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黃偉傑,“21世紀的步兵—數位化戰士”,全球防衛雜誌,第二一三期,第32~39頁,2002。[2] 石岱勳、林景川、林惠儒,平面顯示器技術及未來趨勢,龍璟文化,第156~165頁,台北,2002。
[3] 顧鴻壽,光電有機電激發光顯示器技術與應用,新文京開發,第1~12;121~156頁,台北,2001。
[4] 林顯光,“可撓式顯示器製造技術的發展趨勢”,工業材料,第199期,第191~197頁,新竹,2003。[5] 雷章寶,“有機發光二極體”,交通銀行產業調查與技術季刊,第135期,http://www.ctnbank.com.tw/ctb_4_4/ctb_4_4.htm,2000年。[6] 劉昌和、劉達奇,“有機發光(OLED)顯示器技術發展”,電子與電腦雜誌,第72期,第38~42頁,台北,2005。[7] 謝國煌、李其欣、郭昭輝,“OLED及PLED技術與發展”,機械月刊,第29卷,第12期,第42~51頁,台北,2003。[8] 呂志平、周柏甫、胡紀平,“應用熱氣泡式噴墨法開發PLED全彩顯示器之製程技術”,工業材料,第194期,第140~146頁,新竹,2003。[9] 段啟聖,“高分子電激發光二極體材料發展現況”,工業材料,第199期,第183~190頁,新竹,2003。[10] 張枝成、王韋鈞、陳振華、盧久章、黃釗輝,“噴墨列印技術應用於高分子元件製作之實驗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計畫編號:NSC 93-2212-E-014-008。[11] 王韋鈞、陳振華、盧久章、張枝成,“噴墨列印之精準定位性實驗研究”,中華民國第十五屆燃燒科技應用研討會,嘉義,2005。
[12] 王韋鈞,“可撓式軍用電子地圖製作關鍵技術—液滴噴射準確定位之實驗研究”,碩士論文,國防大學中正理工學院兵器系統工程研究所,桃園大溪,第24~62頁,2005。
[13] 張枝成、盧久章、游登貴、黃釗輝,“高分子液滴撞擊玻璃基板交互作用之實驗研究”,中華民國第十六屆燃燒科技應用研討會,基隆,2006。
[14] 張枝成、盧久章、黃釗輝、王韋鈞、陳振華,“噴墨列印技術應用於高分子元件製作之實驗研究”,中華民國第十六屆燃燒科技應用研討會,基隆,2006。
[15] 林智堅、賴建彰、鄭兆凱、邱婉雯,“噴墨列印技術用於製造液晶顯示器之彩色濾光片”,工業材料,第199期,第165~170頁,新竹,2003。
[16] Parrado, M. E. and González, J. E. "Hydrodynamic and Thermodynamic Characterization of In-Flight Droplets Generated by Thermal Ink Jet Print-Heads ", ICLASS-2000, Proc., 16-20 July, 2000.
[17] Chang Jy-Cheng, Lu Jiu-Zhang and Yu Lian-Haw, "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Flow and Wall Surface Properties on Droplet Impingement", 6th Annual Conference on Liquid Atomization and Spray Systems, Busan, Korea, pp. 100-105, 11-13 October, 2001.
[18] 石岱勳、林景川、朱文國,平面顯示器技術及未來趨勢2003中文版,龍璟文化,台北,第114~124頁,2003。
[19] Cossali G. E., Coghe A. and Marengo M., “The Impact of a Single Drop on a Wetted Solid Surface,” Exp. Fluids, Vol.22, pp.463-472, 1997.
[20] 李祠澐,“壓電式液滴產生器設計與微液滴碰撞實驗”,碩士論文,台灣大學機械工程研究所,台北,2001。[21] 張枝成、于連浩,“液滴撞擊金屬鈑之實驗研究”,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第十七屆全國學術研討會,高雄,2000。[22] 于連浩,“液滴撞擊金屬鈑與衝擊火苗之實驗研究”,碩士論文,國防大學中正理工學院兵器系統工程研究所,桃園大溪,第12~48;92~93頁,2000。
[23] Fox & McDonald, Introduction to Fluid Mechanics, John Wiley & Sons, New York, pp.706,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