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1.陳惠鈴,我國僑外投資事業與上市企業財務結構及經營績效關係之研究,東吳大學會計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89年。2.郭俊麟,我國電子業上市公司資本形成與資本結構之研究,實踐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89年。3.李詩將,台灣上市公司所有權結構、資本結構與公司績效相關性研究,高雄第一科學大學金融營運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90年。4.呂佳蓉,資訊電子業資本結構與經營績效關聯性研究,東吳大學會計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90年。5.蔡貴琴,資本結構與獲利能力、資本成本關係之實證研究-以台灣股票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90年。6.蔡佩真,公司成長、資本結構與公司績效之研究-以台灣上市公司為例,國立清華大學經濟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90年。7.牛延苓,股權結構、董事會組成與公司績效關係之研究-以高科技產業與傳統產業為例,國立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90年。8.廖惠玲,以多元績效指標評估台灣電子業之經營績效,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91年。9.李俊緯,以平衡計分卡衡量台灣港埠之經營績效,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91年。10.白明珠,我國上市櫃公司赴大陸投資之財務特性與財務績效之研究,淡江大學商管學院高階主管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91年。11.李佳伶,公司法人股東與經營績效相關性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92年。12.郭佩文,高階管理者更迭與公司績效、公司特性、與管理者特性關係之研究-以台灣上市公司為例,朝陽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92年。13.賈譯真,台灣地區上市公司之財務結構分析-以台灣營造;電子業為例,中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92年。14.楊閔翔,追蹤資料分析法於產業類股異常報酬之應用-主機板、營建業為例,私立東海大學經濟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92年。15.陳佩慧,「促進產業升級條例修正總說明」,實用月刊,pp.71-75,民國92年2月。16.促進產業升級條例,民國92年2月6日。
17.吳明隆,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知城數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民國92年4月初版。
18.石明家,SPSS 10.X中文版統計資料分析實務應用,碁峰資訊股份有限公司,民國90年3月初版。
19.陳景堂,統計分析SPSS for Windows入門與應用,儒林圖書有限公司,民國92年2月四版。
20.王信人,最低稅負制300家科技公司面臨補稅,http://www.cyberone.com.tw/ItemDetailPage/MainContent/05MediaContent.asp?MMContent...,民國94年2月25日。
21.黃佩珊、陳君宜,衛道股票後天打入全額交割股,http://tw.news.yahoo.com/040727/44/u4od.html,民國93年7月27日。
22.李效儒、王鵬捷,最低稅負制賴士葆:一併檢討促產政策邱毅:貿然實施形同加稅,http://www.cdn.com.tw/daily/2005/02/23/text/940223aa.htm,民國94年2月23日。
23.千華考選新聞台-最新消息,土地增值稅減半徵收再延一年,http://www.chienhua.com.tw/examinfo/dailynews/9301/93010701.htm,民國93年1月7日。
24.陳鈺婷,土增稅永久調降初審過關,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5/new/jan/18/today-p5.htm,民國94年1月18日。
25.鄭琪芳,月底前將爆買賣狂潮,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5/new/jan/18/today-p5.htm,民國94年1月18日。
二、西文部分
1.Kester, W. Carl. , “Capital and Ownership Structure: A Comparison of United States and Japanese Manufacturing Corporations”, Financial Management, Spring 1986, pp.5-16.
2.Barton, S. L. and P. J. Gordon, “Corporate Strategy: Useful Perspective for the Study of Caoital Structur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2, NO.1, 1987, pp.67-75.
3.Baskin, J,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Pecking Order Hypothesis,” Financial Management, Spring 1989, pp.26-35.
4.Modigliani Franco, Miller Merton H., “The Cost of Capital, Corporation Finance and The Theory of Investment”,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48, 1958, pp.261-297.
5.Titman, S. and Wessels, R., “The Determinants of Capital Structure Choice,” Journal of Finance, March 1988, pp.1-19.
6.Norton, E., “Determinants of Capital Structure: A Survey,” JAI Press Inc, 1989.
7.Pinegar, J. M. and Wilbricht, L., “What Managers Think of Capital Structure Theory; A Survey,” Finance Management, 1989, pp.82-91.
8.Chua, J. H. and Woodward, R. S., “The Pecking Order Hypothesis and Capital Structures of Private Companies,” Financial Management, Spring 1993, pp.87-109.
9.Bowen, Robert M., Lane A. Daly, and Charles C. Huber, Jr., “Evidence on the existence and Determinants of Inter-industry Difference in Leverage”, Financial Management, 11, Winter 1982, pp.10-20.
10.Bradley, Michael, Gregg A. Jarrell and E. Han Kim, “On the Existence of Optimal Capital Structure: Theory and Evidence,” Journal of Finance, July 1984, pp.857-880.
11.Modigliani, Franco and Merton H. Miller, “Corporate Income Taxes and the Cost of Capital: A Correctio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June 1963, pp.433-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