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書目
一、西文書目
Baum, Richard. 1998. “The Fifteenth National Party Congress: Jiang Takes Command?” The China Quarterly 153: 141-156.
Burns, John P. 1989. “China's Governance: Political Reform in a Turbulent Environment.” The China Quarterly 119: 481-518.
Dijk, Teun Adrianus van. 1997. Discourse Studies: a Multidisciplinary Introduction.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Duverger, Maurice. 1959. Political Parties: Their Organization and Activity in the Modern State. London: Methuen.
Fewsmith, Joseph. 2003. “The Sixteenth National Party Congress: The Succession that Didn't Happen.” The China Quarterly 173: 1-16.
Heywood, Andrew. 2002. Politics. 2nd ed. New York: Palgrave.
Ranney, Austin. 2001. Governing: an Introduction to Political Science. 8th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
Sakwa, Richard. 1989. Soviet Politics: an Introduction. London: Routledge.
Sakwa, Richard. 1991. Gorbachev and his Reforms, 1985-1990. New York: Prentice Hall.
Sartori, Giovanni. 1976. Parties and Party Systems: a Framework for Analysis.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choenhals, Michael. 1999. “Political Movements, Change and Stability: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in Power.” The China Quarterly 159: 595-605.
Schram, Stuart R. 1988. “China after the 13th Congress.” The China Quarterly 114: 177-197.
Teiwes, Frederick C. 1995. “The Paradoxical Post-Mao Transition: From Obeying the Leader to Normal Politics.” The China Journal 34: 55-94.
Ware, Alan. 1996. Political Parties and Party System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White, Stephen et al. 1990. Communist and Postcommunist Political Systems: an Introduction. 3rd ed. New York: St. Martin Press.
二、中文書目
毛澤東。1991。《毛澤東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
王文理等編。1992。《和平演變戰略及其對策》。北京:知識出版社。
王邦佐等編。2002。《新政治學概要》。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王紹光等。2002。〈經濟繁榮背後的社會不穩定〉。《戰略與管理》52:26-33。
王惠岩。1998。《當代政治學基本理論》。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王貴秀等。1998。《政治體制改革和民主法治建設》。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
王壽林。2002。〈適度加快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的動因探討〉。《中國政治》1︰19-21。
〈中共中央關於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的說明〉。1992。《人民網》1992/10/12。http://www.people.com.cn/BIG5/33831/33836/34152/34155/2540727.html。2005/5/7。
〈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治理整頓和深化改革的決定〉。1989。《人民網》1989/11/9。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252/5089/5105/5188/20010429/455917.html。2005/5/1。
〈中共中央關於整黨的決定〉。1983。《人民網》1983/10/11。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252/5089/5104/5193/20010429/455494.html。2005/4/7。
〈中共中央整黨工作指導委員會關於第二期整黨工作的基本要求的通知〉。1985。《人民網》1985/4/10。http://www.people.com.cn/GB/33831/33836/34145/34192/2546157.html。2005/4/20。
中共研究雜誌社。1994。《中共年報》。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章程原條文修改後條文對照表〉。2004。《人民網》2004/3/16。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1026/2393900.html。2005/5/20。
〈中國共產黨章程〉。1956。《人民網》1956/9/26。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252/5089/5100/5272/20010428/454345.html。2004/7/1。
〈中國共產黨章程〉。1982。《人民網》1982/9/6。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252/5089/5104/5276/20010429/455563.html。2001/4/29。
〈中國共產黨章程〉。1997。《人民網》1997/9/18。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252/5089/5093/5279/20010430/456858.html。2005/4/22。
〈中國共產黨章程〉。2002。《人民網》2002/11/14。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16/20021118/868961.html。2005/4/22。
〈中國共產黨章程部分條文修正案〉。1987。《人民網》1987/11/1。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252/5089/5105/5277/20010430/456394.html。2005/4/22。
〈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舉行第四次全體會議公報〉。1954。《人民網》1954/2/6。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252/5089/5099/20010426/452567.html。2005/4/21
〈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公報〉。1978。《人民網》1978/12/22。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252/5089/5103/5205/20010428/454803.html。2003/8/2。
〈中國共產黨第十二屆中央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公報〉。1982。《人民網》1982/9/12。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252/5089/5104/5197/20010429/455429.html。2005/4/7。
〈中國共產黨第十三屆中央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公報〉。1987。《人民網》1987/11/2。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252/5089/5105/5184/20010429/455834.html。2005/4/22。
〈中國共產黨第十三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公報〉。1988。《人民網》1988/9/30。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252/5089/5105/5186/20010429/455839.html。2005/4/23。
〈中國共產黨第十三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公報〉。1989。《人民網》1989/6/24。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252/5089/5105/5187/20010429/455840.html。2005/5/2。
〈中國共產黨第十五屆中央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公報〉。1997。《人民網》1997/9/19。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252/5089/5093/5094/20010428/454926.html。2005/5/8。
〈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組成〉。2004。《人民網》2004/9/20。http://zg.people.com.cn/BIG5/33834/index.html。2005/5/10。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公告〉。2005。《人民日報》2005/3/15:5。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82。《法週刊》1982/12/4。http://solicitor.com.hk/chinalaw/。2003/12/21。
井尻秀憲。1992。〈中共之反和平演變運動與社會反應〉。張隆義編。《和平演變的理論與實際》:71-90。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
田穗生等。2001。《中外代議制度比較》。北京:商務印書館。
共黨問題研究中心編。1989。《中國大陸綜覽》。台北:共黨問題研究中心。
江澤民。1992。〈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奪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更大勝利〉。《人民網》1992/10/12。http://www.peopledaily.com.cn/GB/shizheng/252/5089/5106/20010430/456648.html。2003/12/21。
江澤民。1997。〈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人民網》1997/9/12。http://www.peopledaily.com.cn/GB/shizheng/252/5089/5093/20010430/456848.html。2003/12/21。
江澤民。2002。〈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人民網》2002/11/8。http://www.peopledaily.com.cn/GB/shizheng/16/20021117/868414.html。2003/12/21。
朱新民博士。1991。《1978-1990中共政治體制改革研究-八十年代後中國大陸的政治發展》。台北:永然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吳丕。2003。〈緒論〉。吳丕編。《中國反腐敗–現況與理論研究》:1-25。哈爾濱:黑龍江出版社。
吳丕編。2003。《中國反腐敗–現況與理論研究》。哈爾濱:黑龍江出版社。
吳進。1987。〈試論黨政職能分開〉。聶高民等編。1988。《黨政分開理論探討》:73-77。北京:春秋出版社。
吳瀚飛。2002。《中國公開選拔領導幹部制度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沈宗武。2003。〈論蘇聯共產黨高層權力結構的變遷與蘇聯解體〉。《二十一世紀網路版》。2003/10/31。http://www.cuhk.hk/ics/21c/supplem/essay/0306113.htm。2004/2/6。
李方。1989。《行政管理學綱要》。北京:中國勞動出版社。
李英明。1992。〈現階段中共反和平演變之研究〉。張隆義編。《和平演變的理論與實際》:41-65。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
李振。1990。《和平演變的夢幻》。山東:青島出版社。
李逸舟。1987。〈黨的自身建設與黨政分開〉。聶高民等編。1988。《黨政分開理論探討》:98-106。北京:春秋出版社。
李善海。1987。〈中共政治體制改革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李錦俞。1996。〈「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共政治體制改革之理論與實踐〉。私立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宋海慶編。2001。《三個代表論綱》。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周恩來。1984。《周恩來統一戰線文選》。北京。人民出版社。
周漢華。1987。〈試論黨政關係的法律化〉。聶高民等編。1988。《黨政分開理論探討》:210-218。北京:春秋出版社。
林水波、何鴻榮。2002。〈黨政關係健全化〉。《國政研究報告》2002/10/28。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IA/091/IA-R-091-082.htm。2004/2/5。
林尚立。2000。《當代中國政治型態研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林尚立。2002。《黨內民主-中國共產黨的理論與實踐》。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林乘東、郭榮偉。2000。〈始終不渝地維護穩定〉。《中國政治》8︰31-34。
金太軍。2001。〈新世紀中國政治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思考〉。《中國政治》11:22-31。
金源坤。1989。〈中共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孟繼群。1987。〈關於黨政分開的理論思考〉。聶高民等編。1988。《黨政分開理論探討》:62-72。北京:春秋出版社。
尚志民。2003a。〈權力腐敗現象〉。吳丕編。《中國反腐敗–現況與理論研究》:26-56。哈爾濱:黑龍江出版社。
尚志民。2003b。〈腐敗特點研究〉。吳丕編。《中國反腐敗–現況與理論研究》:86-105。哈爾濱:黑龍江出版社。
松尾康憲。1992。〈反和平演變理論的架構及其成效〉。張隆義編。《和平演變的理論與實際》:21-35。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
姜海如。2003。《中外公務員制度比較》。北京:商務印書館。
郁曉宇、柳孝華。1987。〈黨政分開及其機構改革〉。劉克崮等編。《黨政機構改革研究》:59-67。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
施九青。2002。《當代中國政治運行機制》。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
胡盛儀等。2000。《中外選舉制度比較》。北京:商務印書館。
胡慶山。1991。〈黨的領導制度〉。張文正、馮秋婷編。《黨的領導概論》:76-97。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胡耀邦。1982。〈全面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人民網》1982/9/1。http://www.peopledaily.com.cn/GB/shizheng/252/5089/5104/5276/20010429/455565.html。2003/12/21。
洪承華。1987。〈略論黨和國家不同社會職能的起源及具體構成〉。聶高民等編。1988。《黨政分開理論探討》:78-83。北京:春秋出版社。
洪雲霖。1994。〈從中共建黨理念析論其黨政關係發展–當前中共人事運作核心問題〉。《人事行政》109:33–51。洪敬富。1999。〈中共「十五大」政治體制改革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姚建華。1987。〈黨的職能問題初探〉。聶高民等編。1988。《黨政分開理論探討》:10-23。北京:春秋出版社。
侯少文。1998。《依法治國與黨的領導》。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
徐斯儉。2003。〈中共十六大與政治改革〉。《中國大陸研究》46,4:25-54。高家富。1996。〈中共政治體制改革之研究:以黨組織權力結構、黨政關係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浦興祖。2002。《當代中國政治制度》。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展望與探索雜誌社編。2003。《中國大陸綜覽》。台北:展望與探索雜誌社。
寇健文。2002。〈十六大後中共人事佈局之研析〉。《中共十六大後中國大陸情勢展望座談會》2002/11/23:1-5。台北:台灣綜合研究院戰略與國際研究所。
曹玉海。1987。〈黨在憲法和法律範圍內活動所要解決的幾個問題〉。聶高民等編。1988。《黨政分開理論探討》:200-209。北京:春秋出版社。
梁琴、鍾德濤。2001。《中外政黨制度比較》。北京:商務印書館。
張文正。1991。〈黨的領導的基本原則〉。張文正、馮秋婷編。《黨的領導概論》:32-61。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張文正、馮秋婷編。1991。《黨的領導概論》。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張立榮。2002。《中外行政制度比較》。北京:商務印書館。
張良。2001。《中國六四真相》。香港:明鏡出版社。
張登及。2000。〈中共八大至十五大領導人「政治報告」涉外言論內容分析-國際政治觀的定位〉。《中國大陸研究與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37-55。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
張隆義編。1992。《和平演變的理論與實際》。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
張顯超。2003。〈蘇聯聯邦制度之下的烏克蘭、俄羅斯關係〉。《國家政策論壇》夏季號:112-125。康曉光。2002。〈未來3-5年中國大陸政治穩定性分析〉。《戰略與管理》52:1-15。
陳永發。1998。《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台北:聯經出版社。
陳如音。2003。〈改革開放以來全國人大與中國共產黨關係之研究〉。私立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陳思澤編譯。1999。《當代比較政府–六國政治體系之分析》。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
許放。2000。〈當代中國政黨制度的沿革〉。蕭超然、曉韋編。《當代中國政黨制度論綱》:58-113。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許新等。2001。《超級大國的崩潰–蘇聯解體原因探析》。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傅再明。1987。〈正確處理黨的政策與國家法律的關係〉。聶高民等編。1988。《黨政分開理論探討》:191-199。北京:春秋出版社。
彭錦鵬編。1994。《美國政黨與利益團體》。台北: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
華碧輝。1989。〈中共十三大後黨政軍中央領導階層異動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華學成。2000。〈論政治穩定〉。《中國政治》1︰43-47。
黃宗良、林勛健編。2002。《共產黨和社會黨百年關係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曾建元主編。2003。《東亞自由化、民主化與區域和平》。台北:唐山出版社。
曾濟羣。1995。《中華民國憲政法制與黨政關係》。台北:五南出版社。
詹中原。2003。〈中共公務員制度之研究〉。《國政研究報告》2003/4/28。 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CL/092/CL-R-092-015.htm。2005/4/26。
〈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機構改革〉。2003。《新華網》2003/3/10。http://news.xinhuanet.com/zhengfu/2003-03/04/content_756385.htm。2005/5/10。
葛永光。1994。〈美國的黨政關係:總統與政黨組織的互動模式〉。彭錦鵬編。《美國政黨與利益團體》:209-223。台北: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
楊光斌。2003。《中國政府與政治導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楊宏山。2002。《當代中國政治關係》。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
楊開煌。1992。〈中共反和平演變–社會角度之觀察〉。張隆義編。《和平演變的理論與實際》。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
楊開煌。2002。〈「十六大」政治報告之深度分析〉。《「十六大」後中共政局走向與兩岸關係座談會》2002/11/18:1-10。台北:立法院法制局。
楊勝春。1995。〈現階段中共中央黨政關係運作出探〉。《共黨問題研究》21,4:18-27。楊勝春。1999。〈中共「國務院」黨政關係運作之探討〉。《近代中國》134:167-186。楊愛珍。2004。《當代中國政黨制度研究》。上海:學林出版社。
趙建民。2003。〈中共權力移轉與未來的政治民主化問題〉。曾建元主編。《東亞自由化、民主化與區域和平》:183-192。台北:唐山出版社。
趙紫陽。1987。〈沿著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前進〉。《人民網》1987/10/25。http://www.peopledaily.com.cn/GB/shizheng/252/5089/5105/20010430/456409.html。2003/12/21。
趙曉華。1987。〈黨政分開的關鍵是改革黨對國家的領導體制〉。聶高民等編。1988。《黨政分開理論探討》:84-88。北京:春秋出版社。
廖蓋隆。1981。〈中共庚申改革方案〉。《七十年代》3:38-43。
鄧小平。1941。〈黨與抗日民主政權〉。鄧小平。1994。《鄧小平文選第一卷》:8-21。北京:人民出版社。
鄧小平。1954。〈驕傲自滿是團結的大敵〉。鄧小平。1994。《鄧小平文選第一卷》:201-208。北京:人民出版社。
鄧小平。1978。〈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鄧小平。1983。《鄧小平文選一九七五–一九八二年》:130-143。北京:人民出版社。
鄧小平。1979a。〈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鄧小平。1983。《鄧小平文選一九七五–一九八二年》:144-170。北京:人民出版社。
鄧小平。1979b。〈高級幹部要帶頭發揚黨的優良傳統〉。鄧小平。1983。《鄧小平文選一九七五–一九八二年》:187-202。北京:人民出版社。
鄧小平。1980。〈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鄧小平。1983。《鄧小平文選一九七五–一九八二年》:280-302。北京:人民出版社。
鄧小平。1981。〈老幹部第一位的任務是選拔中青年幹部〉。鄧小平。1983。《鄧小平文選一九七五–一九八二年》:339-343。北京:人民出版社。
鄧小平。1982a。〈精簡機構是一場革命〉。鄧小平。1983。《鄧小平文選一九七五–一九八二年》:351-356。北京:人民出版社。
鄧小平。1982b。〈設顧問委員會是廢除領導職務終身制的過渡辦法〉。鄧小平。1983。《鄧小平文選一九七五–一九八二年》:368-369。北京:人民出版社。
鄧小平。1982c。〈在中央顧問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鄧小平。1993。《鄧小平文選第三卷》:5-8。北京:人民出版社。
鄧小平。1983a。《鄧小平文選一九七五–一九八二年》。北京:人民出版社。
鄧小平。1983b。〈黨在組織戰線和思想戰線上的迫切任務〉。鄧小平。1993。《鄧小平文選第三卷》:36-48。北京:人民出版社。
鄧小平。1986a。〈在聽取經濟情況匯報時的談話〉。鄧小平。1993。《鄧小平文選第三卷》:159-160。北京:人民出版社。
鄧小平。1986b。〈在全體人民中樹立法治觀念〉。鄧小平。1993。《鄧小平文選第三卷》:163-164。北京:人民出版社。
鄧小平。1986c。〈關於政治體制改革問題〉。鄧小平。1993。《鄧小平文選第三卷》:176-180。北京:人民出版社。
鄧小平。1989a。〈壓倒一切的是穩定〉。鄧小平。1993。《鄧小平文選第三卷》:284-285。北京:人民出版社。
鄧小平。1989b。〈中國不允許亂〉。鄧小平。1993。《鄧小平文選第三卷》:286-287。北京:人民出版社。
鄧小平。1989c。〈結束嚴峻的中美關係要由美國採取主動〉。鄧小平。1993。《鄧小平文選第三卷》:330-333。北京:人民出版社。
鄧小平。1992。〈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談話要點〉。鄧小平。1993。《鄧小平文選第三卷》:370-383。北京:人民出版社。
鄧小平。1993。《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鄧小平。1994。《鄧小平文選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鄭永年。。2000。《政治漸進主義》。台北:吉虹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鄭楚宣、劉紹春。2002。《當代中西政治制度比較》。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劉克崮等編。1988。《黨政機構改革研究》。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
劉洪潮編。1989。《西方和平演變社會主義國家的戰略策略手法》。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
劉智峰編。1999。《中共政治體制改革問題報告》。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
〈歷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副主席〉。2003。《人民網》2003/3/15。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252/9667/9685/20021202/879145.html。。2005/4/27。
〈歷任全國人大常委會主要領導人名單〉。2003。《人民網》2003/3/15。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252/9667/9685/20021202/879156.html。2005/4/27。
〈歷任國務院主要領導人名單〉。2003。《人民網》2003/3/16。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252/9667/9683/20021202/879176.html。2005/4/27。
〈歷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構成統計表〉。1999。《人民日報》1999/9/15:10。
賴榮偉。2000。〈中共黨政關係的演變與全國人大的發展〉。《東亞季刊》。31,4:99-126。蕭功秦。1998。《歷史拒絕浪漫》。台北:致良出版社。
蕭超然、曉韋編。2000。《當代中國政黨制度論綱》。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鍾真真、何紹仁。1991。〈黨對國家政權的領導〉。張文正、馮秋婷編。《黨的領導概論》:177-180。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鍾穎盛。2000。〈中共中央政治局角色之探討–兼論其黨政關係〉。《共黨問題研究》26,7:7-17。韓英華。1983。〈中共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謝慶奎。1996。《當代中國政府》。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
謝慶奎。2003。《政治改革與政府創新》。北京:中信出版社。
聶高民。1987。〈黨政分開的基本問題〉。聶高民等編。1988。《黨政分開理論探討》:49-61。北京:春秋出版社。
聶高民等編。1988。《黨政分開理論探討》。北京:春秋出版社。
魏新文。1987。〈健全制約機制是改善黨政關係的根本途徑〉。聶高民等編。1988。《黨政分開理論探討》:219-228。北京:春秋出版社。
〈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改草案的報告〉。1982。《人民日報》1982/12/6:1。
〈關於同意一部分老同志不再擔任中央三個委員會成員的請求提請全國代表會議審議的報告〉。1985。《人民網》1985/9/16。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252/5089/5104/5199/20010429/455498.html。2005/4/22。
〈關於調整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組成人員的決定〉。1989。《人民網》1989/11/9。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252/5089/5105/20010429/455933.html。2005/5/2。
龐松、韓鋼。1998。〈黨和國家領導體制的歷史考察與改革展望〉。劉智峰編。1999。《中共政治體制改革問題報告》:78-123。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
〈黨的十四屆一中全會產生中央領導機構〉。1992。《人民網》1992/10/19。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252/5089/5106/5177/20010430/456673.html。200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