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版書籍:
(1)施永康,2004,『晉江經驗與泉洲現象』,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李乾朗,2003,『台灣古建築圖解事典』,台灣,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3)戴志堅,2003,『閩台民居建築的淵源與形態』,中國,福建人民出版社。
(4)陳能坦,2003,『泉州市地圖冊』,中國,福建省地圖出版社。
(5)泉州市人民政府 編,2003,『泉州港與海上絲綢之路(二)』,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6)李其榮 編著,2002,『城市規劃與歷史文化保護(第三輯)』,中國,東南大學出版社。
(7)方寶璋,2002,『閩台民間習俗』,中國,福建人民出版社。
(8)李乾朗,1999,『古蹟入門』,台灣,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9)潘古西等編著,1999,『中國建築史』,台灣,六合出版社。
(10)樓慶西,1999,『中國建築形態與文化』,台灣,藝術家出版社。
(11)泉州市建委修志辦公室編,1998,『泉州市城鄉建設志』,北京,中國城市出版社。
(12)吳幼雄、黃偉民、陳桂炳,1998,『泉州史跡研究』,福建,廈門大學出版社。
(13)鈴木博之、伊藤大介、高原健一郎、鈴木哲威、原口秀昭,1998,『図說年表/西洋建築の樣式』,日本國,彰国社株式会社。
(14)王魯民,1997,『中國古典建築文化探源』,中國,同濟大學出版社。
(15)泉州市華僑志編篡委員會,1996,『泉州市華僑志』,福建,中國社會出版社。
(16)福建省泉州市建設委員會編,1996,『泉州民居』,福建,海風出版社。
(17)林會承,1995,『傳統建築手冊』,台灣,藝術家出版社。
(18)泉州市建委修志辦公室編,1995,『泉州市建築志』,北京,中國城市出版社。
(19)杜仙洲 等編,1990,『泉州古建築』,福建,泉州古建築編委會。
(20)泉州歷史研究會 等編,1988,『古刺桐港』,福建,廈門大學出版社。
(21)泉州市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 編,1988,『泉州文史資料(新四輯)』,福建,泉州教育學院。
(22)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 等編,1983,『泉州伊斯蘭教論文選』,福建,廈門大學出版社。
(23)中國建築史編寫組,1982,『中國建築史』,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4)王赓五著,張奕善譯,1969,『南洋華人簡史』,台北:水牛出版社。
(25)陳泗東、庄炳章,1990,『泉州』,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二、學術期刊:
(26)曹春平,2004,『閩南與鹿港傳統市街之比較』,彰化研究兩岸學術研討會,P11-1~P11-18。
(27)謝浩、劉曉帆,2004,『風雨廊-富有岭南特色的騎樓建築』,城市開發(風格建築),P74~79。
(28)楊思聲,2003,『近代外廊式建築在泉州形成的三個因素』,福建建築,第三期,P17~18。
(29)夏明、鄭妙豐、陳南陽,2003,『外來文化影響下的泉州居住建築形式』,華中建築,第19卷,P5~7。
(30)江柏煒,2003,『金門建築史研究論文集(Ⅰ)』,金門縣立文化中心。
(31)陳凱峰,2002,『泉州傳統民居的鋪宅建築文化』福建省泉州市建築設計院,小城鎮建設,P80~81。
(32)趙雅玲,2002,『福建漳州、泉州移民在台灣民居之研究-以台灣彰化縣田中鎮街屋構造形式為例』海峽兩岸青年建築師研習營論文集,P68~73。
(33)張杰,2001,『泉州舊城私房建設研究』,福建建築學報,P38~42。
(34)王曉雄,2001,『泉州市中山路保護整治的理性探索』,福建建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三卷增刊,P8~10。
(35)周焜民,2000,『談泉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建設』,福建省泉州市政府。
(36)林少宏,2000,『泉州騎樓的延續之道』,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P56~59。
(37)許政,1999,『新加坡騎樓擷英』,華中建築(第二期),P61~65。
(38)方擁,1997,『泉州理城中山路及其騎樓建築的調查研究與保護性規劃』,福建建築學報,P17~20。
(39)夏明、武云霞、謝鴻權,1996,『泉州市中山路街區的風土特徵及現代意義』,華僑大學建築系,城市規劃研究,p22~27。
(40)黃俊銘,1994,『清末與日據時期亭仔腳相關法規的發展歷程-騎樓管理問題根源的探討』,第二屆建築理論與應用研討會。
(41)王建設,1994,『泉州地名文化初探』,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一期,P96~101。
(42)黃俊銘,1991,『東南アヅア及び日本におけゐ華人町の形成史に関する研究』,日本東京大學, P265~297。
(43)黃漢民,1991,『閩南民居建築文化的特性』,海峽兩岸建築史研討會,p7~10。
(44)加藤祐三,1986,『アヅアの都市と建築』,鹿島出版, P276。
(45)李乾朗,1982,『現代房屋空間運用中國傳統建築空間語彙可行性之探討-以台灣街屋為例之初步分析』,傳統建築,北屋出版。
(46)關華山,1979,『談台灣傳統街屋二題』,建築師雜誌,12月號,P17~26。(47)王連茂 整理,1963,『泉州拆城辟路與市政概況』,泉州文史資料,第八輯。
三、研究論文:
(48)趙鵬,2004,『泉州官式大厝』,國立華僑大學建築系,碩士學位論文。
(49)關瑞明,2002,『泉州多元文化與泉州傳統民居』,天津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50)林琳,2002,『廣東地域建築-騎樓的空間差異研究』,中山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51)楊思聲,2002,『近代泉州外廊式民居初探』,國立華僑大學建築系,碩士學位論文。
(52)趙雅玲,2002,『彰化縣田中鎮「牌樓厝」街屋空間構成之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空間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53)鄭妙豐,2001,『泉州西街地區小規模動態更新與保護設計模式初探』,國立華僑大學建築系,碩士論文。
(54)蘇亞,2001,『泉州傳統民居基本類型的空間分析及其類設計研究』,國立華僑大學建築系,碩士論文。
(55)林沖,2000,『騎樓型街屋的發展與形態的研究』,華南理工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56)江柏煒,2000,『洋樓:閩粵僑鄉的社會變遷與空間營造』,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博士論文。(57)謝鴻權,1999,『泉州近代洋樓民居初探』,國立華僑大學建築系,碩士學位論文。
(58)陳靜寬,1998,『清代鹿港的開發與社會發展』,中興大學歷史系,碩士學位論文。(59)許政,1998,『泉州近代與當代騎樓比較之研究』,國立華僑大學建築系,碩士學位論文。
(60)許政,1998,『泉州騎樓建築初探』,國立華僑大學建築系,碩士學位論文。
(61)陳志宏,1998,『廈門騎樓建築初論』,國立華僑大學建築系,碩士學位論文。
(62)張仁勇,1998,『街屋住宅變遷之研究-以汐止鎮中正路為例』,私立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系,碩士學位論文。(63)張至正,1996,『泉州傳統民宅形式初探』,東海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64)何心怡,1993,『日治中期、大溪、三峽、大稻埕街屋立面研究』,國立台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論文。(65)陳美玲,1990,『台灣店屋空間形式之象徵意涵-以日據時期鹿港店屋立面形式為個案研究』,私立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四、相關法規:
(66)泉州工務局,1995,『泉州市城市總體規劃(修訂本)』,福建省,泉州市人民政府。
(67)泉州工務局,1996,『泉州市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福建省,泉州市人民政府。
(68)蘇州市房地產管理局主編,1997,『古建築修建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南方地區)』,北京,中華人民共合國建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