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中文
1. 王美雅。(1995)。「流行產業核心資源與國際化策略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 王信敦。(1997)。「台灣流行唱片製作流程之探討」。銘傳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3. 王英裕。(1999)。「全球整編與本土共謀:台灣流行音樂工業轉變之政經分析」。國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4. 王佩華。(1999)。「環境與組織因素對產品多樣性的影響:以台灣地區國語流行音樂市場為例」。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5. 行政院新聞局。(1995)。「中華民國出版事業統計概覽:民國77年-民國83年」。
6. 行政院。(1997)。「中華民國出版年鑑」。台北市:中國出版社。
7. 行政院。(1998)。「中華民國出版年鑑」。台北市:中國出版社。
8. 行政院。(1999)。「中華民國出版年鑑」。台北市:中國出版社。
9. 行政院。(2000)。「中華民國出版年鑑」。台北市:中國出版社。
10.行政院。(2001)。「中華民國出版年鑑」。台北市:中國出版社。
11.行政院。(1991)。「中華民國八十年台閩地區工商及服務業普查報告」。台北市:主計處。
12.行政院。(1996)。「中華民國八十五年台閩地區工商及服務業普查報告」。台北市:主計處。
13.行政院。(2001)。「中華民國九十年台閩地區工商及服務業普查報告」。台北市:主計處。
14.行政院僑務委員會。(2004)。「亞洲地區華語人口分佈狀況」。擷取於2004/4/20
自http://www.ocac.gov.tw/public/public.asp?selno=982&no=982&level=B
15.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4)。「台閩地區藝文活動場地彙編」。擷取於2004/3/20自http://www4.cca.gov.tw/site_query/index.htm
16.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4)。「挑戰2008:國家重點發展計畫」。擷取於2004/3/25自http://www.cca.gov.tw/creative/page/main_06.htm
17.交通部電信總局全球資訊網。(2004)。「2003年台灣寬頻發展現況分析」。擷取於2004/4/15自
http://www.dgt.gov.tw/chinese/Data-statistics/11.3/annual-report-92/Status-broadband.shtml
18.汪宜正。(2001)。「數位音樂對唱片公司與音樂產業影響之探索性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李天鐸。(1998)。「跨國傳播媒體與華語流行音樂的政治經濟分析」。當代雜誌第125期:54-71。20.李瑞斌。(2004)。「台灣唱片業近年的發展」。結取於2005/4/15自http://www.ifpi.org.tw/activity/Recent%20Development%20of%20Taiwan%20Music%20Market.files/frame.htm
21.李逸歆。(1999)。「台灣流行音樂行銷策略之研究」。世新大學傳撥研究所碩士論文。22.李雪莉。(2005)。「韓國,躍升中」。台北市: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
23.何東洪、張釗維。(2000)。「戰後台灣國語唱片工業與音樂文化的發展軌跡」。台灣產業研究。
24.永春。(2003)。「韓國發展文化產業的戰略和措施」。中國文化報2003年8月22日,第3版。
25.林怡瑄。(2003)。「台灣獨立唱片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26.林欣宜。(2000)。「當代台灣音樂工業產銷結構分析」。元智大學資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27.洪德生(2003) 。「推動文化創意產業之系統服務規劃研究報告」。台灣經濟研究院。
28.周素卿。(2001)。「都市政治與都市發展政策:以台北市信義計畫區和南港經貿園區為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9.周幼明。(2003)。「核心資源與國際化策略對市場進入策略關係之研究:以全球五大唱片集團為實證」。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30.周昭平。(2003)。「台灣唱片公司華語流行歌曲產製策略研究:滾石國際與新力音樂的個案比較」。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31.紀明程。(2003)。「跨國公司與台灣唱片產業發展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32.吳思華。(2000)。「策略九說」。台北市:臉譜出版社。
33.國際標準錄音錄影資料代碼查詢系統ISRC。(2004)。「台灣地區唱片公司位址彙編」。擷取於2004/4/15自http://isrc.ncl.edu.tw/
34.陳成良。(2005)。「網路下載影音,美國最高法院判侵權」。自由時報2005/6/29 A7版。
35.陳秀惠。(2000)。「音樂產業價值創造系統演進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36.陳頌聖。(2000)。「媒體產業與都市發展之研究—以台北市為例」。國立台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37.楊瑪利。(2004)。「韓國,佔線中」。台北市: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
38.歐用生。(1989)。「質的研究」。台北市:師大書苑。
39.張清溪、許嘉棟、劉鶯釧、吳聰敏。(2004)。「經濟學理論與實際」。台北市:翰蘆出版社。
40.葉淑明。(1998)。「全球與本土:台灣流行音樂工業的演變」。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41.葉國隆。(2003)。「數位音樂格式對音樂產製的影響:以台灣音樂網站為例」。淡江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42.鄭淑儀。(1993)。「台灣流行音樂與大眾文化:1982-1991年」。私立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43.鄧晏如。(1999)。「MP3網站使用對唱片消費行為之影響」。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44.劉世鼎。(1999)。「跨國唱片公司在台灣的歷史分析: 1980-1998」。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B.英文
1. Aaker, D. (1991). Strategic market management. New York: Wiley & Sons, Inc.
2. Burnett, R. (1992). The Implications of Ownership: Changes for Concentration and Diversity in the Phonogram Industry. Communication Research, 19(6): 749-769
3. Burnett, R. (1996). The Global Jukebox: The International Music Industry. London: Routledge.
4. Frith, S. (1978). The Sociology of Rock. U.K: Constable & Co. Ltd
5. Leyshon, A. (2001). Time-space(and digital) compression: Software formats, musical networks and the reorganisation of the music industry.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33: 49-77.
6. Porter, M. E. (1980). Competitive Strategy.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7. Report on the Creative Industries Finance Conference. (2002). Good Practice in Financing Creative Business. Department for Culture, Media, and Sport, Creative Industry.
8. Rist, R. (1977). On the relations among educational paradigms: From disdain to détente. Anthropology and Education Quarterly, 8(2): 42-49.
9. Rothenbuhler, E & Dimmick, J. (1982). Popular Music: Concentration and Diversity in the Industry, 1974 – 1980.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32(1).
10. Rothenbuhler, E & Streck, J. (1998). The Economics of the Music Industry. In Allison Alexander, James Owers and Rodney Carveth (eds.). Media Economics, Theory and Practice. Mahwah, 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11. Ingemar, M. (2002). Swedish Government Offices Yearbook 2001. Sweden: Swedish Government Officies.
12. Swedish National Council for Cultural Affairs. (2000). Cultural Statistics 2000. Sweden: Swedish Government Offices.
13. Willis, P. (1977). Learning to Labour. Nestmend: Saxon Ho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