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20.251.236) 您好!臺灣時間:2024/10/11 04:5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黃釗輝
研究生(外文):CHAO-HUI HUANG
論文名稱:國防科技人才需求資料庫建立之研究
指導教授:張枝成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防大學中正理工學院
系所名稱:兵器系統工程研究所
學門:軍警國防安全學門
學類:軍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中文關鍵詞:情境分析法問卷調查法專家訪談法關鍵武器信效度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35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本研究主要參考我國國防部九十三年公佈的國防報告書內所述十六種中共擁有的軍事能力為推演主軸,以情境分析法(Scenario Analysis),在不同戰爭情境下,配合問卷調查法(Questionnaire Survey)與專家訪談法(Expert Interview),就國防科技的需求面上,分析未來所需關鍵武器(Critical Weapon)、關鍵技術(Critical Technologies)與及其對應的學門人才需求。
本研究問卷調查對象為國防大學軍事學院學員,運用統計套裝軟體中描述性統計與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獲得參考資料,並對信度與效度作一探討,此結果可提供我國國防部對於科技人才培育、軍事院校系所整併與科技人才動員作為參考。
誌謝………………………………………………….…………………………..ii
摘要……………………………………………………………………………..iii
ABSTRACT…………………………………………………………………….iv
目錄……………………………………………………………………………...v
表目錄……………………………………………………………………...….viii
圖目錄……………..……………………………………………………………ix
1. 緒論……..…………………………………………………………………....1
1.1研究背景與動機………………..…….…………………………………1
1.2研究目的………………………………...………………………………3
1.3研究對象與範圍…….…………….….…………………………………4
1.4論文架構與研究流程……………………………………………...……4
1.5研究限制…………………………………….…………….…………….5
2. 文獻探討…………………………………………………………………..…6
2.1科技預測……..…………...……………………………………………..6
2.2各國科技預測比較分析.....……………………………………………..7
2.2.1共同差異…………………………………………………..………7
2.1.2存在差異……………………..……………………………………9
2.3我國現況與前人研究……………………..…………..……………….10
3. 研究方法…………………………………………………………………....13
3.1本研究分析流程………...……………………………………………..13
3.2情境分析法………….......……………………………………………..16
3.3問卷調查法與專家訪談法………………..…………..……………….19
3.4信度與效度評估…….………..…………………………………..……23
3.4.1信度的原理與類型……………..……………………….……….24
3.4.2效度的原理與類型……….…………..……...………….……….26
3.4.3信度與效度關係與改善方法…………..…….…….……...…….26
3.5變異數分析………………………………………….……………...…27
3.5.1單因子變異數分析……………………………………………....28
3.5.2變異數分析表(ANOVA Table)….……...……………………29
4. 問卷設計與結果分析……………………………………………………....30
4.1問卷設計架構…………………..…….………………………………..30
4.2問卷數量統計與背景資料分析………...……………………………..30
4.3問卷結果分析……….…………….….………………………………..34
4.3.1信度與效度分析…………………………………………………34
4.3.2不同戰爭情境所需關鍵武器、技術與人才需求分析…………34
4.3.3不同受訪人員背景與對應關鍵武器、技術與人才需求分析…41
4.3.4不同問卷數量與對應關鍵武器、技術與人才需求分析………49
4.3.5攻台情境可能性分析……………………………………………49
4.4專家訪談結果、前人研究與問卷結果比較…………….……..……..51
5. 結論與未來工作……………………………………………………………57
5.1結論…………..………………………………………………………..57
5.1.1未來戰爭所需關鍵武器與關鍵技術……………………………57
5.1.2未來戰爭所需學門人才需求……………………………………59
5.2後續研究建議……………………………..…………………………..60
參考文獻……………………………………………………………………….61
附錄壹、封閉式問卷…….…………………………………………………….65
附錄貳、專家訪談紀錄整理……….…...……………………………………..77
自傳…………………………………………………………………………….81
[1] 王永志主編,2005世界年鑑,中央通訊社,台北, 第964-965頁, 2004。
[2] 國防部編著,中華民國九十三年國防報告書,台北,第27-28頁, 2004。
[3] 同註2,第126頁。
[4] 同註2,第27頁。
[5] 同註2,第138頁。
[6] 陸續、潘榕光、劉文豐、李偉雄、張枝成、陳東昇、吳宗禮、張嘉強、郭智賢、徐鎮、陳幼良、郭明貴、戴昌聖、夏曉文、王高梁、張連壁、張德全、趙振宇、楊尚青,“從全球國防科技發展趨勢看我國國防科技發展方向之展望第一年總結報告”,國防大學中正理工學院,桃園,第5-8頁,2003。
[7] 陳振華,“以情境分析法探討我國未來所需關鍵科技與學門人才需求”,碩士論文,國防大學中正理工學院,桃園,第87-95頁,2005。
[8] 陳振華、張枝成、陳宗煦、葉早發、朱詣尹,“以情境分析法探討我國未來所需關鍵科技與學門人才需求”,已被中正嶺學報,即將於第三十四卷,第二期刊登,第12-13頁,2006。
[9] 余序江、許志義、陳澤義,科技管理導論-科技預測與規劃,五南圖書出版公司,台北,第1頁與第67-68頁,1998。
[10] 同註9 第75頁。
[11] 同註7, 第20頁。
[12] 楊起全、程家瑜、蘇文江、蔡曉軍、侯玲、李思一,從預見到選擇,北京出版社,中國,第64-65頁,2002。
[13] http://yearbook.stpi.org.tw/chinese/94/yearBook/1-2-2.htm.
[14] 葉早發、張枝成、朱詣尹、陳振華,“提升國軍各軍事院校教學品質與研究環境九十三年計畫子計畫一成果報告”,國防大學中正理工學院,桃園,第38-39頁,2003年。
[15] 黃釗輝、張枝成、游登貴、盧久章,“不同戰爭情境、受訪人員類別及問卷
數量對以情境分析法探討我國未來國防關鍵科技及教育學門人才需求之影響”,中華民國燃燒學會年會,基隆,第118頁,2006。
[16] 王海山、王續琨,科學方法百科辭典,恩楷股份有限公司,台北,第379頁,2003。
[17] 同註9,第93-94頁。
[18] 同註12,第59頁。
[19] 同註7,第79頁。
[20] 王玉民,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原理,洪葉文化,台北,第300-302頁,1994。
[21] 王昭正、朱瑞淵譯,調查研究方法,弘智文化公司,台北, 第19頁,1999,譯自Floyd J. F. J., Survey Research Methods, Sage Publications, Inc., USA, 1993.
[22] 邱皓政,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台北,第1-10頁,2005。
[23] 林惠玲、陳正倉,應用統計學,雙葉書廊有限公司,台北,第298-303頁,2003。
[24] 吳齊殷譯,量表的發展:理論與應用,弘智文化公司,台北,第130頁,1999,譯自Robert F. D. V., Scale Development:Theory and Applications, Sage Publi- cations, Inc., USA, 1999.
[25] 同註16,第104頁。
[26] 同註22,第3-7-3-18頁。
[27] 同註24,第47-86頁。
[28] 同註24,第142頁。
[29] http://ihome.cuhk.edu.hk/~b103405/ls2002/sitemap.htm.
[30] 石計生、羅清俊、曾淑芬、邱曉婷、黃慧琦,社會科學研究與SPSS資料分析,雙葉書廊有限公司,台北,第290-294頁,2003。
[31] 李美華、孔祥明、李明寰、林嘉娟、王婷玉、李承宇,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上),時英出版社,台北,第252-253頁,2004,譯自Earl B., 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 9E, Wadsworth,a division of Thomson Learning, Inc., Singapore, 2001.
[32] 同註22,第3-14頁。
[33] 同註24,第130頁。
[34] 同註7,第75-76頁。
[35] 同註2,第165頁。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林淑玲(1982)。家庭社經地位與學前教育對學齡兒童學業成就之影響。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2. 林文達(1983)。教育機會公平性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報,48,87-115。
3. 巫有鎰(2003)。新右教改潮流對教育機會均等的衝擊。屏東師院學報,18,437-458。
4. 呂宗麟(1995)。論民生主義中的社會正義內涵—從分配正義與交換正義層面思考。世界新聞傳播學院人文學報,3,27-40。
5. 吳秀照(2004)。東南亞外籍女性配偶對於發展遲緩子女的教養環境與主體經驗初探—從生態系統觀點及相關研究分析。社區發展季刊,105,159-175。
6. 江亮演、陳燕禎、黃稚純(2003)。大陸與外籍配偶生活調適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105,66-89。
7. 王崇名(1996)。西方之社會正義的法社會學理解—由黑格爾、馬克思與韋伯比較反省之。思與言,34(4),33-68。
8. 王光宗(2003b)。我是外籍新娘,我也是一個母親--臺南縣東南亞外籍新娘在孩子入學後初探。南縣國教,9,29-31。
9. 林蓉敏(2004)。「新臺灣移民」與「新臺灣之子」的現況、困境及其解決途徑。北縣成教,23,14-17。
10. 施能傑(1999)。政策執行的要素分析。研考雙月刊,23(4),6-15。
11. 翁麗芳(2004)。「新臺灣之子/女」的托教問題:多元教養文化研究。北縣成教,24,25-30。
12. 黃儒傑(2000)。教育機會均等與社會正義。教師之友,41(3),13-19。
13. 廖鳳瑞(1994)。幼教課程研究的趨勢—生態系統理論的應用。家政教育,12(6),22-34。
14. 潘慧玲(2002)。方案評鑑的緣起與概念。教師天地,117,26-31。
15. 顏國樑(1998),教育政策執行研究的演進、檢討與展望。教育研究資訊雙月刊,6(2),8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