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90)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21 20:51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周佑芷
研究生(外文):Yu-Chih Chou
論文名稱:中國與西屬菲律賓之貿易演變(1565-1700)-貿易結構、內容及運作為主之探討
指導教授:戴寶村戴寶村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東吳大學
系所名稱:歷史學系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歷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5
畢業學年度:93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33
中文關鍵詞:馬尼拉大帆船菲律賓群島跨太平洋貿易4PSWOT
外文關鍵詞:The Manila galleonThe Philippine islandstrade of the cross-Pacific4PSWOT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4
  • 點閱點閱:89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4
十五至十八世紀這段期間是重商主義盛行且海外貿易昂揚的時代,歐洲各國競逐海上勢力,紛紛將眼光投向隱含巨大商機的亞洲,而身為亞洲主要貿易體之ㄧ的中國,其手工製造業也於此時日漸興盛。東西兩方的貿易網絡,建立在雙方供需失衡的貿易關係上,中國需要西方的白銀,而西方需要中國的絲織品,歐洲各國紛紛在亞洲尋找並建立適合貿易的據點,馬尼拉大帆船貿易就是西班牙殖民菲律賓群島下的貿易衍生品。
本文以馬尼拉大帆船為例,運用行銷組合中的4P,分析貿易中的各項要素(價格、商品、促銷及通路),比較馬尼拉大帆船貿易展開前後,中國與菲律賓群島之間貿易的變化,進而了解東西兩方貿易網絡相遇時的衝突及磨合,尤其是西班牙人在馬尼拉建立長期殖民據點後,對於周邊地區(如:台灣)帶來的貿易衝擊。最後,本文以SWOT分析檢視馬尼拉大帆船貿易,除了觀察該貿易活動由盛而衰的因素外,還要強調研究經濟貿易史時,最常為研究者忽略的「人為因素」,因為不管貿易數字如何齊備,貿易終究是以人為中心,總是會有數字無法歸類及預測的部份。
目 錄

序 論-----------------------------------------------------------------------------------------------1
第一章 大航海時代前的中菲貿易結構-----------------------------------------------------20
第一節 早期的中菲貿易關係-----------------------------------------------------------20
第二節 大帆船東來之前的中菲貿易關係--------------------------------------------26
第二章 太平洋航線展開後的東南亞貿易的變化-----------------------------------------44
第一節 重商主義下的大帆船貿易-----------------------------------------------------44
第二節 重商主義下東南亞經濟貿易結構的變化-------------------------------------53
第三章 中菲貿易的結構、內容及運作-----------------------------------------------------66
第一節 航運路線及貨物配銷方式-----------------------------------------------------66
第二節 流通商品--------------------------------------------------------------------------88
第三節 貿易網絡成員------------------------------------------------------------------107
結論-----------------------------------------------------------------------------------------------123
參考書目-----------------------------------------------------------------------------------------128

圖 次

跨太平洋航線圖。
東亞海貿路線圖。
菲律賓群島歷史暨路線圖。
十六世紀的大帆船。
圖1-1:羅盤針方向圖-----------------------------------------------------------------------------37
圖3-1:太平洋暨大西洋洋流及季風圖-------------------------------------------------------68
圖3-2:大帆船航線緯度圖-----------------------------------------------------------------------69
圖3-3:大帆船出太平洋路線圖-----------------------------------------------------------------75
圖3-4:Hernando de los Ríos Coronel 1597年所繪之菲律賓群島福爾摩莎島與
部分中國海岸地圖----------------------------------------------------------------------79
圖3-5:Pedro de Vera 1626年所繪之福爾摩莎島、中國部分地區及馬尼拉圖---80
圖3-6:Pedro de Vera 1626年所繪之福爾摩莎島上西班牙港口圖-------------------80
圖3-7:Pedro de Vera 1626年所繪之福爾摩莎島上荷蘭人港口圖-------------------81
圖3-8:白銀-----------------------------------------------------------------------------------------92
圖3-9:絲製品(十八世紀後期)------------------------------------------------------------95
圖3-10:絲製品(可能是十九世紀的織品)----------------------------------------------95
圖3-11:葡萄牙黑奴搬運絲綢、紡織品上岸的情形(一)---------------------------96
圖3-12:葡萄牙黑奴搬運絲綢、紡織品上岸的情形(二)---------------------------96
圖3-13:聖地牙哥號上打撈出的中國器皿-------------------------------------------------99
圖3-14:聖地牙哥號上打撈出的中國瓷器(一)----------------------------------------99
圖3-15:聖地牙哥號上打撈出的中國瓷器(二)---------------------------------------100
圖3-16:十七世紀的靜物畫(一)(左)--------------------------------------------------101
圖3-17:十七世紀的靜物畫(二)(右)--------------------------------------------------101
圖3-18:敞口有耳陶製器皿--------------------------------------------------------------------103
圖3-19:象牙製宗教雕像(十七世紀)----------------------------------------------------105
圖3-20:軍人用的黃金拉絲飾帶(1624-1638)------------------------------------------105
圖3-21:馬尼拉大箱子(Arcón de Manila)----------------------------------------------------109
圖3-22:馬尼拉大箱子八連部份放大圖----------------------------------------------------110
圖3-23:聖費南度(San Fernando)生絲市場---------------------------------------------110

表 次

表1:宋元時期中菲貿易商品表----------------------------------------------------------------24
表2:明代中菲朝貢貿易暨貨物表---------------------------------------------------------40-42
表3:明代開港之前中菲貿易商品表(未向中國朝貢之地)-------------------------42
表4:美洲白銀輸出至西班牙之估計---------------------------------------------------------91
表5:馬尼拉購入中國絲貨及利馬(Lima)售出中國絲貨之價格比較表
(1620-1621)------------------------------------------------------------------------------94
表6:馬尼拉港每年平均的華貨物入口稅及比例------------------------------------119-121
表7:馬尼拉港每年平均的華貨入口稅比例折線圖-------------------------------------121
參考書目
一、中文專書
《明太祖實錄》,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6。
《明太宗實錄》,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6。
《明會典》引自《印景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商務印書館,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6。
《海澄縣志》,台北:成文,據清乾隆二十七年刊本影印,1968。
中山大學東南亞歷史研究所編,《中國古籍中有關菲律賓資料匯編》,北京:中華書局,1980。
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編,《拉丁美洲歷史辭典》,上海:上海辭書,1993。
江日昇,《台灣外記》,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0。
江樹生譯註,《熱蘭遮城日誌》,台南:台南市政府,2000。
向 達校註,《兩種海道針經》,北京:中華書局,2000。
全漢昇,《中國經濟史論叢》(合訂本),香港: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新亞研究所,1972。
---------,《中國經濟史研究》,香港:新亞研究所,1976。
---------,《明清經濟史研究》,台北:聯經,1987。
汪大淵著,蘇繼廎校釋,《島夷誌略校釋》,北京:中華書局,2000。
村上直次郎譯註,郭輝譯,《巴達維亞城日記》(第一、二冊),台中:省文獻會,1970。
李金明,《明代海外貿易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
李東華,《泉洲與我國中古的海上交通-九世紀末至十五世紀初》,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6。
李毓中,《菲律賓簡史》,南投:暨大東南亞研究中心,2003。
沈德符撰,《萬曆野獲編》,北京:中華書局,1997。
林仁川,《明末清初私人海上貿易》,上海:華東師範大學,1987。
金應熙主編,《菲律賓史》,河南:開封大學,1990。
邱炫煜,《明帝國與南海諸蕃國關係的演變》,台北:蘭台出版社,1995。
周去非著,楊武泉校註,《嶺外代答校註》,北京:中華書局,1999。
徐松纂輯,《宋會要輯稿》,台北:新文豐,1976。
許孚遠,《皇明經世文編》,台北:國聯圖書,1964。
陳 炎,《海上絲綢之路與中外文化交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
陳荊和,《十六世紀之菲律賓華僑》,香港:新亞研究所東南亞研究室,1963。
陳希育,《中國帆船與海外貿易》,福建:廈門大學,1991。
黃省曾著,謝方校,《西洋朝貢典錄》,北京:中華書局,1982。
萬 明,《中國融入世界的步履:明與清前期海外政策比較研究》,北京:社會學文獻出版社,2000。
程紹剛譯註,《荷蘭人在福爾摩莎》,台北:聯經,2000。
張 燮,《東西洋考》,台北:商務印書館,1971。
張存武,陶晉生編,《歷史學手冊》,台北:食貨,1986。
張天澤著,姚楠,錢江譯,《中葡早期通商史》,香港:中華書局香港分局,1988。
張顯清,林金樹主編,《明代政治史 上下冊》,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
趙汝适,《諸蕃誌》,南投市:台灣省文獻會,1996。
趙汝适著,楊博文校釋,《諸蕃誌校釋》,北京:中華書局,2000。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十七世紀台灣英國貿易史料》,台北:台灣銀行,1959。
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台北:四庫善本叢書館,據涵芬樓印崑山圖書館所藏稿本影印)
Appleyard, D. R. & Field, Jr. A. J.著,陳宏易譯,《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台北:麥格羅希爾,2001。
Braudel, Fernand.著,施康強,顧良譯,《15至18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與資本主義》(卷一至三),台北:貓頭鷹,1999。
Braudel, Fernand.著,曾培耿,唐家龍譯,《地中海史》(卷一至二),台北:商務印書館,2002。
Dash, Mike著,李芬芳譯,《鬱金香熱》,台北:時報文化,2000。
Milton, Giles著,王國璋譯,《荳蔻的故事-香料如何改變世界歷史?》,台北:究竟,2001。

二、中文期刊論文
(一)期刊
方真真,〈明鄭時代台灣與菲律賓的貿易關係-以馬尼拉海關紀錄為中心〉,《台灣文獻》,54卷3期,2003,頁60-105。
全漢昇,〈近代早期西班牙人對中菲美貿易的爭論〉,《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8卷1期,1976,頁71-83。
---------,〈美洲白銀與明清間中國海外貿易的關係〉,《新亞學報》,16卷(上),1991。
朱德蘭,〈清初遷界令時中國船海上貿易之研究〉,《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第二輯》,台北: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1986,頁105-159。
---------,〈清初遷界令時明鄭商船之研究〉,《史聯雜誌》,第7期,南投:台灣史蹟研究中心,1985,頁18-41。
李毓中,〈明鄭與西班牙帝國:鄭氏家族與菲律賓關係初探〉,《漢學研究》,16卷2期,1998,頁29-59。
--------,〈「太平洋絲綢之路」研究的回顧與展望〉,《新史學》,10卷2期,1999,頁145-169。
--------,〈菲律賓近代經濟的肇始:荷西•巴斯克總督及其經濟發展計畫(1778-1787)〉,《東南亞的變貌》,台北:中央研究院東南亞區域研究計畫,2000,頁121-152。
--------,〈北向與南進:西班牙東亞殖民拓展政策下的菲律賓與台灣(1565-1642)〉,《曹永和先生八十壽慶論文集》,台北:樂學,2001,頁31-48。
---------,〈《印地亞法典》中的生理人:試論西班牙統治菲律賓初期有關華人的法律規範〉,《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第八輯》,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2002,頁327-380。
李毓中,季鐵生,〈圖像、生活與歷史:從西班牙古地圖與古畫淺談華人在菲律賓(1571-1800)〉,第九屆中國海洋發展史學術研討會論文,2003。
李慶新,〈明中後期廣東商民在南洋的活動〉,《海外華族研究論集 第一卷移民、華商與經貿》,臺北市:華僑協會總會,2002,頁311-348。
翁佳音,〈十七世紀的福佬海商〉,《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第七輯》(上),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1999,頁59-92。
曹永和,〈明末華人在爪哇萬丹的活動〉,《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第二輯》,台北: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1986,頁219-247。
---------,〈明洪武朝的中琉關係〉,《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第三輯》,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1988,頁283-312。
曹永和著,陳宗仁、陳俐甫譯,〈十七世紀作為東亞轉運站的台灣〉,《台灣風物》,第48卷,第3期,台北:台灣風物雜誌社,1998,頁91-115。
梅新育,〈明季以降白銀內流及其對中國經濟制度之影響-兼論澳門在其中的作用〉,《文化雜誌》,第38期,澳門:澳門文化學會,1999,頁3-23。
陳國棟,〈十七世紀初期東亞貿易中的中國棉布-Cangan與台灣〉,「近代早期東亞海洋史與台灣島史:慶祝曹永和院士八十大壽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2000。
許壬馨,李毓中,〈由西班牙人所製古地圖看早期台灣的港口與海域〉,《台灣文獻》,54卷3期,2003,頁41-57。
許壬馨,《菲律賓早期的唐人街-八連(Parian)的商業活動及其沿革1582-1860》,南投:暨南史學創刊號,1998,頁43-61。
張 菼,〈鄭成功的五商〉,《台灣文獻》,36卷,2期,台北: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85,頁15-33。
張彬村,〈十六~十八世紀中國海貿思想的演進〉,《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第二輯》,台北: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1986,頁37-57。
---------,〈十六至十八世紀華人在東亞水域的貿易優勢〉,《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第三輯》,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1988,頁345-368。
黃啟臣,〈澳門對外貿易的式微〉,《文化雜誌》,第38期,澳門:澳門文化學會,1999,頁33-43。
鄧開頌,〈明清時期澳門海上貿易〉,第九屆中國海洋發展史學術研討會論文,2003。
蔡玫芬,〈關於明末清初漳州工藝品二三事〉,第九屆中國海洋發展史學術研討會論文,2003。
鄭瑞明,〈台灣明鄭與東南亞之貿易關係初探-發展東南亞貿易之動機、實務及外商之前來〉,《師大歷史學報》,14期,1986,頁57-108。

(二)論文
林偉盛,〈荷據時期東印度公司在台灣的貿易(1622-1662)〉,(台北,台灣大學,1998),博士論文,未出版。
吳玉英,〈西班牙統治菲律賓時期的中、菲貿易〉,(香港:新亞研究所,1992),博士論文,未出版。
陳宗仁,〈東亞海域多元勢力競爭下雞籠、淡水地位的轉變(1400-1700)〉,(台北,台灣大學,2002),博士論文,未出版。
陳靜敏,〈西班牙帝國興衰的轉捩-從大帆船貿易談起(1580-1640)〉,(台北,輔仁大學,1994),碩士論文,未出版。
趙啟峰,〈西屬(1565-1898)菲律賓華人經濟空間之研究〉,(台南:成功大學,2000),碩士論文,未出版。

三、外文專書與期刊論文
Abásolo, Antonio G. “España en Extremo Oriente”,西班牙時期台灣相關文獻與圖像國際研討會論文,2003。
Aldeasa Edición El Galeón de Manila, Ministerio de Educación, Culturay y Deprote ,2000.
Bernal, Cristina G. “Actividad commercial marítima de España”,西班牙時期台灣相關文獻圖像國際研討會論文,2003。
Blair, E. H. & James, A. R.(eds.)The Philippine Islands1493-1898 Vol.Ι-Vol.55, Cleveland: Arthur Clark Co. ,1903-1909.
Borao Mateo, J. E. & Heyns, P. & Gómez, C. & Nisce, A. M. Z. Spaniards In Taiwan Vol.1:1582-1641,Taipei: SMC Publishing INC. Press ,2001.
Chaunu, Pierre. Les Philippines et le Pacifique des Iberique,Paris: S.E.V.P.E.N. ,1960.
Dr. A. I. Spriggs.“Oriental Porcelain In Western Paintings 1450-1700”, Transaction of the Oriental Ceramic Society, vol.36 ,1964-1966.
Ministerio de Defensa Armada Española Museo Naval, Piezas Arqueológicas de la nao San Diego en el Museo Naval de Madrid ,Madrid:Museo Naval, 1999.
Ministerio de Fomento ,Manila 1571-1898 Occidente en Oriente,Madrid: CEDEX. Centro de Estudios y Experimentación de obras Públicas,1998.
Morente, G. F. “La navegacióm en océano Pacífico”,西班牙時期台灣相關文獻及圖像國際研討會,2003。
Schurz, William Lytle. The Manila Galleon ,New York: E.P.Dutton&Co.Inc. ,1939.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