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參考書目
(清代以前古籍依作者年代排序,民國以後著作則依出版時間排序)
一、古代典籍
經部
尚書正義
【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疏 《十三經注疏本》 台北縣:藝文印書館 1997年8月初版13刷
周禮注疏
【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 《十三經注疏本》 台北縣:藝文印書館 1997年8月初版13刷
禮記注疏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 《十三經注疏本》 台北縣:藝文印書館 1997年8月初版13刷
春秋繁露
【漢】董仲舒撰 四部備要 中華書局據抱經堂本校刊台2版 台北:台灣中華書局 1968年4月
論語注疏
【魏】何晏、【宋】刑昺疏 《十三經注疏本》 台北縣:藝文印書館 1997年8月初版13刷
周易正義
【魏】王弼、【晉】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疏 《十三經注疏本》 台北縣:藝文印書館 1997年8月初版13刷
史部
新校本史記三家注
【漢】司馬遷撰、【劉宋】裴駰集解、【唐】司馬貞索隱、【唐】張守節正義 台北:鼎文書局,1985年
新校本漢書
【東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 台北:鼎文書局 1983年
新校本三國志
【晉】陳壽撰、【宋】裴松之注 台北:鼎文書局1978年
三國志集解
【晉】陳壽撰、【宋】裴松之注、盧弼集解 台北縣:藝文印書館 民不詳
新校本後漢書
【南朝宋】范曄著、【唐】李賢等注、【晉】司馬彪補志 台北:洪氏出版社 1978年
新校本魏書
【北齊】魏收撰 台北:鼎文書局 1987年
新校本晉書
【唐】房玄齡等撰 台北:鼎文書局 1995年
新校本隋書
【唐】魏徵等撰 台北:鼎文書局 1997年
通典
【唐】杜佑撰、王文錦等點校 北京:中華書局 1988第1版
群書治要
【唐】魏徵撰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1981年
新校本舊唐書
【後晉】劉昫等撰 北京:中華書局 1975年
新校本新唐書
【宋】歐陽修、宋祁撰 台北:鼎文書局 1998年
崇文總目
【宋】王堯臣等編次、【清】錢東垣輯釋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
資治通鑑
【宋】司馬光撰、【元】胡三省注 四部備要,據聚珍傚宋版影印 臺北:世界書局
太平御覽
【宋】李昉等奉敕編 四部叢刊三編本,據上海涵芬樓影印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1997年
郡齋讀書志
【宋】晁公武撰 台北:廣文書局 1967年
直齋書錄解題
【宋】陳振孫撰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1968年
後漢書三國志補表
【宋】熊方等撰、劉祜仁點校 二十四史研究資料叢刊 北京:中華書局 1984年10月
諸子品節
【元】陳深編著 台南縣:莊嚴出版社 1995年
世善堂藏書目錄
【明】陳第編著 【清】鮑廷博輯 清乾隆丙申年輯者刻印
兩京遺編
【明】胡維新編著 台北:藝文印書館 1966年
百家類纂
【明】沈律編著 台南縣:莊嚴出版社 1995年
諸子彙函
【明】歸有光編著 台南縣:莊嚴出版社 1995年
漢魏六朝別解選
【明】葉紹泰編著 清抄本
十七史商榷
【清】王鳴盛著 台北:大化書局 1984年5月再版
廿二史劄記
【清】趙翼著、王樹民校證 北京:中華書局 2001年11月第2次印刷
陔餘叢考
【清】趙翼撰 台北:世界書局 1960年12月
日知錄集釋
【清】顧炎武撰、黃汝成集釋 台北:世界書局 1972年12月4版
明夷待訪錄
【清】黃宗羲著 國學基本叢書 台北:新興書局 1956年1月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清】紀昀等撰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1983年10月
兩漢三國學案
【清】唐宴著 北京:中華書局 1992年7月第2次印刷
子部
荀子集解
【周】荀況著、【唐】楊倞注、【清】王先謙集解 台北縣:藝文印書館 1994年1月初版6刷
鹽鐵論校注
【漢】桓寬撰、王利器校注 北京:中華書局 1992年7月
潛夫論箋校正
【漢】王符撰、【清】汪繼培箋、彭鐸校正 北京:中華書局 1997年10月第2次印刷
集部
文心雕龍
【梁】劉勰著、王更生注譯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1995年10初版5刷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
【清】嚴可均輯 北京:中華書局 1999年6月第7次印刷
玉函山房輯佚書
【清】馬國翰輯 台北縣:文海書局 1967年
儆季雜著
【清】黃以周撰 南菁講舍刊本 1894年
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
逯欽立輯校 北京 中華書局 1998年5月第4次印刷
二、今人著作
專書研究
漢代學術史略
顧詰剛著 上海:亞細亞書局 1935年
中國歷代地方行政區劃
楊予六著 台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 1957年
中國古代史
夏曾佑著 台北:商務印書館 1963年
先秦兩漢之陰陽五行學說
李漢三著 台北:鍾鼎文化出版公司 1967年5月
先秦兩漢之陰陽五行學說
李漢三著 台北:鍾鼎文化出版公司 1967年5月
漢唐宰相制度
周道濟著 台北:大化書局 1978年4月
漢代婚姻制度
劉增貴著 台北:華世出版社 1980年1月
兩漢土地問題研究
鄒紀萬著 台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 1981年6月
中國政治思想史
蕭公權著 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982年
興盛與危機—論中國封建社會的超穩定結構
金觀濤、劉青峰撰 台北:谷風出版社 1987年
中國政治思想史
薩孟武著 台北:三民書局 1987年3月增補5版
秦漢史論稿
刑義田著 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1987年6月
西漢政治思想論集
賀凌虛著 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1988年1月
中國政治思想史
楊又炯著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1989年台6版
漢代的流民問題
羅彤華著 台北:臺灣學生書局 1989年12月
中國宰相制度
李俊著 台北:臺彎商務印書館 1989年9月重排1版
漢晉文化地理
盧云 西安: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年
仲長統思想析論
李文獻撰 台北:文津出版社 1991年12月
新編秦漢史
林劍鳴著 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1992年11月
兩漢思想史(三版改名)卷一
徐復觀著 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1993年2月7版3刷
崔寔評傳(附於《王符評傳》之後)
劉文英著 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1993年9月
仲長統評傳(附於《王符評傳》之後)
劉文英著 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1993年9月
兩漢赦囿制度考察
陳宗乞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3年6月
讖緯論略
鍾肇鵬著 瀋陽:遼寧出版社 1994年6月第3次印刷
漢唐史論槁
王籛著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5年第2次印刷
王符《潛夫論》所反映之東漢情勢
劉師文起著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1995年12月
中國皇帝制度
徐連達、朱子彥著 廣東:廣東教育出版社 1996年10月
皇位更迭
趙國華著 台北:文津出版社 1996年10月
中國政治制度與政治史
鄭欽仁譯著 台北縣:稻禾出版社 1996年12月
兩漢選舉制度演進之研究
徐禮安撰 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文 1997年1月
察舉制度變遷史稿
閻步克 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 1997年3月
古代祭禮中之政教觀—以《禮記》成書前為論
林素英著 台北:文津出版社 1997年9月
漢代思想史
金春峰著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7年12月修訂第2版
後宮制度研究
朱子彥著 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8年1月
秦漢區域文化研究
王子今著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8年10月
中國無神論史綱
王友三著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年修訂本
中國政治思想專題研究集
孫廣德著 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1999年6月
中國思想通史
韋政通著 台北:水牛圖書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1999年6月30日12版7刷
先秦兩漢冥界及神仙思想探原
蕭登福著 台北:文津出版社 2001年1月2版
漢代豪民研究
王彥輝著 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1年8月
中國政治思想史分論(一)人性論、天命論與義利之辨
盧瑞鍾著 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2002年7月25日
東漢政治思想論集
賀凌虛著 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2002年8月
中國古代政治思想史(修訂本)
劉澤華、葛荃主編 天津市:南開大學出版社 2003年2版第5次印刷
中華文明五千年(卷二—漢至晉)
方國榮主編 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 2003年1月
秦漢歷史哲學思想研究
龐天佑著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3年第1刷
天人糾葛與歷史運演—西漢儒家歷史觀的現代詮釋
張秋升著 濟南:齊魯書社 2003年8月
單篇論文
東漢的豪族
楊聯陞撰 清華學報 11卷4期 1936年
漢魏晉的肉刑論戰
劉公任撰 人文月刊 第8卷第2期 1937年
秦漢間所謂「符應」論略
陳槃撰 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16本 1947年
論漢代的內朝與外朝
勞榦撰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研究所集刊 十三本 1948年
漢代地方行政制度
嚴耕望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25本 1954年
讖緯命名及其相關之諸問題
陳槃 幼獅學報 第1卷第1期1958年
東漢黨錮人物的分析
金發根撰 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三十四本 1962-1963年
仲長統的無神論和歷史觀
馮友蘭撰 中國哲學史新編(第二篇•上•第二冊) 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4年6月
漢代的豪強及其政治上的關係
勞榦撰 慶祝李濟先生七十歲論文集 台北:清華學報社 1965年
王充—附王符、仲長統
鍾泰撰 中國哲學史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1967年6月台2版
從東漢政權實質論其皇帝婚姻嗣續與外戚升降之關係
李學銘撰 新亞學報 第9卷第2期第6篇 1970年9月1日
漢代的羌族(上)
管東貴撰 食貨月刊(復刊) 第1卷第1期 1971年
漢代的羌族(下)
管東貴撰 食貨月刊(復刊) 第1卷第2期 1971年漢代處理羌族問題的辦法的檢討
管東貴撰 食貨月刊(復刊) 第2卷第3期 1972年天人合一思想對兩漢政治的影響(上)
林麗雪撰 書目季刊 第9卷第1期 1975年6月
天人合一思想對兩漢政治的影響(下)
林麗雪撰 書目季刊 第9卷第2期 1975年
漢代政治組織的特質及其功能
勞榦撰 勞榦學術論文集甲編 台北縣:藝文印書館 1976年10月
讖緯思想下的東漢政治和經學
金發根撰 沈剛伯先生八秩榮慶論文集 台北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976年
漢代的山東和山西
傅樂成撰 漢唐史論集 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977年
西漢時的幾個政治集團
傅樂成撰 漢唐史論集 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977年
中國中古賢能觀念之研究—任官標準之觀察—
毛漢光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48本3分 1977年
仲長統
周紹賢撰 兩漢哲學 台北:文景出版社 1978年4月修訂再版
仲長統的唯物主義思想
任繼愈撰 中國哲學史(第二冊) 北京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年3月5版
漢代尚書的職任及其和內朝的關係
勞榦撰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研究所集刊 51本1分 1980年
仲長統
孫叔平撰 中國哲學史稿(上)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0年8月
東漢政權之建立與士族大姓之關係
余英時撰 中國知識階層史論 1980年
王符、仲長統的政治思想
徐大同等撰 中國古代政治思想史 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1981年6月
仲長統研究(1)
韓復智撰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學報 第8期 1981年12月
西漢政權與社會勢力的交互作用
許倬雲撰 求古篇 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982年
秦漢知識分子
許倬雲撰 求古篇 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982年
王符、崔寔、仲長統之政論
黃盛雄撰 臺中師專學報 第11期 1982年6月
試論仲長統的天人觀
劉邦富撰 中國哲學史研究集刊 第2輯 1982年7月
仲長統思想研究
葛榮晉撰 中國哲學史研究集刊 第2輯 1982年7月
試論兩漢豪強地主塢壁
劉華祝撰 歷史研究 1985年第5期
東漢士風及其轉變
張蓓蓓著 國立台灣大學文史叢刊 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委員會 1985年6月
兩漢宦官考
馬懷良撰 中國史研究 1987年第1期
漢代“案比”制度的淵源及其流演
錢劍夫撰 歷史研究 第3期 1988年
東漢黨人之士氣與義行—兼論黨錮之禍的起因
羅彤華撰 中華文化復興月刊 第21卷第11期 1988年
王符、仲長統的政治思想
孫曉春撰 中國古代政治思想史 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 1988年4月
仲長統的“天之道”的唯物主義自然觀和“亂世長而化世短”的歷史觀
楊憲邦撰 中國哲學通史(第二卷)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988年12月
王符《人道曰為》的主觀能動思想
徐蓀銘撰 中國文化月刊 114期 1989年
漢代循吏與文化傳播
余英時撰 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 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9年第3次印刷
仲長統的“人事為本”和“亂世長而化世短”的觀點〉
方立天撰 中國古代哲學問題發展史(下) 北京:中華書局 1990年3月
東漢末年的知識份子與政治
顏清史撰 知識份子與中國(徐復觀等著) 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 1990年11月10日初版6刷
王符、荀悅和仲長統
蘇志宏撰 秦漢禮樂教化論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1年5月
權力塔尖上的奴僕—宦官
李禹階、陳前進、徐流、趙昆生著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1年7月第1次印刷
兩漢復仇盛行的原因
周天游撰 歷史研究 1991年第1期
董仲舒「天人感應」與司馬遷的「天道觀」之比較研究
梁榮茂撰 漢代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1991年10月
仲長統的唯物主義思想和政治批判思想
侯外廬撰 中國思想通史(第二卷) 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2年第6次印刷
“禮治”秩序與士大夫政治的淵源
閻步克撰 國學研究第1卷 北京:北京大學 1993年
外戚與皇權
李禹階、秦學頎著 重慶: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3年7月
漢代郡政府行政職能考察
陳長琦撰 濟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 第15卷第4期 1993年10月
《論衡》邏輯思想的影響。王符、仲長統及徐幹的邏輯思想
汪奠基撰 中國邏輯思想史 台北:明文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1993年12月
仲長統與《昌言》
周桂鈿撰 中國歷代思想史(貳•秦漢卷) 台北:文津出版社 1993年12月
關於漢末魏晉世風的歷史考察
韓東育撰 天津師大學報 1994年第1期
漢末批判思潮與人文主義哲學的重建
蒙培元撰 北京社會科學 1994年
王符尚賢說析論
劉師文起撰 編者:陳伯元先生六秩慶祝壽委員會 台北:1994年3月
中國古代的復肉刑之爭及其對刑罰制度的影響
李明德撰 黃淮學刊(社會科學版) 第10卷第3期 1994年9月
東漢前期的皇權與外戚
秦學頎撰 西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第1期 1995年
東漢潁川、汝南、南陽人士與黨議始末
黃宛峰撰 中國史研究 第4期 1995年
東漢外戚的作用
劉太祥撰 南督學壇(哲學社會科學版) 第15卷第1期 1995年
東漢時代的游學風氣及社會影響
張鶴泉撰 求是學刊 第2期 1995年
仲長統與《昌言》
謝祥皓、劉宗賢撰 中國儒學 台北:水牛圖書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1995年10月30日
兩漢樞機職事與三臺制度之發展
陳啟雲撰 漢晉六朝文化社會制度 台北:新文豐出版社 1996年
中國封建社會皇帝后妃問題初探
陳恩虎撰 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第3期 1996年
漢代外戚集團的形成與擅權
朱子彥撰 歷史教學問題 第4期 1996年
論東漢前期的諸王之亂
曹金華撰 史學月刊 第5期 1996年
漢魏之際關於肉刑問題的辯論
王政勛撰 唐都學刊 第12卷 第3期(總第49期) 1996年
中國宦官史
杜婉言著 台北:文津出版社 1996年6月
儒學文化視野中的災異觀及其意義——以漢代為例
王保頂撰 孔孟月刊 第35卷第4期 1996-1997年
東漢禮制建築的內容
洪千惠 第一屆先秦兩漢學術全國研究生論文發表會論文集 台北縣: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所 1997年
歷代后妃體制源流初探
司徒崇撰 歷史月刊 1997年5月
漢文帝廢除肉刑的意義
戴麗桑 歷史月刊 1997年8月號
仲長統的社會批判思想
金春峰撰 漢代思想史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7年12月修訂第2版
仲長統的思想
趙雅博撰 中國國學25 1997年10月
東漢士人的家風禮法
林素珍撰 第二屆漢代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1998年7月台北市:政大中文系編印
仲長統的無神論
王友三撰 中國無神論史綱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年修訂本
仲長統思想與易學
張濤撰 周易研究 第4期 1999年
仲長統
楊昌年撰 中國歷代思想家【五】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1999年2月更新版第1次印刷
漢末文人古詩思想特徵
張幼良撰 淮陰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2卷第6期 2000年
《古詩十九首》與漢末文人的情感世界
張振龍撰 殷都學刊 2000年
儒道互補仲長統
孟祥才撰 煙台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第13卷第1期
2000年1月
漢末儒學及建安七子的儒家思想
張振龍撰 信陽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第20卷第3期 2000年7月
強調人事為本的仲長統
蔡德貴、侯拱辰撰 道統文化新編 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 2000年10月
試論我國古代“禮法并用、德主刑輔”的治國方略
戴者春撰 黑龍江社會科學 第5期 2001年
道家思想在東漢中後其的發展
王萍撰 東岳論叢 第22卷第5期 2001年9月
西漢宮廷婦女形象之研究
黃淑貞撰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論文 2002年
論漢末文士心理和詩歌
李錦煜、趙茂林撰 青海師專學報(社會科學) 第1期 2002年
漢末魏晉文人生命意識的演進
趙治中撰 麗水師範專科學校學報 第24卷第4期 2002年8月
略論秦漢王朝的保密制度
余華青撰 先秦、秦漢史 第1期 2003年
從《呂刑》看“明德慎罰”思想在西周的演變
王保國撰 先秦、秦漢史 第3期 2003年
簡論劉秀的人才謀略
王雲江、謝豔華撰 先秦、秦漢史 第4期 2003年
陰陽家以天人配合為特徵的程式化政治思想
劉澤華撰 中國古代政治思想史(修訂本) 天津市:南開大學出版社 2003年第5次印刷
從漢末交游士風看“古詩十九首”女性形象知音化
胡大雷撰 常德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第28卷第2期 2003年3月
小議仲長統的詩歌
楊霞撰 滁州師專學報 第6卷第1期 2004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