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中文部份
一、專書:作家作品書目
三劃
下村作次郎著,邱振瑞譯,1997/2:《從文學讀台灣》,台北:前衛出版社。
上野千鶴子著,劉靜貞、洪金珠譯,1997/6/24:《父權體制與資本主義──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台北:時報文化出版。
女鯨詩社編,1999/9a:《詩潭顯影》,台北:書林出版社。
女鯨詩社編,2001/9b:《震鯨──九二一大地震二週年紀念詩專輯》,台北:書林出版社。
四劃
尹肇池編,1975/6:《中國新詩選──從五四運動到抗戰勝利》,香港:公開進修學院。
文訊雜誌社主編,1995/3~5:《台灣現代詩史論──台灣現代詩史研討會實錄》,台北:文訊雜誌社。
王逢振,1996/1:《女性主義》,台北:揚智文化事業。
王麗華,1997:《他們對著我的窗口演講》,高雄:春暉出版社。
王雅各,1999/10:《臺灣婦女解放運動史》,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王向遠,2002/3:《比較文學學科新論》,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中島利郎編,2003/3:《1930年代台灣鄉土文學論戰資料》,高雄:春暉出版社。
五劃
古繼堂著,1987/6:《柔美的愛情──台灣女詩人十四家》,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
白靈,1991/12/30:《一首詩的誕生》,台北:九歌出版社。
加斯東‧巴舍拉(Gaston Bachelard)作,龔卓軍、王靜慧譯,2003/8:《空間詩學》,台北:張老師文化事業。
六劃
朱光潛,1962/9:《詩論》,台北:正中書局。
羊子喬,1985/5/4:《收成》,台北:鴻蒙文學出版。
米歇爾(A.Michel)著,張南星譯,1989/2/16:《女權主義》,台北:遠流出版社。
西蒙‧德‧波娃(Simone de Beauvoir, 1908-1986)原著,歐陽子譯,1992/9a:《第二性》,台北:志文出版社。
西蒙‧德‧波娃(Simone de Beauvoir, 1908-1986)著,周以光譯,1999/9b:《女賓》,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
向明,1997/2/15:《新詩50問》,台北:爾雅出版社。
安.凱斯蒙(Ann Casement)著,廖世德譯,2004/1:《榮格:分析心理學巨擘》,台北:生命潛能文化事業出版。
七劃
杜潘芳格,1977/3a:《詩集.慶壽.笠叢書》,台北:笠詩刊社。
杜潘芳格,1986/2 b:《潘芳格詩集/淮山完海》,台北:笠詩刊社。
杜國清譯著,1980/8/10:《西順三郎的詩與詩學》,高雄:春暉出版。
杜芳琴,1988/10:《女性觀念的衍變》,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
李昂,1983/11:《殺夫──鹿城故事》,台北:聯合報社。
李魁賢,1987/1/15a:《台灣詩人作品論》,台北:名流出版社。
李魁賢,1994/6b:《詩的見證》,台北:台北縣立文化中心出版。
李魁賢,1997/7c:《詩的挑戰》,台北:台北縣立文化中心出版。
李喬、杜文靖、利玉芳、李魁賢、李昂、許素蘭、鄭炯明主編,1997/5:《一九九五/一九九六‧台灣文學選》,台北:前衛出版社。
李元貞,1995/6a:《女人詩眼》,台北:台北縣立文化中心出版。
李元貞,2000/11/30 b:《女性詩學──台灣現代女詩人集體研究》,台北:女書文化事業。
李元貞,2000/12c:《紅得發紫──台灣現代女性詩選》,台北:女書文化事業。
李漢偉,1997/10:《台灣新詩的三種關懷》,板橋:駱駝出版社。
李癸雲,2002/5:《朦朧、清明與流動──論台灣現代女性詩作中的女性主體》,台北:萬卷樓圖書。
利玉芳,1986/2a:《利玉芳詩集/活的滋味》,台北:笠詩刊社。
利玉芳,1991/2 b:《貓》,台北:笠詩刊社。
吳思敬,1996/10:《心理詩學》,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
吳當,1997/2/1:《新詩的智慧》,台北:爾雅出版社。
江文瑜,1998/11/1:《詩在女鯨躍身繫浪時》,台北:書林出版社。
八劃
林以亮編選,1963/11:《美國詩選》,台北:今日世界再版。
林亨泰,1968/1a:《現代詩的基本精神──論真摯性》,台北:笠詩社。
林亨泰,1980/5 b:《跨不過的歷史》,台北:尚書文化出版社。
林亨泰,1994/6 c:《找尋現代詩的原點》,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
林亨泰主編,1995/6/10 d:《台灣詩史「銀鈴會」論文集》,彰化:台灣磺溪文化學會。
林明德,2001/6:《台灣現代詩經緯》,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
林鷺,2004/12:《星菊》,板橋:台北縣政府文化局。
孟樊,1995/6:《當代台灣新詩理論》,台北:揚智文化事業。
邱貴芬,1997/9/1a:《仲介台灣、女人》,台北:元尊文化。
邱貴芬,1998/3/1b:《「(不)同國女人」聒噪》,台北:元尊文化。
汪景壽、王宗法、計璧瑞著,1999/3:《愛染祕圖-杜國清情詩論》,台北:
桂冠圖書。
九劃
拜倫原著,王碧瓊譯,1984/2:《拜倫抒情詩選》,台北:五洲出版社。
胡品清譯,1987/9:《愛的變奏曲》,台北:漢藝色研文化事業。
俞智敏、陳光達、陳素梅、張君玫譯,Pamela Abbott and Claire Wallace原著,1996/1:《女性主義觀點的社會學》(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Feminist Perspectives),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十劃
夏濟安,1971/3:《夏濟安選集》,台北:志文出版社。
格蕾.格林(Gayle Greene)、考比里亞.庫恩(Coppelia kahn)編,陳引馳譯,1995/7/12:《女性主義文學批評》,板橋:駱駝出版社。
唐荷,2003/2:《女性主義文學理論》,台北:揚智文化事業。
十一劃
陳鼓應編,1967/4:《存在主義》,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陳秀喜,1971/12/15a:《覆葉》,台北:笠詩刊社。
陳秀喜,1986/2 b:《陳秀喜詩集/嶺頂靜觀》,台北:笠詩刊社。
陳明台著,1980/11:《心境興風景》,台中:台中縣立文化中心。
陳義芝,1999/9a:《從半裸到全開──臺灣戰後世代女詩人的性別意識》,台北:臺灣學生書局。
陳義芝主編,1999/1/1b:《台灣文學經典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聯經出版社。
陳芳明,2002/4/1:《後殖民台灣──文學史論及其周邊》,台北:麥田出版。
張漢良、蕭蕭編著,1979/11/1a:《現代詩導讀:導讀篇二》,台北故鄉出版社。
張漢良、蕭蕭編著,1979/11/1b:《現代詩導讀:導讀篇三》,台北故鄉出版社。
張漢良、蕭蕭編著,1979/11/1c:《現代詩導讀:批評篇》,台北故鄉出版社。
張默,1981/6/6a:《剪成碧玉葉層層》,台北:爾雅出版社。
張默,1997/5/10b:《台灣現代詩概觀》,台北:爾雅出版社。
張京媛主編,1992/1:《當代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張昭仁、謝立信編,1996/2:《噤聲五十年──台灣人民口述歷史》,台北:海洋國家文化出版社。
張柯圳,2002/2:《希臘文化哲學》,台北:時英出版社。
雪萊原著,李念慈譯,1986/9:《雪萊抒情詩選》,台北:五洲出版社。
十二劃
惠特曼著,簡流譯,1976:《惠特曼選集》,臺南:東海出版社。
覃子豪,1977/7/3:《詩的解剖》,台中:新企業世界出版社。
黃邦君、鄒建軍編著,1988/4:《中國新詩大辭典》,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
彭瑞金、許素蘭、李敏勇主編,1995/4a:《一九九四‧台灣文學選》,台北:前衛出版社。
彭瑞金主編,2003/4/15b:《文學台灣》第46期,高雄:文學台灣雜誌社。
彭瑞金主編,2004/1c:《文學台灣》第49期,高雄:文學台灣雜誌社。
十三劃
荻原朔太郎原著,徐復觀譯,1956/4:《詩的原理》,台北:臺灣學生書局。
楊匡漢、劉福春編,1988/8:《西方現代詩論》,廣州:花城出版社。
楊翠,1993/5/15:《日據時期台灣婦女解放運動──以《台灣民報》為分析場域(一九二○~一九三二)》,台北:時報文化出版。
楊宗翰主編,2002/1a:《文學經典與台灣文學》,永和:富春文化事業。
楊宗翰,2002/6 b:《台灣文學的當代視野》,台北:文津出版社。
十四劃
趙天儀,1972/3a:《美學與批評》,台北:有志圖書出版。
趙天儀,1976/6b:《裸體的國王》,台北:香草山出版。
趙天儀,1978/4/27c:《牯嶺街》,高雄:三信出版社。
趙天儀,1980/3d:《現代美學及其他》,台北:東大圖書。
趙天儀,1998/5 e:《台灣現代詩鑑賞》,台中:台中市立文化中心,。
趙天儀,2002/5f:《時間的對決──台灣現代詩評論集》,永和:富春文化事業。
趙孝萱等作,黎活仁等主編,2001/10:《女性的主體性:宋代的詩歌與小說》,台北:大安出版社。
趙衛民,2003/2:《新詩啟蒙》,台北:業強出版社。
蓉子,1977/12a:《天堂鳥》,台北:道聲出版社。
蓉子,1990/10b:《青少年詩國之旅》,台北:業強出版社。
十五劃
劉若愚原著,杜國清中譯,1977/6/30a:《中國詩學》,台北:幼獅文化。
劉若愚著,杜國清譯,1981/9:《中國文學理論》,台北:聯經出版社。
劉耀中著,傅偉勳、韋政通主編,1995/9:《榮格》,台北:東大圖書。
劉維瑛,2000/12:《八○年代以降台灣女詩人的書寫策略》,台南:台南市立
圖書館。
鄭愁予,1979/9:《鄭愁予詩集》,臺北:洪範書店。
鄭明娳主編,1993/5/15:《當代台灣女性文學論》,台北:時報文化出版。
鄭清文著,林之助繪,2000/4:《天燈.母親》,台北:玉山社出版。
蔡源煌,1987/12:《從浪漫主義到後現代主義》,台北:雅典出版社。
蔡秀菊,1997/4a:《蛹變詩集》,台中:台中市立文化中心。
蔡秀菊,1998/5b:《懷念相思林》,台中:台中市立文化中心。
蔡秀菊,2003/10c:《春天的e-mail》,高雄:春暉出版社。
葉淑霞編譯,1991/10/1:《英美名詩選》,台北:學習出版有限公司。
葉舒先,1999/9:《性別詩學》,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十七劃
鍾玲,1989/6:《現代中國繆司──臺灣女詩人作品析論》,台北:聯經出版社。
蔣文光,1993/7:《中國書法史》,台北:文津出版社。
十八劃
顏元叔,1960/1/30:《文學的玄思》,台北:驚聲文庫。
聶魯達(Pablo Neruda)著,陳黎、張芬齡譯,1999/6/10:《一百首愛的十四行詩》,台北:九歌出版社。
十九劃
羅伯特‧霍普克(Robert H. Hopcke)作,蔣韜譯,1997/1:《導讀榮格》,台北:立緒文化。
二、文獻
(一)學位論文
四劃
王碧蓮,2004/6:<國中國文教科書中臺灣文學作品之編選及詮釋研究>,台北:台北師範學院台文所碩論。
五劃
台灣筆會主辦,1996/12/22:《女性文學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台灣立報協辦。
七劃
何慧芳,2001/6/20:<由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及榮格之分析心理學探討維吉尼亞‧吳爾芙的小說《燈塔行》>,嘉義:南華大學中文所碩論。
李友煌,2004:<異質的存在──錦連詩研究>,台南:成功大學台文所碩論。
八劃
金尚浩,2000/1:<中國早期三大新詩人研究>,高雄:中山大學中研所博論。
十一劃
陳玉玲,1999a:<李昂《殺夫》的陰性書寫──論李昂《殺夫》>,載陳義芝主編:《台灣文學經典研討會論文》,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聯經出版事業公司,頁170-181。
陳玉玲,2001b:<王貞文基督教小說研究>,《臺北師院語文集刊》第6期,頁57-77。
十二劃
阮美慧,1997/5a:<笠詩社跨越語言的一代詩人研究>,台中:東海大學中
文所碩論。
阮美慧,2002/6b:<台灣精神的回歸:六、七○年代台灣現代詩風的轉折>,
台南:成功大學中文所博論。
十四劃
廖卓成等,2004/11:<北師語文集刊紀念陳玉玲教授專號「序」>(紀念陳玉玲老師專輯),《臺北師院語文集刊》第9期,台北:國立臺北師範學院。
十五劃
劉維英,2004:<從流動的記憶連結,或繼續──試論笠下女詩人的記憶書
寫>,台北:國家台灣文學館。
十七劃
戴寶珠,1996/2:<「笠詩社」詩作集團性之研究>,台北:政治大學中研所碩論。
(二)期刊論文
七劃
余姒,2000:<建構臺灣文學的主體性──專訪陳玉玲教授>,《文訊月刊》第181期,頁56-59。
李潼,2001/5:<尋找文學苗圃的臺灣原生種──讀陳玉玲編選的「臺灣文學讀本」>,《文訊月刊》第187期,頁28-29。李魁賢,2004/1/29:<死神啊,不要偷笑>,《文學台灣》第49期,頁4。
八劃
林盛彬,2003/5:<現代詩話──陳玉玲詩集「月亮的河流」>,《文訊月
刊》第235期,頁137-143。
十劃
翁聖峰,2004/3:<以生命寫詩──悼念詩人學者陳玉玲>,《文訊月刊》 第221期,頁129-132。
十一劃
陳玉玲,1990/6a:<台灣八○年代環境運動下的文學觀察>,《台灣文學觀察雜誌》,頁42。
陳玉玲,1995 b:<瘖啞的情結:《混聲合唱──「笠」選集》的不平之鳴>,《文學台灣》第15期,頁140-171。
陳玉玲,1996 c:<女性與台灣文藝的發展>,《文訊月刊》第127期,頁35-37。
陳玉玲,1996/9d:<女性童年的烏托邦>,《中外文學》第25卷4期,頁103-130。
陳玉玲,1997e:<台灣女性的內在花園:陳秀喜的新詩研究>,《竹塹文獻》第4期,頁6-25。
陳玉玲,1997 f:<孤兒的傷痕:吳濁流的台灣悲情>,《台灣文藝》第159期,頁3-50。
陳玉玲,1998 g:<二二八的新詩世界>,《中外文學》第27卷1期,頁27-55。陳玉玲,1999 h:<台灣八○年代的政治詩:以《笠》詩刊為主的觀察>,《文訊月刊》第166期,頁67-70。陳玉玲,1999i:<空間的詩學:李魁賢新詩研究>,《文學台灣》第30期,頁178-208。
陳玉玲,1999j:<農村的烏托邦:鄭清文的童話空間>,《文學台灣》第31期,頁207-228。
陳玉玲,2002k:<葉石濤小說中的女性原型>,《葉石濤及其同時代作家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293-320。
陳玉玲,2003l:<咳嗽>,《文學台灣雜誌社》第48期。
陳玉玲,2004m:<祈禱文──愛與感謝>,《文學台灣》第49期,頁178。
陳玉玲,2004/1n:<死神>,《文學台灣》第49期,頁179。
(三)詩集、文集論文
七劃
李元貞:<女體與陰性書寫>,載陳玉玲:《月亮的河流》,台北:桂冠圖書出版,2002/6,頁1-3。
江文瑜:<月陰/樂音的旋律>,載陳玉玲:《月亮的河流》,台北:桂冠圖書出版,2002/6,頁5-10。
九劃
施懿琳:<月亮的河呀它慢慢地流>,載陳玉玲:《月亮的河流》,台北:桂冠圖書出版, 2002/6,頁11-20。
十一劃
陳玉玲:<導讀──論鄭清文的《天燈‧母親》>,載鄭清文著、林之助繪:《天燈.母親》,台北:玉山社出版,2000/4,頁186-210。
(四)報紙
七劃
李元貞,2002/6/14:<談陳玉玲的《月亮的河流》>,【台灣日報】,第25
版「台灣副刊」。
十一劃
陳玉玲,1981/5/29A:<寫于春天──給士爾>,【中華日報】,第9版。
陳玉玲,1990/5/30B:<論鄭清文的天燈‧母親>,【自立晚報】,第15版。
陳玉玲,1991/9/15C:<死了一個精神病患之後>,【自由時報】,第18頁「自
由副刊」。
陳玉玲,1996/10/5D:<傷痕與再生──吳濁流的台灣深情>,【中央日報】,
第19版「中央副刊」。
陳玉玲,1996/12/5E:<自殺的臨床治療>,【台灣日報】,第23版「非台北
觀點」。
陳玉玲,1996/12/19F:<彭婉如之死與婦女運動>,【台灣日報】,第23版
「非台北觀點」。
陳玉玲,1997/1/2G:<狂歡!一九九七>,【台灣日報】,第23版「非台北
觀點」。
陳玉玲,1997/1/11H:<女人與詩人>,【台灣日報】,第23版「台灣日日詩」。
陳玉玲,1997/1/16I:<台灣之歌>,【台灣日報】,第23版「非台北觀點」。
陳玉玲,1997/1/30J:<祖國的幻滅>,【台灣日報】,第23版「非台北觀點」。
陳玉玲,1997/2/13K:<死神的交易>,【台灣日報】,第23版「非台北觀點」。
陳玉玲,1997/2/27L:<追悼二二八義士>,【台灣日報】,第23版「非台北
觀點」。
陳玉玲,1997/3/13M:<文學之顛覆與重建>,【台灣日報】,第23版「非台
北觀點」。
陳玉玲,1997/3/19N:<不孕症>,【台灣日報】,第23版「台灣日日詩」。
陳玉玲,1997/3/27O:<檳榔西施的威脅>,【台灣日報】,第23版「非台北
觀點」。
陳玉玲,1997/4/10P:<孕婦的憂慮>,【台灣日報】,第23版「非台北觀點」。
陳玉玲,1997/4/24Q:<香港悲歌>,【台灣日報】,第23版「非台北觀點」。
陳玉玲,1997/5/8R:<「黑色恐怖」的來臨>,【台灣日報】,第23版「非
台北觀點」。
陳玉玲,1997/5/22S:<樊籠中的女人>,【台灣日報】,第23版「非台北觀
點」。
陳玉玲,1997/6/5T:<電子雞與流浪狗>,【台灣日報】,第27版「非台北
觀點」。
陳玉玲,1997/6/19U:<香港大學的回憶>,【台灣日報】,第27版「非台北
觀點」。
陳玉玲,1997/7/3V:<逃離中國>,【台灣日報】,第27版「非台北觀點」。
陳玉玲,1997/7/17W:<陳秀喜的新詩世界>,【台灣日報】,第27版「非台
北觀點」。
陳玉玲,1997/7/31X:<女人的故事>,【台灣日報】,第27版「非台北觀點」。
陳玉玲,1998/1/24Y:<「黃金巷」的難題>,【台灣日報】,第27版「非台
北觀點」。
陳玉玲,1998/6/27Z:<童年的遊戲>,【台灣日報】,第27版「台灣副刊」。
陳玉玲,1998/7/12a:<木棉花開>,【台灣日報】,第27版「台灣日日詩」。
陳玉玲,1999/9/6b:<月亮的河流>,【台灣日報】,第35版「台灣日日詩」。
陳玉玲,1999/10/13c:<泥土的質感──論張芳慈的詩>(上),【台灣日報】,
第31版「詩人論」。
陳玉玲,1999/10/14d:<泥土的質感──論張芳慈的詩>(下),【台灣日報】,
第31版「詩人論」。
陳玉玲,2000/1/17e:<青蛙王子>,【台灣日報】,第35版「台灣日日詩」。
陳玉玲,2000/4/22f:<墨魚>,【台灣日報】,第31版「台灣日日詩」。
陳玉玲,2000/5/31g:<作繭自縛>,【中央日報】,第22版「導讀二」。
陳玉玲,2000/11/7h:<誰有權詮釋?>,【台灣日報】,第35版「台灣副刊」。
陳玉玲,2000/11/9i:<卸下悲涼找尋厚實原味>(一),【台灣日報】,第35
版「第二屆《中縣文學獎》新詩類評審會議記錄」。
陳玉玲,2000/11/11j:<卸下悲涼找尋厚實原味>(二),【台灣日報】,第31
版「第二屆《中縣文學獎》新詩類評審會議記錄」。
陳玉玲,2000/11/12k:<卸下悲涼找尋厚實原味>(三),【台灣日報】,第
31版「第二屆《中縣文學獎》新詩類評審會議記錄」。
陳玉玲,2000/11/13l:<卸下悲涼找尋厚實原味>(四),【台灣日報】,第31版「第二屆《中縣文學獎》新詩類評審會議記錄」。
陳玉玲,2001/1/7m:<拾荒的詩人>,【台灣日報】,第31版「評審意見」。
陳玉玲,2001/1/17n:<世紀交會的曙光>(上),【台灣日報】,第31版「每
月詩評」。
陳玉玲,2001/1/18o:<世紀交會的曙光>(下),【台灣日報】,第31版「每
月詩評」。
陳玉玲,2001/4/25p:<《女鯨談詩》女人與詩人>,【自由時報】,第39版。
(五)網路資源
七劃
利玉芳,2003/4/24:<溫度與情欲──「談烤魷魚」>,【自由時報新聞網‧
女鯨談詩】。
http://www.libertytimes.com/2003/new/apr/21/liffe/article-4.htm.
十劃
翁聖峰,2004/3:<以生命寫詩──悼念詩人學者陳玉玲>,《文訊月刊》第221期。
http://home.kimo.com.tw/weng1256.tw/yilin.htm
十一劃
陳玉玲,1997/4a:<科學家與文學家的交會──靜宜大學校長李家同談閱讀
>,【中華民國資訊學會通訊】,第一卷第二期。
http://www.iicm.org.tw/communication/cl_2/page03.html
陳玉玲,2000/4/6b:<期待新政府的語言政策>,原載【自由時報‧自由廣
場】,【台灣文學研究工作室】。
http://ws.twl.ncku.edu.tw/hak-chia/t/tan-giok-leng/sin/cheng-hu-gigian.htm
陳玉玲,2000/10/25c:<霧>、<春夏秋冬>、<寶寶不要怕>,【文學台灣
電子報】,第35期。
http://www.oklocal.com/literarytw/
陳玉玲,2001/12/17d:<葉石濤小說中的女性原型>,【台灣新聞報】,第12
版。
http://www.news-data.com
十三劃
莊萬壽,2004/2/25:<台灣才女──陳玉玲>,【自由新聞網‧自由廣場】。
http://www.libertytimes.com/2004/new/feb/25/today-04.htm
貳、英文部份
Ann Casement.(2001). Carl Gustav Jung, London :SAGE.
Gayle Greene and Coppelia Kahn.(1985). Making a difference :feminist literary criticism, New York:Methuen.
Karl Shapiro.(1962). Prose keys to modern poetry, New York:Evanston, Ill.
Robert H. Hopcke.(1999). A guided tour of the collected works of C.G. Jung, Boston :Shambhala.
Simone de Beauvoir .(1989).The second sex, New York:Vintage Boo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