education: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ory and practice. Comparative Education Review, 29(2), 232-239.
Cropley, A.J. (ed.) (1980). Towards a system of lifelong education. Oxford: Pergamon Press.
Duke, C. (1998). In search of the learning society.中華民國終身學習年國際終身學習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9-46,台北市: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
Edwards, R. (1995). Behind the banner: Whither the learning society﹖ Adult Learning, 6(6), 187-189.
European Union (EU.) (1995). Teaching and learning: Towards the learning society (White Paper on Education and Training).
Ferris, James M. (1998). The Role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in a Self-Governing Society: a View from the United States. Volunta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oluntary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9(2), 137-151.
Garder, J. W. (1990). On Leadership. The Free Press.
Girdon, B., Kramer, Ralph M. & Salamon, Lester M. (eds.) (1992). Government and the Third Sector: Emerging Relations in Welfare States. SanFrancisco, CA: Jossey-Bass Publishers.
Haeberle, S. H. (1987). Neighborhood Identity and Citizen Particip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Society, 19(2), 178-196.
Hansmann, H. (1987). Economic Theories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 In Powel, W. W. (ed.).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Hasan, A. (1996). Lifelong learning. In A. C. Tujnman(ed.)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Adult Education and Training. New York: Pergamon, 33-40.
Hodgkinson, V. A. (1989). Key Challenges Facing the Nonprofit Sector. In Virginia Hodgkinson, Richard W. Lyman & Associates (ed.), The Future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Challenges, Changes and Policy Considerations.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Hutchins, R.M. (1968). The learning society. 台北市:中央圖書出版社。
Hughes, C. & Tight, M. (1995). The Myth of the Learning Society.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Studies, 43(3), 290-304.
Jun, J. S. (1986). Public Administration: Design and Problem Solving. New
York: Macmillan.
Kramer, R. M. (1981). Voluntary Agencies in the Welfare State. Berkeley,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Longworth, N. (1999). Learning communities for a learning century.社區總體營造與終生學習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嘉義縣:國立中正大學。
Nyland, J. (1995). Issue Networks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Policy Studies Review. Spring/Summer, 195-204.
Rubenson, K. (1997). Two generation of lifelong learning. Paper present at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ult Education Research & Its Journal. Hong Kong: Caritas Adult & Higher Education Service.
Salamon, L. M. (1987). Partners in Public Service: the Scope and Theory of Government-Nonprofit, In Powell, Walter W. (ed.). The Nonprofit Sector Research Handbook.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Snow, R.H.(1984)Community Adult Education-Methods of Organizing and Maintaining Learning Opportunities for Men and Women. N.Y.:Van Rees Press.
Snow, R.H.(1984)Community Adult Education-Methods of Organizing and Maintaining Learning Opportunities for Men and Women. N.Y.:Van Rees Press.
Williams,W.&Robins,W.R. (1980).Community Education:Observations on the California Case in Issues in community Education (edited and introduced by)Fletcher,C.& Thompson,N.H.K.:The Falmer Press.
Wolf, T. (1999). Managing a Nonprofit Organization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Wuthnow, Robert (1991). “Tocqueville’s Question Reconsidered: Voluntarism and Public Discourse in Advanced Industrial Society”, in Robert Wuthnow (ed.) Between States and Markets: the Voluntary Sector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88-308.
網站部分:
八頭里仁協會:http://www.peitou.org.tw/
社區營造學會: http://cesroc.twweb.biz/front/bin/home.phtml
財團法人北投文化基金會:
http://www.ptcf.org.tw/ptcf2/web/introblock/intro2004.php
北投社區大學:
http://www.ptcf.org.tw/e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