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口彦太 1988 〈清代地方官の判決録を通して見たる民事紛争の的諸相〉,《中国―社会と文化》3:35-49。 中村茂夫 1976 〈清代の判語に見られる法の適用-特に誣告、威逼人致死をめぐって-〉,《法政理論》9(1):1-52。 1979 〈伝統中国法=雛型説に対する一試論〉,《法政理論》12(1):106-174。 1989 〈「淡新档案の初歩的知識--訴訟案件に現われる文書の類型」滋賀秀三(「東洋法史の探究--島田正郎博士頌寿記念論集」所収),「清代州県衙門における訴訟をめぐる若干の所見--淡新档案を史料として」滋賀秀三(法制史研究 第37号)〉,《法制史研究》39:330-334。 川島武宜 1982 〈法的構成〉,收於川島武宜著,《川島武宜著作集第五卷》,頁326-346,東京:岩波書店。 1982 〈市民的実用法学とその科学性〉,收於川島武宜著,《川島武宜著作集第五卷》,頁80-127,東京:岩波書店。 1982 〈判例研究の方法〉,收於川島武宜著,《川島武宜著作集第五卷》,頁128-180,東京:岩波書店。 1982 〈「私法の方法論に関する一考察」について〉,收於川島武宜著,《川島武宜著作集第五卷》,頁318-325,東京:岩波書店。 1982 〈「法律学」の現代的問題点 第二章〉,收於川島武宜著,《川島武宜著作集第五卷》,頁212-244,東京:岩波書店。 (清) 尹會一著,張受長輯,李祝环點校 2000 〈撫豫條教(節選)〉,收於郭成伟主編,《官箴书点评与官箴文化研究》,頁390-410,北京:新华书店。 (清) 王又槐撰,顾元點校 2000 〈辦案要略〉,收於郭成伟主編,《官箴书点评与官箴文化研究》,頁142-170,北京:新华书店。 王亞新 1998 〈关于滋贺秀三教授论文的解说〉,收於滋賀秀三等著、王亚新等譯,《明清时期的民事审判与民间契约》,頁97-111,北京:法律出版社。
王泰升 2001 《台灣法律史概論》,台北:元照。 王泰升、陳鋕雄、魏家弘、林佳陵、陳昭如、劉恆妏、曾文亮 1995 〈試評M. Alee所著Law and Local Socie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Northern Taiwan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台灣史研究》2(1):213-217。 王泰升、堯嘉寧、陳韻如 2004 〈戴炎輝的「鄉村臺灣研究與淡新檔案-在地「法律與社會」研究取徑的斷裂、傳承和對話」,《法制史研究》5:255-325。 (另收於黃源盛主編,《法史學的傳承˙方法與趨向-戴炎輝先生九五冥誕紀念論文集》,頁259-321,台北:中國法制史學會。) 夫馬進 1998 〈明清時代的訟師與官司制度〉,收於滋賀秀三等著、王亚新等譯,《明清时期的民事审判与民间契约》,頁389-430,北京:法律出版社。 (清) 田文鏡撰,韩秀桃點校 2000 〈欽頒州縣事宜(一卷)〉,收於郭成伟主編,《官箴书点评与官箴文化研究》,頁107-126,北京:新华书店。 田辺公二 1965 《田辺公二著作集第3巻 事実認定の研究と訓練》。東京:弘文堂。 (法) 皮埃尔․布迪厄(Bourdieu, Pierre)、(美)华康德着,李猛、李康譯 1998 《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寺田浩明 1989 〈中国近世における自然の領有〉,收於柴田三千雄等編,《シリーズ世界史への問い1 歴史における自然》,頁199-225,東京:岩波書店。 1989 〈清代土地法秩序における「慣行」の構造〉,《東洋史研究》48(2):130-157。 1990 〈清代司法制度研究における「法」の位置付けについて〉,《思想》792:179-196。 1994 〈明清法制史学の研究対象について〉,《法學》58(3):1-50。 1998 〈明清时期法秩序中「约」的性质〉,收於滋賀秀三等著、王亚新等譯,《明清时期的民事审判与民间契约》,頁139-190,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8 〈权利与冤抑―清代听讼和民众的民事法秩序〉,收於滋賀秀三等著、王亚新等譯,《明清时期的民事审判与民间契约》,頁191-265,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8 〈日本的清代司法制度研究与对「法」的理解〉,收於滋賀秀三等著、王亚新等譯,《明清时期的民事审判与民间契约》,頁112-138,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8 〈清代聴訟に見える「逆説」的現象の理解について〉,《中国―社会と文化》13:253-281。 1999 〈満員電車のモデル-明清期の社会理解と秩序形成-〉,收於今井弘道、森際康友、井上達夫編,《変容するアジアの法と哲学》,頁133-147,東京:有斐閣。 2001 〈近代法秩序と清代民事法秩序-もう一つの近代法史論〉,收於石井三記、寺田浩明、西川洋一、水林彪編,《近代法の再定位》,頁85-112,東京:創文社。 2003 〈民間法論を超えて〉,《ジュリスト》1258:57-64。 李汝和主修、張炳楠監修、王世慶整修 1970 《臺灣省通志》卷一土地志疆域篇第二冊。台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70 《臺灣省通志》卷一土地志疆域篇第三冊。台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清) 佚名 1999 〈錢榖指南〉,收於郭成伟、田涛點校整理,《明清公牍秘本五种》,頁261-550,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清) 佚名 1999 〈招解說〉,收於郭成伟、田涛點校整理,《明清公牍秘本五种》,頁551-644,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清) 汪輝祖撰,李靓點校 2000 〈學治臆說〉,收於郭成伟主編,《官箴书点评与官箴文化研究》,頁192-231,北京:新华书店。 吳蕙芳 2001 《萬寶全書:明清時期的民間生活實錄》,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 沈靜萍 2001 〈百餘年來台灣聘金制度之法律分析--兼談台灣女性法律地位之變遷〉,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克利弗德․格尔兹(Clifford Geertz)著,纳日碧力戈、罗红光譯 1999 〈深描:迈向文化的阐释理论〉,收於克利弗德․格尔兹著、纳日碧力戈等譯、王铭铭校,《文化的解释》,頁3-38,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克利弗德․紀爾茲(Clifford Geertz)著,楊德睿譯 2002 〈地方知識―比較觀點下的事實與法律〉,收於克利弗德․紀爾茲著、楊德睿譯,《地方知識―論釋人類學論文集》,頁229-322,台北:麥田。 (清) 承啟等纂 1968 《欽定戶部則例一○一卷(二)》,台北:成文。 岸本美緒 1997 〈明清時代における「找価回贖」問題〉,《中国―社会と文化》12:263-293。 1998 〈妻を売ってはいけないか?―明清時代の売妻・典妻慣行〉,《中国史学》8:177-210。 1999 《明清交替と江南社会:17世紀中国の秩序問題》,東京:東京大学出版会。 朋尼維茲(Patrice Bonnewitz)著,孫智綺譯 2002 《布赫迪厄社會學的第一課》,台北:麥田出版,城邦文化發行。 彼得․柏克(Peter Burke)著,江政寬譯 2002 《歷史學與社會理論》,台北:麥田。 柯志明 2001 《番頭家:清代臺灣族群政治與熟番地權》,台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柯芳枝 1978 〈清代臺灣房屋租賃〉,收於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系主編,《固有法制與現代法學 戴炎輝先生七秩華誕祝賀論文集》,頁231-246,台北:成文。 1978 〈清代台灣瞨佃契約之締結〉,《臺大法學論叢》7(2):171-194。 1984 〈清代台灣瞨佃契約對業主及佃人之效力〉,《臺大法學論叢》13(2):175-192。 施添福 1989 〈清代竹塹地區的「墾區莊」:萃豐莊的設立和演變〉,《臺灣風物》39(4):33-70。 柏桦 2003 《明清州县官群体》,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前南京國民政府司法行政部編 2000 《民事习惯调查报告录》,北京:中國政法大學。 唐澤靖彦 1995 〈話すことと書くことのはざまで―清代裁判文書における供述書のテクスト性―〉,《中国―社会と文化》10:212-250。 1998 〈清代における訴状とその作成者〉,《中国―社会と文化》13:306-330。 2001 〈清代告訴狀のナラティヴ―歴史学におけるテクスト分析〉,《中国―社会と文化》16:2-17。 娜塔莉•澤蒙•戴維斯(Davis, Natalie Zemon)著,楊逸鴻譯 2001 《檔案中的虛構》,台北:麥田出版,城邦文化發行。 梁治平著,角田猛之譯 1999 〈国家と社会-中国法史のパースペクティブから〉,收於今井弘道、森際康友、井上達夫編,《変容するアジアの法と哲学》,頁148-173。東京:有斐閣。 郭成伟 2000 〈官箴文化研究〉,收於郭成伟主編,《官箴书点评与官箴文化研究》,頁417-477,北京:新华书店。 陳計男 1978 〈我國固有典習慣與民法典權之比較〉,收於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系主編,《固有法制與現代法學 戴炎輝先生七秩華誕祝賀論文集》,頁497-534,台北:成文。 陳昭如 1997 〈離婚的權利史―台灣女性離婚權的建立及其意義〉,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朝龍著、林文龍點校 1999 《臺灣歷史文獻叢刊 合校足本新竹縣采訪冊》,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陳韻如 2004 〈帝國的盡頭 淡新檔案中姦拐故事與申冤者〉,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文亮 2001 〈台灣法律史上的祭祀公業〉,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滋賀秀三 1984 《清代中国の法と裁判》,東京:創文社。 1987 〈淡新檔案の初步的知識―訴訟案件に現われる文書の類型―〉,收於島田正郎博士頌寿記念論集刊行委員会編,《東洋法史の探究--島田正郎博士頌寿記念論集》,頁253-286,東京:汲古書院。 1987 〈清代州縣衙門における訴訟をめぐる若干の所見―淡新檔案を史料として―〉,《法制史研究》37:37-61。 (中譯為1992 〈清代州县衙门诉讼的若干研究心得―以淡新档案为史料〉,收於刘俊文主編,《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着选译》第八卷,頁522-546,北京:中華書局。) 1998 〈中国法文化的考察-以诉讼的形态为素材〉,收於滋賀秀三等著、王亚新等譯,《明清时期的民事审判与民间契约》,頁1-18,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8 〈清代官司制度之民事法源的概括性考察-情、理、法〉,收於滋賀秀三等著、王亚新等譯,《明清时期的民事审判与民间契约》,頁19-53,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8 〈清代の民事裁判について〉,《中国―社会と文化》13:226-252。
黃丞儀 2002 〈臺灣近代行政法的生成―以「替現」與「揭露」的書寫策略為核心,1885-1901〉,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清) 黃六鴻撰,小畑行簡訓點 1978 《福惠全書》,台北:九思出版有限公司。 黃宗智 2001 《清代的法律、社会与文化:民法的表达与实践》,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强世功 1997 〈一项法律实践事件的评论―「法律」是如何实践的〉,收於王铭铭、王斯福主編,《乡土社会的秩序、公正与权威》,頁488-520,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鈴木宗言 1901 〈臺灣の舊官司法〉,收於《臺灣慣習記事》第一卷第二號,頁1-7,臺灣慣習研究會。 (清) 褚英撰,王立艳點校 2000 〈州縣初仕小補(節選)〉,收於郭成伟主編,《官箴书点评与官箴文化研究》,頁305-326,北京:新华书店。 赵晓力 1997 〈一项法律实践事件的评论―关系/事件、行动策略和法律的叙事〉,收於王铭铭、王斯福主編,《乡土社会的秩序、公正与权威》,頁520-541,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主編,林熊祥、李騰嶽監修,戴炎輝、蔡章麟纂修 1999 《台灣省通志稿 卷三•政事志司法編 第一冊》,台北:捷幼出版社。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陳金田譯 1990 《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第一部調查第三回報告書臺灣私法》,台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 1964 《福建省例》,台北:臺灣銀行。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 1993 《臺灣歷史文獻叢刊 新竹縣志初稿、新竹縣制度考》,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臺灣慣習研究會原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譯編 1984-1993 《臺灣慣習記事(中譯本)》,台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郑戈 1997 〈一项法律实践事件的评论―规范、秩序与传统〉,收於王铭铭、王斯福主編,《乡土社会的秩序、公正与权威》,頁541-554,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鄭宏基 1998 〈從契字看台灣法律史上有關土地買賣的法規範〉,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政誠 2002 〈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之研究(1896~1922)〉,國立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 劉恆妏 1996 〈台灣法律史上國家法律體系對民間習慣規範之介入―以台灣「典」規範之變遷為例―〉,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清) 劉衡撰,张德美點校 2000 〈讀律心得〉,收於郭成伟主編,《官箴书点评与官箴文化研究》,頁248-262,北京:新华书店。 2000 〈蜀僚問答〉,收於郭成伟主編,《官箴书点评与官箴文化研究》,頁263-276,北京:新华书店。 蔡墩銘 1972 《犯罪判斷之理論與實例》,台北:蔡墩銘。 (清) 戴杰撰,郭瑞卿點校 2000 〈敬簡堂學治雜錄(四卷)〉,收於郭成伟主編,《官箴书点评与官箴文化研究》,頁341-369,北京:新华书店。 戴炎輝原編、高志彬重編 1987 〈淡新檔案目錄稿(一)〉,《台北文獻》79:259-364。 薛允升著述,黃靜嘉編校 1970 《讀例存疑重刊本》,台北:成文發行。 魏家弘 1996 〈台灣土地所有權概念的形成經過―從業到所有權〉,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瞿同祖 1984 《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台北:里仁。 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 1910 《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第一部調查書第三回報告書 台灣私法附錄參考書第一卷中》,台北: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 1919 《台灣私法》,台北: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 罗伯特․F․墨菲(Murphy, Robert Francis)著,王卓君、吕乃基譯 1994 《文化与社会人类学引论》,北京:商务印书馆。 Allee , Mark. A. 1994 Law and Local Socie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Northern Taiwan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Stanford, Calif.: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中譯本為艾馬克〔Mark A. Allee〕著,王興安譯 2003 《十九世紀的北部臺灣 晚清中國的法律與地方社會》,台北:播種者文化。) Baxbaum 1971 “Some Aspects of Civil Procedure and Practice at the Trial Level in Tanshui and Hsinchu from 1789 to 1895” 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30(2):255-279. Liu , Chang Bin(劉江彬) 1984 Chinese Commercial Law in the Late Ch’ing(1842-1911):Jurisprudence and the Dispute Resolution Process in Taiwan, Ann Arbor, Mi.:University Microfilmss Internationa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