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5)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21 16:4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洪長興
研究生(外文):Chang-Shing Hung
論文名稱:臺北市宗教管理之研究-以民政業務系統為例
指導教授:趙永茂趙永茂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政治學研究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政治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5
畢業學年度:93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305
中文關鍵詞:宗教管理臺北市
外文關鍵詞:taipeireligion management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4
  • 點閱點閱:59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4
本文主要在探討臺北市宗教管理,臺北市宗教管理的層面很廣,包含宗教財務輔導管理、宗教人事輔導管理、政府誘導宗教團體、臺北市未合法登記宗教場所管理、其他非專職業務管理與政府誘導宗教團體資源運用,透過這些管理的分析,瞭解這些管理問題,我們可瞭解法令不足是管理困難,執行難以落實的原因,所以我們從思想面、法制面與管理面提出建議。
目 次

第一章 緒  論………………………………………………………………… 00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00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及概念界定……………………………………… 004
壹、 研究範圍…………………………………………………………… 004
貳、 研究限制…………………………………………………………… 004
參、 概念界定…………………………………………………………… 005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分析架構………………………………………………… 014
壹、 研究方法…………………………………………………………… 014
貳、 分析架構…………………………………………………………… 018
第四節 預期研究成果…………………………………………………………… 023
第二章 國內相關文獻檢討與理論基礎…………………………… 024
第一節 國內相關文獻檢討…………………………………………………… 024
壹、 宗教法制面的探討途徑………………………………………… 024
貳、 宗教管理面的探討途徑………………………………………… 026
參、 宗教角色與功能面的探討途徑…………………………………027
肆、 宗教組織與外在環境關係的探討途徑……………………… 029
第二節 相關理論基礎…………………………………………………………… 033
壹、 宗教的意義內涵與相關理論…………………………………… 033
貳、 管制性公共政策的意義與內涵…………………………………054
參、 結語……………………………………………………………………060
第三章 臺灣宗教發展與管理背景………………………………………072
第一節 臺灣民間宗教信仰………………………………………………………072
壹、 臺灣民間宗教信仰的涵義與本質………………………………072
貳、 臺灣民間信仰的特色………………………………………………076
第二節 臺灣宗教概況與發展趨勢………………………………………………078
壹、 臺灣宗教概況……………………………………………………… 078
貳、 臺灣宗教發展趨勢…………………………………………………086
第三節 我國民間宗教組織體系…………………………………………………100
壹、 我國民間各宗教組織型態……………………………………… 100
貳、 我國現行法律體制下宗教組織的型態……………………… 107
參、 宗教組織的差異比較………………………………………………122
肆、 結語……………………………………………………………………131
第四節 我國宗教行政管理組織體系………………………………………… 135
壹、 我國監督宗教組織的主管機關…………………………………135
貳、 中央與地方宗教主管機關的宗教業務分工………………… 137
第五節 我國現行宗教政策與行政措施………………………………………142
壹、 宗教政策之意義……………………………………………………142
貳、 政府現行宗教政策與行政措施…………………………………143
第四章 臺北市宗教發展與宗教管理………………………………… 155
第一節 臺北市宗教發展概況…………………………………………………… 155
壹、 臺北市簡介………………………………………………………… 155
貳、 臺北市宗教概況………………………………………………… 156
第二節 臺北市宗教管理法制與組織………………………………………… 162
壹、 臺北市宗教組織型態分類……………………………………… 162
貳、 臺北市宗教管理法令………………………………………………163
參、 臺北市宗教行政管理組織體系…………………………………175
第三節 臺北市宗教管理的變遷……………………………………………… 188
壹、 臺北市宗教管理的演變………………………………………… 188
貳、 近年來臺北市政府的宗教管理措施……………………………192
第五章 臺北市宗教輔導管理及問題………………………………… 207
第一節 臺北市宗教財務輔導管理及問題……………………………………207
壹、 管理面…………………………………………………………………207
貳、 法制面…………………………………………………………………210
參、 實務面…………………………………………………………………213
肆、 神壇與聚會所的財務輔導……………………………………… 188
第二節 臺北市宗教人事輔導管理及問題……………………………………225
壹、 法制面…………………………………………………………………226
貳、 管理面…………………………………………………………………228
參、 實務面…………………………………………………………………230
肆、 神壇與聚會所的人事輔導……………………………………… 233
第三節 政府誘導宗教團體資源運用………………………………………… 235
壹、 宗教團體從事社會福利的義務性基礎……………………… 235
貳、 臺北市誘導宗教團體資源運用的機制……………………… 237
第四節 臺北市未合法登記宗教場所管理……………………………………241
壹、 聚會所與神壇的設立………………………………………………241
貳、 聚會所與神壇的法令規定……………………………………… 242
參、 臺北市未合法登記宗教場所的特性……………………………243
肆、 未合法登記宗教場所的管理與問題……………………………251
第五節 其他非專職業務管理…………………………………………………… 270
壹、 宗教組織占用公有地管理……………………………………… 270
貳、 宗教組織設有納骨塔設施管理…………………………………273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279
第一節 研究發現………………………………………………………………… 279
壹、 政策面…………………………………………………………………279
貳、 行政管理機關面……………………………………………………285
參、 標的團體面………………………………………………………… 287
肆、 民意代表的壓力面…………………………………………………289
伍、 宗教團體財務輔導面………………………………………………291
陸、 宗教團體人事輔導面………………………………………………294
柒、 獎勵宗教團體辦理公益慈善事業面……………………………295
捌、 未合法登記宗教場所管理面…………………………………… 295
第二節 研究貢獻…………………………………………………………………… 296
第三節 研究建議…………………………………………………………………… 297
參考書目………………………………………………………………………………… 305
相關附錄
附錄一 訪查記錄
附錄二 宗教團體的財務報表
附錄三 加入外部董事計畫
附錄四 附錄相關法規
參考書目
壹、 中文部分
一、 專書、期刊與論文
丁仁傑,1996,〈現代社會中佛教組織的制度化及其有關問題之探討-以臺灣佛教慈濟功德會的發展為例〉,《1996年《佛學研究論文集》ヾ〈當代臺灣的社會與宗教〉》,佛光出版社,頁73-107。
丁念慈,1997,〈民間神壇「辦事」服務的社會與文化意涵 ── 以北投永明宮為例〉,新竹:國立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丁煌譯,方興、丁煌校,Janet V. Denhardt & Robert B.Denhardt著,2004,《新公共服務-服務,而不是掌舵(原文書名:The New Public Service:Serving,Not Steering)》,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卜正球,1999,〈提升計畫執行力之基本要素〉,《研考雙月刊》,第二十三卷四期,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頁16-23。
于曉、陳維綱譯,Max Weber著,1991,《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原文書名:The Protestant Ethic and the Spirit of Capitalism)》初版,臺北:唐山出版社。
方衍濱,1991,〈政策情境對政策執行策略的影響—以重新開徵證券交易所得稅政策案為例〉,《中國行政》,第五十期,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暨企業管理教育中心,頁39-53。
尤重道,1997,《祭祀公業財產管理實務》,臺北:永然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王和雄,1998,〈憲法保障宗教信仰自由之意義與界限〉,《司法院大法官釋憲五十週年紀念論文集》,司法院,頁149-224。
王振寰、瞿海源,2003,《社會學與台灣社會》二版,臺北:巨流圖書公司。
王順明,1998,〈戰後台灣宗教福利模式的探討—西方宗教與本土宗教的對比〉,《思與言》,第三十六卷第二期,思與言雜誌社,頁19-54。
王順明,1999,《宗教福利》初版,臺北:亞太圖書出版社。
王順明,2001,《當代臺灣地區宗教類非營利組織的轉型與發展》初版,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王順明,2002,〈當代臺灣地區宗教類基金會的一般性考察:概況、趨勢以及相關的問題以及相關的問題意識〉,《「社會變遷下的臺灣基金會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亞洲區基金會及民間組織議會-臺灣分會(CAFO-Taiwan)與臺灣社會福利學會民91年6月6日於台大社會科學院國際會議廳舉辦「社會變遷下的臺灣基金會發展」學術研討會,頁1-26。
王澤鑑,2001,《民法叢書:民法總則》,作者自行發行,三民書局經銷。
王騷,2003,《政策原理與政策分析》,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
巨克毅,1998,〈當代宗教信仰面對的挑戰-世俗宗教與公民宗教的省思〉,《宗教哲學》季刊,第四卷第四期,中華民國宗教哲學研究社,頁44-62。
古健琳,2001,〈宗教自由之研究-以德日憲法例探討我國憲法第十三條之意涵〉,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丘昌泰,1995a,《公共政策-當代政策科學理論之研究》,臺北:巨流圖書公司。
丘昌泰,1995b,《臺灣環境管制政策》,臺北:淑馨出版社。
丘昌泰,2000,《公共管理:理論與實務手冊》初版,臺北:元照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丘昌泰,2004,《公共政策-基礎篇》二版,臺北:巨流圖書公司。
丘昌泰、余致力、羅清俊、張四明等著,2001年12月,《政策分析》初版,臺北縣:國立空中大學。
丘昌泰、李允傑,2003,《政策執行與評估》初版,臺北:元照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司徒達賢,2005,《管理學的新世界》,臺北:天下遠見出版府份有限公司。
朱志宏,1995,《公共政策》再版,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朱志宏,1999,《公共政策》修訂初版,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朱浤源,2003,《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初版第九次印行,臺北:正中書局。
朱柔若,1986,〈社會學世俗化理論的回顧、溯源、與台灣民間宗教的世俗化〉,臺北: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江偉平,1997,〈政策制定與執行--以警政作業為例〉,《研考雙月刊》,第二十一卷第五期,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頁10-23。
江偉平,1999,〈內部控制與政策執行〉,《內部稽核會訊》,第二十八期,頁4-13。
江燦騰,2001,〈臺灣當代大眾媒體報導宗教新聞的方式及其對社會可能產生影響的商榷-以個人參與的經驗為例〉,收錄於詹德隆等著,輔仁大學宗教學系主編《宗教教育-理論、現況與前瞻》,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頁336-350。
江明修、劉祥孚、曾冠球、蔡勝南、秦書彥、游淑綺、蔡金火、許文傑等合譯, H. George Frederickson著,2002,《公共行政精義(原文書名:The Spirit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宋光宇,1995a,〈神壇的形成-高雄市神壇調查資料的初步分析〉,《寺廟與民間文化研討會論文集╱漢學研究中心編輯》,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頁97-127。
宋光宇,1995b,《宗教與社會》,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何有正,1999,〈宮廟經營之共同缺失〉,《慈惠道統雜誌雙月刊》,改革版第八十七期,慈惠道統雜誌社,頁17。
李世偉等合著,2002,《臺灣宗教閱覽》,臺北縣:博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李亦園,1990,〈宗教問題再剖析〉,收錄於楊國樞、葉啟政主編《臺灣的社會問題》,一版四刷,臺北:巨流圖書公司,頁385-412。
李美華、孔祥明、李明寰、林嘉娟、王婷玉、李承宇譯,Earl Babbie著,2004,《社會科學研究方法 九版(上)(下)(原文書名: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 9th edition)》,臺北:時英出版社。
李建良、李惠宗、林三欽、林合民、陳春生、陳愛娥、黃啟禎等合著,2000,《行政法入門》元照初版第1刷,臺北:元照出版公司。
李素貞,1994,〈政策執行人員行政裁量權之研究〉,《人事月刊》,第十八卷第二期,人事月刊雜誌社,中國人事行政學會出版委員會,頁6-13。
李祖培,2005,《財務報表分析》,增訂四版,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李崇信,1994,〈臺灣民間宗教信仰的人神崇拜 ── 社會文化層面的哲學省思〉,桃園: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崇信,2002,〈臺灣社會宗教現象的哲學省思-宗教信仰之法律規範的可能性探討-〉,臺北: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李崇信,2004,〈神壇的社會功能與法律問題研究〉,收錄於內政部編印《宗教論述專輯第六輯──民間信仰與神壇篇》,內政部,頁319-374。
李淑慧,1999,〈神明住在我家隔壁?-談都市神壇現象〉,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強、鄧建偉、章謙、鄭路、洪大用、劉精明、陳運輝、龔維斌、呂新萍、史威琳、周紅雲、周秋良、陳翔等合譯,David Popenoe著,1999,《社會學(第十版)(原文書名:Sociology 10th edition)》,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李震山,2001,《行政法導論》四版,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李豐楙、謝聰輝合撰,2002,〈道教神職人員組織與傳度制度〉,《宗教概論-基督教、佛教、道教、民間信仰》,私立真理大學宗教系,頁207-214。
李麗霞,1999,〈政策執行人員與政策執行力的探討〉,《研考雙月刊》,第二十三卷四期,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頁45-53。
呂大吉,1997,〈宗教是什麼?-宗教的本質、基本要素及其邏輯結構(上)〉,《宗教哲學》季刊,第三卷第三期,中華民國宗教哲學研究社,頁1-15。
呂大吉,1997b,〈宗教是什麼?-宗教的本質、基本要素及其邏輯結構(下)〉,《宗教哲學》季刊,第三卷第四期,中華民國宗教哲學研究社,頁34-47。
呂亞力,1999,《政治學》三修訂三版,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呂育誠,2002,〈現代政府運作過程中基層公務員的定位與功能〉,《中國行政》,第七十一期,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暨企業管理教育中心,頁75-96。
呂育誠、陳恆鈞、許立一等譯,David H. Rosenbloom & Robert S. Kravchuk等著,2002,《行政學-管理、政治、法律的觀點(原文書名:Public Administration: Understanding Management, Politics, and Law In the the Public Sector 5e)》初版,臺北:麥格羅希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臺灣分公司。
吳定,1995,《公共行政論叢》五版,臺北:天一圖書公司。
吳定,1996,《公共政策(全)》,臺北:華視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吳定,2003a,《公共政策辭典》二版,臺北:五南圖書出版社。
吳定,2003b,《政策管理》初版,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吳定,2003c,《公共政策》初版,臺北縣:國立空中大學。
吳庚,2003,《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增訂八版,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吳堯峰,1992,《宗教法規十講》初版,高雄縣:佛光出版社。
吳寧遠,1998,〈現代宗教世俗化之省思〉,《宗教哲學》季刊,第四卷第四期,中華民國宗教哲學研究社,頁20-43。
吳寧遠,2000a,〈非營利組織法令與宗教組織法令〉,《宗教與非營利事業》初版,南華大學宗教文化研究中心,頁207-234。
吳寧遠,2000b,〈臺灣民間宗教神壇信徒宗教行為之研究〉,《性與命》,第十期,中國性命雙修協會,頁135-152。
吳彰裕,2001,〈當前大眾傳媒的靈異節目與宗教教育研究〉,收錄於詹德隆等著,輔仁大學宗教學系主編《宗教教育-理論、現況與前瞻》,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頁351-416。
芮傳明、趙學元譯,顧曉鳴校閱,Émile Durkheim著,1992,《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林水波,1984a,〈政策執行之理論探討〉,《思與言》,第十八卷第六期,思與言雜誌社,頁459-504。
林水波,1984b,《政策分析評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林水波,1999a,《公共政策新論》,臺北: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林水波,1991,〈組織能力—政策執行的火車頭〉,《研考雙月刊》,第十五卷六期,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頁04-13。
林水波,1992,〈政策本身與政策執行力的關聯性〉,《政治科學論叢》,第四期,國立台灣大學政治系,頁225-266。
林水波,2001a,《公共政策論衡》,臺北: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林水波,2001b,《組織理論》,臺北: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林水波、張世賢,1991,《公共政策》三版,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林水波、施能傑、葉匡時等合著,1993,《強化政策執行能力之理論建構》,臺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林水波、王崇斌,1999,〈公民參與與有效的政策執行〉,《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報》,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頁175-202。
林玉華,1981,〈從組織觀點探討公共政策的執行〉,《法商學報》,第十六期,國立中興大學臺北法商學院,頁243-267。
林玉華,1999,〈政策網絡:政策執行的新典範〉,《行政暨政策學報》,第一期,國立中興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研究所,頁135-183。
林玉華,2002,《政策網絡理論之研究》,臺北:瑞興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林玉梅,1991,〈神壇管理問題之研究-諮詢座談會紀實〉,《研考報導》,第十五期,台灣省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頁98-112。
林金水,2003,《臺灣基督教史》,北京:九州出版社。
林本炫,1989,〈宗教團體與政府關係之研究—臺灣地區的兩個案例〉,臺北: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本炫,1998,〈關於宗教行政的若干關鍵性概念的探討〉,收錄於私立淡水工商管理學院宗教學系主辦「宗教與行政」研討會論文集,臺北縣私立淡水工商管理學院宗教學系頁1-16。
林本炫,2000,〈試論「宗教法人」的屬性和定位〉,收錄於私立真理大學宗教系主辦「第二屆『宗教與行政』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臺北縣私立真理大學宗教系,頁13-22。
林秀麗、林庭瑤、洪惠芬譯,E. C. Cuff、W. W. Sharrock、D. W. Francis著,2003,《最新社會學理論的觀點(Perspectives in Sociology 4th edition)》,臺北: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
林美容,2002年3月,〈臺灣的民間信仰與社會組織〉,《宗教概論-基督教、佛教、道教、民間信仰》,私立真理大學宗教系,頁243-252。
林淑鈴,1990,〈寺廟政策與寺廟活動之研究—以兩座媽祖廟為例-〉,臺北: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
林淑慧,1986,〈政策執行的設計〉,《思與言》,第二十四卷第一期,思與言雜誌社,頁119-129。
林淑慧,1987,〈影響基層行政人員工作執行之因素—高雄市里幹事之個案分析〉,臺北: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瑞穗譯,Craig Calhoun、Donald Light、Suzanne Keller等著,2002年10月,《社會學(原文書名:Understanding Sociology)》,初版二刷,臺北:美商麥格羅•希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臺灣分公司。
林普易、李添春等著,高賢治主編,1995,《臺灣宗教》一版,臺北:眾文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林揚傑,2000,〈影響政策執行的相關因素探析〉,《空大學訊》,第二六三期,國立空中大學,頁50-54。
林蓉芝,2004,〈談寺廟納骨塔所面臨的困境〉,《弘誓雙月刊》,第71期,弘誓雙月刊社。
林誠二,1995,《民法總則篇講義(上)》,臺北:瑞興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林鍾沂,2001,《行政學》,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林鍾沂、柯義龍、陳志瑋等譯,Michael Hill著,2003,《現代國家的政策過程》,臺北:韋伯文化。
周育仁、鄭又平,1999,《政治經濟學》初版,臺北縣:國立空中大學。
周敬凡,2002,〈宗教自由的法建構-兼論宗教團體草案〉,臺北:成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慶華,1999,〈第三章 宗教「現代」化的社會福利事業方向〉,《新時代的宗教》,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頁59-78。
官朝基,2003,〈宗教型非營利組織在兩岸關係中的角色與功能-以嘉義地區為例〉,嘉義市: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范左銘,1992,〈我國政府間政策執行過程之研究—環境保護政策的分析〉,臺北:國立中興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范國廣,1985,《寺廟行政》,臺北:瑞成書局。
范國廣,2000,〈宗教與行政學術研討會-宗教財務〉,收錄於私立真理大學宗教系主辦「第二屆『宗教與行政』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臺北縣私立真理大學宗教系,頁50-59。
姚思謙,1989,〈管制性政策執行過程之研究:我國環境保護政策個案分析〉,臺北: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柯三吉,1991,《政策執行:理論與台灣經驗》,臺北:時英出版社。
柯三吉,1998,《公共政策:理論、方法與台灣經驗》,臺北:時英出版社。
段玉明,1992,《西南寺廟文化》,雲南:雲南教育出版社。
俞可平主編,2000,《治理與善治》,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施政,1985,〈公共政策制訂與執行限制因素之研究—勞動基準法政策過程的分析〉,臺北: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施能傑,1991,〈政策執行過程中的控制—幾個基本問題的討論〉,《研考雙月刊》,第十五卷六期,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頁32-39。
施能傑,1999,〈政策執行的要素分析〉,《研考雙月刊》,第二十三卷四期,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頁6-15。
紀俊臣、黃慶生、周惠卿、林耀東、黃懿鵬、方德信、胡美枝、粘振裕、戴淑英、陳柏松等合著,1998,《中華民國宗教法制與宗教規範事務日韓考察報告書》,臺北:行政院。
紀俊臣,1999,《精省與新地方制度-始末•設計•發展系論-》,臺北:時英出版社。
洪慧宜,1997,〈道可道,非常道-談宗教法規的可行性〉,臺北:國立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晟晏,2003,〈從宗教法規分析臺灣宗教與民間信仰-以媽祖信仰之檢討為例〉,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
馬緯中,1997,〈法與宗教之研究—論現代法治國下的宗教自由〉,臺北:國立中興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翁寶桂,2004,〈我國宗教團體法立法政策之評估〉,臺北: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孫森淼,1969,〈神明會〉,收錄於司法行政部編印《臺灣民事習慣調查報告》,初版,司法行政部,頁605-692。
翁興利、施能傑、官有恆、鄭麗嬌等著,1998,《公共政策》,臺北縣:國立空中大學。
孫本初,2001,《公共管理》,臺北: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徐嘉檣,1991,〈臺灣宗教信仰的認同與身份〉,臺中縣:私立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寶璋,2003,〈宗教型非營利組織功能之研究--以財團法人台灣省嘉義市大天宮附屬慈善會為例〉,嘉義市: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
根瑟•馬庫斯譯,Fritz Stolz著,2001,《宗教學概論(原文書名:Grundzüge der Rrligionswissnschaft 2nd edition)》,臺北:國立編譯館。
康樂、簡惠美譯、Max Weber著,2003,《宗教社會學》,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曹俊漢,1990,《公共政策》,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許志雄,1998,〈宗教自由與政教分離〉,《月旦法學雜誌》,第三十五期,月旦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頁14-15。
許茂新,1999,〈台灣宗教管理之政策分析—以台中縣二十一鄉鎮市為研究焦點〉,臺中縣:私立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茂新,2002年,《為宗教政策把脈-台灣宗教與政策分析》初版,臺中縣:順茂印刷。
許道然、劉坤億、熊忠勇、黃建銘等譯,B. Guy Peters著,2000,《政府未來的治理模式》一版,臺北: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許雅惠,1999,〈在鄉村社區發展過程中傳統宗教的角色與功能〉,臺北: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木梓,2000,〈台北市寺廟經濟資源運用過程之探討—以法令規範下的資料為例〉,臺北: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井星,1997,《臺灣祭祀公業新論》增訂三版,臺北:文笙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陳秀蓉,1998,〈戰後臺灣寺廟管理政策之變遷〉,臺北:國立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怡君,1999,〈標的團體與執行力關係之探討—以檳榔問題管理方案為例〉,《研考雙月刊》,第二十三卷四期,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頁54-60。
陳泓文,2005,《營建法規》,臺北縣: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陳恆鈞譯,James P. Lester & Joseph Stewart, JR.著,2001,《公共政策-演進研究途徑》,臺北: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陳恆鈞,2002,《治理互賴與政策執行》,臺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陳恆鈞,2003,〈以政府網際網路作為政策執行工具之可行性分析:由工具與系絡觀點探討〉,《法政學報》,第十六期,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頁127-146。
陳建璋,1999,〈管制性公共政策過程中公共關係作為之研究-以交通部推動「機車安全帽政策」為例〉,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家倫,1985,〈台灣社會之宗教與政治關係的演變—一個宗教團體之社會學分析〉,臺北: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書華,1988,〈第一線人員在政策執行中角色與功能之分析〉,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振明,2002,《公共政策分析》,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陳海雄,1999,〈政策內容與政策執行力間的關係--以營建廢棄土管理方案為例〉,《研考雙月刊》,第二十三卷四期,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頁24-33。
陳淑美,2003,〈台灣神廟的功能與管理研究-以台北市為例〉,臺北: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論文。
陳敏,2003,《行政法總論》三版,臺北:神州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陳瑞堂,1974,《臺灣寺廟法律關係之研究》,司法行政部六十一年度研究發展項目研究報告,臺北:司法行政部。
陳惠馨,1998a年7月,《我國傳統非營利組織在現代法律地位之變遷-以宗教團體為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計畫編號:NSC 87-2418-H*004-005-E21,臺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陳惠馨,1998b,〈非營利組織與法律制度-以宗教組織為例〉,《非營利組織之經營管理與社會角色》論文集,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國立政治大學非營利組織研究室與亞洲基金會主辦,教育部與國科會協辦,頁436-459。
陳惠馨,1999,〈我國宗教法規的現在與未來〉,中國行政,第六十六期,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暨企業管理教育中心,頁21-42。
陳新民,2002,〈宗教立法的基本原則〉,《法令月刊》,第五十三卷第二期,法令月刊社,頁89-99。
陳愷,1990,〈政策執行中順服觀念的探討—以臺北市交通警察取締道路違規駕駛為例〉,臺北:國立中興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銘祥,1997,〈宗教立法與宗教自由〉,《月旦法學雜誌》,第二十四期,頁29-34。
陳慧珍,1990,〈政策執行過程中機關間協調之研究─鎘米事件個案分析〉,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德禹,1996,《行政管理》,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陳德光、簡鴻模等合撰,2002,〈基督宗教神職人員組織與制度〉,《宗教概論-基督教、佛教、道教、民間信仰》,私立真理大學宗教系,頁47-54。
陳穎川,2003,〈威權政治對宗教型非營利組織影響之研究-以錫安山與法輪功為例〉,嘉義市: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四明,1986,〈執行人員意向與政策執行之研究--我國國小教師執行體罰禁令的個案探討〉,臺北:國立中興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世賢,1985,〈政策執行資源投入度之分析〉,《公共行政學報》,第一期,台灣省公共行政學會,頁403-418。
張世賢,1988,《公共政策析論》再版,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張世賢、陳恆鈞,1987,《公共政策—政府與市場的觀點》初版,臺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張志剛,2003,《宗教學是什麼》,臺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張君玫譯,Jonathan H. Turner著,1996,《社會學:概念與應用(原文書名:Original:Sociology:Conceptts and Uses)》,臺北:巨流圖書公司。
張明貴,1998,《政策分析》,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張珣,1985,〈臺灣不同宗教的信徒與組織之比較研究〉,《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刊》,第十七期,國立臺灣大學法學院社會學系,頁15-44。
張珣撰,2002,〈臺灣民間信仰之民俗醫療〉,《宗教概論-基督教、佛教、道教、民間信仰》,私立真理大學宗教系,頁253-262。
張進德,1999,《租稅法:理論與實務》,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莊方榮,1987,〈臺灣地區寺廟發展之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研究所博士論文。
郭文般,2004,〈各宗教在台傳教之社會分析〉,《神學論集》,第一四一期,光啟文化事業,頁361-84。
郭明德,1997,〈臺灣民間信仰之省思〉,《臺北文獻直字》,第一二二期,臺北市文獻委員會,頁81-97。
郭冠廷,2000,〈臺灣宗教組織科層化的背景及影響〉,《宗教與非營利事業》初版,南華大學宗教文化研究中心,頁399-415。
曾莉莉,1982,〈臺灣民間宗教信仰之源流〉,《臺北文獻直字》,第五七、五八期合併,臺北市文獻委員會,頁435-450。
湯絢章,1993,《公共政策》,臺北:華泰書局。
黃天牧,1984,〈政治溝通、民意與政策執行:二重疏洪道工程之個案分析〉,《公共政策學報》第七期,國立中興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研究所,頁26-59。
黃仲夫,1999,《刑法精義》修訂版,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黃明陽,1986,〈中日兩國宗教團體法律地位之比較研究〉,臺北:私立中國文化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美鈴,1984,〈執行人員的態度對政策執行的影響〉,《思與言》,第二十二卷第三期,思與言雜誌社,頁307-320。
黃昭元,2000,〈信上帝者下監獄?〉,《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八期,學林出版事業有限公司,頁30-45。
黃惠雯、童婉芬、梁文蓁、林兆衛等譯,Benjamin F. Crabtree & William L. Milller著2002,《質性方法與研究(原文書名:Do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2nd edition)》,臺北:韋伯文化事業出版社。
黃朝盟、許立一、曾介宏、夏道維等譯,2003,《公共行政》初版,臺北:五南圖書出版社。
黃國敏,1985,〈政策執行研究之探討〉,《公共行政學報》,第一期,台灣省公共行政學會,頁541-593。
黃運喜撰,2002,〈佛教僧團組織與制度〉,《宗教概論-基督教、佛教、道教、民間信仰》,私立真理大學宗教系,頁135-140。
黃懷遠、黃明芳,1996,《神明會實務與法令廣輯》,臺北:三民書局。
黃默夫,1999,《民法總則》,作者自行編印發行。
黃默夫,2001,《行政法-新體系與問體研析》修訂版,作者自行編印發行。
黃慶生,2000,〈我國宗教行政業務的檢視與探討〉,收錄於私立真理大學宗教系主辦「第二屆『宗教與行政』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臺北縣私立真理大學宗教系,頁25-34。
黃慶生,2002a,《寺廟經驗與管理》三版,臺北:永然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黃慶生,2002b,〈寺廟資源對社區經營策略之探討〉,東海大學宗教研究所舉辦《宗教與社區》研討會,頁154-169。
黃慶生,2003,〈我國宗教團體法制之研究〉,臺北:私立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慶生,2004,〈神壇行政管理初探〉,收錄於內政部編印《宗教論述專輯第六輯──民間信仰與神壇篇》,內政部,頁417-430。
葉良增,2000,〈臺北市宗教團體之財務輔導〉,收錄於私立真理大學宗教系主辦「第二屆『宗教與行政』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臺北縣私立真理大學宗教系,頁45-49。
葉俊榮,2005,〈提昇政策執行力的挑戰與展望〉,《研考雙月刊》,第二十九卷第二期,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頁3-16。
葉素慧,1989,〈政策有效執行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社會科學學報》,第二期,國立成功大學逸仙社會科學研究中心,頁93-128。
詹滿媚,1995,〈台北市區公所執行區政功能之研究〉,臺北:國立中興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君仁,2003,〈宗教與法律—台灣的發展經驗〉,《宗教哲學》,第二十九期,中華民國宗教哲學研究社,頁41-56。
楊惠南,1998a,〈臺灣佛教的出世性格與派系紛爭〉,《當代》,第三十期,合志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頁75-87。
楊惠南,1998b,〈臺灣佛教的出世性格與派系紛爭〉,《當代》,第三十一期,合志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頁68-81。
楊鳳崗譯,Rodney Stark、Roger Finke著,2004,《信仰的法則──解釋宗教之人的方面(原文書名:Acts of Faith:Explaining the Human Side of Religion)》一版一刷,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葛克昌,2004,〈非營利組織法制化亟待建立-政府再造的關鍵-〉,《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六十五期,臺北:學林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董芳苑,1983,《臺灣民間信仰之認識》,臺北:永望出版社。
董芳苑,1984,《臺灣民間宗教信仰》增訂版,臺北:長青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董芳苑,1991,〈解開民間宗教的糾纏〉,《當代》,第五九期,合志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頁40-45。
董家範,1984,〈溝通對政策執行的影響—組織內與組織間的探討〉,《思與言》,第二十二卷第三期,思與言雜誌社,頁243-258。
趙旭東、齊心、王兵、馬戎、閻書昌等合譯,Anthony Giddens著,2003,《社會學(原文書名:Sociology 4th edition)》一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趙星光,2004,〈宗教消費商品化:論當代宗教與社會互動關係的變質〉,《宗教哲學》,第三十期,中華民國宗教哲學研究社,頁1-19。
管歐,1990,《法學緒論》,修訂六十四版,作者自行發行。
蔡相煇,1989,《臺灣的祠祀與宗教》,臺北:台元出版社。
蔡相煇、吳永猛,2003,《臺灣民間信仰》初版,臺北縣:國立空中大學。
蔡維民,2003,〈臺灣民間信仰的演變(上)〉,《性與命》,第十三期,中國性命雙修協會,頁109-126。
蔡維民,2004,〈都市神壇問題的研究-以臺北市為例〉,收錄於內政部編印《宗教論述專輯第六輯──民間信仰與神壇篇》,內政部,頁281-318。
劉美明、林弘志、劉秀月、陳維儀等記錄,1982,《新約教會•長老會•一貫道-從社會變遷談到宗教法》,聯合月刊,聯合月刊雜誌社,第十五期,頁28-39。
劉枝萬原作,余萬居中譯,1989,〈臺灣的民間信仰〉,《臺灣風物》,第三十九卷第一期,臺灣風物雜誌社,頁79-107。
劉承愚、賴文智、陳仲嶙等合著,2001,《財團法人監督法制之研究》,臺北:益思科技法律事務所。
劉清波,1986,〈保障宗教信仰自由之法理探索〉,《法令月刊》,第三十七卷第三期,法令月刊社,頁81-84。
劉慶瑞,1996,《中華民國憲法要義(全一冊)》,八十三年修憲後修訂版,臺北:三民書局。
鄭丁旺,1993,《中級會計學(上冊)》,作者自行發行。
鄭志明,1998,《臺灣當代新興宗教-禪教篇》,嘉義縣:南華管理學院。
鄭志明,2000a,《臺灣新興宗教-修行團體篇》,嘉義縣:南華大學宗教文化研究中心。
鄭志明,2000b,〈民間信仰的和諧觀與儒釋道三教的關係(上)〉,《性與命》,第十期,中國性命雙修協會,頁121-134。
鄭志明,2001,收錄於內政部編印《宗教論述專輯第三輯──宗教法制與行政管理篇》,內政部,頁159-211。
鄭志明,2004,〈宗教組織的現代化與對治現代化〉,《宗教哲學季刊》,第三十一期,中華民國宗教哲學研究社,頁22-42。
鄭美賢,1998,〈管制性政策執行之研究—中、韓兩國一般廢棄物回收政策之比較分析〉,臺北:國立中興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印君,1999,〈宗教與法律-由其會通觀察我國宗教立法之發展方向〉,臺北縣:天主教輔仁大學宗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興弟,1988,《臺北市民間信仰行為之研究》,市政建設專題研究報告第一八九輯,臺北:臺北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潘明宏、陳志瑋等合譯,Chava Frankfort Nachmias & David Nachmias著,2001,《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原文書名:Research Methods in the Social Sciences 五版)》,臺北:韋伯文化事業出版社。
蕭子莙,1995,〈台灣宗教與政治關係之研究—七號公園觀音像遷移事件個案分析〉,臺北: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蕭全政、林鍾沂、江岷欽、黃朝盟譯,Nicholas Henry著,2001,《行政學新論(原文書名: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Public Affairs 七版)》,臺北:韋伯文化事業出版社。
賴俊達,2000,〈現階段我國宗教行政發展之初探〉,收錄於私立真理大學宗教系主辦「第二屆『宗教與行政』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臺北縣私立真理大學宗教系,頁35-39。
賴建成,2004,〈民間信仰與神壇初探〉,收錄於內政部編印《宗教論述專輯第六輯──民間信仰與神壇篇》,內政部,頁207-249。
薄慶玖,2003,《地方政府與自治》修訂四版,臺北縣:國立空中大學。
戴康生、彭耀等主編,2000,《宗教社會學》,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謝明,2002,《公共政策導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謝宗學、劉坤億、陳衍宏譯,Jon Pierre & B. Guy Peters著,2002,《治理、政治與國家》,第一版,臺北: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謝瑞智,1994,《民法總則精義》初版,臺北:文笙書局。
謝瑞智,1999,《z法學緒論精義(表解)》增訂十一版,臺北:文笙書局。
謝碩駿,2004,〈宗教團體作為憲法第十三條之基本權主體〉,《月旦法學雜誌》,第113期,元照出版有限公司,頁130-149。
魏鏞、朱志宏、詹中原、黃德福等著,1992,《公共政策》,臺北縣:國立空中大學。
魏逢亨,1988,〈行政法規執行理論之探討〉,《公共政策學報》,第八期,國立中興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研究所,頁105-125。
顏厥安,1997,〈凱撒管得了上帝嗎?──由管制理論檢討宗教立法〉,《月旦法學雜誌》,第二十四期,頁34-43。
瞿國將,1985,〈有效的政策執行其條件之探討〉,《公共行政學報》,第一期,台灣省公共行政學會頁p595-617。
瞿海源、姚麗香,1997,〈臺灣地區宗教變遷之探討〉,收錄於瞿海源編著《臺灣宗教變遷的社會政治分析》一書,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頁41-75。
瞿海源,1997,《臺灣宗教變遷的社會政治分析》初版,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鄺芷人,1998,〈論「宗教應該是什麼?」〉,《宗教哲學》季刊,第四卷第一期,中華民國宗教哲學研究社,頁1-25。
羅清俊,1986,〈組織對政策執行的影響—我國環境保護行政體系個案分析〉,臺北:國立中興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羅清俊、陳志瑋等譯,Thomas R. Dye著,1999,《公共政策新論(原文書名:Understanding Public Policy)》,臺北:韋伯文化事業出版社。
顧忠華,1998,〈非營利組織的公共性問題〉,《非營利組織之經營管理與社會角色》論文集,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國立政治大學非營利組織研究室與亞洲基金會主辦,教育部與國科會協辦,頁465-481。
二、 報紙與雜誌
王嘉陵,1996,〈宋七力案,陳哲男監督不週-北市神壇輔導管理辦法遲遲未通過,致神壇無法管,民政局莫奈何〉,自立早報,10月15日,版16。
方瑞洋,2004,〈新化寺廟,紛傳不保〉,中國時報,10月18日。
朱俊哲,1996,〈神壇寺廟登記,並不表示合法〉,聯合報,10月15日,版13。
朱惠賢,1998,〈抽查附設靈骨塔寺廟,民局擬建立會計制度〉,中央日報,4月21日,版18。
李曜丞、洪敬浤,2004,〈神壇治病,美容師被迷昏〉,聯合報,9月24日。
李莉珩,1996,〈有錢人稅稅平安〉,聯合報,10月14日,版5。
何博文,2004,〈全台寺廟違設納骨塔 717大執法〉,中國時報,6月15日,版A8。
何博文,2005,〈選舉到了,宗教神氣,違規寺廟可望就地合法〉,中國時報,4月15日,中國時報,版A13。
沈居正,1996,〈建管單位整人,全靠拖字訣〉,自由時報,10月24日,版20。
林本炫,1996,〈新興電子神壇有必要立法規範〉,中國時報,8月24日,版11。
林美姿,1996,〈宗教團體老實點,稅稅平安〉,聯合晚報,10月20日,版4。
林雲閣,1996,〈社會資源莫再盲目湧向僧侶〉,中國時報,10月22日,版11。
林全洲,1996,〈妙天房地產 疑總值約二十億〉,聯合報,10月27日,版3。
周富美,2005,〈道教資訊台開台,未來擬准推出認證機制〉,自由時報,5月29日,版17。
姚玉霜,1996,〈宗教問題在有無漏稅、資金流向〉,聯合報,10月30日,民意論壇,版11。
洪茗馨,1998,〈骨灰四散何處尋,家屬嚎啕〉,中國時報,4月8日,版17。
洪茗馨,1998,〈合法靈骨塔,全市無一處〉,中國時報,4月8日,版17。
洪敬浤,2004,〈神棍治病 軟禁性侵女子〉,聯合報,9月24日。
高政義,1997,〈指南宮靈骨塔,政風處:合法發建照〉,自由時報,9月30日,版11。
馬溫妮,1997,〈審查流於形式,紙上作業漏洞百出,監督寺廟財務,區所有盲點〉,中央日報,5月16日,版14。
馬溫妮,1997,〈靈骨塔及寺廟進行全面清查:意外發現無主枯骨〉,中央日報,4月21日,版18。
黃以敬,1996,〈收受信徒供養,仍須依法申報〉,中央日報,10月28日,版3。
黃雅詩,2004,〈450座寺廟納骨塔 擬變相合法〉,聯合報,6月21日。
黃琮群,2004,〈女大學生踢爆密宗老師伸魔爪,假雙修行性侵之實〉,東森新聞網,11月29日。
陳建徵,1996,〈納骨塔專題報導:產權與法令-建照與使用執照缺一不可〉,自由時報,10月24日,版20。
陳世昌,2004,〈電視命理節目徒嘆遺憾〉,中國時報,11月20日。
喬慧玲,2004,〈北市對策,不准新收〉,中國時報,6月15日,版A8。
黃文良、連澤仁,2005,〈求助神壇治病,藥酒成毒酒〉,摘自民視新聞,大紀元,3月16日。
曾至賢,1996,〈未立案靈骨塔林立〉,中國時報,10月24日,版13。
張雅惠,2005,〈住家樓下有神壇,可能貸不到款〉,大紀元,3月24日。
萬文隆,1996,〈虛設基金會,財團逃稅新樂團〉,中央日報,10月28日,版3。
董孟郎,2004,〈危險坡地蓋廟 但說沒違法〉,中國時報,8月3日。
黎珍珍,2005,〈寺廟附設納骨塔,將可就地合法〉,中國時報,4月28日。
蕭承訓,2004,〈上電視架網站 大法師上床 財色抓進囊〉,中國時報,11月20日。
蕭白雪,2004,〈性侵女信徒 乾元宮住持改判四年〉,聯合報,12月02日。
楊泰順,2003,〈玉皇宮暴露了『政治獻金法』可棄!〉,聯合報,民意論壇,1月10日,版15。
楊正敏,2004,〈劍潭古寺帳目,護法會盼公布〉,聯合報,11月7日,版C。
蔡慧貞,1996,〈查報違規神壇,建管、民政互踢皮球〉,自立早報,10月15日,版16。
熊迺祺,2004,〈「陰陽交合術」改運,涉騙女信徒上床〉,聯合報,12月23日。
劉淑婉,1996,〈人團法,神棍保護罩〉,聯合晚報,10月27日,版4。
劉朝陽、陳書賢,2005,〈神棍夫妻坑錢!信徒撒冥紙抗議〉,TVBS新聞網,1月26日。
羅曉荷,1996,〈民政局有廟想,開課協助寺廟現代化〉,聯合報,3月30日,版14。
羅曉荷,1998,〈鎮瀾宮資源雄厚,派系覬覦〉,中國時報,10月15日,版17。
羅曉荷,1998,〈山坡地違法建築平均每天一件〉,自由時報,10月29日。
江慧真,1996,〈追蹤報導擔任宗教團體負責人的政治人物〉,《新新聞週刊》,第五0二期(1996年10月20日-10月26日,),新新聞事業股份有限公司,頁50-51。
新新聞,2003,〈宗教-臺灣恐慌管理的新力量〉,《新新聞週刊》,第八四四期(2003╱5.8~5.14),新新聞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頁28-31。
李修全,2003a,〈佛教五大教團的管理革命〉,《新新聞週刊》,第八四四期(2003╱5.8~5.14),新新聞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頁32-33。
李修全,2003b,〈現代佛教,正在變臉〉,《新新聞週刊》,第八四四期(2003╱5.8~5.14),新新聞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頁34-37。
李修全,2003c,〈人資企業化 培養全方位僧侶〉,《新新聞週刊》,第八四四期(2003╱5.8~5.14),新新聞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頁38-40。
李修全,2003d,〈一步八腳印 足跡踏遍五大洲〉,《新新聞週刊》,第八四四期(2003╱5.8~5.14),新新聞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頁41-43。
李修全,2003e,〈佛法五化 從生活中學習佛法〉,《新新聞週刊》,第八四四期(2003╱5.8~5.14),新新聞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頁44-45。
李修全,2003f,〈三乘合一 廣納四方眾生〉,《新新聞週刊》,第八四四期(2003╱5.8~5.14),新新聞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頁46-47。
李修全,2003g,〈精英禪三緊抓金字塔頂端名流〉,《新新聞週刊》,第八四四期(2003╱5.8~5.14),新新聞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頁48-49。
壹週刊調查組,2005〈臺北首剎-善導寺和尚荒淫直擊〉,《壹週刊》,第二一一期(2005年6月9日),壹傳媒出版有限公司,頁40-44。
獨家報導,2005,〈慈濟千億善款流向大追蹤〉,《獨家報導周刊》,第八五八期(2005年1月21日),獨家報導周刊雜誌社,頁A20-A25。
三、 政府出版品
內政部,1991,《宗教簡介》,臺北:內政部。
內政部,1994,《宗教論述專輯第一輯──社會服務篇》初版,臺北:內政部。
內政部,1996a,《宗教法令彙編(一)》,臺北:內政部。
內政部,1996b,《宗教法令彙編(二)》,臺北:內政部。
內政部,1998,《宗教相關法令參考手冊》,臺北:內政部。
內政部,2001,《宗教論述專輯第三輯──宗教法制與行政管理篇》,臺北:內政部。
內政部,2002,《宗教論述專輯第四輯──宗教教育及宗教資源分配運用篇》,臺北:內政部。
內政部,2003a,《宗教行政革新服務手冊:平等•服務•興利•自治》初版,臺北:內政部。
內政部,2003b,《九十二年宗教及祭祀公業業務講習會手冊》,臺北:內政部。
內政部,2003c,《宗教論述專輯第五輯──新興宗教篇》,臺北:內政部。
內政部,2004a,《九十三年宗教及祭祀公業業務分區講習會手冊》,臺北:內政部。
內政部,2004b,《全國性宗教財團法人名錄》,臺北:內政部。
內政部,2004c,九十三年度《內政概要》,臺北:內政部。
內政部,2004d,《宗教:行政人員業務協調聯繫座談會手冊》,臺北:內政部。
內政部,2004e,《宗教論述專輯第六輯──民間信仰與神壇篇》,臺北:內政部。
內政部統計處,1995,《台灣地區宗教團體普查報告》,台北:內政部統計處。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地方行政研習中心印製,2004a,《宗教業務講習班講義(第一冊)》,台中: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地方行政研習中心。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地方行政研習中心印製,2004b,《宗教業務講習班講義(第二冊)》,台中: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地方行政研習中心。
司法行政部,1969,《臺灣民事習慣調查報告》初版,臺北:司法行政部印行。
群琁地理資訊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編印,2002,《臺北市政府民政局-舉報違規之未登記室內活動宗教場所網站系統:系統操作手冊》,臺北:臺北市政府民政局。
臺北市政府民政局,1998a,《如何申請設立宗教財團法人》,臺北:臺北市政府民政局。
臺北市政府民政局,1998b,《申請設立宗教財團法人基金會須知》,臺北:臺北市政府民政局。
臺北市政府民政局,2000,《寺廟建造及登記實務》再版,臺北:臺北市政府民政局。
臺北市政府民政局,2003a,《九十二年度已登記寺廟(包含財團法人寺廟)負責人研習會研習講義》,臺北:臺北市政府民政局。
臺北市政府民政局,2003b,《臺北市政府民政局辦理九十二年度宗教場所業務輔導研習會會議資料》,臺北:臺北市政府民政局。
臺北市政府民政局,2003c,《九十二年度宗教業務承辦人員財務報表審核研習會研習講義》,臺北:臺北市政府民政局。
臺北市政府民政局,2003d,《臺北市宗教業務工作手冊》,臺北:臺北市政府民政局。
臺北市政府民政局,2004,《臺北市政府民政局辦理九十三年度宗教場所業務輔導研習會會議資料》,臺北:臺北市政府民政局。
臺北市政府秘書處編印,1995-2004,《臺北市政紀要(84-92年度)》,1995年12月-2004年6月,臺北:臺北市政府。
臺北市政府社會局編印,2003,《殯葬管理條例暨相管法規》,臺北:臺北市政府社會局。
臺北市政府社會局編印,2004,《社會團體許可立案作業規定》,臺北:臺北市政府社會局。
臺北市政府主計處編印,1996-2004,《臺北市統計要覽(84年度至92年度)》,1996年6月-2004年5月,臺北:臺北市政府主計處。
高玉樹監修,王國璠主修,方豪纂修,1965,《臺北市志稿卷四社會志宗教篇》,臺北:臺北市政府。
楊寶發監修,王國璠主修,謝浩續修,1976,《臺北市志卷四社會志宗教篇》,臺北:臺北市政府。
曾迺碩總纂,楊政河、曾美蘭編纂,1988,《臺北市志卷四社會志宗教篇》,臺北:臺北市政府。
貳、 外文部分
Berger, P., 1973,“Secolarizzazione e Plausibilita della Religione."in Acquaviva S. & Guizzardi G. (eds), La Secolarizzazione.,Bologna:il Muline.
Dye , Thomas R., 2001, Top Down Policymaking, New York:London, Chatham House Publishers of Seven Bridges Press, LLC.
Jones, Charles O., 1984,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Public Monterey, California:Brooks/Cole Publish.
Palumbo, Dennis J. & Calista, Donald J., 1990, Implementation and the Police Process:Opening Up the Black Box., New York:Greenwood Press.
Sabatier, Paul A., 1988,“An advocacy coalition framework of policy change and the role of policy-oriented learning therein", Policy Sciences, Vol. 21, p129-168.
Shiner, Larry, 1967, “The Concept of Secularisation in Empirical Research", Also in J. E. Farlkner ed., Journal for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Religion 6, :207-220.
Weber, Max, 1947, The Theory of Social 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 T. Parsons,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Weimer, David L. & Vining , Aidan R., 1999, Policy Analysis:Concepts and Practice, 3rd ed.. , Englewood Cliffs, N. J.:Prentice-Hall, Inc..
Winter, SØren, 1990, “Integratin Implementation Research,” in D. J. Palumbo and D. J. Calista. Implementation and the Policy Process: Opening Up the Black Box., New York:Greenwood Press., p19-38.
參、 參考網站
臺北市政府民政局網站:http://www.ca.taipei.gov.tw/civil/page.htm。
臺北市周柏雅議員網站:http://www.taiwan-poya.org/dbase.htm。
TVBS新聞網:http://www.tvbs.com.tw/news/news_list.asp?no=darialin20050126115231。
東森新聞網:http://www.ettoday.com/2004/11/29/138-1720346.htm#。
大紀元:http://www.epochtimes.com/bt/5/3/16/n851507.htm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陳怡君,1999,〈標的團體與執行力關係之探討—以檳榔問題管理方案為例〉,《研考雙月刊》,第二十三卷四期,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頁54-60。
2. 施能傑,1999,〈政策執行的要素分析〉,《研考雙月刊》,第二十三卷四期,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頁6-15。
3. 施能傑,1991,〈政策執行過程中的控制—幾個基本問題的討論〉,《研考雙月刊》,第十五卷六期,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頁32-39。
4. 董芳苑,1991,〈解開民間宗教的糾纏〉,《當代》,第五九期,合志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頁40-45。
5. 江偉平,1999,〈內部控制與政策執行〉,《內部稽核會訊》,第二十八期,頁4-13。
6. 江偉平,1997,〈政策制定與執行--以警政作業為例〉,《研考雙月刊》,第二十一卷第五期,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頁10-23。
7. 巨克毅,1998,〈當代宗教信仰面對的挑戰-世俗宗教與公民宗教的省思〉,《宗教哲學》季刊,第四卷第四期,中華民國宗教哲學研究社,頁44-62。
8. 卜正球,1999,〈提升計畫執行力之基本要素〉,《研考雙月刊》,第二十三卷四期,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頁16-23。
9. 蔡秀玲、吳麗娟(1998)。不同性別大學生的依附關係、個體化與適應之關係。教育心理學報,30(1),73-90。
10. 劉惠琴(2001)。大學生戀愛關係的維持歷程。中華心理衛生學刊,14(3),1-31。
11. 劉惠琴(1999)。從辯證的歷程觀點看夫妻衝突。本土心理學研究,11,153-202。
12. 楊君仁,2003,〈宗教與法律—台灣的發展經驗〉,《宗教哲學》,第二十九期,中華民國宗教哲學研究社,頁41-56。
13. 黃天牧,1984,〈政治溝通、民意與政策執行:二重疏洪道工程之個案分析〉,《公共政策學報》第七期,國立中興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研究所,頁26-59。
14. 楊惠南,1998b,〈臺灣佛教的出世性格與派系紛爭〉,《當代》,第三十一期,合志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頁68-81。
15. 陳海雄,1999,〈政策內容與政策執行力間的關係--以營建廢棄土管理方案為例〉,《研考雙月刊》,第二十三卷四期,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頁2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