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69) 您好!臺灣時間:2025/03/20 17:11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李欣樺
研究生(外文):Hsin-Hua Lee
論文名稱:菜單規劃者對生物技術食材接受度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f Menu Planner to Acceptance of Biotechnology Food
指導教授:陳貴凰陳貴凰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Kaui-Hwang Che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靜宜大學
系所名稱:觀光事業學系研究所
學門:民生學門
學類:觀光休閒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5
畢業學年度:93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84
中文關鍵詞:接受度生物技術食材餐飲業菜單規劃者
外文關鍵詞:Food and Beverage IndustryBiotechnology FoodMenu PlannerAcceptanc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58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4
本文目的旨由使用者態度探討菜單規劃者對生技食材接受度,利用理性行為理論模型作為本文發展根基,以菜單規劃考慮因素作為生技食材接受度之衡量依據,進而分析生技食材接受度對未來生技食材使用意願與使用經驗之關係。故針對台灣地區餐飲業之菜單規劃者進行問卷調查採便利樣抽樣發放60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為438份,有效回收率達81.17%,結果發現受訪者人口屬性以男性為主,年齡以20-29歲者居多,工作年資集中在2-5年;而關於餐廳屬性方面是以中餐廳者為主,大多屬於獨立餐飲者,服勤方式則以櫃檯服務方式者為主;而受訪者獲得生技食材訊息來源以報章雜誌為主,50%以上受訪者具有使用過生技食材經驗,再者生技食材接受度因素變項中最高者是生技食材可以解決食材季節性的問題。
透過羅吉特迴歸分析結果顯示生技食材接受中解決食材季節性問題、生技標示於菜單版面、延長發貨時間、食材品質較好、減少前處理的耗損、縮小倉儲空間、不需繁雜的廚房設備、縮短前處理的時間、加強員工職前訓練重要性、驗收時注意檢附文件等10變項對未來生技食材使用意願有顯著影響,且預測準確率高達96.10%。同時亦透過羅吉特迴歸分析結果顯示生技食材接受度中解決食材季節性問題、降低食材成本、節省瓦斯燃料費、食材營養含量高、縮短製備時間、不需繁雜的廚房設備、加強員工職前訓練重要性、驗收時注意檢附文件等8變項項對生技食材使用經驗有顯著影響,且預測之準確率達80.60%。受訪者不同工作年資與職稱對生技食材接受度之因素構面具有顯著差異,其餘人口屬性則部份與生技食材接受度之因素構面有顯著差異。餐廳經營方式與服勤方式分別與生技食材接受度之因素構面達顯著差異,而其餘餐廳屬性則與部份生技食材接受度之因素構面達部份顯著差異。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menu planner to acceptance and using will of biotechnology food through user attitude. And this study develops by 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 model. Moreover it measures acceptance of biotechnology foods by menu planning consider factors. In order to realize relation between acceptance and using will of biotechnology foods. This study dealing questionnaires in convenience sampling total is 600.And then returns available questionnaires all about 438 so that return rate to 81.17%. The conclusion of testers whose population attribution in sex is male, age is between 20-29, years of working experience in 2-5 years. Restaurant attribution major is Chinese restaurant, and more are independent restaurants, service type is cafeteria service. The conclusion also appear testers getting information of biotechnology food from newspaper and magazine, and more than 50% testers had experience in using biotechnology food. Moreover, Testers consider using biotechnology food can solve food decrease by season; this factor also has high scores in acceptance.
There are several finding results:Not only acceptance in biotechnology food has influence in using will in future, but also acceptance in biotechnology food has influence in using experience. From logistic analysis gets statistic power to 0.96 and 0.80.There are ten variables of acceptance of biotechnology food has influence in using will in the future. Those are to solve food seasonable problem, biotechnology this word should show in menu, will prolong delivery time, food quality is better, decrease food wastages, narrow storage room, don’t need complex kitchen equipment, decrease food pre-dealing time, enforce impotence on employee training and check on food delivery paper.There also are eight variables of acceptance of biotechnology food has influence in using experience. Those are to solve food seasonable problem, reduce food cost, to economize the use of fuel material cost, food getting more nutrition, to shorten cookie time, don’t need complex kitchen equipment, enforce impotence on employee training and check on food delivery paper. Population attribution of menu planner is partition significant, menu planner whose years of working experience h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ith acceptance in biotechnology food. Restaurant attribution with acceptance in biotechnology food i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目錄 頁碼
中文摘要 Ⅰ
英文摘要 Ⅱ
表目錄 Ⅴ
圖目錄 Ⅶ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4
第三節 研究內容與流程 5

第二章 文獻回顧 7
第一節 生物技術食材內涵 7
第二節 餐飲業應用生技食材內涵 15
第三節 理性行為理論 24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8
第一節 研究架構 28
第二節 研究假設 30
第三節 變項操作型定義與衡量方法 31
第四節 問卷設計 33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對象 36
第六節 分析方法 37

第四章 結果分析 40
第一節 受測者基本資料分析 40
第二節 羅吉特迴歸分析 49
第三節 差異分析 5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63
第一節 結論 63
第二節 建議 67
第三節 研究限制 69

參考文獻 70


表目錄 頁碼
表2-1 生技定義彙整表 8
表2-2 全球生技發展重要歷程 9
表2-3 生技食材發展重要歷程 12
表2-4 全球已生產之生技食材 13
表2-5 餐飲分類一覽表 16
表2-6 理性行為理論相關研究 27
表3-1 生技食材之訊息來源與使用經驗變項內容 33
表3-2 生技食材接受度之變項內容 34
表3-3 菜單規劃者人口屬性之變項內容 35
表3-4 餐廳屬性之變項內容 35
表4-1 受訪者基本資料分析結果 41
表4-2 受訪餐廳屬性基本資料分析結果 42
表4-3 受訪者獲得訊息來源分析結果 43
表4-4 受訪者使用生技食材經驗與未來使用生技食材意願分析結果 44
表4-5 受訪者生技食材使用頻率分析結果 45
表4-6 受訪者生技食材接受度分析結果 47
表4-7 生技食材接受度對未來使用意願之羅吉特迴歸分析表 50
表4-8 生技食材接受度對未來使用意願之羅吉特迴歸預測分析表 50
表4-9 生技食材接受度對生技食材使用經驗之羅吉特迴歸分析表 52
表4-10 生技食材接受度對生技食材使用經驗之羅吉特迴歸預測分析表 52
表4-11 生技食材使用經驗與未來使用生技食材意願之卡方交叉表 53
表4-12 生技食材接受度之因素分析摘要 55
表4-13 生技食材接受度之因素命名與信度分析表 56
表4-14 人口屬性與生技食材接受度構面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58
表4-15 餐廳屬性與生技食材接受度構面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60
表4-16 受訪者獲得訊息來源對生技食材接受度因素構面之多元迴歸分析 62





圖目錄 頁碼
圖1-1 本研究流程與內容 6
圖2-1 菜單規劃與餐飲營運流程之相關性 18
圖2-2 理性行為理論模型 25
圖3-1 本研究架構圖 29
圖4-1 受訪者獲得生技食材訊息來源平均數 43
圖4-2 受訪者生技食材使用頻率平均數 46
圖4-3 受訪者生技食材接受度平均數 48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王中奇(1999)。餐飲業一般作業標準。食品工業,31(6),頁53-60。
王昇陽、徐麗芬、楊寧蓀(2003)。對金線蓮與山藥萃取物之防癌及增進免疫功能之評估─Ⅱ。論文發表於中研院生物農業科學研究所籌備處,台北。
王伯徹(2001)。保健用菇製品的研發與商機。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主編),機能性發酵製品研討會論文集(頁167-190)。
王德成、呂新河(1998)。中式材料製作與加工。台北:百通。
田蔚城(1997)。生物技術。台北:眾文。
朱兆文(1995)。歐、美及日本生物技術產業現況。生技/醫藥產業透析,c301(85),頁1-14。
行政院衛生署(2002)。衛生署基因改造食品管理政策民意認知度調查。2002年5月13日,取自http://food.doh.gov.tw/chinese/gmo/gmo2.asp。
江善宗(2004)。保健生技食品之現況與未來發展。食品市場資訊,93(12),61-65。
沈郁如(2003)。以理性行為理論為基礎探討消費者對折價券的反應。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摘要,092NCKU5121042。
汪楷航(2001)。國際速食連鎖餐飲市場區隔之研究-以台灣肯德基為例。國立東華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摘要,090NDHU5320019。
吳菊、李忠成、陳貴凰(2001)。餐飲業調理食品與調理菜餚發展應用之探討。弘光學報,38(11),83-93。
吳菊、吳政和、陳泰山、陳貴凰(2001)。餐飲經營趨勢探討─以保健餐廳發展為例。真理大學台北分校舉辦之「海峽兩岸21世紀觀光學術研討會」,台北。
吳菊、陳貴凰(2002)。餐飲業健康飲食菜單規劃與行銷之探討。第七屆餐飲管理學術研討會弘光技術學院餐旅管理系。第七屆餐飲管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07-126。靜宜大學 2002/05/16 - 2002/05/17。
林方登(譯)(2002)。餐飲營養學。台北:桂魯。
林妙濡、萬鍾汶、陳海菁(2002)。消費者對生物技術導入保健食品之願付價值-以靈芝產品為例。第一屆應用經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國立中興大學應用經濟學系。
林文鑫(2001)。生技食品顯況與未來發展-面對生物技術新世紀看傳統食品
產業如何打造未來。食品市場資訊,90(1),1-2。
林博裕(2002)。考慮進料價格及售價之最佳存貨政策。國立交通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摘要,091NCTU0031017。
林佳霓(2004)。台北市鐵板燒餐廳廚師形象與消費現況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摘要,093PCCU0115003。
徐雅芬(2002)。積極跨足國際生技舞台的亞洲之星-澳大利亞。主要國家經濟政策動態季刊,91(03),55-57。
徐慶琳(2001)。山藥粉之特性及產品開發之研究,嘉義大學食品科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摘要。
翁秉霖、鄭信男、邱華賢(譯)(2000)。S.R.Barnum著。生物科技概論。台北:學富。
周碩雄(1996)。中式冷凍調理菜餚於咖啡館之應用探討,東海大學食品科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摘要,085THU00253006。
周文偉(1994)。中華美食餐廳菜單設計模式。載於雲林技術學院(主編)。第九屆全國技術及職業教育研討會論文集(農業類、家政; 藝術類)(頁367-374)。雲林:作者。
周明智(2003)。餐館與旅館投資經營。台北:華泰。
周國忠(2001)。消費者用餐需求與餐館選擇之研究。真理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摘要,090AU000457012。
英琦博、伯恩斯(2001)。基因騙術。台北:時報。
施涵蘊(編)(1997)。菜單設計入門。台北:百通。
高秋英(1994)。餐飲服務。台北:揚智。
高秋英、林玥秀(2004)。餐飲管理理論與實務。台北:揚智。
許寶仁(2001)。基因食品餐桌上的革命。常春月刊,(10),101-114。
黃紹顏、楊鵑華、陳若琳(2002)。中西餐餐飲內場管理人員專業能力之分析。中華家政學刊,91(06),139-158。
黃瑞菁(2002)。中西式連鎖餐廳環境屬性對消費者之影響。世新大學觀光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摘要,091SHU00571009。
黃嘉宏(2003)。以消費者差異化建構餐廳服務模式之研究-以大台北地區自助餐廳為例。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摘要,092TIT00117036。
康耀鉎(1999)。餐飲採購管理。台北:品度。
孫智麗(2001)。建構知識經濟運作之創新系統:台灣生物技術產業發展現況
與策略。台北:ITIS。
孫路弘、周碩雄(1997)。提升咖啡館對「中式冷凍調理菜餚」使用效益之研究。德育學報,13,頁106-132。
孫武彥、謝明城(1991)。餐飲管理。台北:眾文。
梁世秦(2003)。顧客導向下之學校餐飲管理研究分析-以元智大學為例。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摘要,092YZU00457049。

陳貴凰、呂季炫、石名貴(2005)。異國餐廳產品資訊傳遞效果之探討。論文發表於中國飲食文化基金會主辦之第十屆餐飲管理學術研討會,台北。
陳育達(2001)。由使用者態度探討投資者對網路下單之接受度。國立中央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摘要,089NCU00396032。
陳淑中(2003)。咖啡連鎖業再不同地區消費者行為的差異性研究-以星巴克咖啡為例。中華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全國博碩士論文摘要,092CHPI0457002。
莊翌柱、蔡新聲(2003)。台灣金線蓮風華再現。科學發展季刊,(356),16-21。
游仁良、游淑貞、黃薰嫺、李慕娟(2002)。餐飲業成本分析與控制之研究。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學報,23(12),213-230。
游達榮(1998)。餐廳與服勤。彰化:文野。
焦元輝(2003)。國際連鎖速食餐廳區位選擇與空間擴散之研究-以台北市麥當勞速食店為例。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博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摘要,092PCCU0141006。
趙謀明(2001)。食品生物技術。台北:藝軒。
蔡界勝(1996)。餐飲管理與經營。台北:五南。
蔡曉娟(1999)。菜單設計。台北:揚智。
蔡淑媚(2002)。披薩專賣業消費之實證分析。國立中正大學國際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摘要,091CCU00324044。
廖美智(2004)。中草藥產業現況與展望。生物產業,15(2),頁29-38。
賴博雄(2001)。兩岸合作發展生物技術之可行性。食品資訊,183,53-55。
劉慧明(1997)。我國連鎖速食餐飲業發展趨勢。食品市場資訊,頁20-25。
謝雯玲(2000)。台灣生物科技產業的發展。淡江大學國際貿易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摘要,089TKU00323027。
韓傑(1993)。餐飲經營學。台北:前程。
蘇遠志(1995)。我國農業生物技術之發展與展望。生物產業,6(1),頁1-12。
蘇遠志(2000)。基因轉殖植物產業之發展現況。中華食品工業,40,頁68-73。
蘇遠志(2002)。臺灣食品生物技術產業現況與發展趨勢。科學農業,50(1/2),頁85-97。
英文部分:
Ajzen, I. & Fishbein, M.(1980). Understanding Attitudes and Predicting Social Behavior.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Conrade, G., Woods, R.&Ninemeier, J.(1994). Training in the U.S.Lodging Industry:Perception and Reality.The Cornell H.R.A. Quarterly.16-21.
Davis, F.D.(1989). Perceived Usefulness, Perceived Ease of Use, and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IS Quarterly1.3(3),319-340.
Davis, F. D., Bagozzi, R. P., Warshaw, P.R.(1989). User Acceptance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 Comparsion of Two Theoretical models. Management Science.35(8),982-1003.
Dermody, M.B.&Holloway, R.B.(1998).Recruitment and Retention of Management.Hotel and Restaurant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20-25
Guerrier, Y.&Deery, M.(1998).Research in hospitality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Hospitality Management.17,145-160.
Hair, J. F., Anderson, R.E., Tatham, R.L.&Black, W.C.(1998).Multivariate Data Analysis(5th ed.).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Hall Inc.
Siu, V.,Tsang, N.&Wang, S.(1997).What Motivates Hong Knog’s Hotel Employees. Hotel and Restaurant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V38, N5,44-49.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