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英文書籍
1.Aslund, Anders. 2002. Building Capitalism: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Former Soviet Bloc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Bradshaw, Michael F. ed. 2001. The Russian Far East and
Pacific Asia: Unfulfilled potential, Richmond: Curzon.
3.Buzan, Barry、Ole Waever、Jaap de Wilde. 1998. Security:
A New Framework for Analysis. Lynne Rienner Publishers:
Boulder, Colo.
4.Betts, Richard K. ed. 1994. Conflict after the Cold War:
Arguments on Causes of War and Peace. New York: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5.Balawin, David A. 1985. Economic Statecraft.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6.Castells, Manuel. 1998. The Tunnel at the end of the
Light: Privatization, Business, Networks, and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in Russia. California: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7.Chang, Wei-Penn ed. 1997. Globalization and
Regionalization in European Perspectives: the New Niches
for Taiwan’s Entrepreneurs. Taipei: Tamkang University.
8.Conway, McKinley H. 1994. Geo-Economics, The New Science:
According to Chairman Mac. Atlanta: Conway Data, Inc.
9.Davydov, Oleg D. 、 Valeriy A. Oreshkin. 2000. Russian
Foreign Trade of Liberalization-Problems and Prospects.
New York: Fordham University.
10.Downs, Erica Strecker. 2000. China''s Quest for Energy
Security. Santa Monica, Calif.: Rand.
11.Friedman, Thomas L. 2000. Understanding Globalization:
The Lexus and the Olive Tree. New York: Anchor Books.
12.Granville, Brigitte 、 Peter Oppenheimer. 2001. Russia’
s Post-Communist Econom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Inc.
13.Gustafson, Thane. 1999. Capitalism Russian-Style.
Cambridge, Englan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4.Gregory, Raul R. 、 Robert C. Stuart. 1998. Russian and
Soviet Economic Performance and Structure. California:
Addison-Wesley.
15.Holsti, K. J. 1992. International Politics: A Framework
for Analysis.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16.Jay, Peter. 2000. Road to Riches or the Wealth of Man.
London: Weidenfeld & Nicolson.
17.Klein, Lawrence R.、Marshall Pomer eds. 2001. The New
Russia: Transition Gone Awry. 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8.Krugman, Paul R. 、 Maurice Obstfeld. 1997.
International Economics-Theory and Policy. California:
Addison-Wesley.
19.Kuznets, Simon. 1966. Modern Economic Growth: Rate,
Structure and Spread. Ballard Estate, Bombay: Vakils,
Feffer and Simons.
20.Lapidus, Mikhail K. 1997. Understanding Russian Banking:
Russian Banking System, Securities Markets, and Money
Settlements. Kansas: Mir House International, Inc.
21.Levi, Maurice D. 1996. International Finance: The
Markets and Financial Management of Multinational
Business. New York: McGraw-Hill, Inc.
22.Maliavin, Vladimir V. ed. 2004. Russia and the Asian-
Pacific Region. Taipei: Tamkang University.
23.Maswood, Javed. 2000.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and Globalization. Singapore: World Scientific.
24.Mishkin, Frederic S. 1998. The Economics of Money,
Banking, and Financial Markets. New York: Addison Wesley.
25.MacKenzie, David 、 Michael W. Curran. 1999. A History
of Russia, the Soviet Union, and Beyond. Illinois:
Wadsworth.
26.Mandel, Robert. 1994. The Changing Face of National
Security: A Conceptual Analysis. Westport, Connecticut:
Greenwood Press.
27.Naray, Peter. 2001. Russia and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New York: Palgrave.
28.Neu, C. R. 1994. The Economic Dimensions of National
Security. Santa Monica, Calif.: Rand.
29.Palan, Ronen ed. 2002. Global Political Economy:
Contemporary Theories. New York: Routledge.
30.Rautava, Jouko ed. 1996. Russia` s Financial Markets and
the Banking Sector in Transition. Helsinki: Bank of
Finland.
31.Rejda, George E. 1991. Social Insurance and Economic
Security.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
32.Stiglitz, Joseph E. 2003. Globalization and Its
Discontents. New York: W. W. Norton.
33.Shleifer, Andrei. 2000. Without a Map: Political Tactics
and Economic Reform in Russia, Cambridge: MIT Press.
34.Stroev, Egor S.、Leonid S. Bliakhman and Mikhail I.
Krotov. 1999. Russia and Eurasia at the Crossroads:
Experience and Problems of Economic Reforms in the
Commonwealth of Independent States. Heidelberg: Springer.
35.Sestanovich, Stephen ed. 1994. Rethinking Russia` s
National Interests. Washington, D.C.: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36.Tijhomirov, Vladimir. 2000.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Post-Soviet Russia. New York: St. Martin` s Press, INC.
37.Yip, George S. 1995. Total Global Strategy: Managing for
Worldwide Competitive Advantage.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Englewood Cliffs.
38.Yergin, Daniel、Thane Gustafson.1993. Russia 2010 and
What it Means for the World, New York: Vintage Books.
英文期刊
1.Adams, Jan S. 2002. “Russia` s Gas Diplomacy,” Problems
of Post-Communism, vol.49 (no.3): 14-22.
2.Borisov, Alexander. 2004. “Investment in Russia and the
Yukos Affair, “International Affairs: A Russian Journal
of World Politics, Diplomacy &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vol.50 (no.2): 79-86.
3.Buzan, Barry. 1984. “Economic Structure and
International Security: the Limits of the Liberal Cas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38 (no.4): 597-624.
4.Cable, Vincent. 1995. “What Is International Economic
Security?” International Affairs, vol.71 (no.2): 305-324.
5.Dumas, Lioyd J. 1990. “Economic Power, Military Power,
and National Security,” Journal of Economic Issues,
vol.24 (no.2): 653-661.
6.Fedotov, Vladimir. 2004. “Russia and APEC,” Far Eastern
Affairs, vol.32 (no.2): 21-29.
7.Gokhberg, L. 2004. “Russia` s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and the New Economy, “Problems of Economic Transition,
vol.46 (no.9): 8-34.
8.Goldman, Marshall I. 2004. “Putin and the Oligarchs,
“Foreign Affairs, vol.83 (no.6): 33-44.
9.Gaddy, Clifford G. 、 Barry W. Ickes. 1998.“Russia’s
Virtual Economy,” Foreign Affairs, vol.77 (no.5): 53-67.
10.Glazev, Sergei Iurevich. 1997. “The Basis for Economic
Security: An Alternative Reform Policy,” Problems of
Economic Transition, vol.40 (no.3): 54-79.
11.Gray, Colin. 1994. “Global Security and Economic Well-
Being: a Strategic Perspective,” Political Studies,
vol.42 (no.1): 25-39.
12.Hirst, Paul. 1997. “The Global Economy–Myths and
Realities,” International Affairs, vol.73 (no.3): 409-
425.
13.Huntington, Samuel P. 1993.”Why International Primacy
Matters,”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17 (no.4): 68-83.
14.Ivanov, N. P. 2003. “Globalization and Russia: A Round-
Table Discussion,” Russian Politics and Law, vol.41
(no. 5): 5-41.
15.Illarionov, A. 1999. “The Criteria of Economic
Security,” Problems of Economic Transition, vol.41
(no.12): 63-92.
16.Kuznetsov, E. 2004. “Mechanisms to Stimulate Innovation-
Based Growth in Russia, “Problems of Economic
Transition, vol.46 (no.9): 35-65.
17.Kondakov, Andrei. 2003. “Should We Hurry to Join the
WTO,” International Affairs: A Russian Journal of World
Politics, Diplomacy &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vol.49
(no.1): 16-23.
18.Lissovolik, Bogdam、Yaroslav Lissovolik. 2004. “Russia
and the WTO: The Gravity of Outsider Status,” IMF
Working Paper, WP/04/159: 1-42.
19.Likhachev, Alexksey. 2003. “Advantages of Russia` s
Participation in WTO,” International Affairs: A Russian
Journal of World Politics, Diplomacy &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vol.49 (no.4): 114-124.
20.Meshchaninov, Maxim. 2003. “Trans-Border Cooperation
between Russia and Mongolia,” Far Eastern Affairs,
vol.31 (no.2): 68-78.
21.Millar, James R. 2002. “Normalization of the Russian
Economy: Obstacl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Reform and
Sustainable Growth,” NBR Analysis, vol.13 (no.2): 5-44.
22.McCann, Leo. 2000. “The Informal Economy and Informal
State in Tatars tan, Russi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ology and Social Policy, vol.20 (no.9): 5-36.
23.
24.Moran, Theodore H. 1991.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National Security,” Foreign Affairs, vol.69 (no.5): 74-
88.
25.Mondale, Walter F. 1974. “Beyond Détente: Toward
International Economic Security,” Foreign Affairs,
vol.53 (no.1): 1-23.
26.Patsiorjovski, Valeri V. 2003. “Russia` s Rural
Unemployed,” Europe Asia Studies, vol.55 (no.6): 849-
851.
27.Paris, Roland. 2001. “Human Security: Paradigm Shift or
Hot Air?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26 (no.2): 87-102.
28.Radaev, Vadim V. 2000. “The Role of Violence in Russian
Business Relations,” Russian Social Science Review,
vol.41 (no.5): 39-66.
29.Rutland, Peter. 1997. “Lost Opportunities: Energy and
Politics in Russia,” NBR Analysis, vol.8 (no.5): 1-31.
30.Sadri, Houman A.、Alexey Y. Volkov. 2004. “The Russian
Pipeline System: Between Globalization and
Localization,” East European Quarterly, vol.38 (no.3):
383-393.
31.Seliger, Bernhard. 2004. “The Impact of Globalization:
Chances and Risks for Russia as a Transformation
Country,” Eastern European Economics, vol.42 (no.1): 5-
24.
32.Shevtsova, Lilia. 2002. “The Political Dimension of
Economic Reform under Vladimir Putin: Obstacles,
Pitfalls, and Opportunities,” NBR Analysis, vol.13
(no.2): 45-72.
33.Sevastyanov, Sergey. 2000. “Russian Reforms:
Implications for Security Policy and the Status of the
Military in the Russian Far East,” NBR Analysis, vol.11
(no.4): 1-27.
34.Shishkov, Iu. 1996. “Russia` s Thorny Path to the
Global Economy,” Russian Social Science Review, vol.37
(no.6): 1-15.
35.Tokarev, D. A. 2003. “Estimating Russia` s Defensive
Security,” Military Thought, vol.12 (no.2): 157-161.
36.Tsyplakov, Sergei、Evgeny Popov. 2003. “Russian
Chinese Trade and Economic Cooperation: Current
Problems and Outlook,” Far Eastern Affairs, vol.31
(no.3):65-77.
37.Titarenko, Mikhail. 2002. “Siberia and the Far East as
the Strategic Base for Russia’s Integration into the
APR,” Far Eastern Affairs, vol.30 (no.4): 39-48.
38.Veber, Aleksandr. 2003. “In Search of an Alternative:
Two Vectors in Development Policy and New Protest
Movements,” Russian Politics and Law, vol.41 (no.5): 42-
61.
39.V. Medvedev、 John E. Tedstrom and Arlo Schultz. 1998.”
Problem of Russia’s Economic Security,” Russian Social
Science Review, vol.39 (no.6): 1-12.
40.Wishnick, Elizabeth. 2001. “One Asia Policy or Tow?
Moscow and the Russian Far East Debate Russia’s
Engagement in Asia,” NBR Analysis , vol.13,(no.1): 1-
52.
英文報紙
1.Korchagina, Valeria. 2003.4.14. “Japan Offers to Fund
Oil Link to Siberia,” Moscow Times, p.9.
2.Kornysheva, Yalena、Olga Semyonova. 1998.7.27. “Economic
Security Chief Task of FSB,” Itar-Tass News Wire.
3.”Russia` s Economic Security Threatened by Economic
Crime,” Itar-Tass News Wire, 1998.9.25.
英文網路資料
1.Schwartz, Peter、Doug Randall, “An Abrupt Climate Change
Scenario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United States National
Security,”http://www.gbn.org.
2.Federation of American Scientists, “Statute of the
Interagency Commission on Economic Security of the
Russian Federation Security Council,”
www.fas.org/irp/world/russia/docs/edict_1024_d.htm,
2003.8.6.
3.Bush, Keith. “Russian Economic Survey-March 2003,”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www.csis.org/ruseura/rusecon0303.pdf, 2004.4.21.
4.Abad, MC. Jr, “The Challenge of Balancing State Security
with Human Security,”
www.unpanl.un.org/intradoc/groups/public/documents/apcity/unpan010337.pdf, 2004. 3.17.
5.Paik, Keun-Wook. “China Seeks Energy Sources: Chinese
Government, Russian Firms Plan Long-Distance Crude Oil
and Natural Gas Pipelines Meet Future Demand,” Korea
Economic Institute, www.keia.com/PolicyForum/NortheastAsiaEnergy/Paik2.doc, 2003.4.17.
6.Xu, Xiaojie. 2000.“Sino-Russian Gas Connections and
Impacts,” Rice University, www.rice.edu/projects/Pubs/workingpapers/jescgem/srgci.html,
7.”Russia,”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http://www.eia.doe.gov/emeu/cabs/russia.html, 2003.5.1.
8.”Non-OPEC Fact Sheet,”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http://www.eia.doe.gov/emeu/cabs/nonopec.html#TOPEXP,
2003.5.1.
俄文書籍
1.«Основные Социально-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е Характеристики Р
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Российский смамисмический еж
егобник 2003 (Москва: Госкомстат России, 2003), с.31.
2.«Выборочные Показатели Мирового Развития», Отчет О
Мировом Развитии 1998/1999 (Всемирный Банк, 1999), с
с. 240-241.
俄文期刊
1.Глазьев, Сергей Юрьевич. 1996. «Основа Обеспечения Э
кономической Безопасти Страны- Альтернативный Рефо
рмационный Курс», Российский 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й Журнал,
№.2, сс.3-19.
俄文網路資料
1.«Энергетическая стратегия России на период до 2020
года», Российская Газета,
http://www.rg.ru/2003/10/07/energetika.html , 2004.9.11.
2.«Концепция Национальной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Российкой Фед
ерации», Указа Президента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о
т 10 января 2000 г. № 24,
http://www.scrf.gov.ru/Documents/Decree/2000/24-1.html,
2003.5.20.
中文書籍
1.王樹春,2005年,《冷戰後的中俄關係》,北京:時事出版社。
2.王 瑛,2004年,《經濟安全-中國面臨的挑戰》,太原:山西經
濟出版社。
3.王逸舟 主編,1999年,《全球化時代的國際安全》,上海:上海
人民出版社。
4.江時學 主編,2002年,《經濟全球化與發展中國家》,北京:社
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5.朱浤源,2002年,《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台北:正中書
局。
6.吳玉山,2000年,《俄羅斯轉型1992-1999:一個政治經濟學的分
析》,台北:五南圖書。
7.吳玉山,1996年,《遠離社會主義:中國大陸、蘇聯與波蘭的經濟
轉型》,台北:正中書局。
8.明 驥,2003年,《蘇聯外交史》,台北:黎明文化。
9.周育仁、鄭又平 編著,1999年,《政治經濟學》,台北:空大出
版社。
10.胡春惠、宋有成 主編,2003年,《東北亞的發展回顧與展望》,
台北:正中書局。
11.南方朔,1999年,《經濟是權力,也是文學》,台北:新新聞。
12.施正鋒 主編,2004年,《經濟安全》,台北:台灣心會。
13.陸忠偉 主編,2003年,《非傳統安全論》,北京:時事出版社。
14.馬 杰,2000年,《經濟全球化與國家經濟安全》,北京:經濟
科學出版社。
15.許 新 主編,2004年,《重塑超級大國-俄羅斯經濟改革和發展
道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16.許 新 主編,2001年,《葉利欽時代的俄羅斯:經濟卷》,北
京:人民出版社。
17.陳福成,2000年,《國家安全與戰略關係》,台北:時英出版
社。
18.陳欣之,1999年,《東南亞安全》,台北:生智文化。
19.畢英賢 主編,1995年,《俄羅斯》,台北:政大國關中心。
20.畢英賢,1991年,《新蘇聯:社會主義祖國在蛻變中》,台北:
時報文化。
21.張建華,2004年,《俄國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22.張 森 主編,2003年,《俄羅斯經濟轉軌與中國經濟改革》,北
京:當代世界出版社。
23.張亞中 主編,2003年,《國際關係總論》,台北:揚智文化。
24.張幼文、周建明 等著,1999年,《經濟安全:金融全球化的挑
戰》,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5.黃碩鳳,2001年,《綜合國力新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
社。
26.楊永良 主編,1988年,《中國軍事經濟學概論》,北京:中國經
濟出版社。
27.熊秉元 等著,1999年,《經濟學2000》,台北:雙葉。
28.劉向文,2002年,《俄國政府與政治》,台北:五南。
29.劉嶽雲,2001年,《政治理論與方法論》,台北:五南。
30.樊勇明,2001年,《西方國際政治經濟學》,上海:上海人民出
版社。
31.劉富本,1999年,《國際關係》,台北:五南。
32.錢其琛,2003年,《外交十記》,香港:三聯書店。
33.戴超鴻,1995年,《現代國際政治經濟學:富強新論》,台北:
三民書局。
34.叢 鵬 主編,2004年,《大國安全觀比較》,北京:時事出版
社。
35.葉自成,1997年,《俄羅斯政府與政治》,台北:揚智文化。
中文翻譯
1.汪 仲 譯,大衛.藍迪斯(David S. Landes) 著,1999年,
《新國富論:人類窮與富的命運》(The Wealth and Poverty of
Nations),台北:時報文化。
2.何宏江 等譯,朱加諾夫(Gennady Zyugahov) 著,2004年,《全
球化與人類命運》,北京:新華出版社。
3.何 竟、周曉幸 譯,雅克.阿達(Jacques Adda) 著,2003年,
《經濟全球化》(La Mondialsation de l`economic),台北:米
娜貝爾。
4.周紹椼 等譯,阿巴爾金 編,2001年,《俄羅斯發展前景預測:
2015年最佳方案》,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5.高增訓 等譯,穆欣(A. A. Mukhin)著,2004年,《普京與幕
僚》,北京:新華出版社。
6.張逸安 譯,索羅斯(George Soros) 著,2002年,《索羅斯論全
球化》(George Soros on Globalization),台北:聯經。
7.馮玉民 等譯,丘拜斯(Anatolii Borisovich Chubais) 主編,
2004年,《俄羅斯式的私有化》,北京:新華出版社。
8.葉家興 譯,陶德.桑德勒(Todd Sandler)著,2003年,《經濟
學與社會的對話》(Economic Concepts for the Social
Sciences),台北:先覺出版。
9.蔡東杰 譯,約瑟夫.奈伊(Joseph S. Nye Jr.)著,2003年,
《美國霸權的矛盾與未來》(The Paradox of American Power:
Why The World’s only Superpower Can’t Go it Alone),台
北:左岸文化。
10.薛 絢 譯,丹尼爾.尤金(Daniel Yergin)著,1991年,《石
油世紀》(The Prize),台北:時報文化。
11.國防部史政編譯室 譯,譚門(Ronald L. Tammen)、古格樂
(Jacek kugler) 等著, 2003年,《權力轉移:二十一世紀的戰
略》(Power Transitions: Strategies for the 21st
Century),台北:國防部。
中文期刊
1.刁秀華,2003年,「試析俄羅斯的金融工業集團」,《西伯利亞研
究》,第30卷,第4期:20-24。
2.卜 海,1998年,「世界經濟一體化條件下的國家經濟安全及其保
障」,《國外社會科學情況》,第2期:14-16。
3.丁志剛,2001年,「地緣經濟安全:一種新型的國家安全觀」,
《西北師大學報》,第38卷,第2期:85-90。
4.于文蘭,2002年,「經濟全球化與俄羅斯」,《國外社會科學》,
第6期:36-43。
5.于新東,1999年,「產業保護與產業安全的理論分析」,《上海經
濟研究》,第11期:33-37。
6.小 舟,2001年,「俄羅斯積極採取措施應對經濟全球化」,《東
歐中亞市場研究》,第9期:54-55。
7.尹應凱,2001年,「俄羅斯的APEC政策」,《亞太經濟》,第5
期:19-21。
8.王崑義、蔡裕明,2004年,「全球化、人類安全與後SARS時代:兩
岸非傳統安全的新議題」,《遠景基金會季刊》,第5卷,第2期:
153-196。
9.王樹春,2003年,「俄羅斯的國家安全戰略-從安全觀轉型評析俄
羅斯的國家安全構想」,《歐洲研究》,第1期:70-79。
10.王定士,2001年,「俄羅斯金融寡頭在民主化與經濟改革的角
色:1992-1999」,《俄羅斯學報》,第1期:32-34。
11.王承宗,1999年,「俄羅斯財政困境與金融問題」,《美歐季
刊》,第13卷,第2期:205-227。
12.毛蓉芳,2003年,「俄羅斯經濟安全的最新成果-評介『經濟安
全-生產、財政、銀行』」,《國際經濟評論》,第3期:57-60。
13.田春生,2004年,「新自由主義學說及其政策在轉型國家的失敗-
以俄羅斯轉型前10年的結果為例」,《世界經濟與政治》,第5
期:53-58。
14.伊沙耶夫,2000年,「俄羅斯遠東區與亞太國家多方合作的基礎
設施」,《西伯利亞研究》,第27卷,第6期:6-26。
15.李志學,2004年,「『休克療法』啟示錄」,《俄羅斯中亞東歐
研究》,第2期:30-34。
16.李 丹,2004年,「試論反全球化的十大特性」,《太平洋學
報》,第7期:21-27。
17.李 羽,2003年,「論國家金融安全」,《國際政治研究》,第3
期:111-115。
18.李 翔、高玉華,2003年,「俄羅斯加入WTO的相關性問題研
究」,《俄羅斯研究》,第3期:52-57。
19.李建軍,2003年,「發展中國家參與金融服務業貿易全球化的風
險與對策」,《武漢金融》,第4期:45-47。
20.李中海,2002年,「俄羅斯外債:經濟增長背景下的隱憂」,
《東歐中亞研究》,第4期:36-40。
21.李 新,2000年,「經濟全球化的神話與俄羅斯的教訓及其對中
國的啟示」,《天津社會科學》,第6期:54-58。
22.李瓊莉,1999年,「經濟安全概念在亞太地區的發展」,《問題
與研究》,第38卷,第2期:39-54。
23.李 瑛,1998年,「多極化時代的安全觀:從國家安全到世界安
全」,《世界經濟與政治》,第5期:42-44。
24.李少軍,1998年,「論經濟安全」,《世界經濟與政治》,第11
期:55-59。
25.李景陽,1997年,「俄羅斯:轉軌中的社會犯罪問題」,《俄羅
斯研究》,第4期:43-50。
26.李健民,1997年,「俄羅斯金融寡頭暨官僚資本主義探源」,
《東歐中亞研究》,第5期:44-53。
27.宋 魁,1999年,「亞太能源橋構想-對中俄合作開發西伯利亞與
遠東石油天然氣的思考」,《西伯利亞研究》,第5期:28-32。
28.肖 剛,1999年,「經濟全球化的神話與不對稱的相互依存」
《世界經濟與政治》,第9期:30-34。
29.吳福成,2003年,「俄羅斯參與APEC戰略」,《亞太經濟合作評
論》,第11期:90-96。
30.吳春光、孔祥科,2002年,「從戈巴契夫與葉利欽之軍轉民用政
策分析俄羅斯的國防工業改革成效」,《理論與政策》,第16
卷,第1期:115-138。
31.何干強 譯,克魯格洛夫 著,1997年,「海關政策與經濟安全問
題」,《俄羅斯研究》,第4期:41-42。
32.林水源,2002年,「論經濟全球化」,《太平洋學報》,第2期:
19-29。
33.周敏凱,2003年,「馬克斯『世界歷史觀』與全球化問題的理論
思考」,《國際問題研究》,第1期:45-50。
34.周肇光,2003年,「如何在開放中維護國家經濟安全」,《當代
經濟研究》,第9期:26-30。
35.周榮坤、陶堅和陳鳳英,1998年,「外國國家經濟安全戰略研
究」,《太平洋學報》,第2期:72-77。
36.周榮坤、陶堅和陳鳳英,1998年,「外國保障國家經濟安全的政
策」,《太平洋學報》,第3期:74-80。
37.周新輝,1998年,「金融危機預警系統研究」,《江蘇統計》,
第12期:9-11。
38.胡鞍鋼、關洪華,2002年,「中美日俄印有形戰略資源比較-兼論
旨在『富民強國』的中國大戰略」,《戰略與管理》,第2期:
26-41。
39.胡聯合、胡銘,1999年,「經濟全球化與國家安全簡論」,《華
中理工大學學報》第1期:33-38。
40.姜 洪、焦津強,1999年,「國家金融安全指標體系研究」,
《世界經濟》,第7期:9-16。
41.馬 冰,2001年,「關於國家金融安全問題的現實思考」,《甘
肅金融》,第2期:3-6。
42.陳安國,2000年,「論『全球化』意識形態的陷阱」,《社會科
學》,第10期:41-50。
43.洪朝輝,2000年,「全球化-跨世紀的顯學」,《問題與研究》,第39卷,第8期:73-83。
44.許 新,2004年,「普京總統新任期的經濟治國方略」,《俄羅
斯中亞東歐研究》,第2期:8-17。
45.許 新 譯,2002年,「俄羅斯聯邦國有資產和市政資產私有化
法」,《東歐中亞市場研究》,第8期:49-55。
46.許志新,2002年,「『9.11事件』後普京對西方政策的重大變
化」,《歐洲》,第2期:7-16。
47.高 欣,2003年,「俄羅斯人才流失現象分析」,《俄羅斯中亞
東歐研究》,第5期:15-20。
48.徐瑞雯,2002年,「普丁政府的亞太外交」,《俄羅斯學報》,第2期:143-162。
49.徐良平,2000年,「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金融安全、經濟安全與
國家安全」,《青海金融》,第5期:3-6。
50.徐錦棟 編譯,1997年,「俄羅斯的經濟犯罪」,《俄羅斯研
究》,第4期:57-59。
51.連 勇、鄭宇,2004年,「中俄油管線與能源合作問題的博奕分
析」,《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第4期:38-41。
52.夏興國、王瑛,2001年,「論經濟全球化下的國家貿易安全」,
《經濟評論》,第6期:118-120。
53.郭連成、錢誼,2004年,「歐盟東擴對俄羅斯與歐盟經濟關係的
影響」,《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第6期:43-51。
54.郭連成,2002年,「經濟全球化與俄羅斯經濟發展問題分析」,
《太平洋學報》,第7期:77-87。
55.郭連成,2002年,「俄羅斯經濟自由化與市場開放問題論析」,
《西伯利亞研究》,第29卷,第3期:3-8。
56.郭連成,2000年,「經濟全球化正負效應論」,《世界經濟與政
治》,第8期:41-47。
57.姜 毅,2004年,「俄羅斯與歐盟-新的合作夥伴」,《俄羅斯中
亞東歐研究》,第1期:52-59。
58.張鐵鋼,2004年,「俄羅斯:輸油管道通向何方」,《國際政
治》,第1期:148-150。
59.張錫模,2002年,「俄中關係:管理俄羅斯的霸權衰退」,《中
國事務》,第7期:22-34。
60.張養志、王娟熔,2001年,「對俄羅斯對外貿易發展戰略的理論
思考」,《東歐中亞研究》,第6期:37-42。
61.張炳清,2000年,「國家經濟安全的外部風險與防範」,《求是
學刊》,第136期:57-62。
62.張瀾濤,2000年,「經濟全球化與國家經濟安全」,《國際關係
學院學報》,第4期:37-42。
63.張炳清,2000年,「國家經濟安全的外部風險與防範」,《求是
學刊》,第3期:58-59。
64.張 婷,2000年,「經濟全球化下的國家安全問題」,《中南工
業大學學報》,第6卷,第2期:106-108。
65.張幼文,2000年,「全球化衝擊下的新問題」,《世界經濟》,
第11期:3-7。
66.張志超,1998年,「冷戰結束後的國家經濟安全問題急議」,
《南開經濟研究》,3-9。
67.張樹華,1996年,「轉型過程中俄羅斯社會的兩大難題」,《東
歐中亞研究》,第5期:28-34。
68.戚文海,2002年,「經濟轉軌十年:俄羅斯經濟增長方式探
析」,《東歐中亞研究》,第4期:41-46。
69.梁云祥,2003年,「全球化與殖民化-從國際政治角度對全球化的
考察」,《國際政治研究》,第1期:117-125。
70.梁中堂,1998年,「淺論國家經濟安全和保障體系問題」,《經
濟問題》,第11期:2-4。
71.黃秋龍,2004年,「非傳統安全的理論與實踐」,《展望與探
索》,第2卷,第4期:11-22。
72.黃一超,2004年,「論經濟全球化和『反全球化』的關係」,
《新疆師範大學學報》,第25卷,第1期:116-118。
73.楊艾俐,2004年,「到俄羅斯找春天」,《天下雜誌》,第293期:50-51。
74.楊 斌,2003年,「普京對私有化腐敗的打擊與俄羅斯經濟復
甦」,《杭州師範學院學報》,第2期:25-44。
75.喬云霞,2000年,「對國家經濟安全問題研究的思路」,《科技
情報開發與經濟》,第10卷,第2期:7-8。
76.景玉春,2004年,「產業安全概念探析」,《當代經濟研究》,
第3期:29-31。
77.景維民、王永興,2002年,「俄羅斯未來經濟發展的障礙分
析」,《東歐中亞研究》,第6期:31-35。
78.傅夢孜,1999年,「從經濟安全角度談『非傳統安全』的看
法」,《現代國際關係》,第3期:1-5。
79.曾康霖,1999年,「金融安全與國際金融制度建設」,《杭州金
融管理幹部學院學報》,第3期:9-10。
80.馮玉軍、丁曉星、李東 編譯,2004年,「俄羅斯東西伯利亞與遠
東油氣開發基本方向」,《國際石油經濟》,第12卷,第2期:
28-29。
81.馮玉軍,2003年,「『尤科斯事件』與中俄能源合作」,《國際
石油經濟》,第11卷,第12期:21-24。
82.馮玉軍,2002年,「俄羅斯的綜合國力」,《國際資料信息》,
第2期:1-5。
83.馮玉軍、丁曉星、李東,2002年,「俄羅斯能源外交及其影
響」,《現代國際關係》,第9期:17-22。
84.馮舜華,2002年,「融入經濟全球化與經濟轉軌的關係-俄羅斯存
在的問題及其原因」,《世界經濟與政治》,第7期:60-65。
85.裘元倫,2001年,「『反全球化』行動的來由」,《中國經貿導
刊》,第21期:8。
86.裘元倫,1997年,「經濟全球化內含的八對矛盾」,《世界經
濟》,第11期:6-11。
87.廖小娟 編譯,2004年,「東亞區域主義」,《中華民國太平洋企
業論壇簡訊》,5月號:9-10。
88.劉天才,2004年,「經濟全球化運動的矛盾分析」,《曲靖師範
學院學報》,第23卷,第4期:48-51。
89.劉 軍,2004年,「俄羅斯與歐盟的經濟關係:狀況、問題與前
景」,《世界經濟研究》第2期:85-88。
90.劉 澄,2001年,「俄羅斯金融危機與經濟安全的脆弱性」,
《華南金融研究》,第16卷,第2期:23-25。
91.劉復國,1999年,「綜合性安全與國家安全:亞太安全概念適用
性之檢討」,《問題與研究》,第38卷,第2期:21-36。
92.樊 瑩,1998年,「經濟全球化與國家經濟安全」,《世界經濟
與政治》,第5期:11-15。
93.鄭 羽,1999年,「俄羅斯國家經濟安全戰略與1998年金融危
機」,《東歐中亞研究》,第6期:47-54。
94.魯維廉,2001年,「中共『經濟安全』之探討」,《共黨問題研
究》,第27卷,第10期:53-65。
95.蔡秋如,2002年,「論俄羅斯成立金融工業集團之經濟動機」,
《共黨問題研究》,第28卷,第1期:45-62。
96.歐錫富,1999年,「中(共)俄軍工改革與軍事合作」,《尖端
科技》,第184期:44-53。
97.路曉軍,2001年,「俄歐關係:新時代已經來臨?」,《當代世
界》,第9期:29-30。
98.潘廣輝、高宏久,2004年,「俄羅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進程及
相關性問題研究」,《東北亞論壇》,第13卷,第2期:73-78。
99.蔣忠良,2003年,「中共之石油戰略與其對非洲關係」,《問題
與研究》,第42卷,第4期:105-127。
100.謝曉霞,1999年,「2010年我國經濟安全狀態預測」,《中國工
業經濟》,第2期:21-25。
101.歸行淳、汪玲玲,2002年,「俄羅斯銀行現況與未來發展」,
《中國商銀月刊》,第21卷,第10期:1-10。
102.關雪凌,2001年,「經濟全球化與俄羅斯經濟轉軌」,《東歐中
亞研究》,第4期:30-38。
103.關雪凌、孫曉明,2000年,「俄羅斯經濟全球化的問題、教訓及
出路」,《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第5期:20-24。
104.鍾 堅,2003年,「突圍:中共建構航艦之研析」,《尖端科
技》,第227期:6-15。
105.龐中英,1999年,「廣義安全、經濟安全、安全合作-關於全球
變化與安全問題的若干新思考」,《歐洲》,第1期:39-42。
106.顧關福、孫杰夫,1998年,「俄羅斯的國家安全構想和政策走
向」,《和平與發展》,第3期:27-30。
107.顧海兵,1997年,「當前中國經濟安全度的估計」,《科學決
策》,第1期:30-35。
108.滕維藻、張岩貴,1999年,「全球化對世界各國經濟安全的影響
以及我國的因應措施」,《南開經濟研究》:33-38。
中文報紙
1.李華球,2004年11月22日,「布希的亞太戰略新棋盤」,《中國時
報》,版A15。
2.呂岩松,2002年12月19日,「中俄能源合作迎挑戰 俄石油管道想
繞開中國」,《環球時報》,版1。
3.呂岩松,2002年11月9日,「俄羅斯:挺進國際能源市場」,《人
民日報》,版11。
4.林向愷,2004年5月3日,「全球化趨勢下 政府角色應重新定
位」,《中國時報》,版B1。
5.田思怡 編譯,2003年10月26日,「資助反對黨 俄首富被補」,
《聯合報》,版A14。
6.顏敏如,2005年1月30日,「共產資本擺盪 普丁走鋼索」,《中國
時報》,版 C8。
7.2004年11月15日,「中日爭俄油源 APEC必談」,《中國時報》,
版A13。
8.2002年9月25日,「北韓新義州經濟特區 師法深深圳」,《聯合
報》,版11。
中文網路資料
1.王輝青,「從地緣政治到地緣經濟-論當代全球性戰略變革的基本
趨勢」,遠景基金會,http://www.future-china.org/fcn-
tw/199903/1999041401.htm,2003年5月20日。
2.林牧、樊百華,「全球化的誕生與內涵-中國需要融入全球化
(上)」,asiademo.org/2000/09/20000923b.htm ,2004年5月14
日。
3.羌書益 譯著,「歐亞橋樑:談西伯利亞大鐵路的改造問題」,經
濟部國際貿易局,http://www.trade.gov.tw/spl_topic/spl_index.htm,2003年12月1日。
4.馬維先 譯,В. Г. 格利布拉斯 著,「亞太地區:俄羅斯經濟安
全問題」,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www.cass.net.cn/chinese/s24_oys/chinese/Production/projects37.html ,2004年8月6日。
5.華仁,「俄羅斯的經濟威脅與安全構想」,莫斯科華人報網站,http://www.renmin-hotel.com/huaren/baodao/394/els2.htm ,2004年8月20日。
6.劉燕平,「地緣政治與礦產資源全球戰略之二-俄羅斯能源地緣政
治戰略的構想」,中國自然資源網站, http://www.cnnr.org/chinese/zyaq/dykc.htm ,2003年3月15日。
7.「軍事變革時期的軍事與經濟」,中國網,http://202.130.245.40/chinese/junshi/484249.htm, 2004年3月31日。
8.「論俄羅斯的石油與外交」,經濟部國際貿易局,http://www.trade.gov.tw/spl_topic/spl_index.htm,2003年12月1日。
學位論文
1.蕭啟良,1996年,「經濟安全 : 兩岸經貿關係之評析」,《淡江
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淡江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