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192.92.49) 您好!臺灣時間:2023/06/08 06:4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詹淑玲
研究生(外文):Shu-Ling Chan
論文名稱:筆記型電腦製造商跨廠超量庫存管理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f Cross-Factory Excess Inventory in NoteBook Industry
指導教授:陸承志陸承志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eng-Jye Luh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元智大學
系所名稱:資訊管理研究所
學門:電算機學門
學類:電算機一般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5
畢業學年度:93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64
中文關鍵詞:庫存管理
外文關鍵詞:inventory management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26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近年來受到國際品牌大廠及國際市場的激烈競爭,電腦製造商為配合國際大廠的出貨要求,跨國增設生產據點,以爭取訂單。此外,在需求多元化、產品生命週期趨短的經營環境下,製造商為了提昇跨國模式的服務水準,如何在不減損客戶滿意度之前提下作最低之庫存營運,有賴於良好的庫存管理能力。
  本研究針對筆記型電腦製造商跨廠間超量庫存無法分享的問題,提出一個可讓廠與廠間分享超量庫存的分配模式。本研究在建立跨廠超量供需分配模型有以下步驟:首先收集各廠MRP/ERP相關資料及設定基本參數,作為模式建立時的資料來源。接著,建立跨廠超量分配模型,分兩段進行:(1)分配模式:包含單廠供需分配、跨廠供需分配,同時考慮主代料分配、跨廠Lot Size設定及請購分配。(2)材料屬性認列:利用模組化機種下展BOM,以區分材料狀態,作為資料分析的依據。最後,以文獻探討中Gary Gossard(2004)的IQR作為本研究跨廠超量分配的衡量標準。此外,本研究配合個案公司實務面,建立IQR+改良分析模型,作為評估庫存管理績效的分析面向。
  在導入實測資料,實驗結果顯示跨廠分配模式的IQR值遠比單廠模式高出許多,而超量總量(ES)與缺料總量(SS)都有減少的現象。另外,利用IQR改良模型(IQR+)分析實測結果,發現電子類(RM-EE)的材料比其他材料可跨廠超量分配的比率高出許多。
The competition in notebook computer market has been fierce in recent years. Particularly, manufacturers must have good inventory management abilities to engage the challenge of short product life cycle, while providing an expected service level of international transactions and customer satisfaction.
This research provides a solution to the sharing of excess inventory among factories of a single notebook manufacturer. We first collect MRP/ERP data of each factory and configure the basic parameters. We then build the assignment model considering factors including the supply and demand distribution of an local-factory and cross factories, the primary and second sources, cross-factory lot size, and PR distribution. We also build the assignment model based on the properties of materials including raw materials, assembly, and finished goods.
一、緒論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方法與步驟
二、文獻探討
  2.1 產業現況
    2.1.1 產業特性
    2.1.2 模組化
    2.1.3 零組件
  2.2 庫存管理
    2.2.1 為何要有庫存?
    2.2.2 庫存種類
    2.2.3 庫存管理
    2.2.4 過剩/呆滯庫存
    2.2.5 跨廠管理
  2.3關鍵績效指標(KPI)
    2.3.1 庫存週轉率
    2.3.2 IQR (Inventory Quality Ratio)
三、模型建構
  3.1 問題與定義
    3.1.1 問題說明
    3.1.2 分配說明
  3.2 符號說明與假設條件
    3.2.1 符號定義
    3.2.2 基本假設與條件
  3.3 模型建立
    3.3.1 系統架構
    3.3.2 資料收集
    3.3.3 單廠供需分配
    3.3.4 跨廠供需分配
    3.3.5 主代料供需分配
    3.3.6 主代料請購比率分配
    3.3.7 材料屬性認列
    3.3.8 資料分析
四、跨廠分配個案說明
  4.1 基本跨廠分配模式
    4.1.1 條件說明
    4.1.2 分配機制
    4.1.3 效益分析
  4.2 考慮Lot size之跨廠分配模式
    4.2.1 Case一:各廠最小量之跨廠分配
    4.2.2 Case二:各廠不同供給型態的最小量/倍數之跨廠分配
  4.3 考慮主代料之跨廠分配模式
    4.3.1 CASE一:單廠主用料分配
    4.3.2 CASE二:單廠代用料分配
    4.3.3 CASE三:跨廠主用料分配
    4.3.4 CASE四:跨廠代用料分配
    4.3.5 CASE五:主代料分配比率之請購分配
  4.4 IQR 改良模型之個案分析
    4.4.1 IQR改良模型—IQR+
    4.4.2 個案IQR+效益分析
五、結論
  5.1 結論
  5.2 未來研究建議
參考文獻
[1] 王立志,系統化運籌與供應鏈管理,初版,台中市,滄海書局,民國88年。
[2] 王世欽,「多廠區生產系統之訂單分配模式--以液晶顯示器產業為例」,東海大學,碩士論文,民國91年。
[3] 王忠宗,採購Q&A,五版,台北市,商周文化,民國82 年。
[4] 王通成,「台灣筆記型電腦業製造流程分析:電路板組裝線」,國立清華大學,碩士論文,民國89。
[5] 吉川英夫,庫存管理的實施方法-有效應用QC手法的庫存管理,六版8刷,桃園縣,先鋒企業管理發展中心,2003。
[6] 李志勇,「多廠整合型生產指派與排程系統」,東海大學,碩士論文,民國91年。
[7] 李孟瑾,「運用分解技術於多廠生產規劃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碩士論文,民國91年。
[8] 李盛,「1997年我國筆記型電腦產業產銷分析」,新電子科技雜誌,第143期,159-163頁,民國87年2月。
[9] 李瓊瑛,「整合晶圓製造與針測流程之生產規劃系統建構」,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民國92年。
[10] 沈章英,「筆記型電腦」,產業調查與技術,第121期,37-44頁,民國86年4月。
[11] 林慈傑,「遺傳演算法求解類運輸問題模式化的多廠訂單分配問題」,國立臺灣大學,碩士論文,民國91年。
[12] 林崇智,「SMT 生產線最適化設計」,國立清華大學,碩士論文,民國88。
[13] 周哲維,「多廠區整體物料規劃」,元智大學,碩士論文,民國92年。
[14] 並木高矣,資材採購管理實務,二版,清華管理科學圖書中心,民國80年。
[15] 柳昌良,「筆記型電腦廠製造流程分析:系統組裝」,國立清華大學,碩士論文,民國90年。
[16] 袁國榮,「以供應鏈管理模式分析產業競爭優勢-以我國紡織產業為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民國86 年。
[17] 高翌寧,「筆記型電腦產業應用供應鏈管理系統之研究」, 國立台北大學,碩士論文,民國89年。
[18] 郭乃蓁,「晶圓製造廠多廠間訂單抵換機制之構建」,交通大學,碩士論文,民國90年。
[19] 黃建中,「多廠區規劃與排程–以TFT-LCD廠為例」,國立清華大學,碩士論文,民國92年。
[20] 黃淑菊,「多廠規劃下訂單分派模式之構建」,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民國90年。
[21] 黃彥彰,「TFT-LCD產業多廠區訂單規劃與排程」,東海大學,碩士論文,民國92年。
[22] 陳亞男,「多廠生產規劃之供應鏈決策支援」,台灣大學,碩士論文,民國 90 年。
[23] 陳建銘,「多廠區緊急訂單承接評估及跨廠產能規劃探討」,元智大學,碩士論文,民國92年。
[24] 張美滿,「多廠區跨廠產能規劃之探討」,元智大學,碩士論文,民國91年。
[25] 曾煥雯,「跨廠訂單分配模式之建構─應用模擬退火演算法」,元智大學,碩士論文,民國89年。
[26] 曾暉家,「半導體產業全球運籌管理之決策模式—跨國多廠的產能分派部分」,國立清華大學,碩士論文,民國92年。
[27] 彭筱嵐,「台灣筆記型電腦業製造管理績效評估:模式之建構與應用」,國立,碩士論文,民國88。
[28] 樊雷、張清徽,「筆記型電腦市場展望」,資訊傳真,第143期,108-117頁,民國80年10月。
[29] 賴欣瑜,「晶圓製造廠多廠間生產規劃模式之構建」,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民國90年。
[30] 賴葉臣,「詭譎多變的筆記型電腦市場」,元大投資資訊,40-46頁,民國87年1月。
[31] 賴穎傑,「多階多廠區生產規劃─以TFT-LCD產業為例」,東海大學,碩士論文,民國92年。
[32] 環球經濟社,庫存管理-規畫與實務,商略印書館,台北市,民國77年。
[33] APICS, 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 Training Course, 1989.
[34] Arntzen, B. C., Brown, G. G., Harrion, T. P., and Trafton, L. L., “Global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t 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 Interface, 25, pp. 69-93, 1995.
[35] Bernard, A., Philippe, C., and Nicolas, M., “Robustness evaluation of multisite distributed schedule with perturbed virtual jobshops,” Production Planning and Control, 14, pp. 55-67, 2003.
[36] Bhatnagar, R., Pankaj, C., and Suresh, K. G., “Models for multi-plant coordination,”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67, pp.141-160, 1993.
[37] David Smchi-Levi, Philip Kaminsky, Edith Simchi-Levi著,供應鏈之設計與管理,二版一刷,蘇雄義譯,美商麥格羅.希爾,台北市,2003。
[38] Donald W. Fogarty. John H. Blackstone, Jr., Thomas R. Hoffmann,Production & Inventory management, 2nd, South-Western, USA, 1991.
[39] Gary Gossard, “Improving Inventory Performance And Bottom-Line Profits,” SAPICS 26TH Annual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 Cape Town, South Africa, June 2004.
[40] James H. Greene, Production & Inventory Control Handbook, 3rd, McGraw-Hill, 1997.
[41] Jayaraman, V., and Pirkul, H., “Planning and coordination of production and distribution facilities for multiple commodities,”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133, pp. 394-408, 2001.
[42] Sheikh, Khalid, 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 (MRP II) with introduction to ERP, SCM and CRP, McGraw-Hill, Singaport, 2002.
[43] Alan R.Hevner, Salvatore T. March, Jinsoo Park, Sudha Ram, “Design Science In Information System Research,” MIS Quarterly 28,1, p75~105, March 2004.
[43] Richard J. Tersine, Principles of inventory and materials management, 4th, PTR Prentice-Hall, Inc., USA, 1994.
[44] Stock, J.R.& Lambert, M., Strategic Logistics Management, McGraw-Hill, 2001.
[45] Thierry, C., Besnard, P., Ghattas, D., and Bel, G., “Multi-site planning: non flexible production units and set-up time treatment,” IEEE, 3, pp. 261-269, 1995.
[46] Thomas E. Vollmann, William L. Berry, D. Clay Whybark,Manufacturing planning and control systems, 3rd,Richard D. IRWIN, 1991.
[47] Vercellis, C., “Multi-plant production planning in capacitated self-configuring two-stage serial systems,”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119, pp. 451-460, 1999.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