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書目
一、史料
(一)、一般
唐.長孫無忌,《唐律疏議》,30卷,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69年7月台1版。
元.張光大,《救荒活民類要》,不分卷,《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109,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不著出版年月,據明刻本影印。
未了、文菡,《明清法官斷案實錄》,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99年4月第1版。
李文海、夏明方主編,《中國荒政全書》第一輯,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3年2月第1版。
明.不著撰人,《皇明條法事類纂》,64卷,《中國珍稀法律典籍成》乙編第4冊,北京:科學出版社,1994年8月第1版。
明.不著撰人,《諸司職掌》,10卷,《玄覽堂叢書》初輯,台北:國立中央圖書館,1981年8月台初版,據明刊本景印。
明.不著輯者,《皇明詔令》,21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58,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10月台1版,據安徽省圖書館藏明嘉靖十八年傅鳳翱刻本景印。
明.毛伯溫,《毛襄懋先生奏議》,20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59,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10月台1版,據上海圖書館藏清乾隆三十七年恩堂刻毛襄懋公全集本景印。
明.王肯堂,《王肯堂箋釋》,30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據清康熙三十年顧鼎刻本影印。
明.王昭元,《兩粵疏稿》,3卷,收錄於《白厓奏議》,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明嘉靖三十八年序刊本。
明.王家楨,《王少司馬奏議》,2卷,《百部叢書集成》94,《畿輔叢書》第18函,台北:藝文印書館,出版年月不一,據清光緒五年(1879)定州王氏謙德堂刊本影印。
明.王恕,《王公奏稿》,6卷,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明嘉靖二十六年序刊本。
明.王錡,《寓圃雜記》,10卷,《元明史料筆記叢刊》,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7月第1版。
明.王臨亨,《粵劍編》,4卷,《元明史料筆記叢刊》,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5月第1版。
明.王瓊,《晉溪本兵奏疏》,14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59,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10月台1版,據甘肅省圖書館藏明嘉靖二十三年廖希顏等刻本景印。
明.丘濬,《大學衍義補》,160卷,《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18,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初版。
明.田藝蘅,《留青日札》,39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105,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10月台1版,據浙江省圖書館藏明萬曆三十七年徐懋生重刻本景印。
明.石文器,《翠筠亭集》,10卷、附刊1卷,台北:中央研究院古籍線裝書,清乾隆二年刊本。
明.朱元璋,《御製大誥》,不分卷,《明朝開國文獻》(一),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66年3月影印初版。
明.朱元璋,《御製大誥續編》,不分卷,《明朝開國文獻》(一),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66年3月影印初版。
明.朱國禎,《皇明大事記》,50卷,《四庫禁燬書叢刊》史部28,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據明刻本景印。
明.朱敬循,《大明律例致君奇術》,11卷、附1卷,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明刊本。
明.朱燮元,《少師朱襄毅公督蜀疏草》,12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65, 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10月台1版,據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清康熙五十九年朱人龍等刻本景印。
明.何良俊,《四友齋叢說》,38卷,《元明史料筆記叢刊》,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7月第1版。
明.何孟春,《何文簡疏議》,10卷,《文淵閣四庫全書》史部186,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初版。
明.吳訥,《祥刑要覽》,3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37,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10月台1版,據中山大學圖書館藏明嘉靖刻本景印。
明.呂坤,《呻吟語》,6卷,台北:志一出版社,1994年7月初版。
明.呂坤,《實政錄》,9卷,《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48,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不著出版年月,據萬曆二十六年刻本影印。
明.宋詡,《宋氏家要部》,3卷,《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61,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不著出版年月,據明刻本影印。
明.李永茂,《刑襄題稿》,北京:中華書局,1958年12月第1版。
明.李材,《兵政紀略》,50卷,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6年6月初版,據明萬曆間刊本景印。
明.李東陽等敕撰、申時行等重修,《大明會典》,228卷,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76年7月,據明萬曆十五年司禮監刊本景印。
明.李清,《三垣筆記》,3卷、附識3卷,《元明史料筆記叢刊》,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5月第1版。
明.李蛟禎,《增城集》,22卷,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明崇禎刊本。
明.李詡,《戒庵老人漫筆》,8卷,《元明史料筆記叢刊》,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5月第1版。
明.李樂,《見聞雜記》,9卷、續2卷,《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66,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不著出版年月,據明萬曆刻本影印。
明.李贄,《藏書》,68卷,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74年8月初版。
明.沈 ,《南宮署牘》,4卷,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明泰昌年刊本。
明.沈一貫,《敬事草略》,19卷,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明刊本。
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30卷、補遺4卷,《元明史料筆記叢刊》,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5月第1版。
明.汪康謠,《菉漪園集》,6卷,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明崇禎七年序刊本。
明.汪應蛟,《撫畿奏疏》,10卷,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明刊本。
明.周元暐,《涇林續記》,不分卷,《百部叢書集成》69,《功順堂叢書》第2函,台北:藝文印書館,出版年月不一,據清光緒潘祖蔭輯刊功順堂叢書本影印。
明.周孔教,《救荒事宜》,1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275,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10月台1版,據吉林大學圖書館藏明萬曆刻周中丞稿附景印。
明.明太祖敕六府都察院纂修,《折獄指南》,台北: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圖書館。
明.祁彪佳,《祁彪佳文稿》,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1年6月第1版。
明.祁彪佳,《按吳檄稿》,《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48,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不著出版年月,據明末抄本景印。
明.姚世俊、張之瀚磨對,《明律集解附例》,台北:成文出版社,1969年2月台1版。
明.姚思仁,《大明律附例註解》,30卷,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明刊本。
明.姚廣孝等修,《永樂大典》,814卷,台北:大化書局,1985年,據明嘉隆間內府重抄本影印。
明.胡世寧,《胡端敏奏議》,10卷,《文淵閣四庫全書》史部186,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初版。
明.范濂,《雲間據目抄》,5卷,《叢書集成三編》83冊,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9年台1版。
明.倪岳,《青谿漫稿》,24卷,《文淵閣四庫全書》史部190,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初版。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40卷,台北:世一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3月初版。
明.夏言,《桂州先生奏議》,20卷、外集1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60,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10月台1版,據重慶圖書館藏明忠禮書院刻本景印。
明.夏原吉等,《明實錄》,3045卷,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84年再版。
明.徐光啟撰、石漢聲校注,《農政全書校注》,60卷,台北:明文書局,1981年9月初版。
明.徐學謨,《歸有園麈談》,1卷,《百部叢書集成》18,《寶顏堂秘笈》第1函,台北:藝文印書館,出版年月不一,據明萬曆繡水沈氏尚白齋刻寶顏堂秘笈本影印。
明.徐鑾,《職方疏草》,13卷,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明刊本。
明.笑笑生,《真本金瓶梅》,台北:輔新書局,1984年2月出版。
明.馬朴,《四六雕蟲》,31卷,台北: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明萬曆三十六年原刊本。
明.屠隆,《鴻苞》,48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90,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10月台1版,據天津圖書館藏明萬曆三十八年茅元儀刻本景印。
明.張大復,《聞雁齋筆談》,6卷,《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67,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年2月,據明萬曆顧孟兆等刻本景印。
明.張肯堂,《 辭》,12卷,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70年12月初版,據明崇禎年間原刊本景印。
明.張鹵輯,《皇明制書》,《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第1版,據明萬曆七年張鹵科本影印。
明.張萱,《西園聞見錄》,107卷,《明代傳記叢刊》,台北:明文書局,1991年元月初版,據民國二十七年北平哈佛燕京學社排印本景印。
明.張鼐,《寶日堂雜抄》,《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10,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不著出版年月,據明張氏寶日堂抄本影印。
明.張應俞撰,紀凡釋著,《新刻江湖杜騙術》,4卷,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10月第1版。
明.張燧,《經世挈要》,22卷,《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22,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不著出版年月,據明崇禎六年傅昌辰版築居刻本影印。
明.張瀚,《松窗夢語》,8卷,《元明史料筆記叢刊》,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5月第1版。
明.張瀚,《臺省疏稿》,8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62,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10月台1 版,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萬曆元年吳道明刻本景印)。
明.梁材,《梁端肅公奏議》,14卷,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明萬曆三十七年序刊本。
明.陳子龍,《皇明經世文編》,504卷、補遺4卷,台北:國風出版社,1964年11月。
明.陳子龍,《陳忠裕全集》,30卷、卷首1卷,台北:中央研究院古籍線裝書,清嘉慶八年簳山草堂鋟版。
明.陳永,《法家裒集》,1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37,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10月台1版,據南京圖書館藏明嘉靖三十年唐堯臣刻本景印。
明.陳洪謨,《繼世紀聞》,6卷,《元明史料筆記叢刊》,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5月第1版。
明.陳龍正,《就荒策會》,7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275,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10月台1版,據上海圖書館藏明崇禎十五年潔梁堂刻本景印。
明.陸楫,《蒹葭堂雜著摘抄》,《百部叢書集成》16,《紀錄彙編》第12函,台北:藝文印書館,出版年月不一。
明.陸鎮默,《審錄山東題稿》,不分卷,台北:中央研究院善本書室。
明.章潢,《圖書編》,127卷,《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277,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初版。
明.喬璧星,《喬中丞奏議》,10卷,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明萬曆三十九年序刊本。
明.彭宗孟,《楚臺疏略》,10卷,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明刊本。
明.焦竑,《玉堂叢語》,8卷,《元明史料筆記叢刊》,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7月第1版。
明.焦竑,《國朝獻徵錄》,卷119,《明代傳記叢刊》,台北:明文書局,1991年元月初版
明.程德良,《白蓮沜集》,15卷,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明萬曆刊本。
明.舒化等撰,《三臺明律招判正宗》,14卷,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明萬曆三十四年序刊本。
明.閔洪學,《撫滇奏草》,12卷,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明天啟六年序刊本。
明.項篤壽,《小司馬草》,6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62,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10月台1版,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刻本景印。
明.馮夢龍,《甲申紀事》,13卷,《四庫禁燬書叢刊》史部33,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據明弘光元年刻本景印。
明.黃佐,《泰泉鄉禮》,7卷,《文淵閣四庫全書》經部136,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初版。
明.黃希憲,《撫吳檄略》,8卷,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明刊本。
明.黃訓,《名臣經濟錄》,53卷,《文淵閣四庫全書》史部201,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初版,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
明.黃體仁,《四然齋藏稿》,10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182,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10月台1版,據湖北省圖書館藏明萬曆刻本景印。
明.楊廷和,《楊文忠三錄》,8卷,《文淵閣四庫全書》史部186,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初版。
明.楊昱,《牧鑑》,10卷,《百部叢書集成》55,《得月簃叢書》第2函,台北:藝文印書館,出版年月不一。
明.楊博,《楊襄毅公奏疏》,17卷,《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110,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不著出版年月,據明萬曆刻本景印。
明.葉盛,《葉文莊公奏疏》,40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58,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10月台1版,據山西大學圖書館藏明崇禎四年葉重華刻本景印。
明.葉權,《賢博編》,1卷,《元明史料筆記叢刊》,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5月第1版。
明.詹孝達,《百拙日錄》,16卷、附1卷,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明萬曆年刊本。
明.雷夢麟撰,懷效鋒、李俊點校,《讀律瑣言》,30卷、附1卷,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明.潘滋,《浮槎稿》,12卷,《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110,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不著出版年月,據明嘉靖刻本影印。
明.談遷,《國榷》,104卷,台北:鼎文書局,1978年7月初版。
明.盧象昇,《盧象昇疏牘》,12卷,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4年2月第1版。
明.蕭騰鳳,《議稿》,5卷,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明刊本。
明.錢春,《湖湘五略》,10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65,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10月台1版,據遼寧圖書館藏明萬曆四十二年刻本景印。
明.應檟,《應郎中審錄疏略》,不分卷,台北: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圖書館視聽室據明鈔本攝製。
明.應檟修、劉堯誨重修,《蒼梧總督軍門志》,34卷,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70年12月初版,據國家圖書館藏明萬曆九年廣東布政司刊本景印。
明.顏俊彥,《盟水齋存牘》,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
明.蘇茂相撰、郭萬春注,《大明律例臨民寶鏡》,10卷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明崇禎五年序刊本。
明.顧九思,《掖垣題稿》,3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64,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10月台1版,據北京圖書館藏明萬曆二十九年自刻本景印。
明.顧起元,《客座贅語》,10卷,《元明史料筆記叢刊》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5月第1版。
明.顧養謙,《冲菴顧先生撫遼奏議》,20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62,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10月台1版,據上海圖書館藏明萬曆刻本景印。
前間恭作訓讀、末松保和編纂,《訓讀吏文》,京都:末松保和發行,1942年12月。
華東政法學院語文教研室,《明清案獄故事選》,北京:群眾出版社,1983年12月第1版。
黃彰健,《明律例彙編》,台北:三民書局,1979年3月初版。
劉俊文,《唐律疏議箋解》,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6月第1版。
清.王士禎,《池北偶談》,26卷,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2月第1版。
清.王夫之,《噩夢》,1卷,《筆記小說大觀》38編,台北:新興書局,1985年1月版。
清.吳榮光,《吾學錄初編》,24卷,《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第1版,據中國科學院圖書館清道光十二年吳氏筠清館刻本影印。
清.沈家本,《沈寄簃先生遺書.甲編》,台北:文海出版社,1964年9月初版。
清.沈家本,《歷代刑法考》,《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第1版,據上海辭書出版社圖書館藏民國刻沈寄簃先生遺書本影印。
清.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80卷,台北:華世出版社,1976年2月初版。
清.俞森,《救荒全書》,1卷,《叢書集成初編》,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年初版。
清.計六奇,《明季北略》,24卷,《中國方略叢書》,台北:成文出版社,1968年9月台1版。
清.孫希旦,《禮記集解》,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0年8月文1版。
清.孫承澤,《春明夢餘錄》,70卷,台北:大立出版社,1980年10月。
清.寄湘漁父,《救荒六十策》,《近代中國史料叢刊三編》第54輯,台北:文海出版社,1989年10月初版。
清.張廷玉,《明史》,332卷,台北:鼎文書局,1978年10月再版。
清.清高宗敕撰,《御選明臣奏議》,40卷,《中華文史叢書》第1輯,台北:京華書局,1968年4月初版。
清.清高宗敕撰,《續文獻通考》,250卷,台北:新興書局,1963年10月新1版。
清.清高宗敕撰,《續通典》,150卷,台北:新興書局,1963年101月新1版。
清.傅維鱗,《明書》,171卷,《叢書集成初編》,台北:中華書局,1983年8月第1版。
清.趙翼,《廿二史劄記》,36卷,台北:世界書局,1968年9月4版。
清.談遷,《國榷》,104卷,台北:鼎文書局,1978年7月初版。
清.薛允升著,懷效鋒、李鳴點校,《唐明律合編》,30卷,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
清.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120卷,《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第1版,據四部叢刊影印稿本影印。
清.顧炎武,《原抄本日知錄》,32卷,台北:明倫書局,1979年版。
薛梅卿點校,《宋刑統》,30卷,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
懷效峰點校,《大明律》,30卷,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
(二)、文集
明.丁賓,《丁惠清公遺集》,8卷,《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44,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據明崇禎刻本景印。
明.于謙,《于忠肅公集》,存4卷、附錄4卷,台北:國家圖書館藏明天啟元年杭州知府孫昌裔刊本景印。
明.支大綸,《支華平先生集》,40卷、附錄1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162,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10月台1版,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萬曆清旦閣刻本景印。
明.文林,《文溫州集》,12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40,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10月台1版,據北京圖書館藏明刻本景印。
明.文翔鳳,《皇極篇》,27卷,《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49,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據明萬曆刻本景印。
明.王守仁,《王陽明全集》,41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12月第1版。
明.王廷相,《王廷相集》,76卷,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9月第1版。
明.王宗沐,《敬所王先生文集》,30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111,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10月台1版,據杭州大學圖書館藏明萬曆元年劉良弼刻本景印。
明.王恕,《王端毅公文集》,9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36,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10月台1版,據明嘉靖三十一年喬世寧刻本景印。
明.王慎中,《玩芳堂稿》,4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88,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10月台1版,據天津圖書館藏明嘉靖二十九年蔡克廉刻本景印。
明.朱紈,《甓餘雜集》,12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78,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10月台1版,據天津圖書館藏明朱質刻本景印。
明.朱豹,《朱福州集》,6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75,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10月台1版,據北京圖書館藏明嘉靖三十一年朱察卿刻本景印。
明.江東之,《瑞陽阿集》,10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167,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10月台1版,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清乾隆八年東皋堂刻本景印。
明.何喬新,《椒邱文集》,34卷、外集1卷,《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188,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初版。
明.何瑭,《栢齋集》,11卷,《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205,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初版。
明.何維柏,《天山草堂存稿》,6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103,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10月台1版,據中山圖書館藏清沙滘何氏鈔本景印。
明.吳子玉,《大鄣山人集》,53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141,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10月台1版,據吉林圖書館藏明萬曆十六年黃正蒙刻本景印。
明.吳文華,《粵西疏稿》,3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131,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10月台1版,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耿定力刻清印本景印。
明.吳文華,《濟美堂集》,4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131,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10月台1版,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耿定力刻清印本景印。
明.吳玄,《眾妙齋集》,5冊,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明萬曆序刊本。
明.吳亮采,《止園集》,24卷、附四種合28卷,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明天啟元年刊本。
明.李中,《谷平先生文集》,5卷、附1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71,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10月台1 版,據江西圖書館藏清光緒十三年吉水葆元堂刻本景印。
明.李邦華,《李忠文先生集》,6卷首1卷,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清雍正四年序刊本。
明.李陳玉,《退思堂集》,13卷,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明崇禎刊本。
明.李濂,《嵩渚文集》,100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71,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10月台1 版,據杭州大學圖書館藏明嘉靖刻本景印。
明.李應昇,《落落齋遺集》,10卷,《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50,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1月1版,據明崇禎刻本景印。
明.沈演,《止止齋集》,70卷,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明崇禎六年刊本。
明.汪道昆,《副墨》,5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119,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10月台1版,據山東圖書館藏明萬曆二年金陵毛少池刻本景印。
明.汪應軫,《青湖先生文集》,14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73,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10月台1版,據首都圖書館藏清同治十一年廣州刻本景印。
明.林希元,《林次崖先生文集》,18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75,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10月台1版,據遼寧省圖書館藏清乾隆十八年陳臚聲詒燕堂刻本景印。
明.林俊,《見素集奏議》,7卷,《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196,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初版。
明.況鍾,《況太守治蘇集》,16卷、續12卷,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清乾隆二十九年刊本。
明.祁彪佳,《祁彪佳集》,10卷,上海:中華書局,1960年2月第1版。
明.祁彪佳,《祁彪佳文稿》,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1年6月第1版。
明.金聲,《金正希先生文集輯略》,9卷,《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50,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1月1版,據明末邵鵬程刻本景印。
明.冒日乾撰,《存笥小草》,6卷、附1卷,《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60,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據清康熙六十年冒春溶刻本景印。
明.姜寶,《姜鳳阿文集》,38卷,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明刊本。
明.姚淶,《明山先生存集》,4卷,《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105,北京:書 目文獻出版社,不著出版年月,據嘉靖三十六年姚稽刻本景印。
明.姚鏌,《東泉文集》,8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46,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10月台1版,據南京圖書館藏明嘉靖刻清修本景印。
明.洪朝選,《洪芳洲公文集》,上下卷,台北:洪福增重印,1989年11月。
明.胡直,《衡廬精舍藏稿》,31卷、續稿11卷,《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226,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初版。
明.胡敬辰,《檀雪齋集》,40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191,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10月台1版,據上海圖書館藏明刻本景印。
明.范景文,《文忠集》,12卷,《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234,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初版,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
明.唐時升,《三易集》,20卷,《明人論著叢刊》第3輯,台北:偉文圖書出版公司,1977年9月,據國立中央圖書館藏明萬曆間刊本影印。
明.夏尚樸,《夏東巖先生文集》,6卷,《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102,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不著出版年月,據明嘉靖四十五年斯正刻本影印。
明.徐石麒,《可經堂集》12卷,《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72,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1月1版,據清順治可經堂刻本景印。
明.徐階,《世經堂集》,26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79,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10月台1版,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萬曆徐氏印本景印。
明.海瑞,《海忠介公全集》,7卷,台北:海忠介公全集輯印委員會,1973年5月初版。
明.耿定向,《耿天臺先生文集》,20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131,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10月台1版,據南京圖書館藏明萬曆二十六年刻本景印。
明.馬一龍,《玉華子游藝集》,26卷,《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108,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不著出版年月,據明萬曆三十三年刻本景印。
明.高拱,《高文襄公集》,44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108,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10月台1版,據北京圖書館藏明萬曆刻本景印。
明.崔涯,《筆山崔先生文集》,10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94,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10月台1版,據山西大學圖書館藏明萬曆二十六年崔廷健刻本景印。
明.張旭,《梅巖小稿》,30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41,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10月台1 版,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正德元年刻本景印。
明.張佳胤,《張居來先生集》,65卷、附1卷,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名萬曆二十二年序刊本。
明.張選,《忠諫靜思張公遺集》,10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93,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10月台1版,據江蘇省高郵縣圖書館藏清康熙三十三年張元昇等刻本景印。
明.莊啟元,《漆園卮言》,17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184,台南:莊嚴 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10月台1版,據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藏明萬曆刻本景印。
明.許孚遠,《敬和堂集》,13卷,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明萬曆二十二年序刊本。
明.許國撰、葉向高等輯,《許文穆公集》,6卷,《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40,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據明萬曆許立言等刻本景印。
明.許維新,《許周翰先生稿抄》,16卷,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明刊本。
明.許樂善,《適志齋稿》,10卷,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明刊本。
明.郭正域,《合併黃離草》,30卷,《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14,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據明萬曆四十年史記事刻本景印。
明.陳子龍,《安雅堂稿》,18卷,《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第1版,據明末刻本影印。
明.陳仁錫,《陳太史無夢初集》,34卷,《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59,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據明崇禎六年張一鳴刻本景印。
明.陳玉輝,《適適齋鑑鬚集》,7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182,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10月台1版,據山西大學圖書館藏清康熙十一年刻本景印。
明.陳吾德,《謝山存稿》,10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138,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10月台1版,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清乾隆五十四卷忠直堂刻本景印。
明.陳逅,《省庵漫稿》,4卷,《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109,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不著出版年月,據明崇禎十年陳星樞刻本影印。
明.陳循,《芳洲文集》,10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31,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10月台1版,據故宮博物院圖書館藏明萬曆二十一年陳以躍刻本景印。
明.陳儒,《芹山集》,34卷,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明隆慶三年刊本。
明.陳龍正,《幾亭全書》,64卷,《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12,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據清康熙雲書閣刻本景印。
明.陳懿典,《陳學士先生初集》,36卷,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明萬曆四十八年跋刊本。
明.陶望齡,《歇庵集》,16卷,《明人論著叢刊》第2輯,台北:偉文圖書出版公司,1976年,據中央圖書館藏明萬曆間刊本影印。
明.陶諧,《陶莊敏公集》,8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48,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10月台1版,據北京圖書館藏明天啟四年陶崇道重刻本景印。
明.傅振商,《愛鼎堂文集》,20卷,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清康熙序刊本。
明.曾異,《紡綬堂文集》,8卷,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明崇禎十五年序刊。
明.焦竑,《澹園集》,27卷,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5月第1版。
明.費宏撰,除階、劉同升選,《費文憲公文集》,7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43,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10月台1版,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崇禎刻清印費文憲公文通公合集本景印。
明.馮汝弼,《祐山先生文集》,10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95,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10月台1版,據蘇州市圖書館藏明刻本景印。
明.馮琦,《北海集》,《明人文集叢刊》,台北:文海出版社,1970年3月初版,據明萬曆末年雲間林氏刊本影印。
明.黃克纘,《數馬集》,9卷、續1卷,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明刊本。
明.黃瓚,《雪洲集》,12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43,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10月台1版,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嘉靖黃長壽刻本景印。
明.楊恩本,《榴館初函集選》,10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194,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10月台1版,據安徽圖書館藏清康熙十三年楊日升刻本景印。
明.楊慎,《升庵外集》,100卷,《雜著秘笈叢刊》,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71年5月初版,據明萬曆四十四年顧起元校刊本景印,
明.楊繼盛,《楊忠愍公集》,2卷,《百部叢書集成》94,《畿輔叢書》第18函,台北:藝文印書館,出版年月不一。
明.萬衣,《萬子迂談》,8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109,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10月台1版,據復旦大學圖書館藏清乾隆二十二年刻本景印。
明.葉春及,《石洞集》,18卷,《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225,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初版。
明.葛麟,《葛中翰集》,3卷,收錄於清.潘錫恩輯,《乾坤正氣集》,台北:環球書局,1966年9月出版,據清道光二十八年潘氏袁江節署求是齋刊光緒七年印本景印。
明.董其昌,《容臺集》,9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171,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10月台1版,據清華大學圖書館藏明崇禎三年董庭刻本景印。
明.鄒元標,《願學集》,8卷,《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233,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初版。
明.熊明遇,《文直行書》,17卷,《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106,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據清順治十七年熊人霖刻本景印。
明.趙南星,《趙忠毅公文集》,24卷,《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68,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據明崇禎十一年范景文等刻本景印。
明.趙南星,《味檗齋文集》,15卷,《百部叢書集成》94,《畿輔叢書》第19函,台北:藝文印書館,出版年月不一,據清光緒王灝輯刊畿輔叢書本影印。
明.趙維寰,《雪廬焚餘稿》,10卷、續草2卷、附錄1卷,《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88,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據明崇禎刻本景印。
明.潘希曾,《竹澗集》,8卷、奏議4卷、附錄1卷,《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205,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初版。
明.蔣冕,《湘臯集》,33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44,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10月台1 版,據上海圖書館藏明嘉靖三十三年王宗沐等刻本景印。
明.鄭善夫,《少谷集》,25卷,《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208,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初版。
明.盧維楨,《醒後集》,5卷、續集1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149,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10月台1版,據首都圖書館藏明萬曆三十二年至三十三刻三十八年續刻本景印。
明.霍與瑕,《霍勉齋集》,22卷、補遺1卷,台北:傅斯年圖書館古籍線裝書。
明.霍韜,《渭厓文集》,10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69,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10月台1版,據北京圖書館藏明萬曆四年霍與瑕刻本景印。
明.薛甲,《畏齋薛先生藝文類稿》,14卷、續集3卷,《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110,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不著出版年月,據明隆慶刻本影印。
明.鍾芳,《筠谿文集》,30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65,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10月台1版,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嘉靖二十七年鍾允謙刻本景印。
明.韓邦奇,《苑洛集》,22卷,《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208,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初版,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
明.歸有光,《震川先生集》,30卷、別集10卷,《四部叢刊初編》,上海:上海書店,1989年3月,據商務印書館1926年版重印。
明.瞿式耜,《瞿忠宣公集》,10卷,《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第1版,據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藏清道光十五年蔣因培許廷誥刻本影印。
明.聶豹,《雙江聶先生文集》,14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72,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10月台1版,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嘉靖四十三年吳鳳瑞刻隆慶六年印本景印。
明.魏文焲,《石室私抄》,5卷,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明崇禎四年刊本。
明.魏校,《莊渠遺書》,16卷,《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206,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初版。
明.龐尚鵬,《百可亭摘稿》,7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129,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10月台1版,據上海圖書館藏明嘉靖三十三年王宗沐等刻本景印。
明.羅明祖,《羅紋山先生全集》,18卷,《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84,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據明末古處齋刻本景印。
明.羅洪先,《念菴文集》,22卷,《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214,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初版。
明.羅玘,《圭峰集》,30卷,《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198,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初版。
明.顧潜,《靜觀堂集》,14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48,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10月台1版,據福建師範大學圖書館藏清雍正十年桂雲堂刻玉峰雍里顧氏六世詩文集本景印。
清•龔自珍,《龔自珍全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2月新1版第1次印刷。
(三)、方志
明.姚良弼修、楊載鳴纂,《惠州府志》,16卷,《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之19,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據上海古籍書店影印浙江寧波天一閣藏明嘉靖三十五年藍印本重印。
明.張治道,《嘉靖.長垣縣志》,9卷,《天一閣藏明代地方志叢刊》之15,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據寧波天一閣藏明刻本影印。
明.符錫等纂修,《韶州府志》,台北:中央圖書館善本書室據明嘉靖壬寅(二十一年)年刻本。
明.郭棐,《萬曆.粵大記》,《日本藏中國罕見地方志叢刊》,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2年11月第1版,據日本內閣文庫藏明萬曆刻本影印。
明.郭棐,《萬曆.廣東通志》,72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197,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10月台1 版,據日本內閣文庫藏明萬曆三十年刻本景印。
明.郭棐,《賓州志》,14卷,《稀見中國地方志匯刊》,北京:中國書店,1992年,據明萬曆刻本影印。
明.談愷,《虔臺續志》,5卷,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明嘉靖三十四年序刊本。
明.謝昭等編,《虔臺志》,12卷,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明天啟三年序刊本。
清.梁蒲貴等修、朱延射等纂,《光緒.寶山縣志》,14卷,台北:成文出版社,1983年3月台1版。
清.陳錫等修、趙繼序等纂,《績溪縣志》,12卷、首1卷,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5年3月台1版,據清乾隆二十年刊本影印。
清.劉廣聰纂,《康熙.程鄉縣志》,8卷,《日本藏中國罕見地方志叢刊》,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2年11月,據日本東洋文庫藏清康熙三十年刻本影印。
清.盧兆鰲等修、歐陽蓮等纂,《平遠縣志》,5卷,《中國方志叢書》,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4年12月台1版,據清嘉慶二十五年修民國二十三年重刊本影印。
二、論著
(一)、專書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資料編纂組,《中國歷代自然災害及歷代盛世農業政策資料》,北京:農業出版社,1988年12月第1版,447頁。
中國農業遺產研究室編,《中國農學史(初稿)下冊》,北京:科學出版社,1984年8月第1版,191頁。
尤韶華,《明代司法初考》,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1998年11月第1版,315頁。
毛佩琦,《中國社會通史.明代卷》,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621頁。
牛健強,《明代中後期社會變遷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8月初版,253頁。
王崇峻,《維風導俗—明代中晚期的社會變遷與鄉約制度》,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2年9月再版,287頁。
王毓銓主編,《中國經濟通史.明代經濟卷》,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2000年8月第1版,1231頁。
王學泰,《游民文化與中國社會》,北京:學苑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647頁。
曲彥斌,《乞丐史》,《中國社會民俗叢書》,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0年3月第1版,244頁。
朱紹侯主編,《中國古代治安制度史》,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94年12月1版,804頁。
朱開宇,《科舉社會、地域秩序與宗族發展——宋明間的徽州,1100–1644》,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委員會,2004年8月初版,413頁。江立華、孫洪濤,《中國流民史.古代卷》,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年6月第1版,359頁。
池子華,《中國近代流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3月第1版,250頁。
池子華,《流民問題與社會控制》,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218頁。
艾瑞克.霍布斯邦(Eric J.Hobsbawm)著、鄭明宣譯,《盜匪:從羅賓漢到水滸英雄》,台北:麥田出版社,1998年4月初版,213頁。
吳智和,《明代儒學教官》,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1年,3月初版,360頁。
吳緝華,《明代社會經濟史論叢》,台北:著者自印,1971年2月初版,452頁。
吳晗、費孝通等著,《皇權與紳權》,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年10月第1版,150頁。
呂進貴,《明代的巡檢制度—地方治安基層組織及其運作》,宜蘭:明史研究小組,2002年8月初版,260頁。
岑大利,《中國乞丐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10月初版,312頁。
李喬,《中國的師爺》,北京: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1995年6月第1版,194頁。
汪世榮,《中國古代判詞研究》,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7年2月第1版,426頁。
那思陸,《明代中央司法審判制度》,台南:正典出版文化有限公司,2002年6月1版,469頁。周震歐,《犯罪心理學》,台北:周震歐發行,1983年1月7版,328頁。
孟森,《明史講義》,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368頁。
屈超立,《宋代地方政府民事審判職能研究》,成都:巴蜀書社,2003年5月第1版,218頁。
林咏榮,《唐清律的比較及其發展》,台北:國立編譯館,1982年8月初版,838頁。
劉心玉、張質平,《賭博犯罪之研究》,台北:法務部,1982年7月,194頁。
南炳文,《佛道秘密宗教與明代社會》,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271頁。
柏樺,《明代州縣政治體制研究》,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497頁。
韋慶遠,《明代的黃冊制度》,北京:中華書局,1961年12月第1版,253頁。
唐立宗,《在「盜區」與「政區」之間——明代閩粵贛湘交界的秩序變動與地方行政演化》,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委員會,2002年8月初版,587頁。高文華主編,《中國自然災害(總論)》,北京:地震出版社,1997年12月第1版,525頁。
常建華,《明代宗族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2月第1版,489頁。
張晉藩,《中國法制通史.明代卷》,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548頁。
張晉藩,《中華法制文明的演進》,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版,613頁。
曹樹基,《中國人口史.明時期》,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526頁。
曹樹基,《中國移民史.明時期》,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7月第1版,570頁。
連啟元,《明代的獄政管理》,宜蘭:明史研究小組,2001年8月初版,236頁。
郭雙林、蕭梅花,《中國賭博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6年5月初版,363頁。
陳鴻彝,《中國古代治安簡史》,北京:群眾出版社,1998年6月第1版,255頁。
陳寶良,《中國流氓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年8月第1版,406頁。
陳寶良,《明代社會生活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3月第1版,669頁。
陸德陽,《流氓史》,《中國社會民俗史叢書》,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5年7月第1版,226頁。
麥高溫著,朱濤、倪靜譯,《中國人生活的明與暗》,北京:時事出版社,1998年2月第1版,378頁。
傅衣凌,《明代江南市民經濟試探》,台北:谷風出版社,1986年9月,158頁。
童光政,《明代民事判牘研究》,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5月第1版,228頁。
華友根,《薛允升的古律研究與改革》,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版,431頁。
馮柳堂,《中國歷代民食政策史》,北京:商務印書館,1998年4月第2次印刷,頁300頁。
馮賢亮,《明清江南地區的環境變遷與社會控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8月第1版,547頁。
楊一凡,《明初重典考》,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4月第1版,162頁。
楊一凡,《明大誥研究》,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88年12月第1版,494頁。
楊一凡,《洪武法律典籍考證》,北京:法律出版社,1992年8月第1版,262頁。
楊雪峰,《明代的審判制度》,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78年4月出版,428頁。
楊鶴皋,《宋元明清法律思想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3月第1版,307頁。
聞鈞天,《中國保甲制度》,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35年4月初版,576頁。
劉昭民,《中國歷史上氣候之變遷》,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2年3月初版,307頁。蔣孝瑀,《明代的貴族莊田》,台北: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1969年6月初版,95頁。
鄭秦,《中國法制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4月初版,348頁。
鄧雲特,《中國救荒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7年6月台1版,509頁。
謝忠志,《明代兵備道制度——以文馭武的國策與文人知兵的實練》,宜蘭:明史研究小組,2002年8月出版,247頁。
謝重光、白文固,《中國僧官制度史》,西寧:青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8月第1版,318頁。
瞿同祖,《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台北:里仁書局,1982年12月,437頁。
魏丕信(Pierre–Etienne Will)著、徐建青譯,《18世紀中國的官僚制度與荒政》,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364頁。
懷效鋒,《明清法制初探》,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版,376頁。
懷效鋒,《嘉靖專制政治與法制》,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3月第1版,260頁。
羅冬陽,《明太祖禮法之治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11月第1版,219頁。
蘇亦工,《明清律典與條例》,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393頁。
日.滋賀秀三,《清代中國的法和裁判》,東京:創文社,1984年版,401頁。
(二)、學位論文
宋國業,《明清律中的竊盜罪》,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年6月,134頁。李金澤,《明清律中的賭博罪》,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6月,107頁。金鐘博,《明代里甲制與賦役制度之關係及其演變》,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84年6月,284頁。
葉志飛,《刑事訴訟自由心證主義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3月,213頁。劉馨珺,《南宋縣衙的「獄訟」》,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1年12月。蔡瑞煙,《明律之誣告罪》,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年5月,191頁。蕭慧媛,《明代官員的乞休致仕—官場困局下求退告歸的時代現象》,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4年12月,331頁。簡松柏,《明清律之白晝搶奪罪》,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6月,103頁。(三)、一般論文
川勝守,〈明代鎮市的水柵和巡檢司制度〉,《東方學》,74期,1987年7月,頁101~115。
尹章義,〈湯和與明初東南海防〉,《國立編譯館館刊》,6卷1期,1997年6月,頁93~133。王蘭蔭,〈明代之鄉約與民眾教育〉,《明史研究論叢》,2輯,1984年7月,頁275~299。
王躍生,〈試論清代的游民〉,《中國史研究》,1991年3期,頁73~81。
巨煥武,〈明代司法人員擬議罪名之原則及方法〉,《政大法學評論》,15期,1977年2月,頁143~151。巨煥武,〈明代判決書的議由欄與照由欄及其記載方法〉,《政大法學評論》,24期,1981年12月,頁59~82。巨煥武,〈明代的訴訟費用——囚紙〉,《大陸雜誌》,62卷4期,1981年4月,頁30~45。巨煥武,〈明代律例有關官吏出入人罪的規定〉,《政大法學評論》,23期,1981年6月,頁27~63。田荔枝,〈從《折獄新語》中看判詞語言的形象性〉,《政法論叢》,1995年5期,頁51~53。
吳智和,〈明代的江湖盜〉,《明史研究專刊》,1期,1982年4月再版,頁107~137。吳智和,〈明代的縣令〉,《明史研究專刊》,7期,1984年6月,頁1~50。
巫仁恕,〈明代士大夫與轎子文化〉,《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38期,2002年12月,頁1~69。巫仁恕,〈明代的司法社會——從明人文集中的判例談起〉,《明人文集與明代研究學術研討會》宣提論文,2000年4月,頁1~35。李洵,〈明代的流民運動-中國被延緩的原始資本主義積累過程〉,《下學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8月第1版,頁84~100。
李洵,〈論明代的吏〉,《明史研究》,4輯,1994年12月,頁51~59。
杜婉言,〈明代訴訟制度〉,《中國史研究》,1996年2期,頁74~86。
周致元,〈明代的宗室犯罪〉,《安徽大學學報》,1997年5期,頁94~100。
邱澎生,〈真相大白?明清刑案中的法律推理〉,收入熊秉真編,《讓證據說話─中國篇》,台北:麥田出版公司,2001年8月初版,頁135~198。
林延清,〈論明代中期京畿地區莊田的膨脹和清理〉,《明清史》,2000年6期,頁2~8。
林金樹,〈明代中後期江南的土地兼併〉,《中國史研究》,1987年2期,頁29~40。
林麗月,〈晚明「崇奢」思想隅論〉,《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報》,19期,1991年6月,頁215~234。柏樺,〈明清州縣司法審判中的「六濫」現象〉,《清史研究》,2003年1期,頁27~35。
曹國慶,〈王守仁與南贛鄉約〉,《明史研究》,3輯,1993年7月,頁67~74。
曹國慶,〈明代鄉約推行的特點〉,《中國文化研究》,春之卷,15期,1997年,頁17~23。
陳柯雲,〈略論明清徽州的鄉約〉,《中國史研究》,1990年4期,頁44~55。
陳茂山,〈試論明代中後期的社會風氣〉,《史學集刊》,1989年4期,頁31~40。
陳寶良,〈明代巡檢司初探〉,《天府新論》,1992年6期,頁82~86。
黃仁宇,〈晚明:一個停滯但注重內省的時代〉,《歷史月刊》,56期,1992年9月,頁90~101。黃桂蘭,〈晚明文士風尚〉,《東南學報》,15期,1992年12月,頁139~158。黃彰健,〈明洪武永樂朝的榜文峻令〉,《史語所集刊》,46本4冊,1975年10月,頁557~594。葉顯恩,〈晚明珠江三角洲區域社會情態的忠實記錄—《盟水齋存牘》簡介〉,《廣東社會科學》,1997年1期,頁74~77。
滿志敏,〈明崇禎後期大蝗災分布的時空特徵探討〉,《歷史地理》6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9月第1版,頁232~244。
趙世瑜,〈明代府縣吏典社會危害初探〉,《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88年4期,頁53~61。
銜微,〈明代的里甲制度〉,《歷史教學》,1963年4期,頁40~41。
劉偉,〈明代里甲制度初探〉,《華中師範學報》,1982年3期,頁93~100。
蔡嘉麟,〈明代的南贛參將——兼論南贛地區的軍事防禦體系〉,《明史研究專刊》,13期,2002年3月,頁39~71。鄧嗣禹,〈明大誥與明初之政治社會〉,《書目季刊》,1卷1期,1966年9月,頁21~35。濱島敦俊,〈明代判牘〉,《中國史研究》,1996年1期,頁111~121。
藍東興,〈明朝中後期奢侈浮靡之風當議〉,《西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3年2期,頁79~83。
懷效鋒,〈明代宗藩的犯罪與處罰〉,《政法論壇》,1988年3期,頁68~75。
羅麗馨,〈明代災荒時期之民生-以長江中下游為中心〉,《明清史》,2000年4期,頁41~52。
欒成顯,〈明代里甲編制原則與圖保劃分〉,《史學集刊》,1997年4期,頁20~25。
三、工具書
山根幸夫,《新編明代史研究文獻目錄─付韓國明代史文獻目錄》,東京:汲古書院,1993年11月,313頁。
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明代政治制度史全體研究生編,《明代政治制度史類目初稿》,宜蘭:明史研究小組,2000年6月1版,120頁。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編,《中國近八十年明史論著目錄》,鎮江:江蘇人民出版社,1981年2月1版,449頁。
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臺主編,《中國地方志聯合目錄》,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1月1版,854頁。
中國歷史大辭典‧明史編纂委員會編,《中國歷史大辭典‧明史卷》,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5年12月1版,545頁。
引得編纂處編,《八十九種明代傳記綜合引得》,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8月1版,927頁。
牛平漢編著,《明代政區沿革綜表》,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1997年10月1版,571頁。
王德毅主編,《中華民國台灣地區公藏方志目錄》,臺北:漢學研究資料及服務中心,1985年3月版,315頁。
吳智和,《明史研究中文報刊論文專著分類索引》,臺北:編者油印本,1976年。吳智和,《中國史研究指南IV‧明史》,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0年5月初版,頁3~74。
吳智和,《戰後台灣的歷史學研究1945~2000.明史》,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2004年,頁1~102。
李小林、李晟文,《明史研究備覽》,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88年2月1版,494頁。
武樹臣主編,《中國傳統法律文化辭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636頁。
徐泓,〈六十年來明史之研究〉,收入《六十年來之國學》(3),臺北:正中書局,1974年,頁379~452。
高潮、馬建石主編,《中國古代法學辭典》,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89年版,552頁。
南炳文,《20世紀中國明史研究回顧》,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1年月第1版,279頁。
國立中央圖書館,《明人傳記資料索引》,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1978年1月再版,1171頁。
國立中央圖書館特藏組編輯,《國立中央圖書館善本書目》,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1986年12月增訂2版,1887頁。
國立中央圖書館特藏組編輯,《台灣公藏方志聯合目錄增訂本》,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1981年10月出版,248頁。
張偉仁主編,《中國法制史書目》,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76年6月,1334頁。
漢學研究中心資料組編,《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海外佚存古籍書目初編》,臺北:漢學研究中心,1990年3月初版,62頁。
謝國楨編著,《增訂晚明史籍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2月1版,1154頁。
趙毅、欒凡,《20世紀明史綜述》,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11月第1版,35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