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部分
Barbara J. Reink, David S Holmes & Rochelle L. Harris (1985) The Timing of Psychosocial Changes in woman’s Lives: The Years 25 to 45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85 Vol 48 No.5 P1353~1364
Daniel J Levinson(1978) The Seasons of a Man’s Life Alfred A. Knopf New York
Helson, r., Mitchell, V., & Moane, G. (1984). Personality and patterns of adherence and non-adherence to the social clock.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46, 1079-1096
Jean Baudrillard(1968)原著 林志明 譯(1997年) 物體系(Le Systèm des objets) 時報出版社
Lawrence S. Wrightsman (1994) Adult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theory and concepts SAGE publications
Naomi Klein(2003)原著 徐詩思 譯 (2003年) NO LOGO 時報出版社
Perry, William G. Jr. (1970) Forms of intellectual and ethical development in the college years.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Kegan, Robert(1982) The Evolving Self: Problem and Process in Human Development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Kegan, Robert(2000) What “from” transforms? A constructive-developmental approach to transformative learning. “In Jack Mezirow et al. Learning as transformatiom, 35-69.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Sally W. Olds Diane E. Papalia 原著,黃慧真 譯 (1987年) 成人發展 桂冠出版社
Sarbin, T.R.(1986). Narrative Psychology: The storied nature of human conduct. NY: Praeger
中文部分
中國時報(民91年)休閒生活版 【血緣姻親之外】山上有個女兒巢 莫妮夏
王雅各 策劃主編(民91) 性屬關係(下)-性別與文化、再現 心理出版社
吳慎慎(民91)自我的演化與終身學習藝術評論 民91年12月 第13卷 P285-308林美珠(民89) 敘事研究:從生命故事出發 輔導季刊 民89年12月 第36卷 第四期 P27∼34胡幼慧 主編(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 巨流圖書公司
許育光(民89) 敘說研究的初步探討—從故事姓思考和互為主體的觀點出發 輔導季刊 民89年12月 第36卷 第四期 P17∼36馮友蘭(民86) 人生的哲理 生智出版社
黃秀菁(民89)打破愛情的玻璃罩—三十敢立的女子 輔仁大學應用心理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黃瑞祺(民89) 現代與後現代 巨流出版社
黃富順(民78) 成人心理 初版 空中大學臺美光(民91) 女性自我與中年的對話:兩位女性的生命故事 國立政治大學廣告研究所 碩士論文駱以軍vs龍應台(民94)�駱以軍六問龍應台� 印刻文學生活誌�民94年1月� �第一卷第五期�P45
鄭金川(民83) 梅洛—龐蒂的美學 遠流出版社
劉惠琴(民84) 大學生”分手”行為研究-結構因素與歷程因素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藍孝勤、邱丕相(民84) 論太極拳的修身養性價值 國術研究 第四卷 第二期 90∼96頁盧諭緯、薛雅菁、吳向前(民90) 30世代成長全記錄 數位時代 30世代專號 民90年 12月 第三十期 P116
顧玉珍(民80):解讀電視廣告中的女性意涵。當代,63期,48∼6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