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70)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3 12:5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曾聖益
研究生(外文):Sheng-Yi Tseng
論文名稱:儀徵劉氏春秋左傳學研究
指導教授:葉國良葉國良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博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研究所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中國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畢業學年度:93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550
中文關鍵詞:清代春秋左傳揚州儀徵劉文淇劉毓崧劉壽曾劉師培左傳正義
外文關鍵詞:ZuozhuanQingthe Spring and AutumnLiu Wen-qiLiu Shi-pei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0
  • 點閱點閱:76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本論文以清代揚州學者劉文淇家族之《春秋左傳》學為研究範圍,人物包含劉文淇、劉毓崧、劉壽曾兄弟及劉師培,著述包含《左傳舊疏考正》、《左著舊注疏證》及劉師培《春秋左傳》學相關著述九種。
儀徵劉氏是清代中晚期最重要之經學家族,亦是揚州學之代表人物,其學術以經學為主,在校勘學、方志學方面皆有突出之成就。劉氏之經學以《春秋左傳》學為重心,主要繼承清初以來考據學家之治學方式,梳理《左傳正義》之編成方式,以此而作《左傳舊疏考正》,之後以此為基礎,考論六朝及漢代之《左傳》學,以此而作《左傳舊注疏證》。
劉師培《春秋左傳》各書重點在於歸納《左傳》義例,用以證明《左傳》確實是為闡釋《春秋》而作,以此辨駁劉逢祿、龔自珍、康有為、廖平等《公羊》學者之議。其論著方式雖與《左傳舊疏考正》、《左傳舊注疏證》不同,但仍承繼家學。
本論文考察儀徵劉氏《春秋左傳》學之形成過程,分析其內容,闡述其之特色。論文章節安排,先論述劉氏各書之撰述過程,探討其學術觀點之形成問題,在分別就《左傳舊疏考正》、《左傳舊注疏證》及劉師培著述逐部分析,理解其學術內涵,最再就清代學術之發展,分析其著述在清代學術史中呈現之意義。
第一章 緒 論 ………………………………………………… 1
第一節 儀徵劉氏四世之學行 ……………………………… 2
一、劉文淇 ………………………………………………… 4
二、劉毓崧 ………………………………………………… 8
三、劉壽曾、劉貴曾、劉富曾、劉顯曾 ………………… 11
四、劉師蒼、劉師慎、劉師培、劉師穎 ………………… 14
第二節 劉氏之《左傳》學著述 ………………………… 20
一、《左傳舊疏考正》 …………………………………… 20
二、《左傳舊注疏證》 …………………………………… 24
三、劉師培《春秋左傳》學著述與相關問題 …………… 40
第三節 研究史與本論文之寫作宗旨 …………………… 49
一、劉氏《春秋左傳》學之研究史 ……………………… 49
二、本論文寫作宗旨 ………………………………… 67
第二章 清代《左傳》學及考據學風之流變 ………………… 71
第一節 清代之《左傳》學 …………………………… 72
一、清初之《春秋》學 …………………………………… 72
二、清代《左傳》學之重要著述 ………………………… 75
第二節 清代考據學風之流變 …………………………… 115
第三章 劉文淇《左傳舊疏考正》析論 ……………………… 125
第一節 清代學者論《五經正義》承襲舊疏之問題 ……… 126
第二節 劉文淇論劉炫著述與《左傳正義》之關係 ……… 132
一、劉炫《春秋規過》考論 ……………………………… 132
二、劉炫之攻駁前說 …………………………………… 138
三、《左傳正義》修改《春秋述議》之情形 ……………… 142
四、《左傳正義》修訂過程蠡測 ………………………… 146
五、《左傳正義》徵引之沈文阿、蘇寬舊疏 …………… 149
第三節 《左傳舊疏考正》分辨舊疏與《左傳正義》…… 156
一、劉文淇論孔穎達編纂《左傳正義》之體例 ………… 156
二、《左傳正義》疏解經傳注文之體例 ………………… 158
三、劉文淇分辨舊疏與《左傳正義》疏文之原則 ……… 162
第四節 劉文淇分辨《左傳正義》徵引舊疏諸說評議 …… 194
一、《左傳正義》專主杜注之說 ………………………… 194
二、以字句判定舊疏諸說探討 ………………………… 198
三、引書問題論議 ……………………………………… 202
四、定本問題論議 ……………………………………… 204
第五節 《左傳舊疏考正》相關問題略論 ………………… 209
一、劉文淇《左傳舊疏考正》論邵瑛、王謨二家
劉炫佚書輯本之疏失 ……………………………… 209
二、劉文淇論邵瑛《左傳規杜持平》評論劉炫、
孔穎達之說 ………………………………………… 212
第四章 《左傳舊注疏證》析論 ……………………………… 215
第一節 《左傳舊注疏證》之體例 ………………………… 216
一、《左傳舊注疏證》之編撰體例 ……………………… 216
二、《左傳舊注疏證》之論證基礎 ……………………… 241
第二節 《左傳舊注疏證》輯錄之《左傳》舊注 …………… 249
一、劉文淇輯錄《左傳》舊注之範圍 …………………… 249
二、春秋戰國《左傳》經師之說 ………………………… 252
三、西漢《左傳》先師之舊說 …………………………… 257
四、明確可考之漢注 …………………………………… 263
五、無法明確歸屬之舊注舊說 ………………………… 295
第三節 《左傳》漢注、杜注與《公羊》、《穀梁》家
說之關係 ……………………………………… 300
一、漢儒《左傳》注援引《公羊》、《穀梁》家言 …… 300
二、杜預注援引《公羊》、《穀梁》家言 ………………… 308
第四節 杜注據漢儒經說作注情形 ……………………… 317
一、劉文淇辨正杜注略論 …………………………… 317
二、杜注徵引前說之例 ………………………………… 318
第五節 《左傳舊注疏證》補證之杜注及孔疏 …………… 327
一、辨別孔疏與杜注之不同 …………………………… 327
二、補充杜預及孔穎達之疏漏 ………………………… 328
三、辨正杜注及孔疏之訛誤 …………………………… 331
第六節 《左傳舊注疏證》引證之清人經說 ……………… 343
一、徵引清人論述概況 ………………………………… 343
二、劉文淇論斷清人經說 ……………………………… 347
第七節 《左傳舊注疏證》論述之《左傳》學 ……………… 359
一、《春秋》與《左傳》撰述之相關問題 ………………… 360
二、《左傳》書法義例 …………………………………… 365
三、禮制儀文之闡釋 …………………………………… 376
四、名物疏證 …………………………………………… 385
五、職官制度疏證 ……………………………………… 388
六、人名氏族疏證 ……………………………………… 392
七、地理疏證 …………………………………………… 394
八、訂正舊本文字 ……………………………………… 397
第八節 略論《左傳舊注疏證》之疏失 ………………… 403
一、體例不一之處 ……………………………………… 403
二、舊注舊說之判斷問題 ……………………………… 406
三、闡述舊注舊說未盡恰當 ………………………… 408
四、刪節及改易各家論述 ……………………………… 409
五、輾轉徵引前說而未注明 ………………………… 411
六、注釋未盡恰當 ……………………………………… 413
七、劉文淇非議杜預汨沒舊注之說商議 ……………… 415
第八節 本章結語 ………………………………………… 422
一、漢注與杜注之融會互補 ………………………… 422
二、漢注中之禮文與《左傳》義例之闡明 …………… 423
三、經世論政之《左傳》學 ………………………… 423
四、漢儒經說異同之辨別 ……………………………… 424
第五章 劉師培之《春秋左傳》學論述 ………………… 425
第一節 劉師培論《春秋》與《左傳》 ………………… 426
一、《春秋》與《左傳》 ……………………………… 426
二、《左傳》先於《公羊》、《穀梁》 ………………… 439
第二節 《春秋》義例之歸納與論述 …………………… 444
一、《左傳》義例基本問題 ……………………………… 445
二、劉師培歸納之《左傳》義例 …………………… 449
三、《春秋》書法變例 ……………………………… 480
第三節 《左傳》義例之具體運用 …………………… 484
一、時月日例 …………………………………………… 484
二、地例 ………………………………………………… 486
三、名例 ………………………………………………… 487
四、事例 ………………………………………………… 489
五、詞例 ………………………………………………… 490
六、禮例 ………………………………………………… 493
第四節 劉師培疏證體例 ………………………………… 495
一、制度 ……………………………………………… 495
二、地理 ……………………………………………… 497
三、人物世族 ………………………………………… 497
第五節 劉師培申論之《左傳》義理 …………………… 499
一、君臣平等 ………………………………………… 499
二、百姓參政說 ……………………………………… 501
第六節 本章結語 ……………………………………… 503
一、《左傳》與《春秋》關係 …………………… 503
二、《左傳》義例之正例與變例 …………………… 504
第六章 結論 ………………………………………………… 507
引用及參考資料 ……………………………………………… 517
引用及參考資料
壹、儀徵劉氏相關著述
一、劉文淇
1、《左傳舊疏考正》
道光十八年(1838),青谿舊屋刻本
光緒年間,《崇文書局匯刻書》本
《皇清經解續編》本。台北:藝文印書館影印出版(本論文引用著述收入《皇清經解》及《皇清經解續編》者,皆同),1986年
本論文徵引,據道光十八年刻本
2、《春秋左氏傳舊注疏證》
標點本。北京:科學出版社,1959年。(日本京都中文出版社及台北市明倫出版社皆據此標點本影印)
清抄本。《續修四庫全書》冊126-127,上海古籍出版社(本論文引用著述,收入《續修四庫全書》者均同)
3、《青溪舊屋文集》
台北:國家圖書館藏光緒九年(1883)刊本
4、《揚州水道記》
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傅斯年圖書館藏同治十一年(1872)淮南書局補刊本
5、《重修儀徵縣志》
王檢心修,劉文淇總纂
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傅斯年圖書館藏道光三十年(1850)纂修,光緒十六年(1890)重刊本
6、《輿地紀勝校勘記》
劉文淇、劉毓崧同撰
揚州:江蘇廣陵古籍出版社影印道光二十九年(1849)瞿盈齋刊本,1991年
7、《宋元鎮江志校勘記》
劉文淇、劉毓崧同撰
台北:成文出版社影印道光二十二年(1842)丹徒包氏刊本,1983年
8、《舊唐書校勘記》
劉文淇、劉毓崧、羅士琳、陳立同校
台北:正中書局影印同治六年(1867)方濬益補刊本,1971年
二、劉毓崧
1、《周易舊疏考正》
《皇清經解續編》本
1、《尚書舊疏考正》
《皇清經解續編》本
3、《通義堂文集》
民國年間吳興劉氏《求恕齋叢書》本
三、劉壽曾
1、《傳雅堂文集》(點校本題作《劉壽曾集》)
民國二十六年(丁丑,1937)徐乃昌排印本
林子雄點校本。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1年
2、《昏禮重別論對駁議》
《皇清經解續編》本
3、《臨川答問》
揚州:江蘇廣陵古籍出版社影印《積學齋叢書》本,1991年
四、劉師培
1、《春秋古經箋》(附《春秋古經舊注疏證零稿》)
《劉申叔遺書》本,揚州:廣陵古籍出版社,1993年(下引《劉申叔遺書》均同)
2、《讀左劄記》
《劉申叔遺書》本
錢鍾書主編《劉師培辛亥前文選》收錄。香港:三聯書店,1998年
3、《春秋左氏傳時月日古例考》
《劉申叔遺書》本
4、《春秋左氏傳答問》
《劉申叔遺書》本
5、《春秋左氏傳古例詮微》
《劉申叔遺書》本
6、《春秋左氏傳傳例解略》
《劉申叔遺書》本
7、《春秋左氏傳傳注例略》
《劉申叔遺書》本
8、《春秋左氏傳例略》
《劉申叔遺書》本
9、《左盦文集》
《劉申叔遺書》本
10、《群經大義相通論》
《劉申叔遺書》本
11、《經學教科書》
《劉申叔遺書》本
12、《國學發微》
《劉申叔遺書》本
13、《兩漢學術發微論》
《劉申叔遺書》本
14、《西漢周官師說考》
《劉申叔遺書》本

五、相關著述
1、梅鉽《青谿舊屋儀徵劉氏五世小記》
油印手寫本,1963年
2、(日本)小澤文四郎《儀徵劉孟瞻年譜》
台北:大華書局影印民國二十八年(1939)文思樓刊本,1970年
3、朱冠華《劉師培春秋左氏傳答問研究》
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98年

貳、經學論著
(清)阮元校刊《十三經注疏》
(魏)王弼、韓康伯注,(唐)孔穎達正義《周易正義》
(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正義《尚書正義》
(漢)毛公傳、鄭玄箋,(唐)孔穎達正義《毛詩正義》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正義《禮記正義》
(晉)杜預注、(唐)孔穎達正義《春秋正義》《左傳正義》
(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儀禮注疏》
(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周禮注疏》
(漢)何休注,(唐)徐彥疏《春秋公羊傳注疏》
(晉)范寧注,(唐)徐彥疏《春秋穀梁傳注疏》
(唐)唐明皇注,(宋)邢昺疏《孝經注疏》
(魏)何晏注,(宋)邢昺疏《論語注疏》
(漢)趙岐注,(宋)孫奭疏《孟子注疏》
(晉)郭璞注,(宋)邢昺疏《爾雅注疏》
台北:藝文印書館影印南昌府學刊本
標點本,李學勤主編。台北:台灣古籍出版社,2001年
一、《春秋》、《左傳》
1、(晉)杜預《春秋釋例》
台北:台灣中華書局,1980年
2、(宋)張大亨《春秋五禮例宗》
《叢書集成初編》據《粵雅堂叢書》本影印。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凡本論文引用著述,收入《叢書集成初編》者皆中華書局出版,下不另作注明。)
3、(宋)程公說《春秋分記》
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影印出版,1983年(凡本論文引用著述收入《四庫全書》者皆同,下皆簡作《四庫全書》本。)
4、(明)張以寧《春秋春王正月考》
《叢書集成初編》本
5、(明)石光霽《春秋書法鉤玄》
《四庫全書》本
6、(明)傅遜《左傳註解辨誤》
《續修四庫全書》據萬曆十三年(1585)日殖齋刻本影印
7、(明)邵寶《左觿》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本。台南:莊嚴文化公司影印出版,1997年(凡本論文引用著述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者皆同。)
8、(明)陸粲《左氏春秋鐫》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本
9、(清)吳鼐《三正考》
《四庫全書》本
10、(清)陳大庚《周禮序官考》
《叢書集成初編》本
11、(清)陳調元《左傳官名考》
《叢書集成初編》本
12、(清)惠士奇《春秋說》
《皇清經解》本
13、(清)沈淑《春秋左傳分國地名考》
《叢書集成初編》本
14、(清)沈淑《左傳職官》
《叢書集成初編》本
15、(清)徐廷垣《春秋管窺》
《四庫全書》本
16、(清)朱鶴齡《左氏春秋集說》
《續修四庫全書》影印道光二十九年(1848)強恕堂刻本
17、(清)朱鶴齡《讀左日鈔》
《四庫全書》本
18、(清)毛奇齡《春秋屬辭比事記》
《叢書集成初編》本
19、(清)毛奇齡《春秋傳》
《皇清經解》本
20、(清)方苞、王兆符《左傳義法舉要》
影印《榕園叢書》本。台北:廣文書局,1977年
21、(清)顧炎武《左傳杜解補正》
《叢書集成初編》據《借月山房彙鈔》標點排印
22、(清)惠棟《春秋補注》
《叢書集成初編》據《守山閣叢書》標點排印
23、(清)江永《春秋地名考實》
《皇清經解》本
24、(清)程廷祚《春秋識小錄》
《叢書集成初編》據《藝海珠塵》本排印
25、(清)程廷祚《春秋職官考》
《叢書集成初編》據《藝海珠塵》本排印
26、(清)萬斯大《學春秋隨筆》
影印《經學五書》本。台北:廣文書局,1977年
27、(清)沈彤《春秋左傳分國土地名》
《叢書集成初編》據《藝海珠塵》本排印
28、(清)高士奇《春秋地名考略》
《四庫全書》本
29、(清)顧棟高撰,吳樹平、李解民點校《春秋大事表》
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
30、(清)陳厚耀《春秋世族譜》
《叢書集成續編》本。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凡本論文引用著述收入《叢書集成續編》者皆同。)
31、(清)陳厚耀《春秋長曆》
《皇清經解》本
32、(清)趙坦《春秋異文箋》
《皇清經解》本
33、(清)洪亮吉著,李解民點校《春秋左傳詁》
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
34、(清)嚴蔚《春秋內傳古注輯存》
《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二酉齋刊本
35、(清)李貽德《春秋左氏傳賈服注輯述》
《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清同治五年(1866)朱蘭刻本
36、(清)焦循《春秋左傳補疏》
《續修四庫全書》影印道光六年(1827)半九書塾刻《六經補疏》本
37、(清)范照藜《春秋左傳釋人》
《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嘉慶年間如不及齋刻本
38、(清)邵瑛《左傳劉炫規杜持平》
《叢書集成續編》影印《南菁書院叢書》本
39、(清)俞汝言《春秋四傳私考》
《叢書集成續編》收錄清嘉慶浦城祝氏留香室刊本
40、(清)臧壽恭《左氏古義》
《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勞氏丹鉛精舍抄本
41、(清)沈欽韓《春秋左氏傳補注》
《叢書集成初編》據《功順堂叢書》排印
42、(清)沈欽韓《春秋左氏傳地名補注》
《叢書集成初編》據《功順堂叢書》排印
43、(清)陳熙晉《春秋規過考信》
廣雅書局刊本,光緒15年(1885)
44、(清)張聰咸《左傳杜注辨證》
《聚學軒叢書》第二集
45、(清)朱駿聲《春秋三傳異文覈》
《聚學軒叢書》第二集
46、吳闓生撰,白兆麟校注《左傳微》
合肥:黃山書社,1995年
47、楊伯峻《春秋左傳注》
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
48、周何《新譯春秋穀梁傳》
台北:三民書局,2000年
49、章太炎《春秋左氏疑義答問》
《章太炎全集》本。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
50、章炳麟《春秋左傳讀》
《章太炎全集》本。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
51、陳槃《左氏春秋義例辨》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之十七,1993年
52、陳槃《春秋大事表列國爵姓及存滅表譔異》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之五十二,1997年
53、程發軔《春秋人譜》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0年
54、周何《春秋吉禮考辨》
台北: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1970年
55、李振興《王肅之經學》
台北: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1970年
56、李崇遠《春秋三傳禮異同考要》
台北: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1969年
57、陳新雄《春秋異文考》
台北: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1964年
58、劉正浩《周秦諸子述左傳考》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9年
59、劉正浩《兩漢諸子述左傳考》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9年
60、葉政欣《春秋左氏傳杜注釋例》
台北: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1966年
61、葉政欣《杜預及其春秋左氏學》
台北:文津出版社,1990年
62、張以仁《春秋史論集》
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3年
63、左松超《左傳虛字集釋》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9年
64、葉政欣《漢儒賈逵之春秋左氏學》
台南:興業圖書公司,1983年
65、宋鼎宗《春秋宋學發微》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6年
66、張高評《春秋書法與左傳學史》
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2年
67、《春秋三傳論文集》
台北:黎明文化公司,1989年
68、陳新雄、于大成主編《左傳論文集》
台北:木鐸出版社,1986年
69、顧頡剛講授、劉起釪筆記《春秋三傳及國語之綜合研究》
成都:巴蜀書社,1982年
70、沈玉成、劉寧《春秋左傳學史稿》
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年
71、蔣慶《公羊學引論》
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5年
72、方朝暉《春秋左傳人物譜》
濟南:齊魯書社,2001年
73、馬勇《漢代春秋學研究》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
74、趙生群《春秋經傳研究》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75、姚曼波《春秋考論》
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年
76、徐仁甫《左傳疏證》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年
77、單周堯《左傳學論集》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0年
78、潘萬木《左傳敘述模式論》
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
79、劉文強《晉國伯業研究》
台北:台灣學生書局,2004年
80、段熙仲《春秋公羊傳講疏》
南京: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

二、群經、經學史
1、(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
台北:漢京文化公司影印經韵樓刊本,1985年
2、(清)李道平撰,潘雨廷點校《周易集解纂疏》
北京:中華書局,1994年
3、(清)孫星衍撰,陳抗、盛冬鈴點校《尚書今古文注疏》
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4、(清)王鳴盛《尚書後案》
《皇清經解》本
5、(清)陳壽祺《尚書大傳疏證》
《皇清經解》本
6、(清)孫詒讓撰,王文錦、陳玉霞點校《周禮正義》
標點本。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
7、(清)凌曙《四書典故覈》
《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嘉慶十三年(1808)蜚雲閣刊本
8、(清)劉寶楠撰,高流水點校《論語正義》
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
9、(清)皮錫瑞《經學歷史》
台北:藝文印書館,1987年
10、錢穆《兩漢經學今古文平議》
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83年
11、黃彰健《經今古文學問題新論》
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之七十九,1992年
12、(日本)安井小太郎等著,連清吉、林慶彰合譯《經學史》
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1996年
13、田漢雲《中國近代經學史》
西安:三秦出版社,1996年
14、胡楚生《經學研究論集》
台北:台灣學生書局,2002年
15、林慶彰《清代經學研究論集》
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2年
16、李雲光《三禮鄭氏學發凡》
台北: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1966年
17、王宇清《周禮六冕考辨》
台北:南天書局,2001年
18、王關仕《儀禮服飾考辨》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9年
19、嚴正《五經哲學及其文化的闡釋》
濟南:齊魯書社,2001年
20、簡博賢《今存南北朝經學遺籍考》
台北:黎明文化公司,1975年
21、簡博賢《今存三國兩晉經學遺籍考》
台北:三民書局,1986年
22、(日)喬秀岩《南北朝至初唐義疏學研究》(日文本《義疏學衰亡史論》)
日本東京:白峰社出版。2001年(中文本,原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博士論文)
23、林慶彰《清初的群經辨偽學》
台北:文津出版社,1990年
24、馬大文、陳堅編著《清代經學圖鑒》
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8年

參、史籍史料
1、上海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組點校《國語》
台北:里仁書局,1981年
2、(漢)司馬遷《史記》
標點本。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
3、(漢)班固《漢書》
標點本。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
4、(南朝宋)范曄《後漢書》
標點本。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
5、(晉)陳壽《三國志》
標點本。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
6、(唐)房喬《晉書》
標點本。北京:中華書局,1966年
7、(唐)長孫無忌《隋書》
標點本。北京:中華書局,1973年
8、(唐)李延壽《南史》
標點本。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
9、(唐)李延壽《北史》
標點本。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
10、(唐)姚思廉《梁書》
標點本。北京:中華書局,1976年
11、(後晉)劉昫《舊唐書》
標點本。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
12、(唐)歐陽修《新唐書》
標點本。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
13、趙爾巽等《清史稿》
標點本。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14、《清史列傳》
標點本。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
15、(唐)杜佑《通典》
標點本。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
16、(清)錢儀吉《碑傳集》
標點本。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
17、(清)繆荃孫《續碑傳集》
台北:文海出版社,1975年
18、(清)姚振宗《隋書經籍志考證》
《二十五史補編》本。台北:開明書店,1974年
19、(清)張鑑《阮元年譜》
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
20、孫延釗《孫徵君籀廎公年譜》
抄本,未刊行,上海圖書館藏稿
21、(清)王鳴盛《十七史商榷》
台北:樂天出版社,1971年
22、(清)錢大昕《二十二史考異》
日本京都:中文出版社,1980年
23、(清)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8年
24、(清)趙翼《二十二史劄記》
台北:洪氏出版社,1988年
25、(清)唐晏撰,吳東民點校《兩漢三國學案》
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26、(清)江藩《國朝漢學師承記》
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27、徐世昌《清儒學案》
台北:世界書局,1979年
28、姜清濯《漢儒學案》
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1995年
29、支偉成《清代樸學大師列傳》
台北:藝文印書館,1970年
30、周法高《周秦名字解詁彙釋》
台北:中華叢書委員會,1958年
31、楊寬《戰國史》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8年
32、張大可《史記研究》
北京:華文出版社,2002年
33、王利器《漢書古今人表疏證》
台北:貫雅文化公司,1990年
34、湯中《宋會要研究》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2年
35、陳韻《春秋齊之國高二氏譜系研究》
台北:文津出版社,1989年
36、舒大剛《春秋時代少數民族分布研究》
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
37、范祥雍《洛陽伽藍記校注》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38、(清)戴邦楨、馮煦《寶應縣志》
台北:成文出版社,1969年
39、錢穆《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0年
40、范文瀾《范文瀾歷史論文選集》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79年
41、陳谷嘉、鄧洪波主編《中國書院史資料》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
42、(宋)晁公武《郡齋讀書志》
台北:商務印書館影印衢州本,1988年
43、黃愛平《四庫全書纂修之研究》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年
44、郭伯恭《四庫全書纂修考》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7年
45、劉兆祐《中國目錄學》
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8年
46、中國科學院圖書室整理《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經部》
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
47、孫啟志等《古佚書輯本目錄》
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肆、文集劄記
1、(宋)蘇軾撰,孔繁禮點校《蘇軾文集》
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2、(宋)朱熹,(宋)黎靖德編,王星賢點校《朱子語類》
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3、(清)顧炎武《日知錄》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9年
4、(清)趙紹祖撰,趙英明、王懋明點校《讀書偶記》
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5、(清)盧文弨《群書拾補》
台北:世界書局影印抱經堂本,1977年
6、(清)閻若璩《潛邱劄記》
《四庫全書》本
7、(清)王鳴盛《蛾術編》
台北:信誼書局影印道光21年(1841)世楷堂藏刻本,1976年
8、(清)朱鶴齡《愚菴小集》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原刻本,1979年
9、(清)戴震《戴東原先生全集》
台北:大化書局,1987年
10、(清)焦循《雕菰集》
台北:鼎文書局,1979年
11、(清)黃承吉《夢陔堂文集》
影印民國二十八年(1939)燕京大學圖書館排印本(《國學集要初編》)。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
12、(清)劉寶楠《念樓集》、《外集》
影印國立中央圖書館清抄本(《清代稿本百種彙刊》)。台北:文海出版社,1975年
13、(清)沈欽韓《幼學堂文稿》
《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上海圖書館藏嘉慶十八年(1840)刊、道光八年(1838)增刊本
北京:北京圖書館藏抄本,八卷
14、(清)陳壽祺《左海文集》
原刊《左海全集》本
15、(清)劉恭冕《廣經室文鈔》
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叢書集成續編》影印《廣雅叢書》本
16、(清)包世臣《藝舟雙楫》
合肥:黃山書社,1994年
17、(清)包慎言《廣英室遺稿》
劉壽曾校刻。未著刊行年代,北京: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
18、(清)陳立《句溪雜著》
《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清同治3年(1864)初刻、光緒年間陳汝恭續刻本
19、(清)薛壽《學詁齋文集》
《叢書集成續編》影印《廣雅叢書》本
20、(清)薛壽《學詁齋文集》
《叢書集成續編》影印《廣雅叢書》本
21、(清)李慈銘《越縵堂讀書記》
上海:上海書店,2000年
22、(清)孫詒讓《籀廎述林》
台北:廣文書局,1995年
23、(清)阮元《詁經精舍文集》
《中國歷代書院志》本,南京: 江蘇教育出版社,1995年

伍、近人其他論著
1、繆荃孫《藝風老人日記》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
2、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
台北:台灣中華書局,1987年
3、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
台北:台灣中華書局,1987年
4、梁啟超《近代學風之地理分布》
台北:台灣中華書局,1987年
5、魯實先《曆術卮言甲集》
台北:文星書店,1960年
6、陳垣《校勘學釋例》
上海:上海書店,1997年
7、胡適《問題與主義》(《胡適文存》第一集•第二卷、《胡適作品集》4)
台北:遠流出版公司,1986年
8、張舜徽《鄭學叢著》
濟南:齊魯書社,1984年
9、鄭良樹《古籍辨偽學》
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7年
10、祁龍威、林慶彰主編《清代揚州學術研究》
台北:台灣學生書局,2001年
11、趙航《揚州學派新論》
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1991年
12、王俊義、黃愛平《清代學術文化史論》
台北:文津出版社,1991年
13、陳祖武《清初學術思辨錄》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
14、漆永祥《乾嘉考據學研究》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
15、詹鍈《文心雕龍義證》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
16、蔡景康編選《明代文論選》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3年
17、徐復《語言文字學叢稿》
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0年
18、張岩《從部落文明到禮樂制度》
上海:三聯書店,2004年
19、《中國歷代文論選》
台北:華正書局,1984年
20、李零《郭店楚簡校讀記》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
21、馬宗霍《說文解字引通人說考》
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71年
22、龔鵬程《文化符號學》
台北:台灣學生書局,2001年
23、政治大學中文系編印《第三屆漢代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台北:政治大學中文系,2000年

陸、學位論文
一、與儀徵劉氏《左傳》學相關論文
1、陳慶煌 劉申叔先生之經學(政治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1982年)
2、張惠貞 劉文淇《春秋左傳舊注疏證》體例之研究(逢甲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0年)
3、宋惠如 劉師培《春秋左傳》學研究(中央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5年)
4、陳志修 儀徵劉氏《春秋左氏傳舊注疏證》研究(逢甲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0年)

二、與《春秋》學相關論文
1、孫春在 清末的公羊思想(台灣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1985年)
2、廖秀珍 《春秋左氏傳》會盟研究(台灣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1985年)
3、龔慧治 左傳「君子曰」問題研究(台灣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88年)
4、吳連堂 《春秋穀梁經傳》補注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1986年)
5、金榮奇 莊存與《春秋》公羊學研究(政治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89年)
6、陳金木 劉焯劉炫之經學(政治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1989年)
7、陳逢源 毛西河及其《春秋》學之研究(政治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0年)
8、張素卿 《左傳》稱詩研究(台灣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0年)
9、張寶三 《五經正義》研究(台灣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1991年)
10、陳銘煌 《春秋》三傳之研究及其義例方法之商榷(台灣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1年)
11、李紹陽 《春秋穀梁傳》時月日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1994年)
12、張素卿 敘事與解釋:左傳經解研究(台灣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1996年)
13、蕭淑惠 清儒規正杜預《春秋經傳集解》研究(成功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7年)
14、吳龍川 劉逢祿《公羊》學研究(中央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7年)
15、張廣慶 劉逢祿及其春秋公羊學研究(台灣師範大學國文所博士論文,1997年)
16、葉文信 《左傳》「君子曰」考述(台灣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1997年)
17、蔡孝懌 惠棟《春秋左傳補注》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所博士論文,1998年)
18、劉瑞箏 《春秋》禮義研究(台灣師範大學國文所博士論文,1997年)
19、郁台紅 春秋朝聘研究(玄奘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3年)
20、喬秀岩 南北朝至唐義疏學研究(2000年,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博士論文;2001年東京白峰社出版,更名《義疏學衰亡史論》)

三、期刊論文、會議論文
1、潘重規 《五經正義》探源(華岡學報,第1期,1965年6月)
2、林政華 《春秋》始於魯隱公的文化意義(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8卷第8期,1975年7月)
3、蘇慶彬 閻若璩胡渭崔述三家辨偽方法之研究(新亞書院學術年刊,第3期,1961年)
4、蘇瑩輝 從敦煌本銜名頁論《五經正義》之刊定(孔孟學報,第16期,1969年4月)
5、蘇瑩輝 《五經正義》第一次頒行於貞觀年中說(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新2卷第2期,1968年12月)
6、張以仁 關於《左傳》君子曰的一些問題(孔孟月刊,第3卷3期,1964年11月)
7、陳鴻森 劉氏《論語正義》成書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65本第3分,1994年9月)
8、李蘊珊 清道光朝有關《春秋》三傳著述諸作者傳略(幼獅學誌,第6卷第2期,1967年7月)
9、周何 《春秋》三傳「東其畝」解(《訓詁論叢》第一輯,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
10、周何 《春秋》三傳尊桓論(國立編譯館館刊,第27卷第2期,1998年12月)
11、周何 《春秋》昏禮餘論(台灣師大國文學報,第2期)
12、黃沛榮師 《左傳》鄭伯克段於鄢新論(台大文史哲學報34期,1985年12月)
13、張廣慶 劉申叔《春秋左氏傳》申漢難杜說(中國書目月刊第22卷第2期,1988年9月)
14、陳秀琳 評劉文淇《左傳舊疏考正》(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10卷第1期,2000年3月)
15、高秋鳳 《穀梁傳》時月日例之盟試探(台灣師大國文學報,17期)
16、吳銳 儀徵劉氏《春秋》學研究(清史論叢,1996年12月)
17、黃翠芬 《左傳》君子曰考詮(朝陽學報第1期,1996年6月)
18、鄭良樹 論《春秋》記時例(書目季刊第35卷4期,2002年3月)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