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中文資料
內政部戶政司(民92)。外籍與大陸配偶輔導與教育專案報告。民國93年11月10日,取自http://www.ris.gov.tw/ch9/f9a-24.html
內政部戶政司(民93a)。戶籍人口統計月報—台閩地區各縣市外籍與大陸配偶人數。民國93年10月23日,取自http://www.ris.gov.tw/ch4/static/st1-9-93.xls
內政部戶政司(民93b)。九十二年外籍與大陸配偶生活狀況調查。民國93年10月23日,取自http://www.ris.gov.tw/ch5/0930617.html
內政部戶政司(民94)。戶籍人口統計月報—臺閩地區嬰兒出生數按婚生、非婚生、棄嬰或無依兒童及生母國籍分。民國94年11月10日,取自http://www.ris.gov.tw/ch4/static/st1-3-9312.xls
內政部統計處(民93)。內政統計通報--九十三年第六週92年(底)外籍配偶人數統計。民國93年9月26日,取自http://www.moi.gov.tw/stat/
方德隆(民87)。國民中小學多元文化教育之課程設計模式。高雄師大學報,9,187-205。王天佑(民91)。比較原漢國中學生家庭背景對學業成就的影響模式。中大社會文化學報,14,101-130。王光宗(民93)。台南縣東南亞外籍母親在子女入學後母職經驗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王振宇(民89)。國中學生學習適應統整模式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王彩鳳(民93)。國小舞蹈班學生學習適應之研究。國立彰化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特殊教育行政碩士班論文,未出版,彰化。王瑞宏(民84)。成人基本教育教師教學型態與學生學習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何星輝(民92)。中部地區國中美術班學生學習適應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行政碩士班論文,未出版,彰化。何瑞珠(民88)。家長參與子女教育:文化資本與社會資本的闡釋。教育學報,27(1),233-261。
佚名(民93)。學習,而後展現力量—外籍配偶在台灣。人本教育札記,183,5-20。
吳美玲(民85)。國中補校學生自我概念、對教師教學行為的知覺與數學學習態度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吳美菁(民93)。東南亞外籍配偶在台的生活適應與人際關係之研究—以南投縣為例。南華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吳清山(民93)。外籍新娘子女教育問題及其因應策略。師友月刊,441,6-16。吳新華(民79)。國民小學兒童學習方法之效率的調查研究。初等教育學報,3,443-503。
吳新華(民83)。國小學童班級適應、學習方法之效率與學業成就之關係。台南師院學報,27,31-73。
吳燕和(民87)。華人父母的權威觀念與行為:海內外華人家庭教育之比較研究。載於喬健、潘乃吉主編「中國人的觀念與行為」471-485。高雄:麗文。
呂美紅(民90)。外籍新娘生活適應與婚姻滿意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以台灣地區東南亞新娘為例。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巫有鎰(民86)。影響國小學生學業成就的因果機制—以台北市和台東縣作比較。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巫有鎰(民88)。影響國小學生學業成就的因果機制。教育研究集刊,43,213-242。
李坤崇(民79)。我國國小學生生活適應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台南師院學報,23,133-159。
李坤崇(民81)。國小學生學習適應及其相關因素之賡續研究。台南師院學報,25,83-122。
李坤崇(民83a)。國中學生生活適應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台南師院學報,27,75-94。
李坤崇(民83b)。學習適應量表信效度與常模之賡續研究。初等教育學報,7,139-170。
李坤崇(民85)。學習適應量表指導手冊。台北:心理出版社。
李坤崇、巫美珠、賈樂安、邱麒忠、劉明芬(民74)。中部地區國中一年級學生學習適應的關係之調查研究。輔導月刊,12(2),12-21。李坤崇、邱美華(民80)。國中國小學生學習適應之個人因素探討。輔導月刊,27(3),8-20。李俊男(民93)。東南亞外籍配偶識字教育方案學習障礙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李素卿(譯)(民88)。T. L. Good & J. Brophy著。當代教育心理學。台北:五南。
李新民(民90)。課後托育理論與實務。台北:麗文文化。
沈倖如(民92)。天堂之梯?----台越跨國商品化婚姻中的權力與抵抗。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周美珍(民90)。新竹縣「外籍新娘」生育狀況探討。公共衛生,28(3),226-256。周新富(民88)。國中生家庭背景、家庭文化資源、學校經驗與學習結果關係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周新富(民92)。家庭社會資本組成構面及其與學習結果之關係。台灣教育社會學研究,3(2),185-112。
林君諭(民92)。東南亞外籍新娘識字學習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林妙玲(民93)。台灣東南亞籍孕產婦妊娠知識、妊娠態度及就醫環境與產前檢查行為之相關探討—以台灣籍孕產婦為對照。高雄醫學大學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林忠信(民92)。國小原住民學生學習適應之調查研究-以南投縣原住民學生為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林素妃(民81)。增進學習技巧的團體輔導對學習適應欠佳兒童的影響效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林琴芳(民90)。師生口語溝通之分析。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林華中(民92)。台灣原住民族地區國中教師管教與學生學習適應之研究—以桃竹苗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林進財(民81)。城郊地區國小高年級學生學校適應比較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榮俊(民87)。高雄市國民小學提早入學學生學習適應、行為困擾及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林璣萍(民92)。台灣新興的弱勢學生—外籍新娘子女學校適應現況之研究。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特殊教育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洪希勇(民93)。族群、地區與家庭背景對台東國小學童成績之影響機制。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夏曉鵑(民84,10月17日)。外籍新娘在美濃。中國時報。民國93年11月16日,取自http://ngo.formosa.org/mpa/min24.html
夏曉鵑(民86)。女性身體的貿易:台灣/印尼新娘貿易的階級與族群關係分析。東南亞區域通訊,2,72-83。
夏曉鵑(民89)。資本國際化下的國際婚姻—以台灣的「外籍新娘」現象為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39,45-92。
夏曉鵑(民91)。流離尋岸—資本國際化下的「外籍新娘」現象。台灣社會研究季刊叢刊。台北:唐山。
孫清山、黃毅志(民85)。補習教育、文化資本與教育取得。台灣社會學刊,19,95-139。
徐蓓蓓(民72)。教師個人特質、師生口語互動與學生對教師行為知覺、學生學業成就之關係研究。教育心理學報,16,99-114。高明珠(民88)。國小兒童親子關係、內外控人格傾向、社會支持與其生活及學習適應相關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張永吟(民92)。由新台灣之子的學習困境談公托幼師的新壓力。蒙特梭利雙月刊,49,22-23。
張坤鄉(民79)。山地與平地國中之學生在認知式態、英語科學習行為及其對英語科教師教學行為知覺上之比較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張怡貞(民87)。國小男女學童知覺父母對於教育關注與期望調查。教育研究集刊,41,53-71。張明正、李美慧(民90)。台灣地區人口轉型後之生育趨勢與展望。人口學刊,23,93-112。張春興(民83)。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
張春興(民84)。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
張春興、林清山(民78)。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書銘(民91)。台越跨國婚姻市場分析:「越南新娘」仲介業之運作。淡江大學東南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張雪真(民93)。越南新娘在台生活適應:以苗栗縣頭份鎮為例。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張景媛(民77)。教學類型與學習類型適配性研究暨學生學習適應理論模式的驗證。教育心理學報,21,113-172。張善楠、黃毅志(民88)。台灣原漢族群、社區和家庭對學童教育的影響。載於洪泉湖、吳學燕(主編)台灣原住民教育(頁149-178)。台北:師大書苑。
張新仁(民71)。國中學生學習行為--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學習態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張鈺平(民93)。台越跨國婚姻之仲介業角色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張鈺佩(民92)。文化差異下跨國婚姻的迷魅以花蓮縣吉安鄉越南新娘的生命經驗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教育部統計處(民94)。外籍配偶就讀國小子女學習及生活意向調查報告。民國94年11月3日,取自 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STATISTICS/EDU7220001/publish/foreign_parent_student_in_basic/report.pdf
郭生玉(民69)。教師期望與教師行為及學生學習行為關係之分析。教育心理學報,13,133-152。郭生玉(民74)。教師的間接與直接影響行為和學童創造力及學業成績之關係。教育心理學報,18,57-84。郭隆興(民86)。替代訓練對減少國小學童攻擊行為增進生活適應輔導效果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郭榮澤(民74)。國中高地成就學生師生互動關係之分析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陳李愛月(民91)。高雄市外籍新娘婚姻與家庭生活之研究。高雄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陳泱澤(民93)。跨國婚姻父母教育態度對子女學業成就之影響。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社會科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陳奎熹(民69)。教育社會學。台北:三民。
陳奎熹(民79)。教育社會學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陳建志(民87)。族群與家庭背景對學業成績影響模式:以台東縣原漢學童作比較。政大教育與心理研究,21,85-106。陳美惠(民91)。彰化縣東南亞外籍新娘教養子女經驗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陳英豪、汪榮才、李坤崇(民82)。學習心事誰人知?國中國小學生學習適應及其相關因素之比較研究。國教之友,44(3),5-14。陳英豪、林正文、李坤崇(民78)。國小學生學習適應量表編製報告。中國測驗學會測驗年刊,36,1-12。陳庭芸(民91)。澎湖地區國際婚姻調適之研究:以印尼與越南新娘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陳曼玲(民93,10月13日)。外籍及大陸配偶子女「新台灣之子」,就讀中小學人數逾三萬。中央日報,14版。
陳淑娟(民88)。不同性別與學習潛能之國小學童在學習適應、注意力與記憶力之比較研究。台中師院學報,13,73-99。
陳湘淇(民93)。國小一年級外籍配偶子女在智力、語文能力及學業成就表現之研究。台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幼教碩士學位班論文,未出版,台南。陳順利(民90)。原、漢青少年飲酒行為與學業成就之追蹤調查-以台東縣關山地區為例。政大教育與心理研究,24,67-98。陳嘉誠(民90)。台灣地區外籍新娘幸福感之探討。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陳碧容(民93)。外籍新娘子女家庭環境與學校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以台灣地區東南亞籍新娘為例。國立台北護理學院嬰幼兒保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曾清一(民88)。教師教學信念、學生主觀知覺對學生學校適應之預測模式研究—階層線性模式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馮燕(民91)。托育服務—生態觀點的分析。台北:巨流。
黃玉枝(民82)。國中資優學生與普通學生學習風格及學校適應之比較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9,249-276。黃朝凱(民92)。國民小學學童知覺班級氣氛、學習態度與創造傾向之相關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黃森泉、張雯雁(民92)。外籍新娘婚姻適應與子女教養問題之探討。社會科教育研究,8,135-169。黃菁瑩(民88)。台灣地區父母對子女教育期望之差異-性別角色觀和學校功能觀的中介影響。國立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黃萬益(民64)。國小學生學習適應問題之研究。新竹師專學報,2,186-254。黃毅志(民79)。台灣地區教育機會之不平等性。思與言,28(1),93-125。黃毅志(民85)。台灣地區民眾地位取得之因果機制:共變結構分析。東吳社會學報,5,213-248。黃毅志(民87)。台灣地區新職業分類的建構與評估。中研院調查研究,5,5-32。黃毅志(民92)。「台灣地區新職業聲望與社經地位量表之建構與評估」:社會科學與教育社會學研究本土化。教育研究集刊,49(4),1-31。黃毅志、侯松茂、巫有鎰(民92)。台東縣教育長期資料庫之建立--國中小學生學習狀況與心理健康追蹤調查。台東縣政府委託專題研究第一年成果報告。
黃薈樺(民93)。國小學童與家長對課後托育服務之看法。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楊美蓉(民91)。高齡學習者自我概念、對教師教學行為知覺與學習適應之關係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楊淑媖(民90)。中部地區國小美術班學生學習適應之調查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教育行政碩士班論文,未出版,彰化。楊肅棟(民90)。學校、教師、家長與學生特質對原漢學業成就的影響-以台東縣國小為例。台灣教育社會學研究,1,209-247。
楊憲明(民77)。國中學生家庭社經地位、父母管教方式及學業成就與師生互動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葉靜宜(民82)。高中生語文學習策略、師生互動與英語焦慮的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廖正宏(民74)。人口遷移。台北:三民。
廖雅婷(民92)。以多元文化觀進行外籍新娘識字方案之行動研究—以嘉義縣外籍新娘識字專班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劉秀燕(民92)。跨文化衝擊下外籍新娘家庭環境及其子女行為表現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劉春榮、吳清山、陳明終(民84)。都市原住民兒童生活適應與學習適應及其關聯研究。初等教育學刊,4,147-180。
劉貴珍(民90)。外籍新娘跨文化適應與對現行管理制度態度之探討。大業大學工業關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潘彥妃(民90,11月11日)。外籍新娘產檢少,六成孩子發展遲緩。聯合報。民國93年11月16日,取自http://www.pukka.com.tw/cenlons/print.asp?mainid=2852
蔡秀珠(民93)。台中縣外籍配偶識字學習障礙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蔡奇璋(民93)。外籍配偶參與國小子女學習的障礙及其解決途徑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蔡雅玉(民90)。台越跨國婚姻現象之初探。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鄭秀真(民87)。學習策略訓練課程對國小四年級兒童學習適應、數學學習動機與數學成就之影響效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鄭雅曰(民92)。國中學生寂寞、因應策略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鄭雅雯(民89)。南洋過台灣:東南亞外籍新娘在台婚姻與生活探究—以台南市為例。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鄭翠娟(民86)。國小學童的學習適應、焦慮人格特質及其相關背景變項之研究。嘉義師院學報,11,119-156。鄭燿男(民91)。建構取向教學/指導教學對國小學童數學成績及學習適應之影響:以台南市為例。教育與心理研究,25,585-613。盧秀芳(民93)。在台外籍新娘子女家庭環境與學校生活適應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蕭昭娟(民89)。國際遷移之調適研究:以彰化縣社頭鄉外籍新娘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賴建達(民91)。國民小學實施外籍新娘識字教育之研究—以一所山區小學為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薛淑今(民92)。嘉義縣外籍新娘現行使用之識字教材分析。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謝慶皇(民93)。外籍配偶子女學業成就及其相關因素探討。台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特殊碩士學位班論文,未出版,台南。鍾文悌(民93)。外籍配偶子女學業表現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簡茂發(民75)。大學生適應問題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師大教育研究集刊,28,1-10。
顏錦珠(民91)。東南亞外籍新娘在台生活經驗與適應歷程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羅婉麗 (民90)。國中小學生生活適應之訪談、評量與調查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南。釋自淳、夏曉鵑(民92)。識字與女性培力—以「外籍新娘識字班」為例。台灣教育社會學研究,3(2),41- 84。
二、 英文資料
Arkoff, A. (1968). Adjustment and mental health. N. Y.: McGraw-Hill.
Block, J. (1983). Differential premises arising from differential socialization of sexes: Some conceptualizations. Child development, 54, 1335-1354.
Conti, G. J. (1985). Assessing teaching style in adult education: How and why. Lifelong Learning: The Adult Years, 8(8), 7.
Coleman, J. S. (1988). Social capital in the creation of human capital.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 , 94, 95-120.
Coleman, J. S. (1990). Foundation of social theory.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Dubois, D. L., Eitel, S. K. & Felner, R. D. (1994). Effects of family environment and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s on school adjustment during the transition to early adolescence. Journal of Marriage the Family, 56(2), 405-414.
Fossett, M. A. & Kiecolt, K. J. (1991). A methodological review of the sex ratio: Alternatives for comparative research.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53(4), 941-957.
Fejgin, N. (1995).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e academic excellence of American
Jewish and Asian students. Sociology of Education, 69, 18-30.
Good, T. L., Sikes, J. N. & Brophy, J. E. (1973). Effects of teacher sex and student sex on classromm interactio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65(1), 74-87.
Guncer, B. & Kose, M. R. (1993). Effects of family and school on Turkish students’ academic performance. Education and Society, 11(1), 51-63.
Hao, L. & Bonstead-Bruns, M. (1998). Parent-child differences in educational expectations and the academic achievement of immigrant and native students. Sociology of Education, 71, 175-198.
Hwang, S. S., Saenz, R. & Aguirre, B. E. (1997). Structural and assimilationist explanations of Asian American intermarriage.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59(3), 758-772.
Knattab, N. (2002). Social capital, students’ perceptions and educational aspirations among Palestinian students in Israel. Research in Education, 68, 77-88.
Nieting, P. L. (1983). School-age child care: In support of development and learning. Childhood Education, 59(3), 6-10.
Peng, S. S., & Wright, D. (1994) Explanations of academic achievement of Asian American students. Journal of Education Research, 87(6), 346-352.
Stayrook, N. G.., Corno, L. & Win, P. H. (1978). Path analyses relating student perceptions of teacher behavior to student achievement. Research in Teacher Education, 29(2), 51-56.
Stevenson, D. L. & Baker, D. P. (1992). Shadow education and allocation in formal
schooling: Transition to university in Japan.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97 (6), 1639-1657.
Sui-Chu, E. H. & Willms, J. D. (1996). Effects of parental involvement on eight-grade
achievement. Sociology of Education, 69, 126-141.
Xie, Q. & Hultgren, F. (1994). Urban Chinese parents’ perceptions of their strengths and needs in rearing only sons and daughters. Home Economics Research Journal, 22(3), 340-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