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份
〔1〕狩野紀昭、瀨樂信彥、高橋文夫、新一,1984,有魅力的品質與應該有的品質,品質管制月刊,第21卷,第5期,第33至41頁,譯自日本”品質”雜誌,vol.14,No.2, p.147.〔2〕楊錦洲,「二維品質模式在服務品質上之應用」,品質管制月刊,第29卷,第5期,第28頁。〔3〕陳俊卿譯,1985,有魅力的品質與應該有的品質,品質管制月刊,第五期,pp.33-41。
〔4〕吳統雄,1985,態度與行為之研究的信度與效度:理論、應用、反省,民意學術專刊,夏季號,第29-53頁。
〔5〕沈寶環等,1990,圖書館學,學生書局,台北,頁179-189。
〔6〕沈寶環等,1992,圖書館學概論,國立空中大學,台北,頁76-79.
〔7〕楊錦洲,1993,二維品質模式在服務品質上之應用,品質管制月刊,第五期,pp.27-33。〔8〕鄭丁旺,1994,現代圖書館在大學之學術角色,圖書與資訊月刊,第十二期,頁1-3。
〔9〕林陽助,1996,顧客滿意度決定模型與效果之研究-台灣自用小客車之實證,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博士論文,頁31。〔10〕張保隆、謝寶煖,1996,大學圖書館服務品質評估之研究,中國圖書館學會會報,第56 期,頁51-54。〔11〕鍾漢清,1996,第四代管理,美商麥格羅•希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台灣)。P91。
〔12〕戴久永,1996,「創造魅力品質」,管理雜誌,第260期。〔13〕張保隆和謝寶煖,1996,大學圖書館服務品質評估之研究,中國圖書館學會會報,第56期49-68。
〔14〕謝寶煖,1998,從顧客觀點來談圖書館的績效評估,國立成功大學圖書館館刊,第一期,頁10-22。〔15〕丁學勤,1998,汽車修理業的必備品質與輔助品質,中華民國品質學會第三十四屆年會暨第四屆全國品質管理研討會論文集。
〔16〕方玉惠,1998,圖書館服務品質的提昇,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館刊,第四卷第三期,頁80-85。〔17〕李淑霞,1999,圖書館讀者整體滿意度之調查研究—以行政院經建會圖書館為例,書苑季刊41 期,頁41-77〔18〕楊錦洲,1999,顧客需求與顧客滿意度調查之方法,第五屆全國品質管理研討會暨中華民國品質學會第三十五屆年會論文集,pp.127-137。
〔19〕吳信宏,2000,從顧客的角度探討對品質的看法,品質管制月刊,第六期,pp.34-37。〔20〕張紹勳,2000,研究方法,滄海,台中。
〔21〕吳明隆,2000,SPSS 統計應用實務,台北:松岡。
〔22〕余泰魁、王怡舜、惠龍,2003,網際網路環境中圖書館服務品質量表之建構與實證,大學圖書館,第7 卷1 期,頁96-118。
〔23〕廖靜怡,1995,二維品質開發評估模式-於商品企劃之應用,中原大學工業所碩士論文。〔24〕許慧娟,1995,二維品質模式在服務品質上之應用-銀行存款之實證研究,台灣大學商研所碩士論文。〔25〕王文明,1998,服務業顧客需求之比較-以機車維修業為例,大葉大學事經所碩士論文。〔26〕陳銘銓,1998,大學圖書館整體服務品質之調查研究—利用品質機能展開法,國立東華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7〕吳成斌,1999,品質屬性之重要度與滿意度之研究-以東元電機股份有限公司為案例分析,中原大學工業所碩士論文。〔28〕鄭博仁,1999,以Kano 品質模式探討醫療服務品質特性,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9〕葉淑芳,1999,以讀者滿意度探討圖書館服務品質之研究,國立中華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30〕黃素齡,2000,探討筆記型電腦之Kano 二維品質特性,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31〕簡禎富等,2000,服務系統服務品質滿意度之研究—以某大學圖書館為實證研究,工業工程學刊,十七卷第一期,頁5-6。
〔32〕張俊郎和彭俊穎,2001,從顧客滿意的觀點探討圖書館之服務品質---以虎尾圖書館為個案研究,國立虎尾技術學院學報,第4 期,頁187-197。
〔33〕郭國亮,2001,銀行業兼營壽險之行銷研究-從服務品質觀點切入,逢甲大學保險學系碩士論文。〔34〕郭宜中,2001,以Kano模式探討醫院服務品質與病患滿意度之研究,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35〕康寧,2002,以Kano模式探討直銷公司物流配送服務品質及直銷商滿意度之研究,碩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士論文。〔36〕莊泰旭,2002,Kano模式在汽車市場調查之研究以中、印汽車業為例,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37〕吳基輔,2004,以Kano的二維品質模式探討數位相機使用者滿意度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企業管理學所碩士論文 。〔38〕胡智博,2004,大型連鎖書店顧客需求之研究-以Kano模式與體驗行銷為架構,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所碩士論文。〔39〕許元和,2004,二維品質模式於非營利機構服務品質之探討-以台北縣立鶯歌陶瓷,國立台北科技大學生產系統工程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
〔40〕陳美文,2004,圖書館服務品質對使用者滿意度與再使用意願之研究─以大葉大學為例,大葉大學資訊管理學所碩士班。英文部份
〔1〕Parasuramam,A.,V. Zeithaml and L.L. Berry,”Servqual: a mlit-item scale for measuring consumer perception of service quality,”Journal of Retailing,64(1),12-40(1998)
〔2〕Huiskonen, J. & Pirttilä, T.(1998),“Sharpening logistic customer service strategy planning by applying Kano′s quality element classification”, Int. J. Production Economics 56-57,pp.253-260.
〔3〕Herzberg, F.; Mausner, B. & Snyderman, B(1959),“The Motivation to work”, New York.
〔4〕Kotler, P.(1996), Marketing Management : An Asian Perspective, Prentice Hall, Inc, 1th ed.
〔5〕Parasuraman, A.; Berry,L.L. & Zeithaml,V.A.(1988),“SERVQUAL:A multiple –item scale for measuring consumer perceptions of service quality ”, Journal of Retailing,Vol.64 ,No.1,pp.12-40.
〔6〕Swan,J.E. & Combs,L.J.(1976), “Product Performance and Consumer Satisfaction:A New Concept”, Journal of Marketing,Vol.40,pp.25-33.
〔7〕Weihrich, H.(1994), “Quality:The imperative, the jungle,and the two-factor theory”,Quality Management,p.19.
〔8〕Tenner, A.R. & DeToro, I.J.(1996),“Process Redesign:The Implementation Guide for 100Managers” , MA:Addision –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
〔9〕Matzler, K. & Hinterhuber, H.H.(1998),“How to make product development projects more successful by integrating Kano’s model of customer satisfaction into 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 Technovation ,Vol.18,No.1,pp.25-38.
〔10〕Schvaneveldt, Shane J.Tankao Enkawa and Masami Miyakawa,”Consumer Evaluation Persectives of Service Quality:Evaluation Factors and Two-Way Model of Quality,”Total Quality Management,Vo1.2,pp.149-161,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