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2)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17 06:5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李秋美
研究生(外文):Chiu-Mei Li
論文名稱:醫院藥師對用藥疏失認知、調劑疏失因素及用藥安全管理現況之探究-以台中縣、市醫院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the Cognition of Hospital Pharmacists upon Awareness of Medication Errors, Causes of Dispensing Errors and the Current Management of Medication Safety - An Example of Hospitals in Taichung City and County
指導教授:方祥明方祥明引用關係張琦雅張琦雅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Hsiang-Ming FangChi-Ya Cha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靜宜大學
系所名稱:企業管理研究所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企業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5
畢業學年度:93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08
中文關鍵詞:用藥疏失調劑疏失用藥安全管理
外文關鍵詞:medication errordispensing errormedication safety management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6
  • 點閱點閱:133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6
本研究透過問卷調查方式,瞭解醫院藥局藥師對用藥疏失認知、調劑疏失因素及用藥安全現況的一般情形,並比較是否會因藥師個人特質及醫院特質各構面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本研究之研究對象,包括台中縣、市52家醫院藥師,共寄出694份問卷,有效回收321份問卷,回收率為46.25%,問卷調查資料採因素分析、信度分析、描述性統計分析、t檢定及ANOVA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的描述、分析與討論。
研究結果獲得下列結論:
1.在風險知覺上,醫院藥師在工作時較常發現醫師有處方不適當的問題發生,而較少發現藥師有漏發給錯藥物的情形發生。
2.醫院藥師傾向於將藥師身心狀況、藥師專業能力及工作流程設計視為調劑疏失的重要因素,而藥物產品因素較為不重要。
3.醫院藥師傾向於認為,醫院用藥安全現況以安全設備表現較佳,而以安全管理與安全訓練表現較差。
4.醫院藥師對用藥疏失的認知,不會因藥師個人特質的不同而有所差異。醫院藥師對調劑疏失因素,會因藥師個人用藥疏失經驗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5.醫院藥師對用藥疏失的認知、調劑疏失因素及用藥安全管理現況,會因醫院的地理位置、評鑑等級及用藥安全委員會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依據研究結論,對醫院藥師及醫院,提出下列建議:
1.在藥師方面:藥師調劑時應確實遵守「三讀五對」之規定,並積極提升自我專業能力,參與藥物治療之監測。
2.在醫院管理者方面:醫院的相關政策與用藥流程應確保合理的工作人員及工作量,並提供適當的工作環境。應建構電腦醫囑藥物警訊系統,以避免不適當處方或用藥錯誤的發生。應成立用藥疏失工作小組,一同監測與管理用藥疏失事件。
This study conducted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the cognition of hospital pharmacists upon awareness of medication errors, causes of dispensing errors and the current management of medication safety. The collected data were further analyzed to find out whether or not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individual pharmacists and hospitals affect the above factors.
Participants of this study were pharmacists from 52 hospitals in Taichung City and County. A total of 694 questionnaires were sent out; 321 valid copies were retrieved, 46.25% of return-in rate. Research methods included Factor Analysis, reliability analysis,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test and ANOVA in the study to describe, analyze and discuss the data collected through questionnaires.
Results of the study lead to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1.On risk awareness, the hospital pharmacists were more aware of inappropriate prescriptions by physicians than dispensing errors including drug omission and wrong drug by pharmacists.
2.The hospital pharmacists tended to view the physical-mental condition and professional ability of pharmacists and design of work-flow, rather than products of medicine, as important causes of dispensing errors.
3.On management of medication safety, the hospital pharmacists tended to give higher ratings on performance of safety equipment and lower ratings on safety management and training.
4.No difference was detected in the cognition on medication error awareness among pharmacists of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However, differences were shown in the cognition on causes of dispensing errors among pharmacists who have different experience in dispensing errors.
5.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the pharmacists’ cognition on awareness of medication errors, factors of dispensing errors and medication safety management among hospitals of different geographic locations, evaluation ratings and medication safety committees.
Based on the above conclusions, this research provides the following advises to pharmacists and hospital managers:
1.Pharmacists should always observe the rule for preventing dispensing errors, and seek to develop their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take part in medication monitoring.
2.Hospital managers should ensure that reasonable manpower and work-load are properly stipulated in hospital policy and medication flow charts and a sound working environment is provided. It is also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 medication alert system to prevent inappropriate prescriptions or medication errors, and further setup a medication error preventing team for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of medication errors.
目錄
目錄…Ⅰ
表目錄…Ⅲ
圖目錄…Ⅴ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3
第三節 研究流程…4
第二章 文獻探討…5
第一節 用藥疏失…5
第二節 調劑疏失…13
第三節 用藥安全管理…23
第三章 研究方法…31
第一節 研究設計與架構…31
第二節 研究假設…34
第三節 研究對象…36
第四節 研究工具與變項操作型定義…39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方法…54
第四章 研究結果…55
第一節 醫院藥師對用藥疏失認知、調劑疏失因素用藥安全管理現況分析55
第二節 醫院藥師對用藥疏失認知及調劑疏失因素在藥師個人特質上的差異比較…62
第三節 醫院藥師對用藥疏失認知、調劑疏失因素及用藥安全管理現況在醫院特質上的差異比較…68
第四節 研究結果總結…7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80
第一節 結論…80
第二節 建議…92
第三節 研究限制…96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97
英文部分…101
附錄
附錄一 問卷調查表…103
附錄二 台中縣、市醫療機構名稱及評鑑等級…108
表目錄
表2-1:病人安全相關名詞解釋…7
表2-2:用藥人員疏失類型…10
表2-3:醫院藥局調劑作業…14
表2-4:用藥疏失研究文獻…17
表2-5:用藥疏失因素及調劑疏失因素…20
表3-1:醫院藥師取樣與問卷回收情形…36
表3-2:藥師個人特質及醫院特質資料分佈…38
表3-3:研究變項之操作型定義…40
表3-4:用藥疏失認知題目的項目分析結果…46
表3-5:用藥疏失認知題目的因素分析結果…46
表3-6:調劑疏失因素題目的項目分析結果…48
表3-7:調劑疏失因素題目的因素分析結果…49
表3-8:調劑疏失因素題目的相關矩陣…48
表3-9:用藥安全管理現況題目的項目分析結果…52
表3-10:用藥安全管理現況題目的因素分析結果…53
表3-11:用藥安全管理現況題目的相關矩陣…52
表4-1:醫院藥師用藥疏失認知各題項敘述統計分析表…56
表4-2:醫院藥師調劑疏失因素各題項敘述統計分析表…58
表4-3:醫院藥師調劑疏失因素各構面敘述統計分析表…59
表4-4:醫院用藥安全管理現況各題項敘述統計分析表…61
表4-5:性別與用藥疏失認知及調劑疏失因素之t檢定分析…62
表4-6:年齡與用藥疏失認知及調劑疏失因素之ANOVA分析…63
表4-7:工作年資與用藥疏失認知及調劑疏失因素之ANOVA分析…64
表4-8:工作職稱與用藥疏失認知及調劑疏失因素之ANOVA分析…65
表4-9:用藥疏失經驗與用藥疏失認知及調劑疏失因素之t檢定分析…66
表4-10:藥事安全教育訓練與用藥疏失認知及調劑疏失因素之ANOVA分析67
表4-11:醫院地理位置與用藥疏失認知、調劑疏失因素及用藥安全 管理現況之t檢定分析…69
表4-12:醫院評鑑等級與用藥疏失認知、調劑疏失因素及用藥安全管理現況之ANOVA分析…71
表4-13:用藥安全委員會與用藥疏失認知、調劑疏失因素及用藥安全管理現況之ANOVA分析…73
表4-14:醫院藥師對用藥疏失認知及調劑疏失因素與藥師個人特質之各項假設的考驗結果…76
表4-15:醫院藥師對用藥疏失認知、調劑疏失因素及用藥安全管理現況與醫院特質之各項假設的考驗結果…79
圖目錄
圖1-1:研究流程圖…4
圖2-1:風險判斷的動態過程圖…11
圖2-2:醫院用藥流程…13
圖3-1:研究架構…32
參考文獻-中文部分
尤進泰(2004),健保IC卡內存醫令與醫師處方用藥安全檢核系統設計實作,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工程科學系專班,臺南市。
王博彥(2004),各層級醫療院所門診藥物交互作用分析-以全民健康保險學術研究資料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醫學大學醫學資訊研究所,臺北。
王瑩玉、劉惠文(2004),某教學醫院藥物不良反應之通報與評估,臺灣臨床藥學雜誌,12(1),1-16。
石崇良、侯勝茂、薛亞聖、鍾國彪、蘇喜、廖熏香(2005),異常事件通報系統與通報障礙,臺灣醫學,9(1),63-70。
吳立雅(2004),以人機介面觀點探討醫令資訊系統的用藥疏失因素及介面設計原則,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元智大學資訊傳播學系,桃園縣。
吳明隆(2005),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台北:知城數位科技。
吳惠美、施李碧玉(2004),藥物交互作用之發生率及發生機轉,北市醫學雜誌,1(3),372-379。
吳錦生、林旭志、何玉娟、張秀芳(2005),某區域教學醫院藥物不良反應通報分析,醫院,38(1),1-12。
吳聰智(2000),安全績效及其相關研究,工業安全衛生月刊,130,21-30。
李安榮、譚延輝(2000),臺灣藥學教育的省思與改革,臺灣臨床藥學雜誌,8(1、2),1-21。
汪銘生、陳碧珍(2003),風險資訊整合模式與風險知覺之研究--以石化業為例,管理學報,20(2),251-287。
余麗香(2004),用藥疏失成因之探討及改善方案,嘉基藥訊,(49),4-8。
周千瀅、陳立奇、周美惠、林明芳(2002),臺北榮民總醫院臨床藥學科電話藥物諮詢作業現況分析之回溯性研究,醫院藥學,19(2),33-41。
周月卿、孫英洲、施佩珍、鄭淑妃、田俊雄、李中原、唐大鈿、徐永昌、姜崇信、張慶源、張德勇、范佐銀(2004),臺北榮總簡明中文化藥品交互作用自動查核警示系統之成效初探,醫院藥學,21(1、2),1-5。
林文燦、陳玄愷、賴家雄、林峻正、何文正、劉曉薇、鍾久璨、林慧怡(2003),醫院藥局全面品質管理流程管理與改善運作模式之建構,勤益學報,21(1),173-190。
林玉萍(2004),醫護人員對臨床藥學服務之滿意度研究---以高雄市某醫學中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義守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高雄縣。
林宏榮(2002),病患安全風險因素之研究─以臺灣大型醫院急診部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EMBA)專班,臺南市。
林明芳、周美惠、吳立雅(2001),臺北榮民總醫院藥劑部e化的回顧與展望,醫院藥學,18(3、4),108-117。
林淑娟(2004),運用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於手術流程之病人安全評估-以中部某區域醫院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醫藥大學醫務管理研究所,臺中市。
林靖瑛(2004),病人安全環境之建構─建立醫院病人安全指標系統,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醫學大學醫務管理學系,臺北市。
林慧玲、朱蓁蓁、高純琇、何蘊芳、游文瑛、黃甄彥、蘇錦玲、陳春雄(2002),用藥風險的避免,臺灣醫學,6(2),228-242。
邱文達、石崇良、侯勝茂(2004),病人安全與醫學倫理-建構以病人為中心的醫療體系,臺灣醫學人文學刊,5(1、2),66-96。
侯勝茂、陳欣欣、石崇良(2005),病人安全通報系統之國際趨勢,臺灣醫學,9(1),48-53。
紀政良(2000),某區域教學醫院門診處方之評估,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醫學院藥學研究所,臺北市。
紀炤君、陳本源(2004),處方錯誤原因之探討及預防,醫院藥學,11(3、4),188-192。
唐菁華(2003),某地區教學醫院異常處方之分析與探討,藥學雜誌,19(1),109-115。
張必正(2003),醫師對於病人安全相關議題的認知、看法與因應行為之研究─以北部醫院醫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醫療機構管理研究所,臺北市。
張秀如、陳光和(1999),以滿意度調查探討門診病患對服務品質的主觀感受,醫院,32(1),33-52。
張美智、周美惠、林明芳(2003),以病人為中心用藥安全照護之規劃,醫院藥學,20(3、4),115-122。
張博論、湯進聖、劉惠文、王森全(2003),醫囑藥物交互作用提示及回饋管理輔助系統之開發與初步評估,臺灣臨床藥學雜誌11(1),57-73。
莊美華、林俊龍、王昱豐、梁育彰、曹汶龍(2003),醫療機構用藥疏失之探討,慈濟醫學,15(4),247-258。
高純琇、回德仁、陳本源、李炳鈺、謝維清、陳燕惠、王惠珀(2005),全國藥物不良反應通報系統,臺灣醫學,9(1),54-62。
郭文俊(2001),酒後駕車風險知覺之資訊整合實驗,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高雄市。
陳政興(2002),臺灣北部醫學中心藥師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企業管理學系,花蓮縣。
陳普曼(2002),台灣地區醫院門診資訊系統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醫藥學院醫務管理研究所,台中市。
曾美容、洪正芳(2004),雲嘉地區醫院藥師壓力源與壓力反應的探討,臺灣臨床藥學雜誌,12(1),17-40。
黃秀慧、林信男、林慧玲、何蘊芳(2003),藥師參與藥品交互作用偵測之評估,臺灣醫學,7(2),166-173。
黃瑞蘭(2004),住院病患給藥安全調查-以某區域教學醫院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研究所,高雄市。
楊秀儀、賴美淑(2003),醫療專業審查和醫療品質之關連性研究─美國經驗比較,臺灣醫學,7(5),726-735。
葉鳳英(2000),藥物不良反應與潛在性不適當用藥相關性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臨床藥學研究所,臺南市。
劉上永(2004),正確用藥教育介入成人感冒患者高就醫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雲林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研究所,雲林縣。
劉錦添、許績天(1998),主觀工作風險知覺與工資補償─臺灣石化工人的研究,經濟論文,26(1),51-69。
蔡永銘(2004),現代安全管理新思維,風險管理,14(1),33-45。
鄭明智(2004),以病人用藥安全概念建構醫院處方開立管理制度內容,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長庚大學醫務管理學研究所,桃園縣。
鄭淑妃、周美惠、林明芳(2000),調劑錯誤引發低血糖案例報告,臺灣臨床藥學雜誌,7(3、4),54-61。
賴昆汕(2003),藥品交互作用資料庫應用系統設計與實作,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研究所,臺北市。
戴淑華(2004),建構電腦處方藥品警訊系統及成效評估,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臨床藥學研究所,臺南市。
謝順金、陳啟舜(2004),資訊科技基礎建設彈性與經營績效之相關性研究─以醫療機構為例,資訊管理展望,6(2),63-76。
謝政智(1997),建立醫院內藥物不良反應監測與報告系統,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防醫學院藥學類,臺北市。
謝政智、譚延輝、張聖原、回德仁(1999),藥物不良反應案例之探討,國防醫學,29(2),126-133。
謝政智、譚延輝、張聖原、回德仁(2002),某醫院內藥物不良反應之監測結果,臺灣臨床藥學雜誌,10(1),1-13。
顏瑜萱、陳香吟、李友專、龍安靖、邱文達(2004),電腦支援系統協助用藥安全防護網的建立,醫務管理期刊,5(4),495-514。
譚延輝(2005),預防用藥疏失系列(五~一)用藥疏失之定義與範圍,藥師週刊1413,3-4。
參考文獻-英文部分
Ashcroft,D.M., Quinlan,P.,& Blenkinsopp,A.(2004). Prospective study of the incidence, nature and causes of dispensing errors in community pharmacies. Pharmacoepidemiology and drug safety, 14(5):327-32.
Carrire,B., Bailey,B., Chabot,G.,& Lebel,D.(2003). Dispensing error leading to alendronate ingestion. The Annals of pharmacotherapy, 37(1):87-9.
Chua, Siew-Siang ; Wong, Ian C K ; Edmondson, Hilary ; et al. (2003). A Feasibility Study for Recording of Dispensing Errors and ''Near Misses'' in Four UK Primary Care Pharmacies. Drug Safety, 26(11):803-813.
Facchinetti,N.J., Campbell,G.M.,& Jones,D.P.(1999). Evaluating dispensing error detection rates in a hospital pharmacy. Medical care, 37(1):39-43.
Gladstone,J.(1995). Drug administrationerrors: A study into the factors underlying the occurrence and reporting of drug errors in a district general hospital.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 22:628-637.
Grasha,A.F.,& O''Neil M.(1996). Cognitive processes in Medication Errors. US Pharm, 21:96-109.
Grasha,A.F.,& Schell,K.(2001). Psychosocial factors, workload, and human error in a simulated pharmacy dispensing task. Perceptual and Motor Skills, 92(1):53-72.
Kohn,L.T., Corrigan,J.M., Donaldson,M.S., et al.(2000). To Err is Human: building a safer health system. Institute of Medicine. Washington DC US. National Academy Press, 86-108.
LaPointe,N.M.,& Jollis,J.G.,(2003) Medication Errors in Hospitalized Cardiovascular Patients. 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 163(12):1461-1466.
Lesar,T.S., Briceland,L.,& Stein,D.S.(1997). Factors related to errors in medication prescribing. Journal of American Medicine Association, 277(4):312-317.
Lisby,M., Nielsen,L.P.,& Mainz,J.(2005). Errors in the medication process: frequency, type, and potential clinical consequenc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quality in health care: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Quality in Health Care., 17(1):15-22.
McCoy,L.K.(2005). Look-alike, sound-alike drugs review: include look-alike packaging as an additional safety check. Joint Commission journal on quality and patient safety, 31(1):47-53.
Peterson,G.M.(1999). Pharmacists'' attitudes towards dispensing errors: their causes and prevention.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y and therapeutics, 24:57-71.
Rolland, Philip.(2004). Occurrence of Dispensing Errors and Efforts to Reduce Medication Errors at the Central Arkansas Veteran''s Healthcare System. Drug Safety, 27(4):271-282.
Reibel,E.M.(1969). Study to determine the feasibility of self-medication program for Patients of a rehabilitation center. Nursing Research, 18:65-68.
Wolf,Z.R., McGoldrick,T.B., Flynn,E.R.,& Warwick,F.(1996).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a Perceived harmful outcome from medication errors: A pilot study. The Journal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in Nursing, 27(2):65-74.
網路
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http://www.tjcha.org.tw/default.asp
美國國家用藥疏失通報及預防協調委員會(National Coordination Council for Medication Error Reporting and Prevention, NCCMERP) http://www.nccmerp.org/aboutMedErrors.html
美國醫院藥師學會(American Society of Health-System Pharmacists, ASHP) http://www.ashp.org/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謝政智、譚延輝、張聖原、回德仁(1999),藥物不良反應案例之探討,國防醫學,29(2),126-133。
2. 謝順金、陳啟舜(2004),資訊科技基礎建設彈性與經營績效之相關性研究─以醫療機構為例,資訊管理展望,6(2),63-76。
3. 鄭淑妃、周美惠、林明芳(2000),調劑錯誤引發低血糖案例報告,臺灣臨床藥學雜誌,7(3、4),54-61。
4. 蔡永銘(2004),現代安全管理新思維,風險管理,14(1),33-45。
5. 劉錦添、許績天(1998),主觀工作風險知覺與工資補償─臺灣石化工人的研究,經濟論文,26(1),51-69。
6. 楊秀儀、賴美淑(2003),醫療專業審查和醫療品質之關連性研究─美國經驗比較,臺灣醫學,7(5),726-735。
7. 黃秀慧、林信男、林慧玲、何蘊芳(2003),藥師參與藥品交互作用偵測之評估,臺灣醫學,7(2),166-173。
8. 曾美容、洪正芳(2004),雲嘉地區醫院藥師壓力源與壓力反應的探討,臺灣臨床藥學雜誌,12(1),17-40。
9. 高純琇、回德仁、陳本源、李炳鈺、謝維清、陳燕惠、王惠珀(2005),全國藥物不良反應通報系統,臺灣醫學,9(1),54-62。
10. 莊美華、林俊龍、王昱豐、梁育彰、曹汶龍(2003),醫療機構用藥疏失之探討,慈濟醫學,15(4),247-258。
11. 張博論、湯進聖、劉惠文、王森全(2003),醫囑藥物交互作用提示及回饋管理輔助系統之開發與初步評估,臺灣臨床藥學雜誌11(1),57-73。
12. 張美智、周美惠、林明芳(2003),以病人為中心用藥安全照護之規劃,醫院藥學,20(3、4),115-122。
13. 張秀如、陳光和(1999),以滿意度調查探討門診病患對服務品質的主觀感受,醫院,32(1),33-52。
14. 唐菁華(2003),某地區教學醫院異常處方之分析與探討,藥學雜誌,19(1),109-115。
15. 紀炤君、陳本源(2004),處方錯誤原因之探討及預防,醫院藥學,11(3、4),188-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