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文獻
中文部分
文崇一(1986)。休閒活動的類型與滿意度。台灣居民的休閒生活。
台北市:東大圖書。
王文科(2001)。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王偉哲(1996)。遊客對休閒農場之認知與體認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逢甲大學,台中市。王姿懿(2004)。以Kano二維模式分析台灣民宿品質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中健康暨管理學院,台中縣。王貞怡(2004)。獅頭山風景區遊客特性、遊憩活動偏好與滿意度關係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世新大學,台北市。王進欽、李怡萱(2003)。遊客對遊憩動機與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原住民文化園區之歌舞場為例。觀光休閒暨餐旅產業永續經營學術研討會,3,1-11。
台灣省旅遊局(1998)。民宿制度之研究。台中市:台灣省旅遊局。
交通部觀光局(2004)。民宿相關法規與統計資料。2004年11月15日,取自中華民國交通部觀光局行政資源系統,
網址http:// taiwan.net.tw
交通部觀光局(2004)。觀光倍增計畫。2004年11月15日,
取自中華民國交通部觀光局行政資源系統,
網址http:// taiwan.net.tw
李美枝(1986)。社會心理學。台北市:天河。
李忠益(1999)。大里民宿--海岸聚落的觀察/植入民宿。未出版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台中市。余幸娟(2000)。宗教觀光客旅遊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以台南鯤鯓代天府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台北市。李榮章(2001)。「西山前李宅」古蹟之維護與管理及民宿計畫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銘傳大學,台北市。邱于展(2000)。運動動機自我評價與滿意度對足球選手成熟度與運動團隊適應之相關研究。台北市:大學文具。
邱皓政(2002)。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台北市:五南。
欣境工程顧問公司(1990)。東部海岸風景區發展民宿可行性之研究。交通部觀光局東部海岸風景特定區管理處。
吳碧玉(2002)。民宿經營成功關鍵因素之研究-以核心資源觀點理論。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台中縣。吳明隆(2000)。SPSS 統計應用實務。台北市:松崗。
吳明隆(2003)。SPSS 統計應學習用實務。台北市:知城數位科技。
宋秉明(1983)。遊樂容納量理論的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台北市。何郁如、湯秋玲(1989)。墾丁國家公園住宿服務現況之研究,戶外遊憩研究,2(1) ,51-62。林宜甲(1998)。國內民宿經營上所面臨問題與個案分析-以花蓮縣瑞穗鄉舞鶴地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林秋雄(2001)。民宿農業旅遊隻核心基地—日本農業旅遊研修拾綴系
列四。農訓雜誌,18(8),65-71。
林梓聯(2001)。台灣的民宿。農業經營管理會訊,27,3-5。
林若蕙、邱新雅、范文嘉、曹勝雄(2002)。旅遊意象、旅遊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關係研究。觀光休閒暨餐旅產業永續經營學術研討會,2,187-196。
於忠苓(2003)。台灣中部溫泉區遊客重遊意願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台中健康暨管理學院,台中縣。明新科技大學(2002)。南庄地區民宿概況之調查與分析。交通部觀光局
委託研究報告書。
張華保(1986)。社會心理學。台北市:三民書局。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市:東華書局。
張春興(1993)。現代心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張集毓(1994)。遊憩區市場定位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台中市。張彩芸(2002)。海外連線看民宿。東海岸評論,167,14-17。張東友、陳昭郎(2002)。由各國民宿經驗看台灣農村民宿發展。農訓,19(4),48-50。
張佩娟(2003)。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與滿意度之相關研究-以雲林醫院員工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陳昭郎、張東友(2002)。農村民宿之類型及其行銷策略。農業經營管理會訊,33,16-20。陳昭郎、張東友(2003)。農村民宿產業發展之定位。農業經營管理會訊,36,22-25。郭永傑(1991)。山地民宿村之計畫理念與營運計畫。休閒農業經營手冊,106-111,台北市: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姜惠娟(1997)。休閒農業民宿旅客特性與需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台中市。侯錦雄(1990)。遊憩區遊憩動機與遊憩認知間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台北市。
侯錦雄、姚靜婉(1995)。市民休閒生活態度與公園使用滿意度之相關研
究。休閒遊憩行為。台北市:田園城市文化。
陳昭明(1981)。台灣森林遊樂需求、資源、經營之調查與分析。國立台
灣大學森林研究室研究報告,台北市。
陳水源(1989)。遊客遊憩需求與遊憩體驗之研究。戶外遊憩研究,1(3),19。陳思倫(1993)。休閑遊憩參與阻礙區隔之研究。戶外遊憩研究,6(3),25-52。陳秀珠(1995)。國際觀光旅館顧客需求、滿意度與在宿意願關係之研
究-以圓山飯店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台北市。
陳肇堯(1999)。應用市場區隔理論探討不同類型遊憩區遊客旅遊特性之差異。戶外遊憩研究,12(3),1-20。陳思倫、歐聖榮、林連聰(2001)。休閒遊憩概論。台北市:世新大學。
陳秋玲(2003)。民宿旅客消費者行為之研究--以宜蘭地區民宿為例。未出
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陳昭蓉、林晏州(1996)。鄰里公園使用者滿意度影響因素之探討。戶外遊憩研究,9(2/3),1-22。陳冠宏(2004)。遊客對龍門露營區遊憩活動體驗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世新大學,台北市。
徐光輝(1998)。台灣休閒農業之消費者行為分析。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台北市。高崇倫(1998)。遊客對國營休閒農場遊憩環境體驗之研究—以武陵農場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台北市。烏來風景特定區網站(2004)。觀光景點。
取自台北縣政府行政資訊系統,
http://www.construction.tpc.gov.tw/wulia/
曾石南(1991)。台灣休閒農業。省政建設叢書。台中:台灣省政府新
聞處。
黃淑美(1995)。遊客對北海岸風景特定區住宿設施服務的偏好與滿意度
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台中市。
黃錦照(2001)。田中森林公園遊客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黃淑君、何宗隆(2001)。台北縣立坪林茶業博物館遊客滿意度對重遊意
願之影響。海峽兩岸二十一世紀觀光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縣:
真理大學。
湯明木(2002)。臺灣民宿業導入與成長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東吳大學,台北市。
童雅鈴(2004)。觀光風景區的旅遊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以內灣風景區
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世新大學,台北市。
楊家彥(2002)。危機也是轉機-淺論台灣休閒農業的發展。台灣經濟研究
月刊,25(1),81-85。
楊永盛(2002)。遊客對宜蘭地區民宿評價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世新大學,台北市。蔡伯勳(1986)。遊憩需求與滿意度分析之研究-以獅頭山風景遊憩區實例調查。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台北市。鄭詩華(1992)。農村民宿之經營與管理。戶外遊憩研究,5(3),14。鄭詩華(1998)。民宿制度之研究。台中市:台灣省交通處旅遊事業管理局。
鄭健雄(1997)。台灣休閒農場企業化經營策略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台北市。
鄭健雄、吳乾正(2004)。渡假民宿管理。台北市:全華科技圖書。
鄭順璁(2001)。台北市YMCA游泳訓練班消費者行為之研究。國立體育
學院論叢,12(1),175-188。
榮泰生(1999)。消費者行為。台北市:五南。
劉修祥(2000)。觀光導論。台北市:揚智文化。
劉清雄(2002)。民宿分級標準。農村民宿人才訓練班授課講義。台北市: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廖榮聰(2003)。民宿旅客投宿體驗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台中縣。潘正華(1994)。台灣農村地區發展休閒農業於農牧用地上興建民宿建築
之法令可行性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台北市。
盧淑妃(1986)。遊憩區遊客行為之研究-以東勢林場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台中市。鮑敦媛(2000)。溫泉旅館遊客市場區隔分析之研究-以知本溫泉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台中縣。
鍾倫納(1993)。應用社會科學研究法。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發行。
蕭瑞貞(1998)。遊客重遊行為與其對遊樂區屬性忠誠度關係之研究- 以劍湖山世界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逢甲大學,台中市。謝旻成(1998)。由德國民宿空間居住體驗探討台灣農村傳統三合院住宅發展民宿空間調整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台北市。韓選棠(2000)。北德農村之旅:台灣的休閒農業下一步該怎麼走?鄉間
小路26(8),62-69。
韓選棠、顧志豪(1992)。休閒農業發展中民宿建築類型之選擇研究。農業工程學報,38(3),38-55。
韓選棠、謝旻成(1999)。德國休閒農業系列報導(6):貝根太太怎樣經
營民宿?鄉間小路,25(5),68-73。
謝文欽(2002)。白河鎮蓮花產業觀光發展與民宿的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台南市。顏月珠(1988)。戶外遊憩研究統計方法之探討。戶外遊憩研究,1(2),3-23。魏弘發(1996)。遊客選擇行為與遊憩阻礙之研究-以台灣民俗村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逢甲大學,台中市。蘇武龍(2000)。住院服務品質與病患滿意度之探討-以成大、奇美醫院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台南市。羅惠斌(1995)。觀光遊憩區規劃與管理。台北市:固地文化。
嚴如鈺(2003)。民宿使用者消費型態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台北縣。顧志豪(1990)。台灣休閒農業發展中民宿建築之配合規劃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台北市。英文部分
Assael, H. (1998). Consumer behavior and marketing action(6th ed.). Champaign, IL: South-Western College Publishing.
Alastair, M. M., Philip, L. P., Gianna, M., Nandini, N., & Joseph, T. O. (1996). Special accommodation: Definition, markets served, and roles in tourism development,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23(1), 17-21.
Britt, S. H. (1950). The strategy of consumer motivation. Journal of Marketing, 14(5), 666-674.
Bultena, G. L.,&Klessig, L. L. (1969/Aut.). Satisfaction in camping: A conceptualization and guide to social recreach.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 348-364.
Babbie, E. (1998). 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8 th ed). Belmont, CA : Wadsworth Pub. Co.
Cardozo. (1965).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customer effort, expectation and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2, 244-249.
Crandall, R. (1980). Motivations for leisure. Ja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12), 45-54。
Clark, R. N., & Dowing K. B. (1984). Why where and not there: The condition nature of recreation choice. In: Proceeding-Sympoisum on Recreation Choice Behavior. P61-70. USDA Forest Service Geneal Technical Report INT-184. Ogden, UT.
Dorfman, P. W. (1979). Measurement and meaning of recreation satisfaction: A case study in camping,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11(4), 483-510.
Dawson, C. P., & Brown, T. L. (1988). B&Bs: A matter of choice. Cornell Hotel And Restaurant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29(1), 17-22.
Engel, J. F., Balckwall, R. D., & Miniard, P. W. (1986). Consumer behavior. New York.
Edginton, C. R., Hanson, C. J., Edginton & Hudson, S. D. (1998). Leisure Programmimg: A service- centered and benefits approach(3th ed.). McGraw-Hill, Inc.
顏妙桂(審譯):休閒活動規劃與管理。台北:桂魯。
Fornell, C. (1992/January). A national customer satisfaction barometet:The swedish experience. Journal of Marketing , 56, 6-21.
Gold, S. (1972).Nonuse of neighborhood pards. Joumal of American Institute of Planners, 38(3), 369-378.
Godbey, D. (1976). Leisure studies and services: An overview, Philagelphia: Sunders.
Gitelson, R. J., & Crompton,J. L. (1984). Insights into the repeat vacation phenomenon.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1, 199-217.
Hunt, H. K. (1977). The conceptualization and measurement of consumer satisfaction and dissatisfaction. Marketing Science Institute, 455-489, Cambrige, MA.
Iso-Ahola, S. E. (1980). Social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s on leisure and recreation. Charless C Thomas Pulisher, U.S.A.
Kelly, J. R. (1996/2001). Leisure(3 rd ed). Boston, MA: Allyn Bacon.
王昭正(譯):休閒導論。台北:品度。
Kolter, P. (1999) . Marketing management : Analysis,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 (9th ed.). Englewood Cliffs, NJ : Prentice-Hall Inc.
Maslow, A. H. (1970).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2nd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McIntosh, R. & Shashikant, C. (1977). Tourism principles, practices, philosophies (3th ed.). Columbus, Ohio: Grid Inc.
Manning, R. E. (1985). Diversity in a demorcracy: Expanding the recreation opportunity spectrum. Lrisure Science, 7(4), 377-399.
Mayo, E. J., & Jarvis, L. P. (1990). The psychology of leisure travel: Effective markering and selling of travel services.
蔡麗伶(編譯):旅遊心理學。台北:揚智文化。
Oliver, Rcihard L. (1981/Fall). Measurement and emaluation of retailing. 57, 25-47。
Roberts, G. C. (1992). Motivation in sport and exercise conceptual constrains and convergence. Human Kinetics, Publisher, Inc.
Scott, D. (1994). A comparison of visitors' motivations to attend three urban festivals. Festival Management Event Tourism, 3(3), 121-128.
Thomas, J. A. (1964). What Makes people travel. ASTA Travel News.
Tinsley, H. E. A., & Kass, R. A. (1979). The latent structure of need satisfying
properties of leisure activities.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1(4), 278-291.
Westbrook, Rebert A. (1980/Fall). A retailing scale for measuring
product/service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Marketing, 44, 68-72.
Woodside, A .G., Frey, L., & Daly, R. T. (1989). Linking service quality, customer satisfaction, and behavioral intention. Journal of Care Marketing, 5-17.
Woodruff, R.,&Schumann, D. W.,&Gardial, S. F.(1993 /Summer/Fall). Surrey of business, 33-40.
Yu, L. (1992). Seeing stars: China’s hotel-rating system . Cornell Hotel and Restaurant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29, 24-27.
Zins, A. H. (1988).Leisure traveler choice models of theme hotels using psychographics.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36(4), 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