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1.台灣省水利局 (1980)。雜作灌溉手冊。
2.陳建民 (1981)。水田滲漏量之探討。國立臺灣大學農業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3.徐木蘭 (1983)。行為科學與管理。台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4.林俊男 (1984) 。整地時期灌溉配水模式與尖峰用水及農機作業之研討。中國農業學報, 三十卷一期。
5.謝育文 (1985) 。分析層級程序法(AHP)應用在我國個人電腦用印表機開發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6.鄧國源、曾國雄 (1989) 。層級分析法(AHP)的內涵特性與應用(上) 。中國統計學報,27(6), 5~22。
7.鄧國源、曾國雄 (1989)。層級分析法(AHP)的內涵特性與應用(下)。中國統計學報, 26(7), 1~19。
8.林國勝 (1990) 。AHP標度評價與新標度法之研究。國防管理學院國防決策科學研究所。9.陳順和 (1990) 。稻作灌區變動流量條件下配水技術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農業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10.甘俊二、施嘉昌等 (1993) 。灌溉排水原理。台北:國立編譯館
11.行政院農委會 (1994) 。旱作灌溉用水調整方法之研究。出版地:國立台灣大學農業工程研究所。
12.行政院農委會 (1994) 。農田水利會合理灌溉用水量及水源可靠水量調查與評估-灌溉標的用水實態及特性分析。出版地:國立台灣大學農業工程研究所。
13.朱壽銓、盧光輝、廖朝軒 (1995) 。台灣地區雨水貯集系統之現況與展望。工程環境會刊,14期, 21~28。
14.朱壽銓、廖朝軒 (1995) 。臺灣西南部泥岩地區農業用雨水貯集供水系統之調查研究。出版地:農委會。
15.經濟部水利司 (1995) 。研擬合理農業灌溉用水標準(I) 。出版地:中國農業工程學會。
16.林建興(1996) 。台灣農田灌溉輸水損失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農業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7.台灣省石門水庫管理局 (1996) 。石門水庫灌區最合理灌溉需水量研究(II)。出版地:財團法人農業工程研究中心。
18.陳遷、王浣辦 (1996) 。AHP方法判斷尺度的合理定義。系統工程,十四卷五期, 18~20。
19.陳清田(1996) 。台灣地區旱作物需水量之推估研究。國立台灣大學農業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經濟部水利司 (1996) 。研擬合理農業灌溉用水標準(II) 。出版地:中國農業工程學會。
21.朱壽銓、廖朝軒、黃文龍 (1997) 。農業雨水貯集供水系統容量設計與模擬。工程環境會刊,16期,47~57。
22.劉振宇,蘇明道,黃賢統等 (1997)。水稻田對地下水補注功能評估分級。中日水資源研討會論文。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