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http://www.lcenter.com.tw/Newsites/trend/trend2survey1-1.htm。線
上資料。
方瑞華(2002)。虛擬社群網站之使用者評估--以台北市鄰里社區聯網
(TaipeiLink)為例。國立台灣學圖書館資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姿莉(2000)。網路中虛擬美術館展示方式對美術鑑賞經驗影響之研究。
國立交通大學應用藝術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王美玉(2000)。數位博物館專案計畫成果。科學發展月刊,第28卷第4期,249—253頁。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王嵩山(2000)。論博物館蒐藏的展示。台灣博物館民族誌論壇社通訊,第
2 卷第3 期,3-8 頁。
王嵩山(2002)。數位博物館的基本形式。博物館學季刊,第16卷第3期,
5—6頁。台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王嵩山、陳玉苹(2002)。數位博物館與社會形式。博物館學季刊,第16
卷第3期,7—13頁。台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田炎欣(2001)。ETtoday 記者對電腦輔助新聞報導的使用研究。私立銘傳
大學傳播管理系在職專班論文。未出版,台北。
12
石守謙(2001)。故宮文物數位典藏計畫。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何祖鳳、陳俊榮、陳銘欽(1998) 。網路教學系統評估準則之研究。遠距
教育,第7期,20-29頁。
吳秉蓁(2002)。數位博物館網路學習環境設計之評估研究--以「蝴蝶生態
面面觀」系統為例。國立中興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台中。
吳學昆(2002)。數位博物館之展示與教育— 以國科會數位博物館計劃為
例。暨南國際大學/成人與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
李文益(2003)。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我見。師說,174,10-11。
李美華等譯(1998)。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時英出版社。
李雪莉(2000)。教師運用資訊網路能力調查。2001年11月16日,取自:
李雪莉(2002)。全民閱讀大調查︰大人、小孩都不愛看書─台灣的閱讀
危機。天下雜誌,第263期。台北:天下雜誌社。
李偲華(2001)。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經驗分享。2002年3月2日,取自:
http://sparc2.nhltc.edu.tw/~publish/468/0046802-02.htm。線上資料。
沈俊亨(2002)。中美國民中小學教師資訊素養進修策略之比較研究。國立
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林佩儀(2000)。網站設計與使用者滿意度之關聯-以網路使用與購物經驗
進行集群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資訊管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13
林明宏(2001)。廿一世紀資訊中心:數位圖書館。書苑季刊,47,34–
44 頁。
邱志忠(1992)。國小教師運用資訊科技融入學科教學之教學策略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高雄。
侯志欽(1994)。多媒體教材設計原理初探,教育科技與媒體,第17期,
36頁。
姜宗模(2002)。中小學教師運用數位博物館設計教學活動中之學習-以國科
會數位博物館教學活動設計比賽得獎者為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成人與繼
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
姜宗模(2005)。中小學教師在數位博物館資源的應用與學習。博物館學季
刊,第19卷第2期,107—117頁。台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柯秉均(2002)。資訊科技網頁教材融入教學對高職電機電子群師生態度影
響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
流出版社。
徐代昕(2003)。數位典藏互通性架構之建置。國立台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研
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徐典裕(1999)。數化博物館之建構與經營管理。博物館學季刊,第13卷
第1期,43-51頁。台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14
徐新逸(2005)。「中小學數位典藏教學資源應用網」規劃與創意教學範
例開發之研究結案報告。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徐愛蒂(2001)。數位圖書館互動性功能評估與使用者需求之研究。國立交
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袁之揚(1993)。從信士尾生到賈人渡河--再探國語科教學課文深究。國
教輔導,第295期, 11-13頁。
高慧芬(1997)。從教師的社會角色檢視博物館的成人教育功能。博物館
學季刊,第11卷第4期,71—84頁。台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國科會數位博物館專案(1999)。推廣教育計畫小組數位博物館任敖遊。
科學月刊,30(3)。
國科會數位博物館專案計劃小組(1999)。國科會數位博物館專案計劃,
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國科會數位博物館專案推廣辦公室(2001)。博物館在我家。台北市:國
科會。
張亦芸(1992)。台灣地區中小學英語老師對於使用網際網路於教學之態度
與應用調查初探。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莉慧(1999)。CIMI 與數位博物館。博物館學季刊,第13 卷第1 期,97—
103 頁。台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張瓊穗(2004)。專題導向學習融入國中新詩教學之應用。教育研究月刊,
15
126期,52-59頁。台北。
教育部(1999)。中小學資訊教育藍圖總綱。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2001)。國家語文資料庫建構計畫。台北:教育部。
梁立霖、柯宇芳、陳倩冬(1999)。淺談國科會「數位博物館」專案研究
計畫:專訪參與計畫之本系教授。書府年刊,第20卷,12—30頁。
許功明,劉幸真(1998)。博物館參觀經驗之比較:以省美館與科博館為例。
博物館學季刊,第12 卷第3 期,3—34 頁。台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許順得(2004)。國小教師使用教學媒體相關問題之調查研究。國立台南師
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陳和琴(2001)。Metadata 與數位典藏之探討。大學圖書館,5(2),1-10。
陳燕秋(2003)。資訊科技融入中學國文教師教學現況之研究。國立交通大
學傳播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陳燦珠(1999)。使用者與中文全文檢索系統互動關係研究。台北:淡江
大學教育資料科學系學系。
彭森明(1995)。語文能力結構分析及其在教學與評卷之應用。教育資料
與研究,第6期,24—27頁。台北:教育資料館。
項潔,陳雪華,鄭惇方(2005)。數位典藏之產業前景探討。2004年11月24
日,取自:http://aps.csie.ntu.edu.tw/document/forcasting4DA.pdf。
線上資料。
16
黃居仁(2000)。數位博物館第一年計劃「搜文解字--語文知識網路」評
估報告。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黃勝發(2004)。教師使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意願探討,取自
http://sctnet.edu.tw/Download/dlProfile.php?dlFile_id=CBiBgfCBiB
fg200303312152591049118779.pdf。線上資料。
黃慕萱(2001)。數位博物館之使用者評估。數位博物館課程講義。台北: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楊政達,劉忠陽(2005)。數位典藏品質與使用者滿意度之研究。2004 年
11 月24 日,取自
http://mol.mcu.edu.tw/~ebook/research/pdf/net/14.pdf。線上資料。
楊家興(2000)。網路上的教材設計。台北:空中大學。頁139-153。
楊國樞等(1989)。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台北:東華書局。
溫明正(1991)。國民小學教學軟體應用與相關措施調查研究。國立台北師
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雷若瑾(2001)。健保資訊資源的使用研究-以健保局行政人員和健保研究
人員為例。國立輔仁大學圖書資訊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劉一強(2000)。數位博物館專案計畫報導。科學發展月刊,第27卷第5
期,473—480頁。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劉鎂(2000)。國文教學與網路—網站介紹篇。取自:
17
http://www.literature.idv.tw/news/n-47.htm。線上資料。
劉鎂(2002)。國語文創意教學— 網路詩探索式學習。取自:
http://web.cc.ntnu.edu.tw/~t21033。線上資料。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計畫辦公室(2002), 數位典藏內容發展分項計畫
中文新聞內容數位化研討會。取自:
http://www.ndap.org.tw/active/discussion_enews/index1.html。線上
資料。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計畫辦公室(2004)。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93
年成果展座談會資料。2004年2月22日,取自:
http://theme.ndap.org.tw/1_intro/history.php。線上資料。
歐陽崇榮(2000)。圖書館自動化系統評估模式之建立與應用。國立中央大
學資訊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潘呂棋昌(1998)。中國文字特性在文學作品中的應用。交通大學通識中心
國文教學資料。未出版,新竹。
鄭政雄(2002)。政府網站考核項目之評估。私立銘傳大學資訊管理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鄭寶梅(1997)。全球數位化館藏發展初探。國家圖書館館刊,第2 卷,23—
42 頁。台北。
賴怡卉(2003)。資訊等於知識嗎?─談資訊融入教學的省思。師說,第
18
174 期,8-9 頁。台北。
鍾柏生、羅鳳珠、黃居仁(2000)。數位博物館第一年計劃「搜文解字--
語文知識網路」結案報告。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羅鳳珠(1999)。溫柔在頌--「唐詩三百首」多媒體教學系統。Presented
at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rnet Chinese Education.
May22-24。台北。
19
英文部分
Arms, W. Y. (2000).Digital libraries.Cambridge,MA: MIT Press.
Bailey, J. E. and Pearson,S.W.(1983).Development of a Tool for
Measuring and Analyzing Computer UserSatisfaction, Management
Science, 29(5), 530-545
DeLone,W.H.and E.R.McLean(1992).Information System Success :The
Quest for the DependentVariable, Information Systems Reasearch, 3(1),
60-95
Dewey, J.,(1938).Experience and Education,New York: Macmillan,.
Digital Libraries Initiative(1998).Digital Libraries Initiative Phase One.
[Online]. Available: http://www.clir.org/diglib/dldefinition.htm.
Digital Library Federation.(1999).A working definition of digital library.
[Online]. Available:http://www.dli2.nsf.gov/dlione/chinese/
Doll, W. J. & Torkzadeh,G.(1988).The Measurement of End-User
Computing Satisfaction, MIS Quarterly.
Falk, J.H. & Dierking, L. D. (2000). Learning from museums: visitor
experiences and the making of meaning. Alta Mira Press.
Falk, J.H. & Dierking, L.D(1992). The Museum Experience. Washington,
D.C:cited in 許功明& 劉幸真, 1998.
Hein, G. E.(1998).Learning in the Museum.London:Routledge.
Holmes, G. P.(1987). An analysis of the information-seeking behavior
of science teacher in selected secondary public schools in Florida.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Florida State, Florida.
Ives, B. and Olson, M. H. & Baroudi, J. J.(1983).The Measurement of
User Information Satisfaction,Journal ,22(3), 527.
Oxford,R.L. (1989).Use of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A Synthesis of
Studies wiht Implications for Strategy Training. System, 17(2),235-247.
Putnam,R.T.&Borko H.(2000).What DoNew Views of Knowledge and
Thinking Have to Say about Research on Teacher Learning ?
EducationalResearcher, 29(5):4~15. RetrievedApril 28, 2002, from the
World Wide
Saracevic,T.(2000). Digital Library Evaluation: Toward an Evolution of
Concepts. Library Trends, 49(2),350-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