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書目﹕
洪廣冀、林俊強 2004 <觀光地景、部落 (qalang) 與家 (nagsal) : 從新竹司馬 庫斯部落的觀光發展探討文化與共享資源的管理>,地理 學報第三十七期﹕1-48。 小島由道(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編譯) 1996 《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山路勝彥 1986 < 臺灣泰亞塞德克族姻兄弟與己身孩子關係認定>。 張炎憲譯。收錄于黃應貴主編《台灣土著社會文化研究論 文集》,台北:聯經,台頁599-624。 1987a[1986] 《泰雅族的慣習法與贖罪、祭祀以及共同體》。林 瑞壁譯。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譯稿未 出版)。 1987b [1986] 《泰雅族與性差,尤其是有關生産》。林瑞壁譯, 臺北︰中央研究民族學研究所。(譯稿未出版)。 1986c[1986] 《泰雅人的親族觀念》。林瑞壁譯,臺北︰中央研究 民族學研究所。(譯稿未出版)。 王崧興 1986[1965] 非單系社會之研究︰以臺灣泰雅族和雅美族爲例。 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收錄于黃應貴主 編,頁565-598.。 王梅霞 1990 規範、信仰與實踐︰一個泰雅族聚落的研究。國立 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3 從gaga的多義性看泰雅族的社會性質。臺灣人類學 刊1(1)77-104。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信仰與職制委員會 1978 《教會禮拜與典禮》,台北:人光出版社。 佐山融吉 1918 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大麽族前篇。臨時臺灣舊慣調查 會。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未出版) 折井博子 1980 《泰雅族噶噶的研究》,國立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亦園﹔宋龍生﹔吳燕和 1963 《南澳泰雅人: 民族學田野調查與研究,上冊》,中央 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台北。 邱韻芳 2004 祖靈、上帝與傳統—基督長老教會與Truku人的宗教變 遷。國立台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馬淵東一,戚長慧譯 1986 [1970 ] <布農族親屬稱謂的奧馬哈類型趨勢>。收錄于 黃應貴主編《台灣土著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台 北:聯經,頁599-624。 張藝鴻 2001 《utux、gaya與真耶穌教會:可樂部落太魯閣人的「宗 教生活」》。國立台灣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曹秋琴 1987 gaya:祭祀分食與太魯閣人的親屬關係。國立東華大 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其南 1986 <光復後高山族的社會人類學研究,收錄于黃應貴主編 《台灣土著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台北:聯經,頁89- 110。 森丑之助,黃文新譯 1915 《台灣番族誌》,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未出版) 黃美金 2000 《泰雅語參考語法》。北市:遠流。 廖守成 1984 《泰雅族的文化﹕部落遷徙與拓展》。台北:世界新聞 專科學校觀光宣導科。 劉孟怡 2001 互動過程中的「泰雅」―大安部落的例子。國立臺灣大 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賴靈恩 2001 《泰雅Lmuhuw 歌謠之研究-以大漢溪流域泰雅社群 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 版)。
英文書目﹕ Austuti, R 1995 People of the sea: identity and descent among the Vezo of Madagascar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rsten, J. 1995 “The Substance of Kinship and the Heat of the Hearth﹕the Feeding, personhood, and the relatedness among Malays in Pulau Langkawi”, in American Ethnologist 22(2):223-241. D. Schneider 1987[1985] A Critic of the study of Kinship, Ann Arbor: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Fox, James J. 1966 The transformation of progenitore lines of origins: patterns of precedence in Eastern Indonesia. In Origins, Ancestry and Alliacee:Explorations in Austronesian Ethnography. (eds)J.J. Fox & C. Sather. Canberra: Austronesian National University. Gibson, Thomas 1986 Sacrifice and Sharing in the Philippine Highlands: Religion and Society among the Build of Mindoro. London: The Athlone Press. Levi-Srrauss, C. 1984 “The Concept of the House(1976-7)”, in Anthropology & myth. Shimizu, Akitoshi 1991 On the notion of kinship, Man(n.s.)26(3):377- 403. Strathern. M. 1988 The Gender of the Gift: Problem with Women and Problem with Society in Melanesi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Berkely. 1989 Property, Substance and Effect: Anthropological Essayays on Persons and Things.Athlone Press: London. Wang, Mei-Hsia 2000 Community and identity in a Dayan Village, Taiwan. Ph. D. dissertation, Department of Anthropology, Cambridege University. Waterson,R 1993 Houses amd the Built Environment in island South- east Asia:Tracing some shared themes inthe uses of space. In Inside Austronesian Housse : Perspectives on Domestic Designs For Living, Canberra: The Australian UniversityP.221-2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