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22.134.250) 您好!臺灣時間:2024/10/13 08:2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吳金洋
研究生(外文):Chin-Yane Wu
論文名稱:行草書創作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f the Creation of Running-cursive Script
指導教授:林進忠林進忠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in-Chung Li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系所名稱:造形藝術研究所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視覺藝術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5
畢業學年度:93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50
中文關鍵詞:書法行草書以字為畫行雲流水結體字勢積行成篇書法家行草書高水平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8
  • 點閱點閱:54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39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本文旨在從行草書法創作研究裡,尋「以古為新、由約而博」之路,探究行草書法演變過程及藝術風格。中國行草書法源遠流長,歷代都有傑出的代表人物,行草書法像一條永不凅的巨流。而行草書法創作過程必先經過一個循規蹈矩的功夫練習,再加上創意的理想,兩者之間尋求一種「承先啟後」的和諧平衡,才能使行草書創作達到藝術高水平的表現。全文共五章:

第一章〈緒論〉
第二章〈行草書法的時代演變風格概述〉:

第一節、兩漢行草書法概述
第二節、魏晉行草-清朗遒妍之書風
第三節、隋唐行草書承先啟後的發展
第四節、宋代行草書法的寫意浪漫
第五節、元明復古雅逸的行草書風
第六節、清代行草書碑學樸拙之風
第七節、民國以來行草書之發展

第三章〈創作理念與學理依據〉:

第一節、線條用筆 - 筆方勢圓:用筆是書法藝術中重要的審美範疇,也是一種美感和體驗。
第二節、結體字勢 - 以字為畫:行草書法形象具有若飛若動、若起若臥的生動意味。
第三節、章法構成 - 氣脈相通:行草書法是積字成行、積行成篇,行與行之間上下連貫、氣脈相通,才能融為一個整體。
第四節、臨摹研習 - 由約而博:為了創作實踐的深入,必要面臨一個由約而博、由略而泛的擴展涉獵過程。
第五節、創作的情性意境:行草書創作,不僅表現技巧能力,同時也需要創作理念的豐富和見識。

第四章〈作品解說〉:

除說明五件代表行草書的創作理念、構思、技法外,並附實驗過程的草稿數件,暨參考作品二十件。

第五章〈省思與展望〉:

書法意象的基本特徵表現在書法家的現實生活,而感悟書法運筆、造型、結構的種種規律,並從現實中孕育自己的創作情緒,從現實中獲得創作靈感,以時代的美學理想為書法的美學理想,才能創造出時代感的書法藝術。
提 要 3
第一章、緒論 5
一、研究動機 5
二、研究目的 6
三、研究內容 7
四、研究方法 8
第二章、行草書法的時代演變風格概述 10
第一節、兩漢行草書法概述 10
第二節、魏晉行草 - 清朗遒妍之書風 19
第三節、隋唐行草書承先啟後的發展 33
第四節、宋代行草書法的寫意浪漫 42
第五節、元明復古雅逸的行草書風 51
第六節、清代行草書碑學樸拙之風 60
第七節、民國以來行草書之發展 68
第三章、創作理念與學理依據 73
第一節、線條用筆 - 筆方勢圓 73
第二節、結體字勢 - 以字為畫 79
第三節、章法構成 - 氣脈相通 88
第四節、臨摹研習 - 由約而博 96
第五節、創作的情性意境 105
第四章、作品解說 109
代表作品一:行書大條幅 109
代表作品二:草書(吳昌碩詩) 113
代表作品三:行書(黃賓虹、黃山紀游詩) 116
代表作品四:行書(張喬滕王閣詩) 120
代表作品五:草書 123
附參考作品 二十 件 126
第五章、省思與展望 146
附錄、參考書目 149
一、史論:

‧莊嚴著《中國書法》(台北,復興書局,1977年)。
‧祝嘉著《書學史》(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1年)。
‧傅申著《書史與書蹟》(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1996年)。
‧李霖燦著《中國美術史稿》(台北,雄獅圖書公司,1987年)。
‧宗白華著《中國書法裡的美學思想》(上海書畫出版社,1960年)。
‧張光賓著《中國書法史》(台北,商務印書館,1981年)。
‧蔡明讚著《中國書法史新論》(台北,蕙風堂,1990年6月)。
‧熊秉明著《中國書法理論體系》(香港,商務印書館,1984年)。
‧楊家駱主騙《唐人書學論著》、《宋元人書學論著》、《明人書學論著》、
‧《清人書學論著》、《近人書學論著》(台北,世界書局,1971年)。
‧劉正成編《中國書法鑑賞大辭典》(台北,旺文出版社,1989年)。
‧沈柔堅編《中國美術辭典》(台北,雄獅圖書公司,1989年)。
‧梁披雲編《中國書法大辭典》(香港,書譜出版社,1984年)。
‧季伏昆編著《中國書論輯要》(江蘇美術出版社,2000年)。
‧黃簡編輯《歷伐書法論文選》(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年)。
‧沃興華著《中國書法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崔自默著《中國書法賞析叢書、章草》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9年7月。
‧劉恆著《中國書法賞析叢書、草書》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9年7月。
‧毛孝弢主編《中國行書經典》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5月。
‧毛孝弢主編《中國草書經典》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5月。
‧陳振濂著《歷代書法欣賞》台北蕙風堂出版1991年7月。

二、作品集:

‧王壯為著《書法叢談》(台北,中華叢書,1982年)。
‧王壯為著《書法研究》(台北,商務印書館,1982年1月)。
‧李霖燦著《藝術欣賞與人生》(台北,雄獅圖書公司,1984年)。
‧黃光男著《藝海微瀾》(台北,允晨文化公司,1992年)。
‧張清治著《道之美-中國的美感世界》(台北,允晨文化公司)。
‧林進忠著《認識中國書法藝術-篆書》(台北,國立台灣教育館出版,1997年)。
‧黃緯中著《唐代書法史研究集》(台北,蕙風堂,1994年)。
‧李郁周著《書理書跡研究》(台北,蕙風堂,1997年)。
‧杜忠浩著《書道技法1.2.3.》(台北,雄獅圖書公司,1986年)。
‧康有為著《廣藝舟雙輯》(台北,華正書局,1983年2月)。
‧包世臣著《藝舟雙輯》(台北,華正書局,1983年2月)。
‧韓盼山著《書法藝術教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
‧劉欣耕編《歷代行書技法通講》(上海書畫出版社,1990年)。
‧陳方既著《書法美學原理》(北京,華文出版社,2003年)。
‧朱貴泉著《臨池摭錄》(陜西人民美術出版社,2003年)。
‧丁正著《中國書法賞析叢書、行書》(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9年7月)。
‧范潤華著《狂草探微》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0年1月。
‧藍鐵鄭朝著《中國書法的藝術與技巧》中國青年出版社,2004年1月。
‧沈鴻根著《歷代草行名作鑒賞》重慶出版社,2002年8月。
‧張懷瓘《書論》(湖南美術出版社,1997年4月)。
‧嚴一萍選輯《百部叢書集成》(藝文出版社)。
‧宗白華《中國美學史重要問題的初步探索》(天律人民出版社,1996年)。
‧陳奕禧《綠陰亭集》(新文豐,1989年)。
‧梁巘《承晉齋積聞錄》(上海書畫出版,1984年)。
‧鄭板橋《四子書跡序》(漢聲出版社,1976年)。
‧趙宧光《寒山帚談》(藝文印書館印行,1968年)。
‧董其昌《畫禪室隨筆》(台北‧廣文書局,1968年6月)。
‧沈曾植《海日樓札叢》(中華書局印行)。
‧潘天壽《聽天閣畫談隨筆》(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1980年)。


三、期刊論文:

‧林進忠著《晴嵐論集(中)》台北,自印本。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