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192.79.149) 您好!臺灣時間:2023/06/02 22:4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徐淑雯
研究生(外文):HSU SHU WEN
論文名稱:王詩琅兒童文學研究
指導教授:陳勁榛陳勁榛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研究所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中國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5
畢業學年度:93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84
中文關鍵詞:王詩琅兒童文學民間故事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6
  • 點閱點閱:151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785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9
本論文凡七章。藉由分析王詩琅兒童文學作品的形式與內容,觀察他在兒童文學方面的活動,並據以探討王詩琅在兒童文學上的成就。
首章為緒論,簡介王詩琅的生平與著作,舉林文寶的〈王詩琅與兒童文學〉、〈王詩琅與兒童文學的活動〉和葉瓊霞的《王詩琅研究》等文,說明目前學界研究王詩琅兒童文學的成果,由此引起本論文的寫作動機,並略陳本論文的取材、範圍與方法。
第二章探討王詩琅兒童故事的版本問題,取德馨室《王詩琅全集》卷一《鴨母王》與玉山社《台灣民間故事》,以及《王詩琅全集》卷二《孝子尋母記》與玉山社《台灣歷史故事》,詳加對校,並從體例、用語兩大方面,說明其異同,評斷其優劣。
第三章討論王氏改寫自己兒童故事作品的情形,觀察他先後寫作的三則「傻瓜行事總出錯」型故事,以及兩則「鄭成功」故事,分別指出其異同,證明其承襲關係,並考察王氏所以改寫自己作品之理由。
第四章探討王詩琅兒童故事的分類與取材。從「一般分類法」觀察,得知王詩琅兒童故事的內容偏向生活與歷史。又從「AT分類法」觀察,得知王氏兒童故事的成型之作,主要屬於「生活故事」及「笑話」兩大類。綜合上述兩種分類考察的結果,可見王氏於兒童故事關注的焦點在人的活動,且具趣味性。至於王氏作品的素材,主要來自「民間故事」、「他人故事集」及「史書」三大類。
第五章歸納王氏兒童故事的主旨,包括「奇聞軼事之寫錄」、「國族議題之關注」、「人物才性之褒貶」三項。而其特色則為「寫實徵信」與「重教育性」。凡此皆與第四章論述所得相應。
第六章由「材料處理」、「敘事手法」、「語言特色」三方面論述王詩琅兒童故事的寫作方式。
第七章為結論,總結前文,並參考後人給予的評價,討論王詩琅兒童文學的貢獻與影響。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王詩琅的生平與著作……………………………… 1
一 王詩琅的生平…………………………………… 1
二 王詩琅的著作…………………………………… 3
第二節 前賢研究成果……………………………………… 9
一 葉瓊霞《王詩琅研究》………………………… 9
二 林文寶〈王詩琅與兒童文學〉、〈王詩琅與兒童文學的活動〉………… 10
第三節 本文之研究目的、範圍與方法…………………… 12
一 本文研究之動機與目的………………………… 12
二 本文之取材與研究範圍………………………… 13
三 本文之研究方法………………………………… 13

第二章 王詩琅童話之版本問題……………………………… 16
第一節 德馨室本與玉山社本之編例比較………………… 16
一 玉山社本刪去德馨室本故事前言……………… 16
二 玉山社本刪去德馨室本故事回目……………… 17
三 玉山社本加入畫家繪製的插畫………………… 21
四 其它體例上的不同……………………………… 24
第二節 德馨室本與玉山社本之用語比較………………… 25
一 玉山社本對德馨室本的改字…………………… 25
二 兩個版本的誤字情況…………………………… 38
三 玉山社本對德馨室本的增字…………………… 41
四 玉山社本對德馨室本的刪字…………………… 49
五 玉山社本對德馨室本的倒裝與綜合性修改…… 61
第三節 玉山社本改動情況與「序」之說明是否符合…… 66

第三章 王詩琅對自己兒童故事作品之改寫………………… 68
第一節 「傻瓜行事總出錯」型故事三則比較…………… 68
一 三則故事之類型歸屬與分段…………………… 68
二 三則故事之承襲關係…………………………… 72
三 三則故事之差異………………………………… 79
第二節 「鄭成功」故事二則比較………………………… 87
一 兩則故事之分段………………………………… 88
二 兩則故事之時序安排…………………………… 95
三 兩則故事之承襲關係…………………………… 97

第四章 王詩琅兒童故事之分類與取材………………………102
第一節 王詩琅兒童故事之分類……………………………102
一 從一般分類法觀察………………………………102
二 從AT分類法觀察……………………………… 106
第二節 王詩琅兒童故事之取材……………………………111
一 民間故事…………………………………………112
二 他人創作故事集…………………………………114
三 史書………………………………………………116

第五章 王詩琅兒童故事之主旨與特色………………………118
第一節 王詩琅兒童故事主旨之訂定………………………118
一 奇聞軼事之寫錄…………………………………118
二 國族議題之關注…………………………………119
三 人物才性之褒貶…………………………………120
第二節 王詩琅兒童故事主旨之特色………………………125
    一 寫實徵信…………………………………………125
    二 重教育性…………………………………………128

第六章 王詩琅兒童故事之寫作方式…………………………138
第一節 王詩琅兒童故事之敘事手法………………………138
一 三段式的行文安排………………………………138
二 重覆使用情節……………………………………140
第二節 王詩琅兒童故事對取用材料之處理………………141
   一 對他人民間故事素材之處理……………………141
   二 對他人創作故事素材之處理……………………144
三 對史書材料之處理………………………………149
第三節 王詩琅兒童故事之語言特色………………………163
一、保留方言、外語…………………………………163
二、以俗語入文………………………………………165

第七章 結論……………………………………………………168
第一節 後人的評價…………………………………………168
    一 編輯《學友》雜誌………………………………168
二 兒童文學作品之編寫.…………………………169
第二節 王詩琅兒童故事之影響與定位……………………171
   一 王詩琅之兒童故事觀……………………………172
二 王詩琅兒童文學之貢獻與影響…………………173

參考書目…………………………………………………………176
參考書目

  本書目共分「王詩琅作品」、「專著」、「學位論文」、「單篇論文」、「外文及網頁」等五類,王詩琅作品依出版年代排序,其餘各類依作者筆劃先後排列。

一、王詩琅作品

王詩琅、毛一波、陳漢光、陳澤、廖漢臣編 《台灣史話》 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66年
王詩琅撰 《臺灣省通志‧禮俗篇》 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72年
王詩琅、盛清沂編 《臺灣省開闢資料彙編》 王世慶校訂 臺中:文獻委員會 1972年初版
王詩琅撰 婁子匡編校 《臺灣社會生活》 《國立北京大學中國民俗學會民俗叢書》第一○六冊 臺北:東方文化書局 1974年複刊
王詩琅、盛清沂、高樹潘編 《臺灣史》 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77年4月
王詩琅撰 《王詩琅全集》 張良澤編 高雄:德馨室出版社1979年6月
  卷一:《鴨母王》
  卷二:《孝子尋母記》
卷三:《艋舺歲時記》
卷四:《清廷臺灣棄留之議》
卷五:《余清芳事件全貌》
卷六:《三年小叛五年大亂》
卷七:《臺灣人物誌》
卷八:《臺灣人物表論》
卷九:《臺灣文學重建的問題》
卷十:《夜雨》
  卷十一《喪服的遺臣》
王詩琅撰 《日本殖民體制下的台灣》 臺北:眾文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1980年
王詩琅、王國藩主修 《台北市志》 臺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1983年臺一版
王詩琅譯 翁佳音、張炎憲編 《臺灣社會運動史──文化運動》 臺北:稻鄉出版社 1988年
王詩琅、王世慶、陳漢光撰 黃富三、陳俐甫編 《霧峰林家之調查與研究》 林本源基金會叢書 臺北:自立晚報出版 1991年初版
張恆豪編 《王詩琅˙朱點人合集》 《台灣作家全集.短篇小說卷.日據時代》第五冊 臺北:前衛出版社 1991年2月1日初版
王詩琅撰 《台灣民間故事》 臺北: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999年2月第一版 
王詩琅撰 《台灣歷史故事》 臺北: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999年2月第一版
翁佳音、張炎憲編 《陋巷清士──王詩琅選集》 臺北:稻香出版社 2000年7月
王詩琅撰 張良澤編 《王詩琅選集》 《臺灣史料新刊叢書》 臺北:海峽學術出版社 2003年6月
第一卷:《艋舺歲時記》
第二卷:《清廷臺灣棄留之議》
第三卷:《余清芳事件全貌》
第四卷:《三年小叛五年大亂》
第五卷:《臺灣人物誌》
第六卷:《臺灣人物表論》
第七卷:《臺灣文學重建的問題》

二、專著

(西漢)司馬遷撰 《史記》 臺北:鼎文書局 1974年10月初版
(清)蒲松齡撰 《聊齋誌異》 臺北:臺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4月初版一刷
(日)村上直次郎原譯 郭輝中譯 《巴達維亞城日記》 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70年
(日)松村武雄撰 鍾子岩譯 《童話與兒童研究》 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1978年9月
(日)片岡巖撰 陳金田譯 《台灣風俗誌》 臺北:眾文圖書有限公司 1990年
(日)西川滿、池田敏雄撰 《華麗島民話集》 臺北:致良出版社 1999年9月
(日)宇井英撰 《臺灣昔新》 陳萬春譯 未刊稿
(法)朱利‧凡爾納撰 李芹彥譯 《環遊世界八十天》 臺北:大步文化 2000年1月15日
(法)朱利‧凡爾納撰 楊憲益、聞時清譯 《地心遊記》 臺北:宏文館 2000 年5月1日
(法)朱利‧凡爾納撰 《十五少年漂流記》 臺北:崇文館 2003年8月
(俄)李福清撰 《神話與鬼話——台灣原住民神話故事比較研究》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1年12月第一次印刷
(英)亞瑟‧柯南‧道爾撰 《冒險史》 臺中:好讀出版公司2003 年7月15日
(英)柯南.道爾撰 《失落的世界》 臺北:國際少年村圖書出版社 1997年7月1日
Perry Nodelman撰 劉鳳芯譯 《閱讀兒童文學的樂趣》 臺北:天衛文化圖書有限公司 2003年3月
丁乃通撰 鄭建成等譯  《中國民間故事類型索引》北京: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 1986年7月
中國民間文學集成全國編輯委員會編 《中國民間故事集成‧陜西卷》  北京:中國ISBN中心 1996年9月北京第一次印刷
元智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編 《海峽兩岸民間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桃園:元智大學中國語文學系 2000年7月
王秀芝撰 《中國兒童文學》 臺北:臺灣書店 1991年5月初版
王灝撰 《大埔城記事》 臺北:合森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89年
王灝撰 《市井圖》 南投:南投縣立文化中心 1993年
王灝撰 《成長的喜悅》 臺北:台原出版社 1992年7月
王灝撰 《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 臺北:承揚文物藝術中心 1995年
王灝撰 《婚嫁的故事》 臺北:台原出版社 1992年7月
王灝撰 《鄉情篇》 臺北:水芙蓉出版社 1981年
包恒新撰 《臺灣現代文學簡述》 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 1988年
台東師院語教系編 《兒童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少年小說》 臺東:台東師院語教系 1992年6月
白少帆、王玉斌撰 《現代台灣文學史》 遼寧:遼寧大學出版社 1987年
任大霖撰 《兒童小說創作論》 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 1990年12月第一版
吳鼎撰 《兒童文學研究》 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991年3月16日
李南衡編 《日據下台灣新文學名集5:文獻資料選集》 臺北:明潭出版社 1979年3月
李惠芳撰 《中國民間文學》 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1999年8月第一版
李欽賢、洪致文撰 《台灣古老火車站》 臺北: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996年6月1日
李欽賢撰 《小市民逛博物館》 臺北:時報出版公司 1999年2月22日
李欽賢撰 《中國美術東漸散論》 臺北:商務印書館 1984年
李欽賢撰 《中國美術歷程》 臺北:自立晚報出版 1992年
李欽賢撰 《日本美術史話》 臺北:雄獅美術 1993年8月1日
李欽賢撰 《日本美術的近代光譜》 臺北:雄獅美術 1993年8月1日
李欽賢撰 《台灣人文風景100點》 臺北:時報出版公司 1997年12月16日
李欽賢撰 《台灣的風景繪葉書》 臺北:遠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3年7月1日
李欽賢撰 《浮世繪大場景:江戶庶民生活十帖》 臺北:雄獅美術 1993年8月15日
李欽賢撰 《國民美學》 臺北:草根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1996年10月初版第一刷
李慕如撰 《兒童文學綜論》 高雄: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1998年9月
李獻璋編 《臺灣民間文學集》 臺北:龍文出版公司 1989年2 月複刊
杜淑貞撰 《兒童文學析論》 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2001年3月初版二刷
周作人撰 《兒童文學小論 中國新文學的源流》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3年6月第二次印刷
周慶華撰 《兒童文學新論》 臺北: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8年3月
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編 《台灣文學中的歷史經驗》 臺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 1997年6月一刷
林文寶、林淑貞、林素玟、周慶華、張堂錡、陳信元撰 《台灣文學》 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2001年8月初版
林文寶、徐守濤、陳正治、蔡尚志撰 《兒童文學》 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4年3月初版十一刷
林文寶策劃 《彩繪兒童又十年—台灣(1945~1998)兒童文學書目》 臺北:幼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00年6月
林政華撰 《臺灣兒童少年文學》 臺南:世一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997年7月初版
金榮華撰 《中國民間故事集成類型索引》(一) 臺北:中國口傳文學學會 2000年
金榮華撰 《中國民間故事集成類型索引》(二) 臺北:中國口傳文學學會 2002年
金榮華撰 《中國民間故事與故事分類》 臺北:中國口傳文學學會 2003年3月
姚昆群、昆田、昆遺編 《姚光集》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6月1日
施翠峰撰 《台灣民譚探源》 臺北:漢光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8年2月5日
洪汛濤撰 《童話學》 臺北:富春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989年9月臺北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馬自毅注釋 《新譯增廣賢文千字文》 臺北:三民書局 2002年9月
婁子匡編纂 齊鐵恨註釋 《台灣民間故事》 《北京大學民俗叢書》第十一輯 臺北:東方文化書局 1970年複刊
張明雄撰 《台灣現代小說的誕生》 臺北:前衛出版社 2000年 
張清榮撰 《兒童文學創作論》 臺北:富春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995年3月臺北一版三刷
張錦貽撰 《民族兒童文學新論》 呼和浩特:內蒙古教育出版社 2000年12月第一版
梅子涵等撰 《中國兒童文學五人談》 天津:新蕾出版社 2001年9月第一版
許鈺撰 《口承故事論》 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9年6月第1次印刷
連雅堂撰 《臺灣通史》 臺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985年1月
陳正治撰 《童話寫作研究》 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1994年5月初版三刷
彭懿撰 《世界幻想兒童文學導論》 臺北:天衛文化圖書有限公司 1998年12月
曾榮汾撰 《字樣學研究》 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1988年4月
黃旺成撰 《臺灣省新竹縣志稿》 新竹:新竹縣文獻委員會  1957年5月
黃武忠撰 《日據時代臺灣新文學作家小傳》 臺北:時報出版社 1973年9月8日
黃雲生撰 《兒童文學概論》 臺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 1999年7月一刷
葉石濤撰 《臺灣鄉土文學論集》 臺北:遠景遠景出版事業公司1981年
裘錫圭撰 《文字學概要》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01年7月
廖卓成撰 《童話析論》 臺北:大安出版社 2002年5月初版
趙天儀撰 《兒童文學與美感教育》 臺北:富春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999年1月臺北第一版
劉守華主編 《中國民間故事類型研究》 武昌: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2年10月第一版
蔣鳳、韓進撰 《中國兒童文學史》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8年10月
譚達先撰 《中國民間童話研究》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1992年12月臺灣初版第二刷

三、學位論文

朱莉美撰 《中國古代童話研究》 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1年6月
林彥如撰 《《六度集經》故事研究》 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4年6月
林淑芬撰 《林良的兒童文學作品研究》 臺北:臺北市立師範學院應用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0年6月
張清榮撰 《中國民間童話研究》 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論文 2000年
彭衍綸撰 《臺灣民間故事〈白賊七的趣話〉及其相關問題研究》 臺北: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7年5月
葉瓊霞撰 《王詩琅研究》 臺南:成功大學史語所碩士論文 1991年7月

四、單篇論文

(日)下村作次郎編 〈王詩琅回頭--以文學的側面為中心〉 《南方文化》 1982年
王心瑩撰 〈臺灣的安徒生—王詩琅先生〉 《國語日報》 2000年4月17日
王錫璋撰 〈台灣歷史故事〉 《民生報》 1999年7月3日
林文月撰 〈雖留身後名,一生亦枯槁:評<陋巷清士>〉 《聯合文學》 3:7=31 1987年5月
林文寶撰 〈王詩琅與兒童文學的活動〉 《兒童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少年小說》 臺東:台東師院語教系 1992年6月
林文寶撰 〈論兒童文學與教育之關係——兒童文學特性之一〉 《東師語文學刊》第8期 臺東:臺東師範學院語文教育學系       1995年6月
林良撰 〈讀鴨母王流露散文之美的民間故事〉 《國語日報》 2000年4月17日
林瑞明撰 〈重讀王詩琅<賴懶雲論>〉 《臺灣文藝》創新7號 1991年12月 
洪謙德撰 〈民族主義的緣起、議題和理論──最近有關民族主義的英文文獻之簡介〉 《淡江人文社會學刊》第十五期 2003年6月
張永仁撰 〈台灣民間故事〉 《中國時報》 1999年5月20日
曹永和撰 〈歷史的傳承:王詩琅譯「臺總督府警察沿革誌」中卷序〉 《自立早報》 1988年6月11日
陳芳明撰 〈王詩琅小說與台灣抗日左翼〉 《文學台灣》 1994年10月5日 
黃武忠撰 〈讀<陋巷清士>有感:兼談王詩琅先生二、三事〉 《文訊》 1987年2月
葉瓊霞撰 〈走充滿荊棘的苦難之道:讀王詩琅的小說〉《國文天地》 7:5 1991年10月 
鍾肇政撰 〈台灣文壇的不朽老兵:簡介王詩琅其人其作品〉 《文學思潮》 1982年7月

五、外文及網頁

Stith Thompson , The Types of the Folktale , Helsinki , Academia Scientiarum Fennica , 1981
埔里藝站─埔里藝術家數位資料庫網站─王灝藝文大雜院:http://art.pulinet.com.tw/wang/3-3.htm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