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73)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2 19:2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林慧容
研究生(外文):Hui-Jung Lin
論文名稱:生物多樣性主題融入戶外教學之研究--以台大農場水生池及傅園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Implementing Biodiversity in Outdoor Teaching—Exemplified by the Taiwan University Ecological Pond and Fu Garden
指導教授:盧秀琴盧秀琴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ow-Chin Lu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系所名稱:自然科學教育研究所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普通科目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5
畢業學年度:93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72
中文關鍵詞:生物多樣性台大農場傅園戶外教育自然保育
外文關鍵詞:BiodiversityTaiwan University FarmFu Gardenoutdoor teachingNature conserva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4
  • 點閱點閱:153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82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7
摘要

本研究是將「生物多樣性」主題融入國小五年級自然與生活科技「形形色色的生物」單元,進行台大農場水生池及傅園戶外教學活動,探究學生的學習成效以及自然保育態度之轉變。

研究者先在台大農場水生池及傅園進行生態資源調查,以作為教材設計的基礎。再以學者Driver與Oldham的「建構主義教學模式」五階段為基礎,發展建構主義戶外教學模式。最後以自編之「國小五年級學童生物多樣性認知測驗」進行前後測,探究學生之生物多樣性認知概念的學習成效。在教學歷程中並蒐集質性資料加以分析,探究學生的想法、態度與行為的改變。

研究結果:(一)根據生態資源調查結果,台大農場水生池及傅園擁有豐富的生態教學資源,加上交通便捷,環境舒適安全,是台北都會區中小學生進行生態教學之良好場所。(二)本研究建立了建構主義戶外教學模式與教材,分五階段進行教學:1.確定探討的方向 2.引導討論確定問題3.戶外分組進行探究 4.學生想法的重組 5.應用新的想法。(三)以「國小五年級學童生物多樣性認知測驗」進行前後測,依班級和性別分析,t檢定都達到顯著性的差異,顯示學生的生物多樣性認知概念獲得顯著提升。(四)質性資料經過詮釋,顯示學生因為生物多樣性認知概念的學習,自然保育態度獲得顯著的提升。

依研究結論提出下列建議:(一)應修改目前課程綱要及教材內容,加強國小學生之生物多樣性教育。(二)教師應多充實本身生物多樣性的知能,教育行政單位應多提供生物多樣性的進修活動。(三)鼓勵師生在自己校園作長期生態觀察,並營造校園成為生物多樣性的棲地。


關鍵字:生物多樣性、台大農場、傅園、戶外教育、自然保育
Implementing Biodiversity in Outdoor Teaching—Exemplified by the Taiwan University Ecological Pond and Fu Garden

Abstract

The current research integrates biodiversity with the “Diverse Organism” unit of the fifth grade Nature and Technology field. It aims at exploring the elementary students’ learning achievements and attitude changes toward the nature conservation by means of the outdoor teaching at the Taiwan University ecological pond and Fu Garden.

At first, the researcher investigates the ecological resources around Taiwan University Ecological Pond and Fu Garden in order to design a teaching material. The researcher then developed a constructive outdoor teaching model based on Driver and Oldham’s five phases of the constructive teaching model. Finally, the researcher utilized a self-made “Fifth Graders’ Cognitive Test of Biodiversity” to measure students’ cognitive achievements in learning the biodiversity concepts. While teaching, the researcher collected and analyzed qualitative data to scrutinize the students’ changes in terms of their thoughts, attitudes and behaviors.

The research findings show:
1. Taiwan University Ecological Pond and Fu Garden are appropriate places for teachers to do outdoor teaching due to the abundant ecological resources, the ease of access and the comfortable as well as secure environment.
2. This research establishes constructive model of outdoor teaching, and teaches through five phases: (1) determine the research approach. (2) define the questions through guided discussions. (3) explore the outdoors by groups. (4) restructure students’ opinions. (5) implement the new ideas.
3. By means of the pre and post test of the “Fifth Graders’ Cognitive Test of Biodiversity”, t test show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he classes and between genders. It shows that the students’ cognition of biodiversity improves significantly.
4. The qualitative analysis shows that students’ attitude toward nature conservation improved significantly due to the biodiversity learning.

Based on the research outcomes, the researcher provides the following recommendations:
1. The current teaching material and the curriculum guidelines need to be modified, and to reinforce biodiversity education for elementary students.
2. Teachers need to improve their understandings of the biodiversity, and the authorities need to provide the in-service education of biodiversity.
3. Teachers and students should be encouraged to do the long- term ecological observations in their own campus and make it a place to learn about biodiversity.




Key words: Biodiversity, Taiwan University Farm, Fu Garden, Outdoor teaching, Nature conservation
目 次


中文摘要----------------------------------------------------------------Ⅰ
英文摘要----------------------------------------------------------------Ⅲ
目 次----------------------------------------------------------------Ⅴ
圖 次----------------------------------------------------------------Ⅶ
表 次----------------------------------------------------------------Ⅷ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4
第三節 名詞釋義---------------------------------------------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生物多樣性----------------------------------------7
第二節 生物多樣性教育問題--------------------------------16
第三節 戶外教育-------------------------------------------21
第四節 傅園與台大農場---------------------------------35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設計與流程------------------------------------43
第二節 研究場域-----------------------------------------47
第三節 研究對象與研究者--------------------------------49
第四節 研究工具與實施---------------------------------50
第五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56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生態資源調查-------------------------------------59
第二節 教學活動設計與實施-----------------------------------83
第三節 生物多樣性概念之學習成效--------------------------91
第四節 對自然保育態度之影響-----------------------------11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133
第二節 研究建議-----------------------------------------136

參考文獻 --------------------------------------------------------------139

附錄
附錄一 國小五年級學童生物多樣性認知測驗(預試)----------145
附錄二 國小五年級學童生物多樣性認知測驗(正式)---------149
附錄三 「國小五年級學童生物多樣性認知測驗」雙向分析表--153
附錄四 學生訪談大綱-----------------------------------------155
附錄五 自然保育調查問卷-------------------------------------156
附錄六 生物多樣性主題教學活動設計-----------------------157
附錄七 生物多樣性主題學習單-----------------------------165
附錄八 生物多樣性主題教學回饋單--------------------------168
附錄九 教學觀察紀錄---------------------------------------172

















圖 次

圖2-3-1 戶外學習階層 …………………………………………26
圖2-3-2 朱慶昇之戶外教學模式 …………………………………28
圖2-3-3 Driver等人所發展的建構主義教學模式 ……………30
圖2-4-1 台灣大學校區圖 …………………………………………36
圖3-1-1 研究架構圖………………………………………………… 44
圖3-1-2 研究流程圖 …………………………………………………45
圖3-2-1 台大農場水生池示意圖 ……………………………………47
圖3-2-2 傅園示意圖 …………………………………………………47
圖4-3-1 班級學生生物多樣性認知測驗之平均數 …………………91
圖4-3-2 全年級男女生生物多樣性認知測驗之平均數 ……………92
圖4-3-3 生物多樣性向度分項通過率 ………………………………94
圖4-3-4 認知領域向度分項通過率 …………………………………97




















表 次

表2-1-1 傳統的物種保育與生物多樣性保育之區別 ………………11
表2-1-2 台灣與世界生物多樣性之比較 ……………………………13
表2-2-1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材內容要項之生物多樣性內涵 …17
表2-3-1 有效的戶外教學要件 ………………………………………32
表3-4-1 信度分析 ………………………………………………………49
表3-4-2 鑑別度評鑑標準 ……………………………………………51
表3-4-3 自編國小五年級生物多樣性認知測驗預試結果 …………52
表3-5-1 資料編碼說明 …………………………………………………56
表4-1-1 台大農場水生池水生植物名錄 ……………………………59
表4-1-2 台大農場水生池水生植物教學資源 ………………………60
表4-1-3 台大農場水生池鳥類名錄 …………………………………61
表4-1-4 台大農場水生池鳥類出現月份表……………………………64
表4-1-5 台大農場水生池昆蟲名錄 …………………………………65
表4-1-6 台大農場水生池昆蟲出現月份表…………………………67
表4-1-7 台大農場水生池其他動物名錄 …………………………68
表4-1-8 台大農場水生池其他動物出現月份表……………………69
表4-1-9 傅園木本植物名錄 …………………………………………70
表4-1-10 傅園木本植物教學資源 ……………………………………72
表4-1-11 傅園草本植物名錄 …………………………………………74
表4-1-12 傅園草本植物教學資源 ……………………………………75
表4-1-13 傅園鳥類名錄………………………………………………77
表4-1-14 台大傅園鳥類出現月份表…………………………………77
表4-1-15 傅園昆蟲名錄………………………………………………78
表4-1-16 台大傅園昆蟲出現月份表………………………………79
表4-1-17 傅園其他動物名錄………………………………………80
表4-1-18 台大傅園其他動物出現月份表…………………………80
表4-2-1 認識台大農場及傅園之活動內容及建構主義戶外教學模式84
表4-2-2 水生池發現之旅之活動內容及建構主義戶外教學模式 …85
表4-2-3 稻田裡的秘密之活動內容及建構主義戶外教學模式 ……87
表4-2-4 傅園尋寶之旅之活動內容及建構主義戶外教學模式 ……88
表4-2-5 「生物多樣性主題」教學活動重點 ………………………89
表4-3-1 班級學生生物多樣性認知測驗前後測之 t檢定摘要表 91
表4-3-2 全年級男女生生物多樣性認知測驗前後測之 t檢定摘要表 92
表4-3-3 生物多樣性向度分項通過率 …………………………………93
表4-3-4 認知領域向度分項通過率 ……………………………………96
表4-3-5 「物種多樣性」質性評量分析表 ……………………………98


表4-3-6 「基因多樣性」質性評量分析表………………………………101
表4-3-7 「生態系多樣性」質性評量分析表……………………………103
表4-3-8 「積極的環境態度」質性評量分析表………………………105
表4-4-1 因美的感受而產生之自然保育概念…………………………111
表4-4-2 因新奇的觀察而產生之自然保育概念………………………113
表4-4-3 因課堂討論而產生之自然保育概念…………………………115
表4-4-4 「對野生動物的態度」訪談對照表…………………………118
表4-4-5 自然保育調查問卷「對野生動物的態度」統計表……………119
表4-4-6 「對餵食野生動物的看法」訪談對照表……………………120
表4-4-7 自然保育調查問卷「對餵食野生動物的看法」統計表 ……121
表4-4-8 「對飼養小動物的態度」訪談對照表………………………121
表4-4-9 自然保育調查問卷「對飼養小動物的態度」統計表 ………123
表4-4-10 「對外來物種的看法」訪談對照表 …………………………123
表4-4-11 自然保育調查問卷「對飼養外來種寵物的看法」統計表……125
表4-4-12 「對放生的看法」訪談對照表 ………………………………125
表4-4-13 自然保育調查問卷「對放生的看法」統計表…………………126
表4-4-14 「對自然保育意義的看法」訪談對照表……………………127
表4-4-15 自然保育調查問卷「自然保育之意義」統計表………………128
表4-4-16 「對參與自然保育之行動」訪談對照表 ……………………129
表4-4-17 自然保育調查問卷「參與自然保育之行動」統計表…………130
壹、中文部分
中華民國自然步道協會(2000)。台大校園自然步道。台北市:貓頭鷹。
方偉宏、馮雙(2003)。都市賞鳥圖鑑。台北市:貓頭鷹。
方國運(2004)。生物多樣性保育及發展現況。2004年10月5日取自:台灣大學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課程網頁 http://berlioz.lifescience.ntu.edu.tw/biodiv/cont.htm
方潔玫(1995)。共享自然的喜悅。台北市:張老師文化。
王筱雯(2000)。台大校總區校園環境教育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地理學研究所,台北市。
王佩蓮(1996)。校園環境步道在開放教育中的實施。台灣教育,524,12-15。
王嘉雄、吳森雄、黃光瀛、楊秀英、蔡仲晃、蔡牧起、蕭慶亮(1991)。台灣野鳥圖鑑。台北縣:亞舍。
王鑫(1995)。戶外教學發展史及思想之研究。台北市: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王鑫、朱慶昇(1995)。戶外教育的範疇。教師天地,75,2-11。
台大農場(2004a)。安康分場生態教育園區簡介。台北市:國立台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附設農業試驗場。
台大農場(2004b)。國立台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附設農業試驗場簡介。台北市:國立台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附設農業試驗場。
台大農場網頁(無日期)。台大農場簡介。2004年10月5日取自: http://www.farm.ntu.edu.tw/
台大學生會(1998)。臺大文化導覽地圖。台北市:台大學生會。
台灣大學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網頁(2004)。「生物多樣性概論」通識課程。2004年10月12日取自: http://bc.zo.ntu.edu.tw/
生物地理與自然保育研究室網頁(2003)。生物資源與生物多樣性-以臺灣為例。2004年10月12日取自: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生物地理與自然保育研究室網路教學課程 http://biogeo.geo.ntnu.edu.tw/
朱慶昇(1993)。戶外教學設計原理之研究。環境教育季刊,16,31-38。
向高世(2001)。台灣蜥蜴自然誌。台北市:大樹。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自然保育網(無日期a)。生物多樣性公約。2004年10月5日取自:http://preserve.coa.gov.tw/laws/document/international/biodiv/biodiv_e.pdf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自然保育網(無日期b)。臺灣地區自然保護區設置概況。2004年12月5日取自: http://preserve.coa.gov.tw/habitat/ha1.htm
余民寧(1997)。教育測驗與評量。台北市:心裡出版社。
李暉(1993)。國中理化教師試行建構主義教學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彰化市。
吳明隆(2003)。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台北市:知城數位。
祁偉廉(1998)。台灣哺乳動物。台北市:大樹。
周昌弘(1999)。生物多樣性與永續發展。科學月刊,30(6),444-445。
周儒、呂建政譯(1999)。(Hammerman, D. R. & Hammerman, W. M. & Hammerman, E. L. 原著)。戶外教學。台北市:五南書局。
周儒、黃淑芬譯(1994)。(Rillo, T. J. 原著)。戶外教育的的精義。環境教育季刊,20,52-63。
林生傳(1998)。建構主義的教學評析。課程與教學季刊,1(3),1-13。
林佑倍(2005)。國中小生物多樣性教育內涵架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林春吉(2005)。臺灣的水生與溼地植物。宜蘭:綠世界出版社。
林憲德(1999)。城鄉生態。台北:詹氏書局。
林曜松(1999)。生物多樣性保育之省思。環境教育季刊,38,1-6。
林曜松、趙榮台(2004)。維護生物多樣性與促進資源永續利用。2005年2月1日取自:台灣大學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網http://berlioz.lifescience.ntu.edu.tw/biodiv/cont.htm
邵廣昭(2003)。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簡介。2005年4月20日取自: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網http://www.sinica.edu.tw/as/advisory/journal/12-2/104-109.pdf
金恆鑣(1999)。生物多樣性的價值。科學月刊,30(6),459-465。
紀駿傑、王俊秀(1996)。環境正義:原住民與國家公園衝突的分析。台灣的社會學研究:回顧與展望論文集。台中市:東海大學。
陶天麟(2004)。台灣淡水魚地圖。台北市:晨星。
曹美華(2005)。臺灣120種蜻蜓圖鑑。台北市:社團法人台北市野鳥學會。
張子超(1999)。融入環境教育於九年一貫課程的教學設計與教材發展。九年一貫課程之展望。台北市: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7-212。
張文馨(2002)。國小高年級自然科在職教師及職前教師生物多樣性學科內容知識調查與自然科生物多樣性教材之分析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新竹師範學院研究生數理研究所,新竹市。
張永仁(1998)。昆蟲圖鑑。台北市:遠流。
張永仁(2001)。昆蟲圖鑑2。台北市:遠流。
張永仁(2002)。野花圖鑑。台北市:遠流。
張安琪(2004)。自然步道戶外教學之研究-以陽明書屋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張玉燕 (1996)。建構導向的教學經營--以自然科為例。國教月刊,43(12),7-17。
張春興(1998)。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市:東華。
張碧員(1994)。台灣賞樹情報。台北市:大樹。
張碧員、張蕙芬(1997)。台灣野花365春夏篇秋冬篇。台北市:大樹。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材內容要項。台北市:教育部。
郭城孟(1995)。台灣植物生態保育之研究發展。自然保育教育研討會專輯,行政院農業委員會,75-84。
郭城孟(2001)。蕨類圖鑑。台北市:遠流。
郭重吉(1992)。從建構主義的觀點探討中小學數理教學的改進。科學發展月刊,20(5),562。
陳立人譯(2000)。生物多樣性。台北市:遠哲科學教育基金會。
陳建志(2002)。生物多樣性。2002年10月16日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專題演講講義。
陳楊文、蔡惠卿、許毅璿(2003)。野生新視界 : 生物多樣性基礎篇教師手冊。台北市: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陳曉萍(2002)。國小中高年級學童自然生態保育概念標準化評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台中市。
麥愛堂(2003)。生物多樣性世界與生態保育。科學發展,372,46-53。
曾俊明(2004)。田園小學高年級實施校本統整課程戶外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曾麗俐(2002)。民俗植物-北投地區民俗植物調查。台北市:台北市北投國民小學。
黃朝恩(1994)。地理科戶外環境教學之實驗研究。師大地理研究報告,21,173-207。
彭鏡毅譯(2002)。(Raven, P. H. 原著)。生物多樣性與永續發展。自然保育季刊,40,6。
詹見平(2002)。和魚兒做朋友。新店市:人人。
楊平世等(2001)。福爾摩沙的生命力-台灣的實用植物。台北市: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楊仁理、彭玉美、林愛華(2002)。國小自然科教師對『生物多樣性』認知初探。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27,19-36。
楊吉宗(1998)。談生物多樣性。自然保育季刊,22,60~61。
楊遠波、顏聖紘、林仲剛、黃世富、郭紀凡、梁慧舟(2001)。臺灣水生植物圖誌。台北市: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廖啟政、周昌弘(2001)。生物多樣性對於生態系統功能的影響。科學發展月刊,2(29),81-90。
趙榮台(1999a)。生物多樣性保育的趨勢。科學月刊,30(6),471-473。
趙榮台(1999b)。《生物多樣性保育公約》及其教育原則。環境教育季刊,38,17-27。
潘智敏(2000)。台灣賞蛙記。台北市:大樹。
劉威男(2004)。一個國小五年級生物多樣性保育課程之試驗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台中市。
劉棠瑞(1962)。臺灣木本植物圖誌。台北市:國立台灣大學農學院。
劉雅玲(2004)。「野生動物保育教學」對國小高年級學童之保育行動及相關變項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蔡慧敏(1999)。人類活動對島嶼生物多樣性之影響。1999生物多樣性研討會論文,台北市: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處。
蔡慧敏(2001)。國家公園推動生物多樣性教育的角色與問題探討。國家公園生物多樣性保育策略之研究與生物多樣性保育策略研討會論文集,188-196。
蔡輝毅(2004)。國小五年級生物多樣性課程之試驗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台中市。
盧秀琴(2000)。知情並重的自然科教學範例與其在小學推廣之條件研究(Ⅱ)。國科會89年專題研究計劃成果報告。
盧雪梅(1991)。教學理論--學習心理學的取向。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謝鴻儒(2000)。國小教師戶外教學現況與障礙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台北市。

貳、西文部分
Byme, R. (1980). Man and the variable vulnerability of island life. -A study of Recent. D. C.: The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Cohen, T.A.(1973).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versus environmental attitudes.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5(2), 5-8.
David, C. & Hossein, Z.(2000). Computer and undergraduate mathematics I :setting the scene. Computers & Education , 35, 95-121
Ford, P.M.(1981).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of outdoor/environmental education.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Jonassen, D.H.(1994). Thinking technology : Toward a constructivist design mode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34(4), 34-37
Lang, L.L.(1986). An interdisciplinary curriculum model for outdoor education.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North Dakota, Grand Gorks.
Von Glasersfeld, E. (1989). Cognition,construction of knowledge , and teaching. Synthese, 80, 121-140
Wilson, E.O.(1992). The diversity of life. Cambridge,U.S.A.: Belknap Press.
William, P.H.(1998). Key sites for conservation: area-selection methods for biodiversity. In Conservation in a Changing World (eds.G.M. Mace, A.Balmford, and J.R.Ginsberg),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