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中文部分
王曉麟(2001)。科技大學學生社團負責人領導行為、領導特質與領導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彰化。王櫻芬(2000)。團體凝聚力及其測量。諮商與輔導,171,6-10。江麗玉(2002)台灣地區女子體操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與選手績效表現關係之實證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台北市。
李建平(2002)。大專網球優秀選手對教練領導行為與訓練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台北市。李明昭(2003)高職運動教練領導行為與領導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彰化。余瑞華、林文郎(2001)。射箭教練領導行為之研究。國立台灣體育學院學報,8,195-204。
余朝權(1983)。領導學。台北市:天麟文化。
吳國銑(2000)。我國大專院校運動教練領導行為比較研究。體育學報,28,59-68。吳清山(1993)。學校行政。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吳慧卿(2001)。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團隊衝突、團隊凝聚力及滿意度關係之實證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台北市。吳明隆(2000)。SPSS統計應用實務。台北:松崗。
汪在莒(2000)。健身俱樂部教練領導行為量表建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台中市。林振春(1997)。人文領導理論研究。台北市:師大書苑。
林振春(1997)。領導觀量表的編製及其在成人教育上的應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社會教育學刊,26,129-150。林碧真(1999)。高職導師領導行為與領導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彰化。林金杉(2002)。拔河運動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台中。邱勝濱(2000)。私立高職校長領導行為、領導特質與領導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彰化。洪英櫻(2004)台灣地區拳擊教練及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之實證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台北市。
侯威光(2002)。我國職業棒球教練領導型態、球員滿意度及組織承諾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工業關係研究所,彰化。涂志賢(2000)。運動教練領導風格對選手成績表現與滿意度影響之研究。體育學報,28,45-58涂志賢(1999)。運動教練領導風格與運動代表隊團隊文化關聯性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桃園。馬啟偉、張力為(2001)。體育運動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馬君萍(1999)女子排球運動員知覺教練領導行為、知覺運動動機氣候、滿意度和內在動機之相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教練研究所,桃園。翁志成(1997)。運動教練與領導行為。國民體育季刊,26(4),52-57。張春興、林清山(1998)。教育心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張春興(1998)。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張明輝(1998)。學校行政革新專輯。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張慶勳(1996)。國小校長轉化、互易領導影響學校組織文化特性與組織效能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高雄市。張潤書(1998)。行政學。台北市:三民書局。
莊艷惠(1997)。教練領導行為對團隊凝聚力及內在動機的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教練研究所,桃園。許士軍(1990)。管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陳玉娟(1995)。臺灣地區游泳教練領導行為與選手成績表現及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台北市。陳秀惠(1997)。運動團隊凝聚力與教練領導的關係。東師體育,4 ,19-24。陳其昌(1997)。排球教練領導行為對團隊凝聚力的影響。體育與運動,101,34-40。陳義鴻(2001)。銀行業主管領導行為、組織氣氛與領導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彰化。黃金柱(1990)。國家級運教練領導行為之調查研究。體育學院論叢,1(2),33-62。
黃振紅(1992)。運動教練領導風格與選手自我表露。新埔學報,12,187-219。黃昆輝(1995)。教育行政學。台北:東華書局。
黃萬隆(2003)高中籃球隊風格建立之關鍵因素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台北市。楊純碧(1998)。教練領導行為隊團隊氣氛與教練-選手關係滿意度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桃園。廖裕月(1998)。國小校長轉化領導形式與領導效能之研究:以北部四縣市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台北市。蔣憶德(1997)。女子籃球選手目標取向、知覺動機氣候、喜愛動機氣候及自覺能力與內在動機及滿足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教練研究所,桃園。蔡崇濱(2000)。國立成功大學運動教練領導行為之研究。中華民國大專院校八十九學年度體育學術研討會專刊(頁297-300),雲林縣: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鄭松益(2001)。台灣地區高中排球教練領導行為與選手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所,台北市。鄭志富(1997)。運動教練領導行為研究取向。中華體育,11(1),22-31。鄭志富、方明營(1994)。大專院校足球教練領導行為之研究。台北:漢文。
鄭敏雄(1992)。大專院校教練領導行為與運動員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台北市。賴世堤(2001)。高中(職)田徑教練領導行為之研究。體育學報,30,185-194。賴世堤(2002)。我國籃球教練領導行為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台中市。盧俊宏(1994)。運動心理學。台北市:師大書苑。
蕭嘉惠、黃明玉(1998)。多元領導模式驗證研究-以花蓮縣大專院校為例。體育學報,25,71-80。羅虞村(1995)。領導理論研究。台北:文景出版社。
二、英文部份
Avolio, B. J., Waldman, D. A., & Einstein, W. O. (1988).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in a managent simulation: Impacting the bottomline. Group and Organization Studies, 13, 59-80.
Bass, B. M., & Avolio, B. J. (1993).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A response to critiques. In M. M. Chemers & R. Ayman, Leadership Theory and Research: Perspectives and Derections. Sandiego, CA: Academic Press.
Bass, B. M., & Avolio, B. J. (1997). Full range leadership development. California: Mind Gradern, Inc.
Bass, B. M. (1985). Leadership and performance beyond expectations.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Bass, B. M. (1990). Handbook of leadership.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Bennis, W., & Nanus, B. (1985). Leaders: The strategies for taking charge. New York: Harper & Row.
Bryman, A. (1992). Charisma & 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 London: SAGE Publication, Inc.
Burns, J. M. (1978). Leadership. New York: Harper & Row.
Chelladurai, P., & Carron, A. (1978). Leadership. Canadian Association for health, Physical Education and Recreation Sociology of Sport Monograph Series A, Calgary, AB: University of Calgary.
Chelladurai, P., & Haggerty, T. R. (1978). A normative model of decision style in coaching. Athletic Administration, 13, 6-9.
Conger, J., & Kanungo, R. N. (1988) Charismatic leadership. San Francisco: Joessy-Bass.
Fiedler, F. E. (1967). A theory of leadership effectiveness. New York: McGraw-Hill.
Gasper, J. M. (1993).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An integrative review of the literure. Disser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53, 08A, 2619.
Hollander, E. P. (1978). Leadership dynamics: A practical guide to effective relationship.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Horne, T., & Carron, A. V. (1985). Compatibility in coach-athlete relationship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7, 137-149.
House, R. J. (1971). A path-goal theory of leader effectiveness. Science Quarterly, 16, 321-339.
Nanus, B. (1992). Visionary leadership. San Francision, CA: Jossey-Bass.
Peter, G. N. (1997). Leade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California: SAGE.
Reddin, W. J. (1970). Managerial effectiveness. New York: Mcgraw-Hill Book Company.
Smoll, F. L. & Smith, R. E. (1978). Toward a madiational model of coach-player relationship. Research Quarterly, 49, 528-541.
Spink, K. R. (1995). Cohesion and intention to participate of female sport team athletes. Journal of Sport & Exercise Psychology, 17, 416-427.
Stogdill, R. M. (1974). Handbook of leadership: A survey of the literature.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Westre, K. S., & Weiss, M. R. (199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ceived coaching behavior and group cohesion in high school football teams. The Sport Psychologist, 5, 41-54.
Wofford, J. C., & Goodwin, V. L. (1994). A cognitive interpretation of transactional and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theories. Leadership Quarterly, 5(2), 161-186.
Yukl, G. A. (1994). 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s. (3rded.).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
Yukl, G. A. (1998). 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s. (4thed.).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