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一)論文
1.石樸,(1991),企業界員工工作滿足、工作投入與工作意願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社研所碩士論文。2.朴英培,(1988),工作價值觀、領導型態、工作滿足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以韓國電子業例,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3.朱明亮,(2002),全方位金融商品行銷對壽險業務員訓練課程影響之探討—以F 金控公司為例,銘傳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4.江玫君,(1991),業務員人口與心理特徵對績效的影響,東海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5.余慶華,(2001),消費金融從業人員之工作投入、工作滿足、薪酬福利與工作績效之相關研究-以高雄地區銀行為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6.吳秉恩,(1984),管理才能發展方案與實施成效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7.吳靜吉、潘養源、丁興祥,(1980),內外控取向與工作滿足及工作績效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學報,75-98。8.呂純櫻,(1996),壽險業辦理教育訓練之現況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9.宋世文,(2000),成人參與志願服務之工作投入與滿足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10.李建華、茅靜蘭,(1995),薪資制度與管理實務,新竹清華管理科學圖書中心。
11.李靜,(1996),組織氣候、人格特質和工作滿足之關聯性研究-以台北市醫學中心檢驗部門醫檢師為例,國立中興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2.李耀宗,(2002),教育訓練與業務績效之相關性研究—以宜蘭地區壽險從業人員為例,南華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3.沈哲生,(2004),組織變革工作再設計下員工工作特性、工作生活品質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以台電公司電力調度自動化為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14.林元培,(民2004),「顧客關係管理模式下市場區隔策略之研究-以財富管理為例」,長庚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5.林月桂,(1991),台北市立醫療院所護理人員滿意度之研究,公共衛生(4),262-273。16.林世瑋,(1997),服務業員工人格特質、工作特徵知覺、授能風格、服務氣候、員工福祉氣候、員工工作滿足、服務品質知覺與顧客滿意之研究-以銀行業為例,私立中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17.林長毅,(2000),印刷業員工對薪酬制度滿意度及工作投入之研究,華岡印刷傳播學報,31,97-103。18.林晏瑜、王精文,(1998),績效考核和薪資福利制度對醫師離執行為之影響,醫院,31(4),44-54。19.林舜秋,(1994),國內地區教學以上醫院醫師費用制度調查之研究,中國醫藥學院醫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林鉦琴,(1999),組織承諾、工作滿足、與組織公民行為之研究:各種不同理論模式之比較,中山管理評論,7(4),1049-1073。
21.邱信憲,(1994),工作特性、人格特質型態、角色壓力與工作壓力、工作滿足離職傾向之關係研究,國立中興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2.柯惠玲,(1989),工作滿足、工作績效與離職傾項之關係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3.段柔麗,(2002),兩岸企業實施教育訓練對員工績效影響之比較-以保險業為例,大葉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4.洪清香,(1979),工作特性對教育行政人員工作滿足之影響,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5.洪瑞聰、余坤東、梁金樹,(1998),薪資決定因素與薪資滿意關係之研究,國立空中大學與資訊學系管理與資訊學報,3,97-116。26.胡宏方,(1994),技術人員薪酬滿足及其決定因素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7.胡雯雯,(2002),臺、日、英、德企業教育訓練制度與組織績效關係之比較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8.徐美玲、盧美秀、陳品玲,(1999),護理人員激勵與工作投入相關性之探討,護理研究,7(3),235-247。29.徐漢祥,(1998),分配公平性、程序公平性對工作滿意度與組織承諾之影響,國立山大學企管研究所碩士論文。30.徐鶯娟,(1995),國民小學教師成就動機參與決定與其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31.馬龍驊,(1998),訓練方式對員工績效能力的影響—以某壽險公司為例,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32.張文彥,受訓動機與社會網路在訓練活動中的角色探討—以壽險外勤人員為例,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年7 月。33.張家振,(1994),銀行從業人員之人口統計特徵及人格特徵對工作滿足感之影響-公營銀行與民營銀行之較,國立中興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34.張淑倫,(1995),基層農會推廣人員之工作投入,國立台灣大學農業推廣學研究所碩士論文。35.張慈恆,(1996),我國壽險業之教育訓練型態與績效之關係研究,逢甲大學保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36.張瑞中,(1994),醫學中心醫師工作滿足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37.張瑞春,(1998),組織變革中組織氣候對工作投入、組織承諾及工作滿足影響之研究-以中國石油公司高雄營業處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38.張艷玲,(1995),壽險業務人員教育訓練及其績效相關性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保險研究所碩士論文。39.莊順天,(1999),實施勞基法後銀行業員工離職意願的探討-以高雄市公民營銀行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暑期專案研究。
40.莊榮霖,(1994),國中教職員工作滿足與組織承諾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41.許士軍,(1977),工作滿足個人特徵與組織氣候-文獻探討與實證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報,35,13-56。42.郭欣易,(2000),人格特質與激勵偏好、工作態度、工作表現之相關性研究。世新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43.郭盈卿,(1999),空服員之工作壓力、休閒滿意與工作倦怠之相關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44.郭嘉珍,(1999),員工協助方案需求與工作滿足、生活品質、組織承諾之相關性探討-以統一企業實證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45.陳正沛,(1983),研究人員之工作投入,國立政治大學企研所碩士論文。46.陳建州,(民2003),「顧客滿意、信任與承諾影響因素之探討-以銀行個人理財部門為例」,銘傳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47.陳富祥,(1984),個人屬性工作滿足與工作投入關係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48.陳智瑋、黃詳熙,(2000),製造業員工組織承諾之探討,屏東科技大學學報,9(4),327-339。
49.陳寶芳,(1983),社會工作員的工作疲乏、工作滿足、工作意願之研究,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50.陸瑞瑾,(2000),台灣壽險業外勤教育訓練對業務人員學習型態與自評成效之研究,逢甲大學保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51.黃緯莉,(1994),醫院員工組織承諾、工作滿足、工作投入與工作士氣之研究-以國立台北護專附設醫院為例,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52.黃麗安,(1990),壽險業展業人員教育訓練之研究,逢甲大學保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53.黃麗華,(1996),大學職員工作滿足之研究-以某國立大學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54.楊慈慧,(1996),學校組織氣候與工作滿意度關係之個案研究,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55.葉清泉,(1994),勞資協商、薪酬管理與薪酬滿足關係之研究-以製造業員工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56.廖泰雄,(1987),電信研究所員工個人屬性與其工作滿足與工作投入之關聯性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57.廖曜生,(1998),彈性工時制度、個人屬性與工作特性、工作滿足、工作績效之相關研究-以國內電子業為例,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58.劉佳鑫,(1996),員工滿意度之追蹤調查-中美和高雄廠,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暑期專案研究。
59.劉素瑛,(2000),護理人員對薪酬制度之反應與相關因素之探討,中國醫藥學院醫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60.劉盛光,(民2003),「我國壽險業教育訓練與業務員績效關係之研究-以南山人壽保險公司中部地區為例」,逢甲大學保險學系碩士論文。61.潘依玲、張媚(1998),醫院護理人員工作特性、成就動機、與工作投入、工作滿足、留職意願之影響,中華衛誌,17(1),48-58。
62.蔡林亮,(1993),勞工工作價值觀、組織氣候與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嘉義地區製造業勞工為例,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63.蔡玲玉,(1989),薪酬管理制度與勞資關係氣氛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64.蔡美賢,(1994),銷售人員訓練方式與組織績效之關係研究—以企業文化為干擾變數,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65.蔡崑源,(1999),電子業員工滿意度、工作投入及組織承諾之研究-以華東先進電子公司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暑期專案研究。
66.諸承明、戚樹誠、李長貴,(1998),我國大型企業薪資設計現況及其成效之研究-以薪資設計四要素模式為分析架構,輔仁管理評論,5(1),97-116。67.鄭志凱,(2002),人壽保險業務人員績效與教育訓練成效之相關性研究—以某壽險公司為例,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研究所碩士論文。68.盧美月,(1998),大陸台商企業經理人工作滿意度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69.蕭文瑞,(2000),教育訓練與壽險業經營發展關係之探討—以國泰人壽保險公司為例,國立中山大學高階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70.錢慶文,(1998),醫事人員獎勵金制度設計,台北:中央醫管顧問有限公司。
71.謝文亮,(2002),志工教育訓練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72.簡美玲,(2004),「金融業關係行銷之研究-以財富管理為例」,東吳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73.顏文欽,(1997),員工分紅入股滿意度、工作投入與離職意向關係之研究-以半島體業之上市公司為例,私立東吳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74.魏子雲,(1995),壽險業務人員個人知覺及人格特質與績效間關係之探討,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75.羅啟峰,(1995),壽險業務員訓練方式與組織績效關係研究—以組織氣候為干擾變項,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76.蘇義祥,(1999),中華電信專戶服務部門領導型態與工作機關係之研究︰服務人員特質及成熟度的調節作用,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77.鐘友健,(2003),壽險業務人員行銷績效及其教育訓練相關性之研究,逢甲大學保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二)期刊、書籍
1.朱浤源,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台北:正中書局,2001 年。
2.吳秉恩,分享式人力資源管理,台北:翰蘆,1999 年。
3.林欽榮,人事管理,前程企業管理公司,初版,1990 年。
4.吳萬益、林清河,企業研究方法,台北:華泰,初版,2002 年。
5.洪榮昭,人力資源發展-企業教育訓練完全手冊,初版,台北:五南書局,2002年。
6.財團法人金融人員研究訓練中心,金融保險業人才培訓及發展政策之研究,1991年。
7.高翠霜譯,績效評估,台北:天下遠見,2000年。
8.郭文德,壽險行銷管理,雅登出版社,1994 年。
9.陳沁怡,訓練與發展,初版,台北:雙葉書廊,2003 年。
10.陳青芬、李雅婷、趙慕芬合譯,(1995),組織行為學,台北︰華泰。
11.陳國嘉,如何做好員工教育訓練-企業人手冊9,初版,台北:遠流出版社,1991年。
12.陳楚杰,(1998),醫院組織與管理(第五版),台中:中國醫藥學院管理叢書之二。
13.黃英忠,人力資源管理,初版,台北:華泰書局,1997 年。
14.謝安田,人事管理,作者自行印製,1982 年。
15.簡建忠,人力資源發展,台北:五南書局,1995 年。
16.簡貞玉譯,員工訓練與能力發展,初版,台北:五南書局,2002 年。
英文部分
1.Alliger, G. M. & Janak E. A.(1989).Kirkpatrick‘s Levels of Training Criteria:Thirty Years Later, Personnel Psychology, 42(2), 331-343.
2.Argyris, C. & SchOn, D. A.(1978).Organizational Learning:A theory of action perspective.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
3.Ausburn L.J.(2002).The freedom versus focus dilemma in a customized self-directed learning environment:A comparison of the perceptions of adult and younger students.Oklahoma:Community College Journal of Research and Practice,26,225-235
4.Baldwin, T. T., & Ford ,J.K.(1988). Transfer of Training: A review and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 Personnel Psychology, 41(1), 63-105。
5.Bandura, A.(1986).Social Foundations of thoug and action.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 Hall.
6.Brett, J.F., Cron, W.L.and Slocum,J.W.(1995). Enconomic Dependency on Work:A Moderator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nd Performance,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8, 261-77.
7.Brockett & Hiemstra(1991).Self-direction in adult learning-Perspectives on theory, research,and practice. London: Routledge.New York.
8.Buckley, R. & Caple, J. (1990).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ining. AZ: University Associates.
9.Cross, K.P.(1981).Adult as learners.Jossey-Bass.San Francisco.
10.Dalton,D.R.,W.D. Todor, M.J. Spendolin, G.J. Fieldine,and L.W. Potor,(1980).Organization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A Critical Review.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1.Decenzo A.D. & Robbins S.P.,(1999).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Development and Learning in Organizations(2003). New directions for on-the-job training in manufacturing: Enhancing production performance through the exploitation of manufacturing technologies.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17(1), 10-12
12.Degus, A.(1988).Planning as learning.Have Business Review,66(2).
13.Eichel, 1984,“Performance appraisal: Current practice and domain to include element of contextual performance, Personnel Selection in Organizations,71-98。
14.Ellinger A.D.(2004). The Concept of Self-Directed Learning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Advances in Developing Human Resources. 6(2), 158-177
15.Engelberg E(2004). Internet Use, Social Skills, and Adjustment. CyberPsychology & Behavior. 7(1), 41-47.
16.Feij Jan A;Mandy E.G..Van der Velde;Ruben Taris;Toon W. Taris(1999).The Development of Person-Vocation Fit:A Longitudinal Study Among Young Employe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lection and Assessment.7(1),12-26.
17.Gay L.R.(1996). Educational research:competencies for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Englewood Cliffs.,New Jersey.
18.Grow. G.(1991).Teaching learners to be self-directed:A stage approach.Adult Education Quarterly.41(3),125-149.
19.Guion,R. M.(1998).Assessment,measurement,and prediction for personnel decision.Mahwah,NJ:Erlbaum
20.Hershenson(1996). A systems reformulation of a developmental model of work adjustment. Rehabilitation Counseling Bulletin, Vol. 40 Issue 1, 2-9.
21.Hershenson(2001).Promoting work adjustment in Workforce Investment Act consumers:A role for employment counselors.Journal of Employment Counseling ,38(1),28-37.
22.Katie, D(2002).Studies in Emotional Intelligence Redefine Our Approach to Leadership Development.Public Personnel Management.volume 31 .NO4.
23.Kearney, R. C. & Scavo Carmine,(2001).Reinventing Government in Reformed Municipalities-Manager,Mayor and Council Actions。Urban Affairs Review.
24.Knowles, M. S.(1975).Self-Directed Learning:A Guide for Learners and Teacher.Prentic Hall Regents,Englewood Cliffs.
25.Knowles, M. S.(1998).The adult learner:The definitive classic in adult education and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Gulf publishing company.Houston.
26.Korman, A.K. (1977).Organization Behavior.Measures of Marketing Construct ,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Prentic Hall Regents, Englewood New Jesey.
27.Merriam Sharan B.(2001).Andragogy and Self-Directed Learning:Pillars of Adult learning theory.New Directions for 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Jossey-Bass.
28.Mezirow, J.(1981).A critical theory of adult learning and education. Adult Education, 32 (1),3-24.
29.Millington M. J, Reid, C,& Leierer, S .(1997).Employment expectations in rehabilitation counseling:Factors of employment selection. Rehabilitation Counseling Bulletin,40,215-228
30.Morley M.J.; Flynn M(2003).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ork-role characteristics and intercultural transitional adjustment domain patterns among a sample of US and Canadian expatriates on assignment in Ireland. Cross Cultural Management. 10(3),42-57.
31.Osipow, H.(1993). Theories of career development.Prentic Hall Regents,Englewood Cliffs.
32.Phakathi T.S.(2002). Self-directed work teams in a post-apartheid gold mine: perspectives from the rock face. The Journal of Workplace Learning. 14(7),278-285.
33.Robert E.(1969).The Effect of Satisfaction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bilities and Satisfactoriness.Occupational Psychology,43,39-46.
34.Schmitt, N.(1993).Personnel Selection in Organizations.San Francisco:Jossey-Bass.
35.Selmer, Jan(1999).Career issues and international adjustment of business expatriates.Career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4(2). 77-87.
36.Selmer, Lyn(2000).A quantitative needs assessment technique for cross-cultural work adjustment training.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Quarterly ,11(3),269-81.
37.Straka G.A.(1999).Perceived work conditions and self-directed learning in the process of wor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3(4), 240-249.
38.Tziner Aharon(2001).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
Vol.XVI, 64-73.
39.Williams, B.(2001).The theoretical links between problem-based learning and self-directed learning for continuing professional nursing education. 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