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份
1.Daniel L. Schacter,李明 譯,(2002),The Seven Sins of Memory(記憶七罪),大塊文化。
2.Relph. E.,謝慶達譯,(1998),The Modern Urban Landscape(現代都市地景),田園城市文化。
3.Lynch. K.,宋柏欽譯,(1973),The Image of the City,台隆書店。
4.Alicia Imperial,邱信賢譯,(2002),New Flatness: Surface Tension in Digital Architecture(建築新表面-數位化建築的表面張力),旭營文化。
5.李東明,(2000)永遠的北淡線,玉山社。
6.莊展鵬,(1992),台北古城之旅,遠流出版。
7.葉肅科,(1993),日落台北城,自立晚報出版部。
8.黃俊銘,(2004),總督府物語,國家圖書館。
9.黃仁宇,(1985),萬曆十五年,食貨出版社。
10.中華顧問工程公司,(1988),台北市七號公園規劃案,中華顧問工程。
11.台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路燈管理處,(1993),台北市公園綠地配置圖,台北市政府。
12. 台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路燈管理處,(1999),台北市公園綠地配置圖,台北市政府。
13.李麗雪,(1989),由都市公園發展的觀點探討台北市都市公園之演變,碩士論文,台灣大學園藝研究所。14.曾旭正,(1994),戰後台北之都市過程研究,博士論文,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15.趙玲瑜,(1999),台灣都市公園空間內容變遷之探討,碩士論文,東海大學景觀學系碩士班。16.黃孫權,(1997),綠色推土機-九零年代台北違建公園自然房地產與制度化地景,碩士論文,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17.黃宇元,(1981),台北市發展史,台北市文獻會。
18.廖大鏞,(2000),台北市公園綠地常用法令彙編,地景企業。
19.皓宇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2001),圓山風景區細部規劃設計,皓宇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20.劉淑瑛,(2000),都市公園設計評析-以大安森林公園、中山美術公園、萬華民俗公園為例,台灣大學園藝學研究所。二、外文部分:
1.Ed. Fenri Stierlin,Ancient Mexico,Benedikt Taschen。
2.Xaveer De Geyter Architects,(2002),After-Sprawl,NAI de Single。
3.Quaderns,(1996),D’Arquitectura I Urbanisme 214-Forum International-2,UIA Barcelona。
4. Quaderns,(1996),D’Arquitectura I Urbanisme 213-Forum International-1,UIA Barcelona。
5.Onder Redactie Van Urban Affairs,(2002),City Branding-Image Building & Building Images,NAI Uitgevers。
6.CHORA,(2002),Public Spaces-Architecture & Urbanism 4,Black Dog Publishing Limited。
7.Robin Middleton,(1996),The Idea of The City,Architecture Association。
8.Archiprix 1997,(1997),The Best Plans by Dutch Students。
9.Topos,(1999),Barcelona in Progress,Callwey Munchen。
10.TOTO,(2003),建築MAP東京2,TOTO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