ㄧ、中文書目
人民音樂出版社編輯部編(1996)。和聲的民族風格與現代技法(論文集)。北京:
人民音樂出版社。
于蘇賢(1993)。申克音樂分析理論概要。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王潤婷(1999)。鋼琴演奏的藝術。臺北:全音樂譜出版社。
王潤婷譯,露絲.史蘭倩絲卡著(1991)。指尖下的音樂。臺北:大呂出版社。
古成志(1998)。音樂句法結構分析。北京:華樂出版社。
左宜有、左宜德編(1986)。音樂演奏術語辭典。台北:名山出版社。
白裕承等譯,Gutmann, David原著(1996)。偉大作曲家群像─普羅高菲夫。台
北:智庫文化出版社。
仲文、郝一星譯,德米特裏.肖斯塔科維奇等著(1990)。回憶普羅科菲耶夫。
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朱建、吳聖武等編譯(1985)。現代作曲家及其名曲。香港:宏業書局。
朱秋華、高蓉編著(1990)。現代音樂概論及欣賞。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亨利.涅高茲著,林道生校定(1985)。論鋼琴表演藝術。臺北:樂韻出版社。
但昭義(2004)。少兒鋼琴教學與輔導。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吳一立譯(1961),F.泰勒﹝英﹞著。鋼琴的藝術。台北:文友書店。
吳祖強(1994)。曲式與作品分析。臺北:世界文物出版社。
宋瑾譯,庫斯特卡著(2002)。20世紀音樂的素材與技法。北京:人民音樂出版
社。
李美燕等譯,Vincent Duckles et al原著(2000)。音樂學導論。高雄市:麗文文
化出版社。
周薇(2003)。西方鋼琴藝術史。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
孟憲福譯,彼得.斯.漢森﹝美﹞著(1986)。二十世紀音樂概論﹝下冊﹞。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林勝儀譯(1999)。新訂標準音樂辭典。臺北:美樂出版社。
林勝儀譯(2004)。浦羅高菲夫。臺北:美樂出版社。
林勝儀譯,狄約芙莉著(1887)。科爾托鋼琴演奏解說。臺北:全音樂譜出版社。
邵義強譯(1989)。世界的鋼琴教育與鋼琴教本。臺北:全音樂譜出版社。
邵義強譯(1997)。鋼琴初步指導的指引Ⅱ。臺北:全音樂譜出版社,第三版。
南黛、魯越主編(2001)。老隨筆—20世紀世界音樂大師卷。北京:海潮出版社。
姜丹譯,卡爾.萊默爾/瓦爾特.吉澤金著(2004)。現代鋼琴演奏技巧。上海:
上海音樂出版社。
徐頌仁(1992)。音樂演奏的實際探討。臺北:全音樂譜出版社,第二版。
桑桐(2004)。半音化的歷史演進。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
高士彥主編(2001)。鋼琴家詞典。臺北:世界文物出版社。
國立編譯館編訂(1994)。音樂名詞。臺北:桂冠圖書。
張建國(2004)。鋼琴基礎教學導讀。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
張洪島(1983)。歐洲音樂史。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張美惠(1998)。孟德爾頌無言歌鋼琴作品研究。臺北:全音樂譜出版社。
莊曜(2000)。探索與狂熱:現代西方音樂藝術。上海:東方出版中心。
許常惠譯,史特拉文絲基著(1995)。音樂七講。臺北:樂韻出版社。
許鍾榮主編(2000)。現代樂派的大師。臺北:錦繡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郭長揚(1994)。鋼琴的美感表現。臺北:樂韻出版社。
陳琳琳譯,Harold C. Schonberg(1986)。現代樂派。臺北:久博圖書股份有限公
司。
彭志敏(1997)。音樂分析基礎教程。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彭聖錦(1985)。彈鋼琴的藝術。臺北:全音樂譜出版社。
彭聖錦、陳美朱譯,James W. Bastien原著(1980)。教好鋼琴的秘訣。臺北:全
音音樂譜出版社。
曾寅育(1970)。鋼琴理論與實際。臺北:正中書局。
游昌發(1989)。1900-1914年歐洲音樂。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焦東建、董茉莉譯,根.齊平﹝俄﹞著(2004)。當代俄羅斯音樂家訪談錄。北
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焦東建、董茉莉譯,根納季.齊平﹝俄﹞著(2004)。俄羅斯當代著名鋼琴家特
寫。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
焦東建、董茉莉譯,海.涅高茲﹝俄﹞著(2003)。涅高茲談藝錄—思考.回憶.日記.文選。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童忠良(1984)。近現代和聲的功能網。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馮效剛(2002)。音樂批評導論。安徽:文藝出版社。
黃麗瑛(1993)。鋼琴教學論。臺北:五南。
楊沛仁(1996)。鋼琴演奏名家。臺北:萬象。
楊沛仁(2001)。音樂史與欣賞。台北:美樂出版社。
廖叔同等譯,尤裏.凱爾第什﹝蘇﹞等著(1989)。蘇聯名作曲家傳。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廖皎含譯,Boris Berman原著(2003)。鋼琴彈奏法。臺北:五南。
趙渢(1998)。音樂與音樂家—音樂論文選集。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
趙曉生(1997)。鋼琴演奏之道。上海:上海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劉志明(1997)。西洋音樂史與風格。臺北:全音樂譜出版社。
劉烈武譯,文森特.佩爾西凱蒂﹝美﹞著(1989)。二十世紀和聲-音樂創作的理論與實踐。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貓頭鷹編譯組譯,安默兒著(2004)。音樂辭典。台北:貓頭鷹出版社,第二版。
錢亦平編(1997)。錢仁康音樂文選(下)。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
《鋼琴藝術》編輯部編(2003)。怎樣提高鋼琴演奏水準(二)、(三)、(四)。北
京:華楽出版社。
應詩真(2003)。鋼琴教學法。臺北:世界文物出版社。
謝功成等著(1994)。和聲學基礎教程(下冊)。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謝功成等著(1995)。和聲應用教程。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謝功成著(1998 )。曲式學基礎教程。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謝苑玫(1994)。音樂教育散論。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繆天瑞編譯,柏西.該邱斯﹝美﹞著(1964)。音樂的構成。北京:人民音樂出
版社。
魏廷格(2000)。鋼琴學習指南。臺北:世界文物出版社。
魏煌、侯錦虹編著(1999)。蘇聯音樂教育。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羅傳開(2001)。普羅科菲耶夫。臺北:世界文物出版社。
蘇同右譯(1990),約瑟夫.馬吉利著。當代音樂介紹。譯者自行出版:台灣彰化。
顧連理、吳佩華義譯,Harold C. Schonberg著(1998)。不朽的鋼琴家。臺北:世界文物出版社。
顧連理譯, 杜巴爾 Dubal David著(1998)。 鋼琴家談演奏藝術。臺北:世界文物出版社。
二、中文期刊、論文
于蘇賢(1993)。調式思維在二十世紀複調中的發展。音樂、舞蹈研究,11,14-21。
方昭(1999)。從柴科夫斯基童年、少年生活與創作的聯繫談音樂作品的研究方法問題。中央音樂學院學報,74,68-72。
王文(2004)。略論20世紀音樂的調性觀念與特徵。樂府新聲,84,7-11。
王桂升(1997)。歐洲音樂調式發展史概述。齊魯藝苑,50,29-32。
王進(2001)。調式思維的“範式轉換”(下)。樂府新聲,74,10-15。
王進(2001)。調式思維的“範式轉換”(上)。樂府新聲,73,3-8。
王雁(2005)。鋼琴與生命相伴,音樂與快樂同在—楊漢果教授訪談錄。鋼琴藝
術,73,6-12。
江玉玲(2001)。百年來德奧地區「音樂學分類」發展史概述。張己任(主持人),
二一世紀的展望~人文、科技與藝術。東吳大學文學院第十五屆系際學術研
討會論文集,臺北:私立東吳大學音樂系。
何玉婷(2002)。分析與探究普羅高菲夫「D大調長笛與鋼琴奏鳴曲作品編號94」。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管絃與擊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吳巧云、姬紅兵(2004)。論鋼琴彈奏中的諸多辯証關系。鋼琴藝術,71,25-28。
吳雅婷(1992)。談蘇俄一代巨匠普羅科菲夫與其鋼琴音樂。古典音樂,10,124-132。
吳樹正(2001)。舒曼《兒時情景》op.15的分析與詮釋原則探討。輔仁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李寧(2002)。普羅科菲耶夫《d小調第二奏鳴曲》分析及演奏(下)。樂府新聲,78,31-37。
李寧(2002)。普羅科菲耶夫《d小調第二奏鳴曲》分析及演奏(上)。樂府新聲,77,59-62。
孟麗(2001)。音樂文化相關因素淺析。齊魯藝苑,70,68-69。
林瓊玉(1996)。車爾尼練習曲教材選集的運用。國立中山大學音樂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侯申譯,凱文.斯蒂芬斯(2001)。音樂課程之四——調式、音階和音程。愛樂,36-37,210-214。
姜盛林(2000)。關於格里格抒情鋼琴曲中的半音化現象。樂府新聲,70,25-33。
姚桓璐(2001)。現代音樂中廣義調性的確定。樂府新聲,72,3-13。
姚桓璐(2001)。現代音樂分析導言。音樂研究,102,74-77。
姚桓璐(2002)。現代音樂作品中的旋律線構成。中國音樂,85,30。
倪妮(2002)。音樂的萬花筒-淺談鋼琴音樂的光與色。樂府新聲,77,38-41。
倪軍編譯,M.布朗著(1997)。申克和聲關係理論中的自然音與半音(上)。音樂探索,57,26-29。
倪軍編譯,M.布朗著(1998)。申克和聲關係理論中的自然音與半音(下)。音樂探索,58,26-29。
孫為權(1992)。先驅者之路—李斯特和聲思維與和聲方法初探。中央音樂學院學報,47,53-58。
孫為權(2001)。《和聲風格分析》導論―和聲分析如何引入現代科學觀念和方法。音樂藝術,86,65-70。
翁曉櫻(1998)。俄羅斯音樂的發展—以巴拉基列夫、拉赫曼尼諾夫、史克裏亞賓、普羅高菲夫、卡巴烈夫斯基作為探討。國立藝術學院音樂學系碩士班論文,未出版,臺北。常樺(2004)。ㄧ位遠來的朋友/ㄧ扇知識的新窗—來自英國的教材《我和我的
鋼琴》、《鋼琴課》(三)。鋼琴藝術,71,48-49。
常樺(2005)。ㄧ位遠來的朋友/ㄧ扇知識的新窗—來自英國的教材《我和我的鋼
琴》、《鋼琴課》(六)。鋼琴藝術,74,45-47。
常樺(2005)。ㄧ位遠來的朋友/ㄧ扇知識的新窗—來自英國的教材《我和我的
鋼琴》、《鋼琴課》(五)。鋼琴藝術,73,33-35。
張放(2004)。現代音樂的觀念。音樂探索,82,57-61。
張前(1992)。正確的作品解釋是音樂表演創造的基礎。中央音樂學院學報,46,39-46。
張雅斯(2002)。普羅高菲夫鋼琴奏鳴曲作品28之分析與詮釋。輔仁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梁靜(2001)。鋼琴在二十世紀的境遇點滴。音樂藝術,87,88-90。
梅明慧(2001)。普羅高菲夫A大調鋼琴奏鳴曲統整性之研究。鋼琴音樂三百年
論文集,218-242,臺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
陳必先(2001)。享受、欣賞及演奏二十世紀鋼琴音樂的省思與建議。鋼琴音樂
三百年論文集,9-14,臺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
陳玉芸(1996)。拘謹、放任、理想-從學生的彈琴性向談鋼琴輔助教材的選擇。古典音樂,47,83-87。陳玉珊(2002)。馬水龍《中國民歌鋼琴小品集》的研究。私立東吳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彭聖錦(1996)。由一套俄國大鋼琴家的CD探討俄國鋼琴學派的興衰。古典音樂,50,96-99。游卓霖(2003)。浦羅高菲夫“古典交響曲”作品研究及指揮詮釋。輔仁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黃姿貽(2000)。從俄國鋼琴音樂的源起到浦羅高菲夫第七號鋼琴奏鳴曲Op.83第二樂章。台南女子技術學院學報,19,267-275。
黃曉和(1995)。要關注音樂本體的研究。中央音樂學院學報,59,91-92。
楊可用、高暢譯,丹尼爾.西門曼﹝美﹞著(1994)。評內爾.米頓的《謝爾蓋.普羅科菲耶夫的音樂》。音樂探索,65,81-87。
鄒建平(1999)。二十世紀賦格主題的特徵。中央音樂學院學報,74,9-18。
雷年勇(2000)。節拍節奏的動力。音樂探索,68,39-41。
劉康華(1992)。二十世紀和聲的共同邏輯原理與分析方法—尤.霍洛波夫的理論與方法。中央音樂學院學報,46,10-18。
劉康華(1995)。二十世紀的中心和音技術。中央音樂學院學報,59,43-48。
劉瓊淑(1996)。小學階段的鋼琴教學。國民教育,36(4)。劉瓊淑(1997)。指導學生上臺演奏鋼琴-從技術、知識、生理與心理層面的準
備探討。國教學報,9,17-30。
劉瓊淑(1998)。培養音樂美感的鋼琴輔助教材。國民教育,38(4),26-39。潘世昌(1993)。巴爾陶克「小宇宙」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蔡其芬(2003)。傳統與變革—浦羅高菲夫第九號鋼琴奏鳴曲之詮釋探討。國立交通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論文集,218-242,臺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
戴明瑜譯,r.格裏戈裏耶娃﹝俄﹞著(1998)。二十世紀音樂風格的理論問題。音樂、舞蹈研究,97(6),8-11。
謝鴻鳴(1988)。現代鋼琴音樂的種種-旋律。全音音樂文摘,12(11),134-153。
謝鴻鳴(1989)。現代鋼琴音樂的種種(2)和聲。全音音樂文摘,13(7),134-153。
謝鴻鳴(1989)。現代鋼琴音樂的種種(3)調性和調式的音樂。全音音樂文摘,13(8),138-153。
謝鴻鳴(1989)。現代鋼琴音樂的種種(4)紋理。全音音樂文摘,13(9),144-153。
魏虹(2005)。獎杯背後—訪趙屏國教授。鋼琴藝術,74,12-14。
羅友蕙(1993)。鋼琴實用指法。國立中山大學音樂學系論文,未出版,高雄。
羅海燕(2004)。直觀形象思維對鋼琴教學之啟示。鋼琴藝術,71,29-32。
嚴修竹(2004)。當代中國音樂作品中節奏重音的分類與應用。音樂探索,82,89-92。
三、外文文獻
Abraham, Gerald, ed. The New Grove Russian Master 2. New York:
W.W.Norton,1986.
Baily, William Bruce.“Concerto for Piano and Orchestra, with analysis of Dmitri
Kabalevsky’s Piano Concerto No. 3, Op. 50.”D.A. thesis, University of Northern
Colorado,2000.
Burge, David. Twentieth-century piano music. New York:The Free Press,1990.
Carole, Thibodeaux Norman. Performance analysis:A system for Increasing in Piano
students an awareness of Stylistic Interpretation as applied to selected Twentieth
Century Piano Music. Ph.D.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Oklahoma,1976.
Fiess, Stephen C.E. The Piano Works of Sergei Prokofiev. Metuchen, NJ: The
Scarecrow Press, Inc,1994.
Frank Eugene Kirby. A Short History of Keyboard Music.New York:Schimer
Books,1966.
Harter, Courtenay Lucille.“Phrase Structure in Prokofiev’s Piano Sonatas.”Ph.D.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2003.
Justine Shir-Cliff&Stephen Jay&Donald J. Rauscher. Chromatic Harmony.
New York:The Free Press,1966.
Kabalevsky , Dmitri. My Dear Friends .Moscow: Young Batallion Publishing,1977.
Kabalevsky, Dmitry. Music and Education: A Composer writes about Musical
Education. London: Jessica Kingsley Publishers, 1988.
Kostka,Stefan. Materials and techniques of Twentieth-Century Music. 2d ed.
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Hall, Inc,1999.
Neil, Minturn. The Music of Sergei Prokofiev.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97.
Paul Griffiths. Dictionary of 20th-century Music.Singapore:Thames and h,1996.
Rifkin, Ddborah Anne.“ Tonal Coherence in Prokofiev’s Music:A Study of the
Interrelationships of Structure,Motive,and Design.”Ph.D.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Rochester,2000.
Sadie, Stanley and John Tyrrell ed. 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2nd.ed. London:Macmillan Publishers, 2001.
Suehee, Alicia Pae.“Gliere, Myaskovsky, Prokofiev, Shebalin, Kabalevsky,and
Denisov:Twentieth-century composer in a time of upheaval.”Ph.D.
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Maryland,2001.
Tang, Mei-Yuk.“Pedagogical Works for Piano by Samuel
Adler.”Ph.D.dissertation,Texas Tech University,2003.
Tsisserev, Alex.“An analysis of the music education methodology of Kabalevsky and
a comparison with those of Kodaly and Carl Orff.” Ph.D.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Manitoba, 1993.
四、樂譜、有聲資料
(ㄧ)樂譜
卡巴賴夫斯基十五首兒童曲集,Op.27,Book1。台北:全音樂譜出版社。
卡巴賴夫斯基十首兒童曲集,Op.27,Book2。台北:全音樂譜出版社。
卡巴賴夫斯基《兒童鋼琴曲三十首》,作品第二十七號,斯奈爾(Keith Snell)主
編。台北:天音出版社授權出版。
浦羅柯菲夫《為兒童的音樂》,Op.65。台北:全音樂譜出版社。
AT THE PIANO WITH KABALEVSKY. Edited by Maurice Hinson, Copyright
MCMXC by Alfred Publishing Co., Inc.
Prokofiev, S.“Children’s Music,Op.65”, Shorter Piano Works. Edited by Dmitry
Feofanov, New York:Dover Publications, Inc.
(二)有聲資料
音樂巡禮。大師視聽文庫20—浦羅高菲夫。台北市:黃孝石音樂推廣中心。
Dmitri Kabalevsky. Thirty Children’s pieces. Op.27.Diane Hidy, piano﹝CD﹞.
Edited by Keith Snell.California:Neil A. Kjos Music Company(1996).天音
出版社授權出版。
Sergey Prokofiev.Vol.3 of complete piano music.Boris Berman, piano.﹝CD﹞.Edited
by Peter Sheldon.Tim oldham:Chandos Records Ltd.(1991).
Tchaikovsky, Prokofiev, Shostakovich. Heifetz, Inna, piano.﹝CD﹞.Melrose, MA:
Sonora Productions(1993).
五、網路資源
彼得大帝(無日期)。新浪網。2005年,6月8日,取自:http:www.chinasuntv.com/big5/program/detail.asp?QRY3=BIO103++++++
抽象表現藝術之父—康定斯基(無日期)。2005年,6月8日,取自:http://home.kimo.com.tw/smile8435/h.html
俄國鋼琴命脈‐after Pletnev’s concert, 2004, Taipei(2004)。表演藝術雜誌。2005年,6月8日,取自:http://homepage13.seed.net.tw/web@1/artemisyen/critique16.htm
俄國藝術的發展(無日期)。2005年,6月8日,取自:http:http://www.epochtimes.com/b5/1/9/8/c5369.htm
張筱莉(2004)。音樂聖殿裡的精靈—俄羅斯音樂的歷史考察。歷史月刊,203。2005年6月14日,取自: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printpage.jsp?f_ART__ID=5699
從宗教改革來看俄羅斯政教關係(無日期)。2005年,6月8日,取自:http://www3.nccu.edu.tw/~mfchen/class/12/liapaper.htm
陳相如(2002)。莫斯科黃昏下淺嚐伏特加。博客來網路書店。2005年6月2日, 取自:http://www.books.com.tw/CD/classical/media/topic/010700015.htm
陳韻琳(無日期)。抽象藝術中的音樂。2005年6月8日,取自:http://life.fhl.net/Art/henri_matisse/matisse03.htm
彭明輝(1996)。悲憫、鄉愁、俄羅斯。2005年6月14日,取自:http://www.arts.nthu.eud.tw/New Www/Exhibibition/1996-03-14/russian.html
蔡維民(無日期)。「東歐的宗教音樂」評論稿。2005年6月2日,取自:http://stu.au.edu.tw/~tsaiwm/3-21.htm
羅蘭夫人(無日期)。龍騰文化(名人小傳)。2005年,6月14日,取自:http:http://www.lungteng.com.tw/teacher/h-school/threep/info-people.htmInterview with
Gerald(2005)。棲息在寂靜中的聲音(二)。ROM-音樂理想國。2005年,6月9日,取自:http://www.webjiin.net/rom_xoops/modules/sections/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d=58
Pappnase(2000)。音樂與政治的關係。軌跡(古典音樂專題探討)。2005年6月2日,取自:http://www.wwwart.com.tw/record/classic_topic/classic_topic_06.htm
(http://www.epochtime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