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份
1.書籍
Balassa.Bela著,王慶輝譯,國際經濟體系中的新興工業化國家(台北:幼獅文
化出版公司,1989年)。
Wade.Robert著,張宗漢譯,管理市場:經濟理論與東亞國家由政府主導工業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4年)。
道格拉斯‧諾斯(D. C. North)著,劉瑞華譯,制度、制度變遷與經濟成就(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94年)。
邁克.波特(Michael E. Porter)著,李明軒、邱如美譯,國家競爭優勢(台北:天下遠見出版社,1999年)。
蕭全政,政治與經濟的整合(台北:桂冠出版社,1988年)。
瞿宛文,經濟成長的機制:以臺灣石化業與自行車業為例(台北:唐山出版社,2002年)。
龐建國,國家發展理論─兼論台灣發展經驗(台北:巨流出版社,1993年)。
2.期刊
王慧萍,「日韓歐美3G市場大不同:吸引消費者為拓展3G市場之關鍵」,新通訊元件雜誌,第46期(2004年12月),頁81。江天池,「大陸第三代行動通訊發展分析」,通訊雜誌,第73期(2000年2月)。呂懿慧,「大陸第三代行動通訊之進展」,通訊雜誌,第76期(2000年5月),頁91。呂懿慧,「大陸TD-SCDMA通訊市場商機「火」的很」,新通訊元件雜誌,第27期(2003年5月),頁70。林叢得、徐正平,「另一個3G系統的空中介面─TD-SCDMA」,新通訊元件雜誌,第40期(2004年6月),頁49。廖俊松,「發展型國家機關模型:日本、台灣、南韓的經濟發展經驗」,空大行政學報,第6期(1996年7月)。蘇祐毅,「TD-SCDMA中國發展現況」。產業透析:中國大陸資通訊產業與市場透析(2003年3月),頁2。
蕭新煌與張景旭,「台灣發展與現代化的宏觀社會學論述」,奇蹟背後:解構東亞現代化。羅金義,王章偉合編(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7年)。
3.論文
吉尼斯,「中國大陸CDMA行動通訊系統政策與該產業發展之探討」,國立臺灣大學法教分處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鄭秋玉,「金融風暴前後我國政府與中小企業的關係(1988-2000):鑲嵌自主性的觀點」,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4.研究報告
張愛國、蔣廉雄、白志根,2000年中國信息產業發展報告(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信息產業部,2003中國通信年鑑(創刊號)(北京:信息產業部出版社,2003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信息產業部,2004中國通信年鑑(北京:信息產業部出版社,2004年)。
中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小組,2002中國科技發展研究報告(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2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信息產業部電信研究院政策研究所電信業競爭力研究組,2003年中國電信業國際競爭力報告(北京:信息產業部出版社,2003年)。
理察.蘇邁德 (Richard. Suttmeier)、姚向葵(Yao Xiangkui),「中國入世後的科技政策:標準、軟件及技術民族主義實質之變化」,全美亞洲研究所特別報告,總第7期(2004年5月)。
5.網站
TD-SCDMA產業聯盟網站(http://www.tdscdma-alliance.org/)。
TD-SCDMA論壇網站(http://www.tdscdma-forum.org/)。
工研院電通所,「大陸通訊市場發展趨勢」,ITIS產業資訊服務網,http://www.itis.org.tw/。
中國無線通信技術委員會網站(http://www.ccsa.org.cn/cydw.php3?tcid=wireless)
中華人民共和國信息產業部網站(http://www.mii.gov.cn/mii/)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網站(http://www.cutech.edu.cn/)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網站(http://www.sdpc.gov.cn/)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檢索網站(http://www.sipo.gov.cn/sipo/zljs/default.htm)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網站(http://www.catt.ac.cn/)
中國大陸無線通訊技術工作委員會網站(http://www.ccsa.org.cn)
中國互連網實驗室,「新全球主義:中國高科技標準戰略研究報告」,2004年7月,http://www.blogchina.com/idea/sreport_040720/。
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基金網站(http://www.itfund.gov.cn/index0.php)
「863通信技術十周年驗收總結報告」,大洋網,http://dailynews.dayoo.com/content/2002-12/13/content_881302.htm。
「2008年中國大陸3G用戶將超過1億1800萬戶」,資策會FIND,http://www.find.org.tw/0105/news/0105_news_disp.aspx?news_id=3236&SearchString=大陸3G。
「3G專利談判陷入泥淖 高通之外可能另有真凶」,通訊世界,http://tech.sina.com.cn/t/2005-03-29/0225563686.shtml。
「TD-SCDMA特點概述」,大唐移動股份有限公司http://www.datangmobile.cn/2j/4_2_02.asp。
「TD-SCDMA:帶動中國通信產業實現整體跨越」,人民網,http://www.people.com.cn/GB/15369/30630/30634/2210073.html。
「大唐借SCDMA熱身3G」,移動通信,http://66.102.7.104/search?q=cache:cPYIAI68EvAJ:www.cww.net.cn/Near3G/Article.asp%3Fid%3D7937+CWILL%E9%9B%BB%E4%BF%A1%E5%85%AC%E5%8F%B8&hl=zh-TW。
「大陸自訂3G標準 進軍國際(上)」,企業經營服務e網通,http://esmenet.moeasmea.gov.tw/wps/WPS_PA_1001/ecrc/ecrcnews/news_details.jsp?news_id=N000000102。
「大陸巨資扶持電子企業惠及兩家TD-SCDMA晶片開發商」,電子工程專輯網站,http://64.233.187.104/search?q=cache:qU7k1xQ5PMcJ:www.eettaiwan.com/ART_8800356443_617739_0269f33c.HTM+%E8%B3%87%E8%A8%8A%E7%94%A2%E6%A5%AD%E9%83%A8%E5%85%AC%E4%BD%88%E5%9C%8B%E7%94%A23G%E6%89%B6%E6%8C%81%E8%A8%88%E7%95%AB&hl=zh-TW。
「中國人的3G之路」,科學網,http://www.sciencetimes.com.cn/col35/col71/article.htm1?id=1631。
「中國第三代移動通信研製開發進展」,C114通信網,http://comm.ccidnet.com/pub/article/c1522_a188581_p1.html。
「中國標準的戰略價值」,人民網,http://jcxgz.most.gov.cn/shownews.asp?newsid=998。
「中國3G手機頻譜規劃方案終於浮出水面」,太平洋網,http://arch.pconline.com.cn/news/dxgd/10210/100218.html。
「我們為什麼要大力發展TD-SCDMA產業?」,人民網,http://www.people.com.cn/GB/15369/30630/30636/2209716.html。
「專家稱:一拖再拖實為扶持TD-SCDMA」,賽迪網,http://www.cww.net.cn/Special/Article.asp?SpecialId=147&SpecialRowId=264&Id=6012。
「產業標準策略成了中國的護身符-WAPI啟示錄」,資策會FIND,http://www.find.org.tw/0105/focus/0105_focus_disp.asp?focus_id=257。
「凱明資訊科技運營副總裁李軍演講全文」,新浪科技,http://tech.sina.com.cn/it/t/2003-08-28/1635226672.shtml。
「關於歐洲第三代移動通信(3G)技術研發商用情況的考察報告」,通信世界網,http://www.cww.net.cn/Near3G/Article.asp?Id=7824。
王英裕,2004年03月26日,「行動通訊系統技術發展藍圖」,ITIS產業資訊服務網,http://www.itis.org.tw。
朱筠,2001年03月18日,「TDSCDMA總設計師李世鶴採訪手記」,中國經濟時報,http://66.102.7.104/search?q=cache:Q01v6jwZ2B4J:china.sina.com.tw/tech/it/t/58293.shtml+SCDMA%2B%E6%9D%8E%E4%B8%96%E9%B6%B4&hl=zh-TW。
宋斐、李麗娜、劉傑、蔡虹,2002年5月14日,「新電信的暴利與微利」,互聯網週刊,http://china.sina.com.tw/tech/it/t/2002-05-14/115039.shtml。
林紫玉,2004年08月17日,「7億資金到位惠及廠商 TD-SCDMA欲獨立運營」,通信產業報,http://tech.sina.com.cn/it/t/2004-08-17/1142406372.shtml。
周寰,2003年11月24日,「論TD-SCDMA在資訊產業中的戰略地位」,人民網,http://www.people.com.cn/GB/15369/30630/30634/2208413.html。
孫麗,2004年2月4日,「3G前夜」,計世網,http://www.ccw.com.cn/news2/zl/htm2004/20040204_108AP.htm。
張伯玲,2004年4月24日,「實施中國標準化戰略刻不容緩」,中國科技畫報http://tech.sina.com.cn/it/2004-04-24/1507354030.shtml。
陳穎健,2004年3月25日,「資訊技術的標準意味著什麼?」,學習時報,http://www.china.org.cn/chinese/zhuanti/xxsb/636584.htm
黃碩,2005年4月28日,「大唐電信:科技股反彈莫忘TD-SCDMA」,和訊股票網,http://stock.hexun.com/detail.aspx?lm=1270&id=1132860。
黃繼新,2004年5月2日,「中美商務談判圓滿結束 四個半小時簽署八項協定」,經濟觀察報,http://finance.sina.com.cn/g/20040502/1432748957.shtml。
楊海峰,2003年7月30日,「陳衛:用SCDMA演繹無線情緣」,通信世界網,http://www.cww.net.cn/CwwSpecial/2003/7/3944.htm。
楊運年,2003年12月,「第三代移動通信TD-SCDMA標準的提出與形成」,通信世界網,http://www.cww.net.cn/Near3G/Article.asp?id=8120。
楊毅剛,2001年11月,「TD-SCDMA真的會鑄成大錯嗎?」通信世界網, http://www.mc21st.com/techsubject/subjects/TD-SCDMA/aar/2001/a33.htm。
劉柳,2004年9月11日,「阜國數位:EVD高通的失落」,財經時報,http://tech.tom.com/1121/2048/2004911-124553.html。
劉兵,2004年5月17日,「產品管理司張琪:大力推進3G產品研發及產業化」,通信世界週刊,http://tech.qianlong.com/28/2004/05/17/71@2057258.htm。
秦海波 程立龍,2004年2月18日,「中國標準為何遭遇逆流中美無線局域網技術之爭的啟示」,經濟日報,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it/2004-02/18/content_1330492.htm。
歐陽長征,2004年12月30日,「TD-SCDMA:中國人的標準在中國沒有市場?」,21世紀經濟報導,http://66.102.7.104/search?q=cache:QFgTpF915HgJ:www.cnetnews.com.cn/news/tel/story/0,3800050315,39333284,00.htm+TD-SCDMA%2B%E6%8F%90%E5%87%BA%2B%E5%BD%A2%E6%88%90&hl=zh-TW。
閆躍龍,2004年12月14日,「4疑問考問TD-SCDMA:中國驕傲or無言結局?」,計世網 http://www.ccw.com.cn/news2/commu/htm2004/20041214_167O7.htm。
二、英文部份
1.書籍
Amsden, A. H, The State and Taiwan’s Economic Development, Bringing the State Back In. Edited by Peter B. Evans, Dietrich Rueschemeyer, T. Skocpol(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5).
Amsden, A. H, Asia's Next Giant: South Korea and Late Industrialization(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9).
Evans Peter, Embedded Autonomy: States and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5).
Fishlow Alberet, Latin American Economic Performance and Policy. Economic Liberalization: No Panacea, edited by Tariq Banuri(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Grindley Peter, Standards Strategy and Policy(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Johnson, C, MITI and the Japanese Miracle: The Growth of Industrial Policy, 1925-1975 (Stanford, 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2).
McBeath, Gerald, “Wealth and Freedom:Taiwan’s New Political Economy,”(Hampshire:Ashgate, 1998).
Parvez Hansan, Korea: Problems and Issues in a Rapidly Growing Economy(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76).
Tassey, Gregory, “The roles of standards as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Standard Innovation and Competitiveness,”( UK:Alder shot, 1995).
Verman, L C, Standardization : A New Discipline(Hamden, Archon Book, Shoe String Press, 1973).
2.期刊
Anthony Kuhn, “China Spins a New Disc,”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 vol. 26(November 2003), pp. 34~35.
Johnson, C, Political Institutions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The Government-Business Relationship in Japan, South Korea, and Taiwan, In Frederic Deyo, ed.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East Asian Industrialism(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87)p. 136~164.
Rueschemeyer, Dietrich & Peter B. Evans, The State and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Toward an Analysis of the Conditions Underlying Effective Intervention. in Peter B. Evans, Dietrich Rueschemeyer, Theda Skocpol, Eds. , Bringing the State Back in(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5).
Rosen, B.N, The Standard Setter’s Dilemma.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Vol. 23(1994), pp. 181~190.
Skocpol T, Bringing the State Back In: Strategies of Analysis in Current Research, Bringing the State Back In, Edited by Peter B. Evans, Dietrich Rueschemeyer, T. Skocpol(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5).
Prasad, R, Towards a Global 3G System:Advanced Mobile Communications in Europe(London:Artech House, 2001).
Weiss, Linda, “Governed Interdependence : Rethinking the Government -Business Relationship in East Asia. The Pacific Review Vol.8, no.4(1995), pp.589-616.
3.報紙
Dan Gillmor, “China Tries to Establish Homegrown Tech Rules,” Mercury News, December 14, 2003, http://www.siliconvalley.com/mld/siliconvalley/7489042.htm.
Sherman, So, “Low-cost Chip Is Made for China,”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February 17, 2004, http://www.chinastudygroup.org.
4.網站
ITU-R網站(http://www.itu.int/ITU-T/)
ISO 網站(http://www.iso.org)
IEC 網站 (http://www.iec.org)
Zixiang, A. Tan, “Product Cycle, Wintelism, and Cross-national Production Networks(CPN)for Developing Countries”INFO: The Journal of Policy, Regulation and Strategy for Telecommunications, vol. 4, no. 6, September 22, 2002, http://arxiv.org/abs/cs.CY/0109045.
5.研討會發表之論文
Cong Cao, “Technological Capability, Standards, Industrial Policy, and the Market: The Third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in China,” presented for the Conference on Mobiles and Mobility in China(Stockholm School of Economics, May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