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分:
丁錦紅(民87)。〈平滑運動條件的圖形顏色及形狀加工特性的研究〉。《心理科學》。21,5-8。
王秀雄(民79)。《美術與教育》。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
王秀雄(民80)。《美術心理學》。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
王為國 (民89)。《國民小學應用多元智慧理論的歷程分析與評估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王瑋 譯(民77)。《人類發展學》。台北:華杏出版有限公司。
台北市立療養院(民91)。http://www.tcpc.gov.tw。(2004年6月12日瀏覽)。
吳純純(民82)。〈特殊幼兒之動訓練〉。《特殊幼兒教育》。台北: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特殊教育中心。
吳東昇(民90)。《感覺統合指導手冊》。台北:宏欣文化事業。
李江山(民88)。《視覺認知:視覺認知與視覺運動系統》。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李長俊 譯 (1982) 。《藝術與視覺心理學》。台北:雄獅出版社。
李源昇(民90)。《視知覺動作訓練對運動拙劣學童運動能力之影響》。碩士論文。國立台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李平(民86)。《經營多元智慧》。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杞昭安(民81)。〈國小兒童圖形認知之研究〉。《特殊教育學報》,期7,頁219-265。林仁傑(民90)。〈藝術家的多元智能-以米開朗基羅為例〉。《美育雙月刊》,期120。台北:國立藝術教育館。林玉山(民79)。《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與兒童繪畫發展之探討》。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林建豪(民87)。《國小中高年級學童運動能力發展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卓淑玲(民77)。《觸覺與系列性視覺之形狀偵測機制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洪蘭 譯 (2001) 。《透視記憶》。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柯平順(民86)。《幼兒特殊教育》。台北:心理出版社。
風車寶貝線上購物網(民93)。http://shopping.windmill.com.tw。(2004年6月12日瀏覽)。
相子元(民89)。《運動科學儀器操作手冊》。國立體育學院。
袁之琦(民80)。《視覺訊息處理管道之互動關係研究》。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心理研究所。
高麗芷(民83)。《感覺統合》。台北:信誼基金出版社。
高震峰(民93)。藝術與人文建構式教學取向:超廣度與超深度。http://mail1.tmtc.edu.tw/~cfkao/superdeep.doc,台北市立師範學院。(2004年6月12日瀏覽)。
高全寬 (民92)。《國小低年級動作技能評量與差異分析》。碩士論文。台北市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高雄市南區特教資源中心(民92)。http://www.spec.kh.edu.tw。(2004年6月12日瀏覽)。
范瓊方(民85)。《幼兒繪畫心理分析與輔導》。台北:心理出版有限公司。
倪明和 (民92)。《國民中學視覺藝術課程實施現況研究-以中部五縣市為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藝術教育研究所。徐淑媛、陳金山 譯 (1999)。《巴氏神經解剖學》。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陸雅青(民88)。《藝術治療》。台北:心理出版有限公司。
張春興(民83)。《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張春興(民85)。《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張媛媛 (民92)。《藝術治療對國小學習障礙兒童提升注意力的輔導效果》。碩士論文。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張鳳儀 (民87)。《澎湖地區國小五年級學童基本運動能力與學科學習能力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教練研究所。郭榮瑞(民91)〈全球化與圖式化-東方線條的再生〉。《現代教育論壇:全球視覺文化與藝術教育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立師範學院。
郭禎祥(民88)。〈描繪新世紀藝術教育藍圖〉。《藝術與人文全人教育研討會論文集》。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藝術學院。
郭禎祥 譯(民87)。《藝術視覺的教育》。台北:文景出版社。
陳湘(民89)。《學習障礙與視知覺訓練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教練研究所。陳 湘、林政東、陳全壽 (民88)。〈國小學習障礙學童和一般學童運動能力之比較〉。《一九九九年國際大專運動教練科學研究會論文摘要集 》。
陳全壽 (民86)。〈由性差、地域差看兒童大肌肉活動能力、小肌肉活動能力、學科學習能力的發展傾向及相關〉。《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陳全壽 (民87)。〈由性差、地域差看兒童大肌肉活動能力、小肌肉活動能力、學科學習能力的發展傾向及相關---第二年追蹤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陳全壽 (民88)。〈由性差、地域差看兒童大肌肉活動能力、小肌肉活動能力、學科學習能力的發展傾向及相關---第三年追蹤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陳淑枝 (民85)。《不同運動項目選手之手眼、腳眼及全身協調反應能力之探討》。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陳昭治 (民93)。《書法學習活動在國小衝動性格輔導上之應用》。碩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研究所。陳木子(民87)。《台灣藝術教育發展史》。台北:寰宇出版社。
國民教育資訊網(民91)。http://140.122.120.230/new/index.asp。(2004年6月15日瀏覽)。
教育部(民31)。《小學課程標準》。台北:台灣書局。
教育部(民37)。《小學課程標準》。台北:台灣書局。
教育部(民41)。《小學課程標準》。台北:台灣書局。
教育部(民51)。《小學課程標準》。台北:正中書局。
教育部(民57)。《國民小學暫行課程標準》。台北:正中書局。
教育部(民64)。《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台北:正中書局。
教育部(民82)。《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民87)。《國民教育九年一貫總綱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民88)。《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暫行綱要之研究》。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民92)。《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民91)。《教育部資訊網》。http://www.edu.tw/。(2004年7月5日瀏覽)。
黃月霞(民79)。《兒童諮商與實務》。台北:五南出版社。
黃慧真 譯(民83)。《發展心裡學-人類發展》。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黃兆申 (民92)。《黏土創意教學對於幼兒立體造型認知的影響》。碩士論文。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造型藝術研究所。
游家政(民88)。〈學校課程的統整及其教學〉。《學校本位課程的規劃與實施》。仁林文化出版社。
楊甘旭 (民92)。《音樂活動對身心障礙學生適應行為成效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漢寶德(民90年9月21日) 。〈藝術教育改革方案的探討〉。《中央日報》。版15。
鄭清滿 (民81) 。〈男、女運動員在不同時段接受聲光刺激全身反應時間之表現研究〉。《體育與運動》,期78。鄭博真(民89)。〈Gardner多元智能理論與教學應用〉。《學習與教學新趨勢》。台北:心理出版社。
潘恩典 譯(民93)。《腦內藝術館》。台北:商周出版社。
劉信雄(民73)。〈談視障兒童教育的幾個問題〉。《特殊教育季刊》,期13,頁19-22。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劉豐榮(民80)。《艾斯納藝術教育思想研究》。台北:水牛出版社。
劉強(民90)。《有無運動訓練經歷學童手眼協調能力之比較》。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教練研究所。
龔淑仁(民91)。《雙手協調度和動作學習在鋼琴演奏者及非專業學琴者之差異》。碩士論文。國立陽明大學生命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
Duncum. (2003).〈Visual Culture and Studio Practice〉。《國際藝術教育學刊》,卷1,期3。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Parsons. (2003).〈Endpoint, Repertoires , and toolboxes:development in art as the acquisition of tools〉。《國際藝術教育學刊》,卷1,期1。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英文部分:
Aryes, J. (1972). Sensory integration and learning disorders. Los Angles: Western Psychological Services.
Alvino, F. J. (2000). Art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Life: A Look at Art in Earily Childhood Settings. New York.
Brehony, K. J. (1998). Even Far distant Japan is Showing an Interest: The English froebel Movement Turn to Sloyd. History of ducation, v27, n3, 275-95.
Bolen, L. M. (1992). Expanded Koppitz Scoring System of the Bender Gestalt Visual-Motor Test for Adolescents:A pilot Study. Psychology in the Schools, v29, n2, 113-15.
Bloomgarden, J., Schwartz, D. (1997). The creative artistic treatment in higher education / special education: To an interdisciplinary model. Artistic treatment: Artistic treatment association, v14, n4, 279-81.
Brittain, W., Chien,Y.(1980). Effect of Materials on Preschool Children Ability to Respresent a Man. Preceptual and Motor Skills, v51, n3, pt1, 995-1000.
Brandt, K. (1980). Music, Art, and Phy Ed are Basic.U.S.Wisconsin.
Christ, R. E. (1975). Review and analysis of color coding research for visual displays. Human Factors, 17, 542-570.
Cronin, V. (1973) . Cross-modal and intramodal visual and tactual matching in young children.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8(3) , 336-340.
Cronin, V. (1982). Children performance on two tasks of visual and tactual discrimination.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erception, 17(1), 5-18.
Efland, A. (1995). The spiral and the lattice: Changes in cognitive learning theory with implications for art education. Studies in Art Education, 36, (3) , 134-153.
Efland, A. (1988). Study in artistic education: Give specially lessons for the 4th time. How art becomes a kind of discipline : See our history recently. Study in educational, v29, n3, 262-74.
Grossman, M. (1971). Motor Coordination and Young Children Drawing Abilities. Child Study Journal, v1, n4, 213-215.
Gardner, H. (1982). Art, mind and brain. New York: Basic Books.
Haanstra, F. (1996). It is for vision in art education for space could influence the consciousness more in sum: A quantitative retrospect. Study, v37, n4, 197- 209.
Jordan-Angsten, P. (1988). Keep your eye on the game:sports vision training is the latest competitive edge.American Fitness, 6(5).
Miller, M. G. (1986). Art-A Creative Teaching Tool. Academic Therapy, v22, n1, 53-56.
Sherman, A. (1981). Prescribing for patience who play. Optometric Mgmt,17(11)
Sharan, B. (1985). Scissor Sorcery: Cutting Activities for the Early Childhood Curriculum. U. S. A.; Georgia.
Smith, R.(1996). Fitness Centers That Offer Therapy. Rehabilitation Management, 4(5), 79-81.
Woodwork, S. B. (1985). Witchcraft sorcery of the scissors: Cut the activity for courses of infant and pre-school children. Humanics is studied , street Mecaslin, N.W., post-office 7400, GA 30309, Atlanta No. 1482.
Zhan Sen, S. M. (1997). Whether many pieces of path reach self-. An Multisensory artistic experience. Artistic treatment: Artistic treatment association, v14, n3, 17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