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4)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4 12:1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李紀勳
研究生(外文):Chi-Hsun Lee
論文名稱:宇宙觀、儀式與宗教變遷-兼論一貫道興毅南興「道務整合」
論文名稱(外文):World View, Ritual and Religion Change- With A Case Study on The “Tao Affairs Integration” of The Shin-Yi Nan-Shin in I-Kuan Tao
指導教授:王榮昌王榮昌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Jung-Chang Wa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真理大學
系所名稱:宗教學系碩士班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宗教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22
中文關鍵詞:一貫道宇宙觀儀式宗教變遷組織整合儒家應運
外文關鍵詞:I-Kuan TaoWorld ViewRitualReligion ChangeOrganization IntegrateConfucianism Come With The Tide of Fash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0
  • 點閱點閱:208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344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8
綜觀古今,宗教團體對應於不同時空情境,一直是持續不斷地展現其演變、轉化與創新之發展風采。相較於以外在政治、經濟與社會環境等做為宗教團體轉變之影響因素的論述分析,本論文旨在以宗教團體內部因素-宗教教義、宗教儀式、宗教修持、宗教組織與其外在環境互動模式等面向做為切入觀點,探究宗教團體的各階段發展與轉變,藉以呈現出宗教傳統變遷的動態歷程與發展風貌。本研究嚐試以宗教團體內部因不同情境的發展需求或對應於不同社會環境之變化,所產生內部自主性的因應或調適模式做為論述架構,以此基調進行宗教變遷與發展的調查研究。針對於研究對象與方法而言,乃以參與一貫道總會的組線-「興毅南興」做為個案研究之對象,並聚焦於興毅南興「道務整合」之發展過程及其內部人員的互動情況,以此個案研究之討論與分析視為探索現階段整體一貫道發展的實例縮影,用以理解當代一貫道宗教團體的變遷發展景況,期能提供一個與當代一貫道學術性研究的理論對照與資料參考比較的視野仰角。
In view of the history developments from the past to the current time, every single religious organization always keeps showing the colorful sides of its development, change and even renovation. In state of taking the external politics, economy and social environment as the affecting elements for discussion, this thesis focuses on the internal elements of the religious changing – in the points of view on the religious significance, the religious ritual, the religious cultivation, the religious organization and on the molds of the religion’s interactions with its external environments – for discussion on the developments and changes of one religious organization. Based on discussions of this thesis, the dynamic experiences and the developments of the traditional religious changes are to be displayed.Research carried out in this thesis is a trial based on the discussion framework of the internal autonomous reaction or accommodation models which a religious organization developed internally out of confronting the different condition developments and different social changes. As for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method, “Shin-Yi Nan-Shin”, one of the sub-organizations in the Taiwan I-Kuan Tao Headquarter, is taken as a research object, where it is focused on the developing process and the interaction situation of its internal personnel during its “Tao Affairs Integration”. Discussions and researches displayed within this thesis could be an example for analyzing and realizing the modern-day changes and developments of the religious organization I-Kuan Tao Taiwan. Herewith we wish to offer a better comparative point of view for the academic research theories on the I-Kuan Tao Organization nowadays.
論文目錄

感謝誌…………………………………………………………………Ⅰ
論文摘要………………………………………………………………Ⅲ
英文摘要………………………………………………………………Ⅳ
目錄……………………………………………………………………Ⅴ
表目錄…………………………………………………………………Ⅹ
圖目錄…………………………………………………………………Ⅹ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態度……………………………………………6
一、個案研究(case study)……………………………………6
二、參與觀察(participant-observation)……………………11
三、非正式、正式或深入訪談與個人經歷…………………13
四、研究立場與態度…………………………………………17
五、「質化」與「縱向」的研究路徑………………………21
第三節 研究綱要與理論架構……………………………………22
一、研究綱要…………………………………………………22
二、研究理論與架構…………………………………………24
三、研究對象的範圍與定義…………………………………30
第四節 研究限制…………………………………………………40
一、研究對象資料的限定性…………………………………41
二、「量化」與「橫向」的研究限制…………………………44
三、地域性的閾限……………………………………………44
第二章 文獻探討……………………………………………………46
第一節 一貫道的歷史與發展概要………………………………47
一、一貫道的起源……………………………………………47
二、一貫道的現代發展………………………………………50
第二節 一貫道的學術研究………………………………………55
一、民間宗教與歷史學取向…………………………………56
二、宗教教義或儀式取向……………………………………57
三、宗教心理學取向…………………………………………57
四、宗教人類學取向…………………………………………58
五、宗教社會學取向…………………………………………59
第三章 一貫道宇宙觀轉化及其影響性因素與發展…………61
第一節 一貫道宇宙觀與宗教教義之象徵意涵的變動性………62
一、從「三期末劫」末世觀轉變到白陽期「儒家應運」…65
二、由「收圓普渡」到「冀世界為大同」…………………73
三、從「天時緊急、渡人開荒」到推行「修身齊家」……82
第二節 一貫道求道儀式之轉變…………………………………87
一、一貫道求道儀式內容義蘊及其轉變現象………………88
二、求道儀式內涵與象徵轉變之因素分析…………………97
第三節 一貫道三寶教義之詮釋發展……………………………104
一、三寶義蘊之詮釋與轉化…………………………………106
二、三寶義蘊轉變之因素分析及其發展……………………111
第四章 興毅南興道務運作與發展-「道務整合」…………116
第一節 興毅南興道場歷史發展與組織轉變……………………117
一、興毅南興之歷史發展概要………………………………117
二、一貫道「合法化」與興毅純陽聖道院之建立…………127
三、興毅南興現代道務之發展-道務整合…………………135
第二節 「道務整合」內部人員之互動關係……………………148
一、「道務整合」過程之衝突與調適………………………150
二、道場內部人員互動模式之轉變…………………………155
第三節 興毅南興「道務整合」之道場發展與社會互動………162
一、社會關懷與文教公益-一貫道「功德」之觀點………163
二、一貫道各組線之互動與宗教交談………………………167
三、儒家倫理與道德的修持實踐……………………………172
四、興毅南興學界……………………………………………175
第五章 結論與前瞻………………………………………………179
第一節 結語與討論………………………………………………180
一、宗教教義體系化…………………………………………181
二、宗教修持朝向儒家倫理道德形式………………………181
三、宗教儀式的形式調整與象徵轉化………………………183
四、宗教組織朝向制度化與專業分工………………………183
五、道場對外互動模式趨向開放與多元……………………186
第二節 研究方向之延伸與拓展………………………………188
一、性別議題研究…………………………………………189
二、宗教交談取向…………………………………………190
三、宗教建築研究…………………………………………190
四、外籍族群與通婚………………………………………191
五、全球化與在地化研究…………………………………192
六、一貫道內部發展取向…………………………………193
七、仙佛借竅與「三才」研究……………………………194
參考文獻……………………………………………………………197
附錄一:訪談大綱……………………………………………………210
附錄二:深訪名單與基本資料………………………………………210
附錄三:一貫道興毅組大事年表……………………………………211
附錄四:一貫道道親家庭佛堂………………………………………216
附錄五:一貫道道親祭祖圖…………………………………………216
附錄六:興毅南興北部道場三寶研習班會…………………………217
附錄七:2005年一貫道世界讀經會考之一………………………217
附錄八:2005年一貫道世界讀經會考之二…………………………218
附錄九:興毅南興學界南臺伙食團…………………………………218
附錄十:興毅南興學界暑期成長營…………………………………219
附錄十一:興毅純陽聖道院之一(外觀)……………………………219
附錄十二:興毅純陽聖道院之二(內部)……………………………220
附錄十三:興毅純陽聖道院之三(內部)……………………………220
附錄十四:興毅南興北部道場道務中心-宏法聖堂………………221
附錄十五:興毅南興北部道場公共佛堂-慈聖佛堂………………221
附錄十六:兒童讀經班(板橋區)…………………………………222











表 目 錄
表3-1:三期末劫表……………………………………………………67
表3-2:「三期末劫」與各期修持手勢搭配表………………………111





圖 目 錄
圖1-1:研究架構圖…………………………………………………25
圖1-2:興毅南興全國道務中心人事組織架構圖…………………35
圖1-3:一貫道興毅南興道場道務區域分佈圖……………………40
圖1-4:一貫道各組線脈絡關係與發展概況簡圖…………………42
圖4-1:一貫道興毅組支線系譜圖…………………………………127
圖4-2:興毅南興道場組織結構圖…………………………………138
圖4-3:組線整合比較圖……………………………………………139
圖4-4:興毅南興道場人事與組織架構圖…………………………142
圖4-5:道務整合聯絡分區圖………………………………………147
圖4-6:興毅南興道場體制之蛻變流程圖…………………………158
參考文獻
1.一般書籍
丁仁傑
2004,《社會分化與宗教制度變遷-當代臺灣新興宗教現象的社會學考察》,臺北:聯經。
中華民國宗教與和平協進會
2005,《第七屆「宗教與和平」生活營專輯》,臺北:宗教與和平協進會。
王見川
2003,《臺灣本土宗教研究的新視野與新思維》,臺北:南天。
王見川‧李世偉 著
2000,《臺灣的民間宗教與信仰》,臺北:博揚。
王見川‧蔣竹山 主編
1996,〈中國民間宗教研究的力作-評馬西沙、韓秉方著《中國民間宗教史》〉,《明清以來民間宗教的探索-紀念戴玄之教授論文集》,臺北:商鼎。
王振寰‧瞿海源 主編
1999,《社會學與臺灣社會》,臺北:巨流。
王順民
2001,《宗教類非營利組織的轉型與發展》,臺北:紅葉。
史蒂芬‧古爾德 著 范昱峰 譯
1998,《千禧年:古爾德三問》,臺北:時報。
朱越利 等編著
1994,《今日中國宗教》,北京:今日中國。
克里斯托弗‧道森 著 長川某 譯
1990,《宗教與西方文化的興起》,四川:四川人民,1989.7初版1990.4二刷。
呂大吉
1993.4,《宗教學通論》,臺北:博遠。
宋文里、徐正光
1990,《臺灣新興社會運動》,臺北:巨流。
宋光宇
1984,《天道鈎沈》,臺北:元祐,初版1983.8 再版1984.12。
1995,《宗教與社會》,臺北:東大。1996,《天道傳燈-一貫道與現代社會上冊、下冊》,臺北:王啟明。
1999,《一貫真傳(一)基礎傳承》,板橋:三揚,1998.9初版 1999.4再版。
2002,《宋光宇宗教文化論文集(上)、(下)》,宜蘭:佛光人文社會學院。
李亦園
1999,《田野的圖像-我的人類學生涯》,臺北:立緒,初版一刷1999.10。
2004,《文化的圖像(上)(下)》,臺北:允晨,初版1992 初版五刷2004。
林本炫
1993,《宗教與社會變遷》,臺北:巨流。
1999,《臺灣的政教衝突》,板橋:稻香,1994.3再版 1999.8初版。
林美容
2003,《信仰、儀式與社會》,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林萬傳
1986,《先天大道系統研究》,臺南:靝巨,1984初版1985訂正一版1986訂正二版。
金 勳
2003,《現代日本的新宗教》,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洪鐮德
1994,《新加坡學》,臺北:揚智。
馬西沙&韓秉方
2004,《中國民間宗教史(上)》,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初版一刷2004.8。
馬克斯‧韋伯 著 于曉、陳維綱 譯
1991,《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臺北:唐山。
莊吉發
2002,《真空家鄉:清代民間秘密宗教史研究》,臺北:文史哲。
陸仲偉
1998,《一貫道內幕》,南京:江蘇人民。
2002,《中國祕密社會‧第五卷,民國會道門》,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彭懷真
1994,《社會學概論》,臺北:洪葉。
傅偉勳‧周陽山
1993,《西方漢學家論中國》,臺北:中正。
喻松青
1994,《民間祕密宗教經卷研究》,臺北:聯經。
黃慶生等 編
2001,《宗教論述專輯第三輯-宗教法治與行政管理篇》,臺北:內政部。
路易斯‧杜普瑞 著 傅佩榮 譯
1999,《人的宗教向度》,臺北:幼獅。
蔡彥仁
2001,《天啟與救贖:西洋上古的末世思想》,臺北:立緒。
蔡維民
2001,《永恆與心靈的對話-基督教概論》,臺北:揚智。
鄭志明
1989,《先天道與一貫道》,板橋:正一。
2000,《宗教與非營利事業》,嘉義:南華大學宗教中心。
2001,《華人宗教的文化意識(第一卷)》,臺北:中華大道文化。
關永中
1997,《神話與時間》,臺北:臺灣書店。
顧忠華
1992.3,《唐山論叢3:韋伯學說新探》,臺北:唐山。
Danny L. Jorgensen 王昭正、朱瑞淵 譯
1999,《參與觀察法》,臺北:弘智。
Edward W.Said王淑燕等 譯
2005,《東方主義》,臺北:立緒,1999初版一刷 2000二版八刷 2004三版九刷 2005三版十刷。
Fritz Stolz 根瑟‧馬庫斯 譯
2001,《宗教學概論》,臺北:國立編譯館。
Mircea Eliade 著 楊素娥 譯
2000,《聖與俗:宗教的本質》,臺北:桂冠。
Robert K. Yin 尚榮安 譯
2001,《個案研究法》,臺北:弘智。
William Calloley Tremmel 著 賴妙淨 譯
2000,《宗教學導論》,臺北:桂冠。
2.碩博士論文
王祥安
2005,《孔子內聖外王思想之研究》,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勝民
2005,《一貫道基礎忠恕在臺之探討》,玄奘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論文。
朱俊誠
2004,《一貫道興毅組今彰道在臺灣中部的發展》,淡江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何穎怡
1982,《一貫道信徒傳播媒介使用與認知》,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靜宜
1998,《一貫道發一崇德的制度化變遷》,臺灣大學社會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怡道
2000,《點傳師與資本家:宗教與勞動控制的關係,以一貫道為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慧娟
2004,《一貫道發一崇德道場學生道團之研究--以臺北學界伙食團與宣教關係為例》,玄奘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浴沂
2005,《一貫道天命道統傳承的研究》,佛光人文社會學院宗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鈺勝
2005,《臺灣一貫道佛堂儀式空間之研究-以發一崇德雲林道場為例》,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榮澤
1992,《臺灣民間宗教之研究:一貫道「發一靈隱」的個案分析》,臺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7,《天道普渡-一貫道的興起(1930~1950)》,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柯兆展
2000,《一貫道分支寶光紹興朝體系化發展所面臨經營課題之研究》,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信成
2000,《一貫道的末劫救贖觀初探》,輔仁大學宗教所碩士論文。
陳俊廷
1998,《一貫道「基礎忠恕」道場學界班形成與發展之研究》,東吳大學社會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郁雯
2004,《臨終處境的信仰與希望-以一貫道道親臨終陪伴經驗為例》,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意靜
2002,《一貫道回文訓文研究──以〈行契天道為合人性〉為例》,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文王
2000,《一貫道的道團中所發生的心靈現象的探索-以榮格分析心裡學解析》,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弘任
1997,《另類社會運動:一貫道的聖凡兼修渡人成全-以寶光建德天一宮員義區與天祥聖宮學界區為例》,清大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中駿
2000,《一貫道禮儀實踐研究─以發一崇德組為例》,玄奘大學宗教所碩士論文。
闞正宗
2004,《戰後臺灣佛教的幾個面向(1949-2003)》,玄奘人文社會學院宗教研究所碩士論文。
3.期刊論文
丁仁傑,〈當代臺灣社會中的宗教浮現:以社會分化過程為焦點所做的初步考察〉,《臺灣社會研究季刊》,第四十一期,2001.3,頁205-270.
王見川,〈臺灣齋教研究:先天道的源流-兼論其與一貫道的關係〉,《思與言》,第三十二卷,第三期,1994.9,頁1-31。
王榮昌,〈宗教團體內部衝突產生的研究〉,《東海大學宗教研究所「宗教與社區」學術研討會》,東海大學,2002.5.31~6.1,頁114。
宋光宇,〈中共查禁民間教派政策之回顧與評估〉,《佛光人文社會學院「宗教與社會」學術研討會》,2003.5.3,頁1-17。
宋光宇,〈宗教傳播、商業活動與文化認同-一貫道在新加坡的傳播與發展〉,《文史哲學報》,第四十七期,1997,頁213-258。
宋光宇,〈叛逆與勳爵-先天道在清朝與日據時代臺灣的不同際遇〉,《歷史月刊》,第七十四期,1994,頁56-64。
宋光宇,〈試論無生老母宗教信仰的一些特質〉,《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三期,第五十二卷,1981.9,頁529-590。
宋光宇‧宋光定,〈一貫道在九二一大地震後救災工作實錄〉,《臺灣文獻》,第三期,第五十一卷,2000,頁81-122。
李玉柱,〈一貫道的社會關懷〉,《第六屆宗教與和平生活營專輯》,臺北:中華民國宗教與和平協進會,2000,頁34-40。
李志夫,〈現代臺灣宗教與社會變遷之因果關係〉,《佛學研究論文集-當代臺灣的社會與宗教》,臺北:佛光,1996,頁1-18。
林萬傳,〈先天道源流考〉,《檔案與微縮》,第四十二期,1996,頁72~91。
林榮澤,〈一貫道「發一靈隱」-一個臺灣一貫道組織的發展史〉,《東方宗教研究》,新三期,1993.10,頁268-296。
林榮澤,〈一貫道大專學生伙食團之研究-以「發一崇德」臺北學界為例〉,《東方宗教研究》,新五期,1996.10,頁233-256。
張英陣,〈慈善基金會的社會意義〉,《社會教育學刊》,第二十九期,2000,頁153-170。
莊吉發,〈明清祕密宗教的政治意識〉,《中國近代政教關係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淡江大學歷史系,1987,頁159-177。
陳信成,〈從一貫道賑災看宗教交談的可能性〉,《臺灣宗教學會通訊》,第4期,2000.1,頁82-85。
劉怡寧,〈宗教組織與文化生產〉,《新世紀宗教研究》,第一卷,第一期2002.9,頁201-241。
蔡彥仁,〈宗教地球村的夢想-宗教對話〉,《香光莊嚴季刊》,第四十八期,1996.12,頁28-39。
蔡瓊瑤,〈臺灣一貫道在菲律賓的傳佈-以宿霧市先天道院為例〉,《史匯》,第一期,1996,頁87-98。
蕭家振,〈「對話與創新-新宗教團體與社會變遷研討會」紀要〉,《世界宗教學刊》,第三期2004.6,頁187-189。
賴連金,〈關於一貫道在日本發展之過程〉,《民間宗教》,第三輯,1997.12,頁341-350。
鍾雲鶯,〈試論臺灣一貫道對《大學》之詮釋〉,《一貫道世界總會「第一屆一貫道學術研討會」》,2003.8.30,頁1-27。
4.外文書刊
Beckford, J. A. (1985). “Religious Organization.”in Philip E. Hammond(Eds.), in The Sacred in a Secular Age (pp.38-125). Berkeley: California University Press.
David K. Jordan & Daniel L. Overmyer (1986) The Flying Phoenix: Aspects of Chinese Sectarianism in Taiwan.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Joseph, B. (1945) “Yiguan Dao:〝Heterodoxy.〞and Popular Religion in Taiwan.”In M. A. Rubinstein (Eds.), in The Other Taiwan (pp. 423-444). Armonk & London: M. E. Sharpe.
Lev De-liusin (1972).“TheⅠ-Kuan Tao Society.”in Popular Movement and Secret Societies in China 1840-1950. CA. :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Richard B. Pilgrim(1978). “Ritual.” In T. W. Hall(Eds.),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Religion. (pp. 64-83). San Francisco: Harper & Row Publishers.
Wang, Jung-Chang (2002). “To Build Up a Pure Land in the World:A Study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Tz’u Chi Buddhist Group in Taiwan.”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Lancaster University.
5.一貫道道場資料
一貫道興毅純陽聖道院
1999,《活佛師尊聖訓‧浩然大帝慈訓‧誠德真君結緣訓》,高雄:一貫道興毅純陽聖道院。
王覺一 著 林立仁 編著
2002,《北海老人全書》,臺北:正一。
仙佛聖訓
2002,《天梯-佛規諭錄‧佛規十五條》,臺北:德慧雜誌社。
光明國學圖書館
1995,《白水老人講道集》,彰化:光明國學出版社。
吳靜宇
1991,《興毅大事記》,臺北:圓晟。
孚 中
1999,《一貫道發展史》,板橋:正一。
宋光宇
2000,《災劫中尊嚴:九二一地震一貫道賑災實錄》,中和:中華民國一貫道總會。
李玉柱
1988,《認理歸真的重現與重建》,臺北:圓晟。
1994,《天道的再發現與再創造》,臺北:圓晟,1988初版一刷。
孟 穎
1992,《(先天解)六祖壇經》,臺南:靝巨。
林明正 主編
2002,《皇母訓子十誡-白話譯註》,臺中:光慧文化。
林榮澤
1998,《現代人的信仰-道與教的分析》,板橋:正一。
法 元 編集
1999,《白陽三佛年鑑》,臺南市:日昇堂善書局。
1999,《興毅諸賢略傳(一)》,臺南市:日昇堂善書局。
2000,《興毅諸賢略傳(二)》,臺南市:日昇堂善書局。
2000,《興毅道史》,臺南市:日昇堂善書局。
金 樑
1992,《一貫道的精神與思想(一)~入門導讀》,臺北:圓晟。
1993,《彌勒祖師一大事因緣記》,臺北:圓晟,1991初版一刷。
南屏道濟 著述 天然老師 統編
1937,《一貫道疑問解答(完整版)》,臺北:三德書局,原印者:崇華堂 中華民國二十六年歲次丁丑年春。
南興北部秘書室
2005.12.10,〈南興北部道務會議暨年終檢討〉,板橋:南興北部道務中心。
楊明章
2003,《金線與修道-真理的印證》,板橋:正一。
葛景濤
1999,《興毅年鑑-臺灣開荒史記》,臺北郵政105-122號信箱。
夢 湖
1994,《天然師尊叮嚀心語》,嘉義:玉珍。
劉新德、劉心玉
1995,《一貫維中》,中和:正一善書。
慕 禹
2002,《一貫道概要》,中和:一貫道總會。
興毅忠信單位 編輯
2005.9-11,《一貫道興毅道場「正法薪傳聖會」手冊》,臺南:義和聖堂。
興毅南興北部秘書室
1999,《一貫道興毅南興北部道場簡介》,板橋:南興北部道務中心。
2006.4,〈南興北部道務會議議程暨資料〉,板橋:南興北部道務中心。
興毅純陽聖道院企畫室編輯
1996,《道場整合面面觀》,高雄湖內:一貫道興毅純陽聖道院。
謝文治 編整
1995,《暫訂佛規探義》,臺北:明德。
蘇鳴東
1985,《天道概論》,臺南:靝巨。
6.報章雜誌
中國時報,A8版,2005.08.22
法宗時報,8版,2006.01.05
7.媒體網路
一貫道興毅純陽資訊網http://www.pistt.org.tw
〈純陽聖道院重建因由〉
http://www.pistt.org.tw/modules/magazine/article.php?articleid=4(2006/4/24)
內政部統計資訊服務網〈統計通報〉http://www.moi.gov.tw/stat/(2006.4.23)
1.九十五年第四週(94年底在臺外籍人士統計)
2.九十五年第三週(94年國人結婚之外籍與大陸配偶人數統計)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丁仁傑,〈當代臺灣社會中的宗教浮現:以社會分化過程為焦點所做的初步考察〉,《臺灣社會研究季刊》,第四十一期,2001.3,頁205-270.
2. 王見川,〈臺灣齋教研究:先天道的源流-兼論其與一貫道的關係〉,《思與言》,第三十二卷,第三期,1994.9,頁1-31。
3. 王榮昌,〈宗教團體內部衝突產生的研究〉,《東海大學宗教研究所「宗教與社區」學術研討會》,東海大學,2002.5.31~6.1,頁114。
4. 宋光宇,〈宗教傳播、商業活動與文化認同-一貫道在新加坡的傳播與發展〉,《文史哲學報》,第四十七期,1997,頁213-258。
5. 宋光宇,〈叛逆與勳爵-先天道在清朝與日據時代臺灣的不同際遇〉,《歷史月刊》,第七十四期,1994,頁56-64。
6. 宋光宇,〈試論無生老母宗教信仰的一些特質〉,《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三期,第五十二卷,1981.9,頁529-590。
7. 宋光宇‧宋光定,〈一貫道在九二一大地震後救災工作實錄〉,《臺灣文獻》,第三期,第五十一卷,2000,頁81-122。
8. 林榮澤,〈一貫道「發一靈隱」-一個臺灣一貫道組織的發展史〉,《東方宗教研究》,新三期,1993.10,頁268-296。
9. 林榮澤,〈一貫道大專學生伙食團之研究-以「發一崇德」臺北學界為例〉,《東方宗教研究》,新五期,1996.10,頁233-256。
10. 張英陣,〈慈善基金會的社會意義〉,《社會教育學刊》,第二十九期,2000,頁153-170。
11. 陳信成,〈從一貫道賑災看宗教交談的可能性〉,《臺灣宗教學會通訊》,第4期,2000.1,頁82-85。
12. 蔡彥仁,〈宗教地球村的夢想-宗教對話〉,《香光莊嚴季刊》,第四十八期,1996.12,頁28-39。
13. 蔡瓊瑤,〈臺灣一貫道在菲律賓的傳佈-以宿霧市先天道院為例〉,《史匯》,第一期,1996,頁8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