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書目
英文部分
一.英文翻譯之原典書籍:
Immanuel Kant, Groundwork of the metaphysic of morals.Trans.by H. J. Paton. New York :Harper & Row,1964.
Immanuel Kant, Critique of practical reason .Trans. by Lewis White Beck, :Bobbs-Merrill,1956.
Immanual Kant, The metaphysics of morals. Trans.by Mary Gregor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
Immanual Kant, Religion within the limits of reason alone. Trans.by Theodore M. Greene and Hoyt H. Hudson. New York:Harper,1960.
Immanuel Kant. Critique of pure reason. Trans. by Norman Kemp Smith 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2003.
Immanuel Kant. Kant's political writings. Trans.by H. B. Nisbet. Cambridge [Eng.]University Press,1980, c1970.
二.相關參考書:
Stephen Engstrom, Aristotle, Kant, and the Stoics :rethinking happiness and duty.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
Henry E.Allison, Kant's theory of freedom. New York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R.M.Wenley, Kant and his philosophical revolution. England :Thoemmes,1993.
Fred R. Berger,Happiness, justice, and freedom :the moral and political philosophy of John Stuart Mill.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c1984.
Mill,John Syuart, Utilitarianism. Indianapolis :Hackett Pub. Co.,c1979.
中文部份
一.有關康德倫理學原典翻譯
李明輝譯,《道德底形上學之基礎》。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90年。
牟宗三譯註,《康德的道德哲學》。臺北:台灣學生書局出版公司,1982年。
關文運譯,《實踐理性批判》。桂林:廣西師範大學,2002年。
鄧曉芒譯,《實踐理性批判》。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02年。
結構群出版社譯,《康德底實用人類學》。臺北:結構群出版社,1990年。
李秋零譯,《單純理性限度內的宗教》。香港: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1997年。
李明輝譯,《康德歷史哲學論文集》。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02年。
二.相關著作:
高政一譯注,《四書讀本》。臺南:第一書店,民71年。
牟宗三,《圓善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民74年。
李明輝,《儒家與康德》。臺北:聯經出版社,1990年。
李明輝,《儒學與現代意識》。臺北:文津出版社,民80年。
鄺芷人,《康德倫理學原理》。臺北:文津出版社,民81年。
孫振青,《康德的批判哲學》。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73年。
楊祖漢,《儒學與康德的道德哲學》。臺北:文津出版社,1987年。
李澤厚,《批判哲學的批判—康德論評》。臺北:三民書局,1996年。
桑目嚴義著,余又蓀譯,《康德與現代哲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民80年。
L.W.Beck等著,周貴蓮等譯,《國外康德哲學新論》。北京:求實出版社,1990年。
吳康,《康德哲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
林火旺,《倫理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9年。
三.其他相關論文與期刊:
謝仲明,〈康德論「聖人」之不可能〉,第三次《哲學與中西文化:反省與創新》學術研討會,臺中:東海大學哲學系出版,民92年。
〈聖境---從儒家到康德〉,《牟宗三先生與當代儒學學術研討會》,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儒學研究中心主辦,2005年。
溫克勤,〈略論康德對「幸福論」倫理學的批判〉,《天津師範大學學報》第五期,2001年,P.9-14。
沈衛星,〈康德論幸福〉,《青海師專學報》第五期,2003年。
楊國榮,〈作為倫理學的幸福〉,《南通師範學院學報》第18卷第1期,2002年。
克勞德 皮杉,〈幸福在道德領域中的位置---對康德道德哲學的研究〉,《湖南大學學報》第12卷第1期,1998年。
李蜀人,〈論康德道德的行而上學的建立〉,《歐美研究》第33卷第3期,民92年。
王志銘,〈論康德對義務的區分〉,《國立政治大學學報》第6期,民89年。
陳瑤華,〈為什麼我應該合乎道德----康德的定言令式之意義〉,《歐美研究》第32第1,民91。Andrews Reath,”Hedonism,Heteronomy and Kant's Principle of Happiness”,Pacific Philosophical Quarterly70(1989).
Diane Jeske,”Perfection,Happiness,andDuties to self”,American Philosophical Quarterly33.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