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72)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16 06:5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謝明玲
研究生(外文):Ming-Ling Hsieh
論文名稱:大餅怎麼分?----醫院總額預算制度的矛盾與兩難
指導教授:謝啟瑞謝啟瑞引用關係李淑娟李淑娟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新聞研究所
學門:傳播學門
學類:新聞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5
畢業學年度:93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00
中文關鍵詞:全民健保醫院總額預算
外文關鍵詞: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Global Budget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4
  • 點閱點閱:28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醫院總額預算制度在在民國92年7月開始實施。有別於過去醫院「做多少,領多少」的支付型態,現在總額大餅固定,如何「分餅」成為討論重點。

然而,這個「大餅怎麼分」不只是單純的「資源分配」問題,實施總額的前與後,健保局、民眾以及醫界的行為也跟著改變,也出現許多矛盾與衝突。

總額實施前後醫療體系有怎樣的改變?健保三方如何因應,又面臨怎樣的新衝擊?本深度報導以此角度出發,藉由訪問五十一個來自醫療院所、政府官員以及民眾的相關人士,藉由瞭解他們彼此的衝突與辯論,跳脫原有的各說各話方式,呈現總額實施前後醫療體系改變的面貌。

本深度報導計畫寫作3000-5000字的報導共八篇,希望呈現以下
主題:
(一)社會主義的醫療控管政策與資本主義運作機制的醫療市場
(二)「大餅怎麼分?」---健保資源有限,如何配置是學問
(三)「藥」往哪裡走?----醫界與藥界共生依附下的矛盾關係。
(四)「回歸醫界自主!」---政府與醫界也有資訊不對稱?
(五)殘酷的選擇題---財務與品質只能二選一?
(六)民眾被「寵壞了」?----民眾在健保裡扮演什麼角色?擔負
什麼責任?
(七)「小醫院的春天會回來嗎?」---台灣的醫院分級與小醫院的
處境
(八)「我們要怎樣的健保?」---展望未來,健保該往哪裡走?
第一部份 文獻大綱
一、 題目……………………………………………………........6
二、 摘要………………..………………………………………..6
三、 報導背景………………………………………………..…..9
四、 研究目的…………………………………………………..12
五、 文獻回顧……………………………………..……….…..13
六、 研究方法…………………….……………………………35
七、 我的角色與位置……………………………………….…37
八、 研究價值與貢獻…………………………………………39

第二部份 深度報導
一、 社會主義的健保制度與資本主義醫療市場………………..40
二、 大餅怎麼分?………………………………………………..46
三、 「藥」往哪裡走?…………………………………………..52
四、 「回歸專業自主!」………………………………………..58
五、 殘酷的選擇題………………………………………………..64
六、 民眾被「寵壞了」?………………………………………..70
七、 小醫院的春天何時回來?…………………………………..76
八、 我們要怎樣的健保?………………………………………..81
第三部份 附錄
一、 訪談名單…………………………………………………..87
二、 訪談問題…………………………………………………..88
三、 參考文獻…………………………………………………..96
中文部份
Thomson A. (2001年6月4-6日)。〈加拿大醫院總額〉。「加拿大總額支
付制度研討會第二主題演講。取自台灣基層醫療協會網頁:
http://www.dryahoo.org.tw/
〈DRG資訊園地〉(無日期)。取自台北榮民總醫院醫療品質暨病人安
全審議委員會:http://www.vghtpe.gov.tw/~hcqa/drg.htm
〈醫院掛號費 各地紛紛喊漲〉(2004年1月7日)。《聯合報》,A1。
〈健保局排除台中榮總參與卓越計畫 地區醫院抗議〉(2004年10月
9日)。《大紀元》。
〈健保缺配套 卓越變拙劣〉(2004年10月14日)。《中時晚報》,第
2版。
〈健保局簡介〉。(無日期)。取自
http://www.nhi.gov.tw/01intro/intro_1.htm
〈總額Q&A手冊〉(無日期)。取自中央健保局網頁:
http://www.nhi.gov.tw/07information/ issue/data/Á`ÃBQ&A¤â¥U.doc
〈醫院卓越計畫介紹〉(2004年9月30日)。取自:中央健保局網頁:
http://www.nhi.gov.tw/07information/issue/931012/report2.ppt
台灣地區醫院協會(2004)。《探討92、93年點值風暴的原因》。高雄:
作者。
李源德(2001)。《醫院總額支付制度下醫療品質之確保及其監控指標
之建立》。(行政院衛生署九十年度委託研究計畫,DOH90-CA-1001)。台北: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李芳菁(2003)。《醫學中心及區域醫院在健保制度變革下之競合策略
研究》。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明彥(2003年10月26日)。〈德國總額預算考察報告演講摘要〉。取
自台灣醫院協會網頁:http://www.hatw.org.tw/
林霖(2002)。《總額支付制度對健康保險財務支出影響之探討》。(行
政院衛生署九十一年度委託研究計畫,DOH91-NH-1031)。南投: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胡宗鳳(2004年10月7日)。〈現象三:急診室 天天人滿為患〉,《聯合報》,A3。
施靜茹、陳于媯(2004年10月8日)。〈拒收病患 台中榮總遭處分〉,《聯合報》,A1。
郭乃文(2001年6月2日)。〈加拿大總額預算支付制度考察報告〉。「加
拿大總額支付制度研討會會議」。取自台灣基層醫療協會:http://www.dryahoo.org.tw/
馬培卿(1998)。〈德國健康保險制度及其對我國的啟示〉,《醫院》,
31(1): 21-28。
陳孝平(2002)。《實施醫院自主管理之評估研究》。(行政院衛生署九
十一年度委託研究計畫,DOH91-NH-1025)。嘉義:國立中正大
學。
陳于媯(2004年10月7日)。〈現象二:趕場醫師 漂流病人 移動
掛號台〉,《聯合報》,A3。
陳于媯、梁靜于a(2004年10月7日)。〈總額管制 醫療縮水 盲腸
炎病患被逼轉院〉,《聯合報》,A3。
陳于媯、梁靜于b(2004年10月7日)。〈現象一:預約掛號 像搶
假日車票〉,《聯合報》,A3。
莊念慈(2003)。《醫院因應總額支付制度之策略方案極其相關因素探
討》。台北醫學大學醫務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靜宜(2004年6月12日)。〈健保自主管理病患怨言四起〉。《民生
報》,A15。
葉金川(2003)。《全民健保傳奇II》。台北:董氏基金會。
詹建富、楊惠君、吳佩蓉、胡恩蕙、張耀懋(2004年6月18日)。〈需要什麼樣的健保? 醫界:這才應公投〉,《民生報》,A15。
詹建富(2004年10月8日)。〈健保倡卓越 醫界顧成本 掛號大不易〉,《民生報》,A1。
盧瑞芬、謝啟瑞 (2000)。《醫療經濟學》。台北:學富文化。


英文部分
Abel-Smith, B. Figueras, J., Holland, W., Mckee, M., & Mossialos, E.
(1995). Choices in health policy: an agenda for the European Union. Hants: Dartmouth.
Arrow, K.J. (1963). Uncertainty and the welfare economics of medical
car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53(5): 941-973.
Barnum, H., Kutzin J.& Saxenian H. (1995). Incentive and provider
payment methods. (HRO Working Papers No.51). Washington DC: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Operations Policy (HRO), The
World Bank.
Colliver, Victoria (2002, January 16). Health care plans sign on to rating
system for doctors. San Francisco Chronicle, B1.
Coyte, P.C., Dewees, D.N.& Ttrbilvovk, M.J. (1991) Canadian medical
malpractice liability: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recent trends. Journal of
Health Economics, 10(1), 143-168.
Cutler, D. (2002). Equality, efficiency and market fundamentals: the
dynamics of international medical-care reform.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60)3, 881-906
Cutler, D. M. and Zeckhauser R. J. (2000). The anatomy of health
insurance. In Anthony J. Culyer and Joseph P. Newhouse (Eds.),
Handbook of health economics (volume 1, pp563-643). Amsterdam:
Elsevier.
Frank, R.G.; Jacod G.& McGuire T.G. (1998). Measuring adverse selection
in managed health care. (Working Paper No. 6825), Cambridge MA: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Glaser, W.A.(1987). Paying the hospital: the organization, dynamics and
effects of differing financial arrangements. San Francisco:Jossey-Bass
Publisher.
Godson T., Pedersen L.& Torgerson D. (1999). How should we pay
doctor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salary payments and their effect on
doctor behavior. Quarterly Journal of Medicine, 92: 47-55.
McGuire, T. G..; & Pauly M.V. (1991). Physician response to fee changes
with multiple payers. Journal of Health Economics, 10: 385-410
Mougeot M. & Naegelen F. (2005). Hospital price regulation and
expenditure cap policy. Journal of Health Economics, 24 (1), 55-72.
OECD Health Data 2004-Frequently Requested Data. Retrieved
November 23, 2004, from http://www.oecd.org/document/16/0,2340,en_2649_37407_2085200_1_1_1_37407,00.html
Pauly, M.(1988). Is medical care different? Old questions, new answers.
Journal of Health Politics, Policy and Law, 13(2), 227-237.
Roberts J. M., Hsiao W.; Berman P. & Reich R. M. (2004). Getting the
health reform right.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