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籍 一、原典 (先秦)荀況撰,《荀子》,台北:藝文印書館印行,1965年,《百部叢書集成》之33。 (先秦)管仲撰,《管子》,宋琹本影印。 (先秦)管仲撰,(唐)房玄齡注,《管子》,明吳郡趙氏本,台北:台灣中華書局印行,1968年8月。 (秦)呂不韋撰,《呂氏春秋》,台北:藝文印書館印行,1965年,百部叢書集成之28。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等正義,《十三經注疏分段標點》12-《禮記注疏》,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發行,2001年。 (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李學勤主編,《周禮注疏》,台北:台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10月。 (漢)司馬遷撰,《史記》,台北:中華書局印行,1965年,四部備要本。 (漢)班固撰,顏師古注,《漢書》,台北:中華書局印行,1965年,四部備要本。 (漢)孔安國撰,《尚書》,國立中央圖書館善本叢刊,1991年2月出版。 (漢)戴德撰,《大戴禮記》,濟南:山東友誼書社,1991年12月。 (漢)劉熙撰,《釋名》,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發行,1985年,《叢書集成初編》。 (漢)陸賈撰,《新語》,台北:世界書局印行,1955年11月。 (漢)王充撰,《王充論衡》,台北:宏業書局印行,1983年4月。 (漢)張仲景述,王叔和集,《新編金匱要略方論》,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發行,1985年,《叢書集成初編》。 (漢)范曄撰,司馬彪注,《後漢書》,台北:中華書局印行,1965年,四部備要本。 (漢)雪V記,王肅注,《淮南子》,台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78年10月。 (漢)魏伯陽撰,《周易參同契》,台北:新文豐公司出版發行,1985年12月,《正統道藏》,第34冊。 (魏)何晏等著,(宋)邢昺等疏,張文彬分段標點,《十三經注疏分段標點》19-《論語注疏》,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發行,2001年版。 (魏)王弼,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等正義,邱燮友分段標點,《十三經注疏分段標點》1-《周易正義》,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發行,2001年6月。 (魏)王弼著,(日)石田羊一郎刊誤,《老子王弼注》,台北:河洛圖書出版社發行,1974年10月。 (魏)何晏等著,(宋)邢昺等疏,董彥俊等分段標點,《十三經注疏分段標點》20-《孟子注疏》,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發行,2001年。 (魏)曹丕著,《典論》,台北:藝文印書館印行,1965年,《百部叢書集成》之38。 (東晉)葛洪撰,《抱朴子內篇》,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3月初版。 (東晉)葛洪撰,《神仙傳》,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發行,1991年,《叢書集成初編》。 (東晉)陶潛原著,郭維森,包景誠譯注,《陶淵明集》,台北:地球出版社,1994年8月。 (南朝)劉義慶編纂,劉開驊,柳士鎮譯注,《世說新語》,台北:台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8月。 (南朝)謝赫撰,《古畫品錄》,台北:藝文印書館發行,1965年,《百部叢書集成》之22。 (南朝)陸修靜撰,《洞玄靈帝齋說燭戒罰燈祝願儀》,台北:新文豐公司出版發行,1985年12月,《正統道藏》,第16冊。 (南朝)鍾嶸撰,《詩品》,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發行,1911年,據夷門廣牘本影印。 (梁)陶弘景撰,《養性延命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93年5月,胡道靜,陳蓮笙,陳耀庭選輯,《道藏要集選刊》(九)。 (梁)陶弘景撰,《真誥》,台北:廣文書局印行,1989年12月。 (北齊)顏之推著,程小銘譯注,《顏氏家訓》,臺北:台灣古籍出版社,1996年8月。 (唐)房玄齡等撰,《晉書》,藝文印書館據清乾隆武英殿刊本景印。 (唐)王冰注釋,(宋)高保衡校正,《黃帝內經素問》,臺北:文光圖書有限公司出版,1992年12月再版。 (唐)孫思邈撰,《孫真人備急千金要方》,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印行,1981年。 (唐)孫思邈撰,《存神煉氣銘》,台北:新文豐公司出版發行,1985年12月,《正統道藏》,第31冊。 (唐)孫思邈撰,《千金翼方》,台中:自由出版社,1959年8月。 (唐)杜荀鶴撰,《唐風集》,台北:藝文印書館印行,1985年,《叢書集成續編》14。 (唐)白居易撰,楊家駱主編,《白香山詩集》,台北:世界書局印行,1987年2月。 (唐)張彥遠撰,《歷代名畫記》,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印行,1985年,《叢書集成新編》53。 (唐)司馬承禎撰,《坐忘論》,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印行,1985年12月,《正統道藏》,第38冊。 (唐)李德裕撰,《李衛公別集》,台北:世界書局印行,《四庫全書薈要》,集部,別集類,第19冊。 (唐)施肩吾撰,《西山群仙會真記》,台北:新文豐公司出版發行,1985年12月,《正統道藏》,第7冊。 (唐)李陽冰撰,《論篆》,台北:藝文印書館印行, 1965年,《百部叢書集成》之71。 (唐)蘇廙撰,《湯品》,台北:藝文印書館印行,1965年,《百部叢書集成》之13。 (唐)李白,杜甫著,張式銘整理,《李白杜甫詩全集》,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唐)柳宗元撰,楊家駱主編,《柳河東全集》,台北:世界書局印行,1988年4月。 (唐)陸羽撰,《茶經》,台北:藝文印書館印行,1965年,《百部叢書集成》之2。 (唐)魏徵等撰,《隋書》點校本,北京:中華書局,1973年。 (唐)不著撰者,《黃帝九鼎神丹經訣》,台北:新文豐公司出版發行,1985年12月,《正統道藏》,第31冊。 (宋)唐慎微編著,《重修政和經史證類備用本草》,台北:南天書局有限公司,1976年8月。 (宋)蘇軾,沈括撰,《蘇沈良方》,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發行,1985年,《叢書集成初編》。 (宋)蘇軾撰,《格物麤談》,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5年9月,《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雜家類,第117冊。 (宋)蘇軾撰,楊家駱主編,《蘇東坡全集》,台北:世界書局印行,1996年2月。 (宋)張君房輯,《雲笈七籤》,北京:齊魯書社出版發行,1988年9月。 (宋)朱熹撰,《詩經集註》,台北:群玉堂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10月。 (宋)陳達叟撰,《本心齋蔬食譜》,台北:世界書局印行,楊家駱主編,《飲饌譜錄》。 (宋)陳元靚撰,《歲時廣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12月。 (宋)蔡襄撰,楊家駱主編,《茶錄》,台北:世界書局印行,《飲饌譜錄》第36冊。 (宋)陸游撰,《劍南詩稿》,台北:世界書局印行,《四庫全書薈要》,集部,別集類,第42冊,第43冊。 (宋)林洪撰,《山家清供》,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印行,1985年,《叢書集成新編》第47冊。 (宋)宋徽宗敕編,(清)程林刪定,《聖濟總錄纂要》,台北:商務印書館發行,1983年。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編,劉景源點校,《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5年10月。 (宋)郭熙,郭思撰,《林泉高致集》,北京:海南國際新聞出版中心出版,1996年12月,《藏書傳世》集庫。 (宋),張耒撰,《柯山集》,台北:藝文印書館印行,1965年,《百部叢書集成》之27。 (宋)周敦頤撰,《周濂溪先生全集》,台北:藝文印書館印行,1965年,《百部叢書集成》之26。 (宋)趙希鵠撰,《洞天清錄集》外五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7月。 (宋)包恢撰,(清)李之鼎輯,《敝帚稿略》,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印行,1989年,《叢書集成續編》,第130冊。 (宋)曾鞏撰,楊家駱主編,《元豐類稿》,台北:世界書局印行,1984年3月再版。 (宋)王學貴撰,《王氏蘭譜》,台北:藝文印書館印行,1965年,《百部叢書集成》之13。 (宋)趙時庚撰,《金漳蘭譜》,台北:新興書局,1988年,《筆記小說大觀》5編。 (元)王禎撰,《農書》,台北:藝文印書館印行,1965年,《百部叢書集成》。 (元)忽思慧撰,《飲膳正要》,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5年9月,《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譜錄類,第80冊。 (元)李鵬飛撰,《三元延壽參贊書》,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5年9月,《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道家類,第259冊。 (明)朱櫹著,王雲五主編,《普濟方》,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四庫全書珍本。 (明)朱權著,《神隱》,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5年9月,《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道家類,第260冊。 (明)徐炬撰,《酒譜》,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5年9月,《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譜錄類。 (明)釵該V撰,楊家駱主編,《茶疏》,台北:世界書局印行,《飲饌譜錄》,第36冊。 (明)文鎮亨撰,楊家駱主編,《長物志》,台北:世界書局印行,《觀賞彙錄》第29冊。 (明)安世鳳撰,《燕居末牷n,台南:莊嚴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雜家類,第110冊。 (明)王艮撰,《王心齋全集》,台北:廣文書局印行,1987年3月再版,日本嘉永元年刻本。 (明)陸紹珩撰,《醉古堂劍掃》,台北:老古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3年7月。 (明)葉盛撰,《水東日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明)李日華撰,《味水軒日記》,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1996年版。 (明)李夢陽撰,《空同集》,台北:世界書局,《四庫全書薈要》,集部,別集類,第70冊。 (明)張所望撰,《劑挩l錄》,台南:莊嚴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9月,《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雜家類,第110冊。 (明)張岱著,夏咸淳校點,《張岱詩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91年5月第1版。 (明)汪道昆著,《太函集》,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6月,《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第117冊。 ﹙明﹚陪姿頃間A《嘉靖以來注略》,北京︰北京出版社出版,2000年 ,《四庫禁燬書叢刊》,史部,第五冊。 (明)蔡復一撰,《茶事詠》,東京:汲古書院,1988年12月,《中國茶書全書》。 (明)李漁著,《閒情偶寄》,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單錦珩校點,《李漁全集》。 (明)冷謙撰,《修齡要旨》,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5年9月,《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道家類,第260冊。 (明)屠隆撰,《娑羅館清言》,武漢:湖北辭書出版社,1994年6月,程不識編注,《明清清言小品》。 (明)陳繼儒著,《養生膚語》,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5年9月,《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第260冊。 (明)陳繼儒著,《讀書鏡》,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印行,1985年,《叢書集成新編》,第88冊。 (明)陳繼儒著,《巖棲幽事》,台北:藝文印書館印行,1965年,《百部叢書集成》18。 (明)陳繼儒撰,《小窗幽記》,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3月。 (明)陳繼儒撰,《太平清話》,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印行,1985年,《叢書集成新編》,第88冊。 (明)湯顯祖撰,《湯顯祖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年。 (明)吳承恩著,《西遊記》,台北:華正書局有限公司,1982年2月。 (明)張時徹撰,《攝生眾妙方》,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印行,1989年,《叢書集成續編》86。 (明)李時珍撰,《本草綱目》,台北:文化圖書公司出版,1992年2月。 (明)龔廷賢著、李彤,廖崇明等譯,《壽世保元》,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1995年5月第1版。 (明)萬全撰,《新刊萬世家傳養生四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續修四庫全書》,子部,醫家類,第1030冊。 (明)程羽文撰,《清閒供》,臺北:新興書局,1974年,《筆記小說大觀》,第五編,第5冊。 (明)張潮撰,《幽夢影》,台南:大夏出版社印行,1992年12月。 (明)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著,《三袁隨筆》,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1996年11月,江問魚點校本。 (明)袁宏道著,楊家駱主編,《袁中郎全集》,台北:世界書局印行,1990 年11月。 (明)袁宏道撰,《瓶史》,台北:藝文印書館印行,1965年,《百部叢書集成》48。 (明)袁中道著,錢伯城點校,《珂雪齋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明)袁中道著,《珂雪齋前集》,臺北:偉文圖書公司,1977年5月初版。 (明)胡應麟撰,楊家駱主編,《少室山房筆叢》,台北:世界書局印行,1980年5月再版。 (明)胡文煥撰,《新刻文會堂琴譜》,台南:莊嚴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9月,《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藝術類,第74冊。 (明)麻三衡撰,《墨志》,台北:藝文印書館印行,1965年,《百部叢書集成》63。 (明)方于魯撰,《方氏墨譜》,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5年9月,《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譜錄類,第79冊,。 (明)張丑撰,《清河書畫舫》,台中:學海出版社,1975年。 (明)楊應詔撰,《天游山人集》,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明刊本。 (明)金善撰,《金文靖公集》,台北:文海出版社印行,1970年3月。 (明)沈德符撰,《萬曆野獲編》上、中、下三冊,台北:中華書局出版,1980 年11月。 (明)沈德符撰,《萬曆野獲編補遺》,台北:新興書局有限公司,1983年10月。 (明)田藝蘅撰,《煮泉小品》,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5年9月,《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譜錄類,第80冊。 (明)姜紹書撰,《韻石齋筆談》,台北:藝文印書館印行,1965年,《百部叢書集成》之29。 (明)陶奭齡撰,《小柴桑喃喃錄》,明崇禎間吳寧李為芝校刊本。 (明)謝肇淛撰,《五雜俎》,台北:新興書局,1988年。 (明)張瀚撰,《松窗夢語》,台北:藝文印書館印行,原刻景印。叢書集成三編之十八。 (明)張謙德撰,《缾花譜》,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5年9月,《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第81冊。 (明)李維禎撰,《大泌山房集》,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 6月初版,《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第154冊。 (明)王宗沐纂修,陸萬垓增修,《江西省大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9年3月。 (明)唐順之撰,《唐荊川先生文集》,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印行,1989年,《叢書集成續編》,第144冊。 (明)洪應明撰,《菜根譚》,台北:老古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6月。 (明)洪應明撰,《菜根譚》,台北:漢藝色研出版,1991年9月。 (明)杜巽才撰,《霞外雜俎》,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5年9月,《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第260冊。 (明)繆希雍著,王雲五主編,《神農本草經疏》,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四庫全書珍本。 (明)釦溶滂間A《敬和堂集》,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明萬曆22年刊本。 (明)費元祿撰,《鼉采館清課》,台北:藝文印書館印行,1965年,《百部叢書集成》之18。 (明)都穆撰,《游名山記》,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發行,1991年,《叢書集成初編》。 (明)都卬撰,《三餘贅筆》,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印行,1985年,《叢書集成新編》,第87冊。 (明)黃一正撰,《事物紺珠》,台南:莊嚴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9月,《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類書類,第200冊。 (明)張大復撰,《梅花草堂集》,台北:新興書局,1988年,《筆記小說大觀》29編。 (明)毛元淳撰,《尋樂編》,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5年9月,《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雜家類,第94冊。 (明)李贄撰,《續焚書》,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5月,張建業主編,《李贄文集》。 (明)劉基著,《多能鄙事》,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5年9月,《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雜家類,第117冊。 (明)周履靖編次,《益齡單》,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發行,1991年北京第1版,《叢書集成初編》,《保生要錄》(及其他七種)。 (明)釦溶楚B陳子龍、宋徵璧等編,《皇明經世文編》23,台北:國聯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64年。 (明)馮夢龍著,《喻世明言》,台北:文化圖書公司印行,1991年6月。 (明)馮夢龍輯,《甲申紀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發行,魏同賢主編,《馮夢龍全集》13。 (明)陸西星撰,《道德經玄覽》,成都︰巴蜀書社,1992年,胡道靜等主編,《藏外道書》,第5冊。 (明)王守仁撰,《陽明全書》,台北:中華書局印行,1970年,四部備要本。 《明神宗實錄》,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印行,1962年。 不著撰者,《居家必用事類全集》,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5年9月,《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雜家類,第117冊。 不著撰者,《便民圖纂》,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5年9月,《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雜家類,第118冊。 《未軒公文集》,明嘉靖34年莆田黃氏家刊本。 《太古土兌經》,台北:新文豐公司出版發行,1985年12月,《正統道藏》,第32冊。 《清微丹訣》,台北:新文豐公司出版發行,1985年12月,《正統道藏》,第8冊。 《呂祖全書》,成都:巴蜀書社,1992年版,胡道靜等主編,《藏外道書》,第7冊。 (清)唐仲冕撰,《六如居士外集》,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印行,1989年,《叢書集成續編》,第262冊。 (清)郭慶藩撰、王孝魚點校,《莊子集釋》,台北:天工書局印行,1989年9月10日出版。 (清)薛寶辰撰,王子輝注釋,《素食說略》,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1984年10月。 (清)曹容撰,《流通古書約》,1984年6月初版,據知不足齋叢書本影印,(清)祁承燁著,《澹生堂藏書約外八種》。 (清)李之鼎撰,《敝帚稿略》,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印行,1989年,《叢書集成續編》第130冊。 (清)鄭廉撰,《豫變紀略》,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2年10月,(明)張永祺等撰,鑾星輯校,《甲申史籍三種校本》。 (清)葉昌熾撰,王鍔,伏亞鵬點校,《藏書紀事詩》,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9年12月。 (清)永瑢等撰,《四庫全書總目》,北京:中華書局出版,1981年7月。 (清)張廷玉等撰,《明史》,台北:中華書局印行,1965年,四部備要本。 (清)張英撰,《篤素堂文集》,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發行,1983年,《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第258冊。 (清)黃宗羲著,沈芝盈點校,《明儒學案》,北京︰中華書局出版,1985年10月。
二、今人譯註 王明著,《太平經合校》,北京:中華書局出版,1960 年2月第1版。 王卡著,《老子道德經河上公章句》,北京:中華書局出版,1993年8月。 王淮注釋,《老子探義》,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發行,2001年6月。 李景濚著,《昭明文選》新解,臺北:暨南出版社,1992年10月初版。 張耿光著,《莊子全譯》,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1991年7月。 陳太義,莊宏達註譯,《黃帝內經素問新解》,台北:國立中國醫藥研究所,1995年2月。 黃節注,《曹子建詩注》,台北:藝文印書館,1975年9月。 賴炎元譯註,《春秋繁露今註今譯》,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4年5月。 歐陽景賢,歐陽超釋譯,《莊子釋譯》,台北:里仁書局印行,1996年7月29日。 謝冰瑩,林明波,邱燮友,左松超註譯,《新譯古文觀止》,台北:三民書局印行,1986年2月。 饒宗頤著,《老子想爾注校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91年 11 月。
近人專著、工具書 小川陽一著,《日用類書による明清小說の內容》,東京:研文出版,1995年10月20日第1版。 王大淳著,《遵生八箋》,四川:成都巴蜀書社出版,1992年版。 王文進著,《仕隱與中國文學-六朝篇》,台北:台灣書店印行,1999年2月初版。 王仁祥著,《先秦兩漢的隱逸》,臺北:臺大出版委員會出版,臺大文學院發行,1995年5月初版。 王德保著,《仕與隱》,北京:華文出版社,1997年2月。 王鐘陵,張仲謀著,《兼濟與獨善-古代士大夫處世心理剖析》,北京:東方出版社,1998年2月第1次印刷。 王慶餘,曠文楠著,《道醫窺秘:道教醫學康復術》,台北:大展出版社有限公司,2000年9月。 王爾敏著,《明清時代庶民文化生活》,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6年3月。 王德育著,《上古中國之生死觀與藝育》,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譯小組,2000年5月。 毛文芳著,《物.性別.觀看-明末清初文化書寫新探》,台北:台灣學生書局印行,2001年12月初版。 毛文芳著,《晚明閒賞美學》,台北:臺灣學生書局,2000年4月。 亞里士多德著,吳壽彭譯,《政治學》,北京:商務印書館出版,1996年7月。 吉元昭治著,楊宇編譯,《中國養生外史》,台北:武陵出版有限公司,1996年1月。 朱自振,沈漢著,《中國茶酒文化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12月。 朱光潛著,《文藝心理學》,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印行,1984年3月。 朱光潛著,《朱光潛美學文集》,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2年。 朱劍心註,《晚明小品選注》,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發行,1991年9月。 宇野精一主編,邱綮鐊譯,《中國思想之研究(二)道家與道教思想》,台北:幼獅,1977年。 成復旺著,《神與物遊-論中國傳統審美方式》,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托爾斯泰編著,梁祥美譯,《托爾斯泰366日金言》(7~9月),台北:志文出版社,1989年7月。 (美)托馬斯.古德爾杰弗瑞.戈比著,成素梅,馬惠娣,季斌,馮世梅等譯《人類思想史中的休閒》,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發行,2002年1月第2次印刷。 任仲倫著,《遊山玩水-中國山水審美文化》,台北:地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6月。 伊永文著,《明清飲食研究》,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12月。 呂理政著,《天、人、社會-試論中國傳統的宇宙認知模型》,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1998年6月三刷。 呂鵬志著,《道教哲學》,台北:文津出版社,2000年2月。 呂明、陳紅雯譯,弗蘭克.戈布爾著,《第三思潮:馬斯洛心理學》,上海:上海藝文出版社,1987年版。 李龍潛著,《明清經濟探微初編》,臺北:稻鄉出版社,2002年7月。 李伯重著,《發展與制約-明清江南生產力研究》,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12月初版。 李永匡,王熹著,《中國節令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12月。 李剛著,《勸善成仙-道教生命倫理》,台北:大展出版社有限公司,2000年9月初版。 李豐懋著,《探求不死》,臺北:久大文化有限公司,1987年9月初版。 李澤厚著,《美的歷程》,台北:谷風出版社,1987年11月。 何小顏著,《花與中國文化》,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1月第1 次印刷。 何其敏著,《中國明代宗教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1月第1版。 吳智和著,《明人飲茶生活文化》,明史研究小組印行,1996年7月初版。 吳辰伯著,《江浙藏書家史略》,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2年5月出版。 吳蕙芳著,《萬寶全書:明清時期的民間生活實錄》,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2001年7月出版。 吳龍輝著,《古董秘鑒-古玩藝術鑑賞經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發行,1993年12月。 余德慧著,《中國人的生命轉化-契機與開悟》,台北:張老師出版社,1992年4月初版。 余英時著,《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2年8月第4次印行。 余英時著,《士與中國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12月第1版。 杜信孚,杜同書著,《全明分省分縣刻書考》,北京:線裝書局出版發行,2001年第1版。 宋天彬,胡魏國著,《道教與中醫》,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8月。 范子燁著,《中古文人生活研究》,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 范宜如,朱書萱著,《風雅淵源-文人生活的美學》,台北:台灣書店發行,1998年3月。 范金民著,《明清江南商業的發展》,江蘇: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1998年8月第1次印刷。 宗白華著,《美學散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6月第1版。 周作人著,《明人小品集》,台北:金楓出版社印行,1987年1月。 周文泉,劉正才主編,《中國傳統養生術》,廣東:廣東科技出版社,1991年7月。 金正耀著,《道教與煉丹術論》,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年2月第1版。 金宏柱編著,《氣札i生》,台北:建宏出版社,1993年11月。 來新夏著,《中國古代圖書事業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4月第1版。 佛斯特著、李文彬譯,《小說面面觀》,台北:志文出版社,1985年2月再版。 胡衛國,宋天彬著,《道教與中醫》,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8月1刷。 胡孚琛著,《魏晉神仙道教-《抱朴子內篇研究》》,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發行,1992年10月初版。 胡道靜著,《中國古代的類書》,北京:中華書局印行,1982年2月第1版。 徐建融著,《明代書畫鑑定與藝術市場》,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97年10月第1次印刷。 徐希平著,《高尚的天祿-香茶藥酒》,臺北:雙笛國際事務有限公司,1998年2月1版1刷。 姚一葦著,《審美三論》,台北:台灣開明書店印行,1993年1月初版。 夏咸淳著,《晚明士風與文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年7月第1次印刷。 封孝倫著,《人類生命系統中的美學》,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 施蛰存編,《晚明二十家小品》,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印行,1977年9月。 孫昌武著,《道教與唐代文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年3月第1次印刷。 孫克強著,《雅文化》,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發行,1995年3月。 祝亞平著,《道家文化與科學》,安徽: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1995年。 馬濟人著,《道教與氣央n,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11月1 刷。 容志毅著,《中國煉丹術考略》,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8年5月。 郝勤,楊光文著,《道在養生-道教長壽術》,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年7月出版。 郝勤著,《中國古代養生文化》,四川:巴蜀書社出版,1989年12月第1版。 恩格斯著,《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 翁維健著,《中國飲食療法》,台北︰台灣珠海出版有限公司,1991年10月。 唐大潮著,黃心川,陳紅星主編,《明清之際道教「三教合一」思想論》,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6月。 張章,黃畬著,《全唐五代詞》,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6年10月。 張覺人著,《中國古代煉丹術》-中醫丹藥研究,台北:明文書局印行,1985年4月。 張緒通著,《大道》,成都:巴蜀書社,1994年版。 張節末著,《狂與逸-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的兩種人格特徵》,北京:東方出版社,1995年1月第1 版。 張榮明著,《中國古代氣本P先秦哲學》,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92年1月初版。 張欽著,《道教煉養心理學引論》,四川:巴蜀書社,1999年9月第1次印刷。 張海鵬,王廷元著,《明清徽商資料選編》,合肥:黃山書社,1985年。 張秀民著,《中國印刷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9月。 崔富章注釋,莊耀郎校鴃A《新譯嵇中散集》,台北:三民書局印行,1998年5月。 陳偉明著,《唐宋飲食文化發展史》,台北:臺灣學生書局印行,1995年5月。 陳國符著,《道藏源流考》,台北:中華書局,1963年版。 陳寶良著,《明代社會生活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3月第1 版。 陳東有著,《人欲的解放》,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6年7月第1版。 陳麗桂著,《秦漢時期的黃老思想》,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2月1刷。 陳洪著,《隱士錄/中國歷史上的隱士》,台北:笙易有限公司文化事業部,2002年6月。 陳力著,《中國圖書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6年4月初版1刷。 陳萬益著,《晚明小品與明季文人生活》,臺北:大安出版社印行,1988年5月初版。 陳兵,王志遠著,《道教氣它夆搳n,高雄:佛光出版社印行,1991年5月。 釩堨音菕A《山情逸魂-中國隱士心態史》,北京:東方出版社,1999年6月第1次印刷。 郭英德,過常寶著,《雅風美俗之明人奇情》,臺北:雲龍出版社,1996年2月初版。 郭繼生著,《美感與造型》,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5月4版。 康韻梅著,《中國古代死亡觀之探索》,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文史叢刊,1994年6月初版。 戚志芬著,《中國的類書、政書與叢書》,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發行,1994年9月第1次印刷。 曹淑娟著,《晚明性靈小品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印行,1988年7月出版。 黃心川,陳紅星著,《道教醫學》,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年4月。 葉朗著,《中國美學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6年1月。 曾凡著,《中國人的人生之道》,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第1次印刷。 曾春海著,《竹林玄學的典範-嵇康》,台北:萬卷樓出版,2000年3月出版。 程不識譯註,《明清清言小品》,武漢:湖北辭書出版社,1994年6月第2次印刷。 葉舒憲編選,《結構主義神話學》, 西安︰陜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88年10月。 喬治.桑塔耶納著, 杜若洲譯,《美感》,臺北:晨鐘出版社,1972年1月。 費振鐘著,《墮落時代》,臺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2年5月初版。 葛兆光著,《道教與中國文化》,臺北:臺灣東華書局印行,1989年12月初版。 楊墨秋,王繼如著,《古代士人處世之道》,北京:華文出版社,1997年2月第1次印刷。 趙有聲,劉明華,張立偉著,《生死、享樂、自由-道家和道教的關係及人生理想》,臺北:雲龍出版社,1991年3月。 趙伯陶著,《市井文化與市民心態》,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9月第1版。 趙伯陶著,《明清小品-個性天趣的顯現》,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6月第1 版。 趙榮光著,《中國古代庶民飲食生活》,北京: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出版,1997年3月。 廖果著,《自養之道-中國古代個體差異養生學說》,北京:華藝出版社,1993年7月。 廖芮茵著,《唐代服食養生研究》,臺北:台灣學生書局印行,2004年5月初版。 劉澤華著,《士人與社會》,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年8月第1次印刷。 劉文剛著,《宋代的隱士與文學》,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92年10月第1版。 劉玉平,周曉琳著,《藝術的幽思-琴棋書畫》,臺北:雙笛國際事務有限公司,1988年2月1版1刷。 劉葉秋著,《類書簡說》,台北:萬卷樓發行,1980年2月第1版。 劉昭瑞著,《中國古代飲茶藝術》,台北:博遠出版有限公司,1992年4月。 鄭曉華,駱紅著,《藝術概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印行,2000年4月。 鄭金生著,《中國古代的養生》,北京: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1997年3月第1次印刷。 鄭曉江著,《中國死亡智慧》,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4年4月初版。 滕新才著,《且寄道心與明月-明代人物風俗考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6月第1版。 錢杭,承戴合著,《十七世紀江南社會生活》,臺北:南天書局有限公司,1998年6月初版1刷。 謝凝高著,《山水審美-人與自然的交響曲》,台北:淑馨出版社,1992年9月初版。 謝國禎著,《明代社會經濟史料選編》上中下,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0年3月第1版。 謝永新,雷載權著,《中國食療學3-中醫營養學》,台南:中華日報出版,1991年9月。 戴明揚校注,《嵇康集校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年7月。 繆咏禾著,《明代出版史稿》,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 顏進雄著,《六朝服食風氣與詩歌》,臺北:文津出版社印行,1993年8月初版1刷。 韓廷傑,韓建斌著,《道教與養生》,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8月一刷。 羅蘭.巴特著,麥民央A竟鰬薩間A《神話學》,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2月。 羅樹寶著,《中國古代印刷史》,北京:印刷工業出版社,1993年3月。 羅中峰著,《中國傳統文人審美生活方式之研究》,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1年2月。 顧志興著《浙江藏書家藏書樓》,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11月第1版。 龔鵬程著,《飲食男女生活美學》,台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8年9月初版。 Timothy Brook(卜正民)著,方駿、王秀麗、羅天佑合譯,《縱樂的困惑:明朝的商業與文化》,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2月。 《晚明二十家小品》(上)(下),台北:廣文書局印行,1990年10月。 (漢)雪V撰,(清)段育裁注,《說文解字注》,台北:天工書局印行,1992年11月。 《明人傳記資料索引》,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8年元月再版。 (清)永瑢等撰,《四庫全書總目》,北京:中華書局出版,1981年7月。 丁福保編纂,《佛學大辭典》,北京:文物出版社出版,1984年1月。 胡孚琛編著,《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版。 邱樹森編著,《中國歷代職官辭典》,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印行,1999年4 月。
期刊論文 毛文芳撰,〈閒賞-晚明美學之風格意涵析論〉,《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第2期,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出版,民1999年3月。 毛文芳撰,〈晚明美學之主體體驗的美感型態〉,《國文學誌》,第2期,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出版,民1998年6月。 王仁祥撰,《先秦兩漢的隱逸》,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出版委員會,1995年5月出版。 王璟撰,〈《呂氏春秋》養生思想探究〉,《孔孟學報》,第81期,2003年9月。 王泰鴻撰,〈閒情雅致-明清間文人的生活經營與品賞文化〉,《故宮學術季刊》,第22卷,第1期,2004年秋季。 王琅撰,〈焦竑思想的特色〉,《文理通識學術論壇》,第1期,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理通識學科出版,1999年1月。 江潤祥、關培生撰,〈論高濂《遵生八箋》之養生思想與服食修為〉,《第二屆中國飲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國飲食文化基金會出版。 朱倩如撰,《明人的居家生活》,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12月。 李經緯撰,〈孫思邈養性、養生與老年醫學擷要〉,《中醫藥雜誌》,第10卷第1期,1999年3月。 李玲珠撰,〈魏晉養生意識的文化思維〉,《哲學雜誌》,第38期,2002年5月。 吳美鳳撰,〈明清文人閒情觀--事在耳目之內,思出風雲之表〉,《歷史文物》,第7卷,第9期,1997年12月。 吳伯曜撰,《林兆恩《四書正義》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6月。 何傳馨撰,〈明末清初繪畫的仿古風〉,台北:《故宮文物月刊》,第249期,2003年12月。 孟乃昌撰,〈秋石試議〉,《自然科學史研究》,第4期,1982年。 林富士撰,〈略論早期道教與房中術的關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72本,第2分,2001年6月。 林莉莉撰,〈從《周禮.天官》的執掌探究古人的養生之道〉,《航空技術學院學報》,第1卷,第1期,2002年8月。 胡孚琛撰,〈道家和道教形、氣、神三重結構的人體觀〉,楊儒賓主編,《中國古代思想中的氣論及身體觀》,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93年3月。 洪達仁撰,〈簡、厚、精、雅-明代家具概述〉,《產品設計與包裝》,第53期,1992年11月。 耿湘沅撰,〈眉公《巖棲幽事》所反映之處事態度〉,《中華學苑》,第48期,1996年7月。 徐波撰,〈從「仕」與「隱」看歷史上知識分子的價值實現與阻斷〉,《歷史月刊》,1996年4月。 唐代剣撰,〈王重陽三教圓融思想的理論價值與社會意義〉,《鵝湖》,第26卷,第2期,2000年8月。 張秉倫、孫毅霖撰,〈「秋石方」模擬實驗及其研究〉,《自然科學研史研究》,第七卷,1988年。 張應超撰,〈道教與養生〉,《道教學探索》,第9期,1995年12月。 張贛生撰,〈中國養生術縱橫談〉,《歷史月刊》,第76期,1994年5月。 張嘉昕撰,《明人的旅遊生活》,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6月。 張璉撰,〈三教合一論與「三一教」及其流傳海外之情形-以新加坡為例〉,《淡江史學》,第10期,1999年6月。 華慈祥撰,〈文房四寶.鼎盛明代〉,《典藏美術》,2003年6月。 崔中慧撰,〈玩古.賞新-明清的賞玩文化〉學術研討會紀實(一),《典藏古美術》,第138期,2004年3月。 雀捎f撰,〈晚明的古銅知識與仿古銅器〉,台北:《故宮文物月刊》,第250期,2004年1月。 陳慧霞撰,〈晚明文房與市場生活中的古色〉,台北:《故宮文物月刊》,第250期,2004年1月。 陳美惠撰,〈內經養生思想之淺釋〉,《傳統醫學雜誌》,第13期,2002年8月。 陳美惠撰,〈張仲景養生思想之發揮〉,《傳統醫學雜誌》,第13期,2002年8月。 黃強撰,〈金瓶梅與飲食養生〉,《國文天地》,第170期,1999年7月。 黃妙慈撰,《高濂遵生理念及其生活實踐-以「遵生八箋」為主要範疇》,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論文,2003年。 黃興宗撰,〈對中世紀中國藥物「秋石」特性的試驗〉,《中國圖書文史論集》,台北:正中書局,1991年。 曾錦坤撰,〈明儒高濂「遵生八箋」的養生思想〉,《中國人文社會學報》,第2期,中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出版,民2005年3月。 覃瑞南撰,〈從「長物志」管窺明代文人的居室美學〉,台南:《台南女子技術學院學報》,第17期,1998年6月。 蒲慕州撰,〈神仙與高僧-魏晉南北朝宗教心態試探〉,《漢學研究》,第8卷,第2期。 蔡輝炯撰,〈佛、儒、道三家養生哲學研究〉,《能仁學報》,第5期,1997年7月。 蔡輝炯撰,〈論中國養生之學之發展〉,《能仁學報》,第6期,1998年4月。 廖美雲撰,〈六朝練形養生觀與服食礦物藥餌研究〉,2002年6月,《台中技術學院學報》,第3期。 劉廣定撰,〈從北宋人提煉性激素說談科學對科技史研究的重要性〉,《國立台灣大學文史哲學報》第30期,1981年。 劉秉果撰,〈熊經鳥伸,為壽而已-中國古代導引的發展演變〉,《歷史文物》,第115期,2003年2月。 鄭志明撰,〈道教生死觀-「不死」的養生觀〉,第139期,1999年8月。 練正平撰,〈《遵生八箋》之陶瓷藝術觀初探〉,《臺灣工藝》No.16,國立臺灣工藝研究所出版,2003年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