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9)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25 04:5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曾文峰
研究生(外文):Weng-Feng Tsang
論文名稱:安全網路資料交換機制雛型設計
指導教授:雷欽隆雷欽隆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電機工程學研究所
學門:工程學門
學類:電資工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5
畢業學年度:93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30
中文關鍵詞:虛擬隔離數位版權管理
外文關鍵詞:IPSecIsolationDRM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16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企業組織在保護其網路時,面臨了與日俱增的挑戰。由於企業組織e化潮流持續成長,網路安全威脅也跟著更加嚴重,網路實體隔離已是數位時代資訊安全防衛最後一道防線,如何避免成為資訊孤島與兼顧資訊交換網路隔離技術研究成為資訊時代努力方向之一,本文內容探討應用網際網路通訊協定安全性(IPsec)有效建置虛擬隔離機制並結合數位版權控管(DRM)作為達成機敏性資料安全控管、執行安全資料交換,並提出架構設計與相關技術實現方法達成網路安全隔離環境下安全的網路資料傳輸交換需求。
感謝辭 ii
摘要 iii
內容 iv
圖表 v
第一章 前言 1
1.1網際網路通訊協定安全性 (IPsec) 2
1.2 網路實體隔離資料相關交換技術 5
1.3 XrML實現的數位版權管理原理和運行機制 6
1.3.1數位版權管理 (Digital Right Management : DRM) 10
1.3.2擴展版權標記語言(Extension Right Markup language:XrML ) 11
第二章 研究動機 12
2.1 實體隔離後作業所面臨問題 12
2.2 虛擬隔離作業機制 13
2.3 虛擬隔離架構設計探討 14
2.4 縱深防禦 17
第三章 虛擬隔離組成元件 19
3.1 虛擬主機閘道器 19
3.2信任的主機 20
3.3主機驗證 21
3.4 IPSec 21
3.5主機授權 22
第四章 建置實作測試環境 23
4.1 測試環境建置 23
製作群組模型 23
建立 Active Directory 的 IPsec 原則 25
安全性與密碼選項 26
4.2執行隔離後有哪些保護作用? 26
4.3應用層的數位版權加密授權管理機制 27
第五章 結論 29
References 30
[1]William Stallings, “Cryptography and network security: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Third Edition.
[2]IPSec Specifications. http://www.ietf.org/html.charters/OLD/ipsec-charter.html
[3]General IPSec RFCs: [1825, 2401, 2411, 2521, 2709, 2764]
[4]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10 July 2004. Wikipedia. 14 July 2004.
http://en.wikipedia.org/wiki/Digital_rights_management.
[5]XrML... eXtensible rights Markup Language. 2000. May 2004.
[6]XrML Specifications. http://www.xrml.org/get_XrML.asp
[7]XrML SDK Release 2.0. http://www.contentguard.com/SDK_20.asp
[8]XrML Use Cases. http://www.contentguard.com/Cookbook.asp
[9]Microsoft Help files & White papers.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論文
 
1. 王素芸(2001)。基本能力指標之發展與概念分析。教育研究資訊,9(1),1-14。
2. 王真麗(2003)。國民小學低年級生活課程相關理論之探究。屏東師院學報,18,41-80。
3. 毛連塭(1994)。創造力的涵義及其概念之闡析。國小特殊教育,17,1-7。
4. 李琪明(1998)。體檢教育提升品質論基本能力指標之研究發展。研習資訊,15(5),9-19。
5. 李賢哲(2001)。以動手作(DIY)工藝的興趣培養中小學童具科學創造力之人格特質。科學教育月刊,243,2-7。
6. 吳政達(2000)。台灣省高職實用技能班教育政策執行評估指標系統建構與應用。暨大學報,4(1),43-68。
7. 洪榮昭、蕭錫錡,吳明雄(1997)。日本創造力培育。教育研究資訊,4(5),144-152。
8. 秦葆琦(2002)。一上生活課程之各版本分析(一):課程架構篇。研習資訊,19(2),18-30。
9. 秦葆琦(2003)。從國小生活課程教科書中能力指標與教學目標的關係分析教學設計的統整情形-以康軒版為例。國教學報,15,1-28。
10. 張秀雄(1995)。民主的學習理論與歷程。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6(2),6-22。
11. 黃政傑(1994)。民主教育與課程。教師天地,70,2-6。
12. 楊思偉(2001)。小學生活領域課程理念之探討。教育研究,85,92-97。
13. 蔡清田(1998)。建構主義取向的課程設計。課程與教學,1(3),15-30。
14. 歐用生 (1999)。從「課程統整」的概念評九年一貫課程。教育研究資訊,7 (1),22-32。
15. 歐用生(2002)。國小生活課程的理念與設計。國民教育,42(3),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