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 考 書 目
一、專 書
(一)、古人著作(按年代順序排列,由遠而近)
1、漢˙趙歧註《孟子》,收在《珍本十六經,第二冊:六經集註中》(龍泉出版社,未標出版年月)
2、漢˙毛亨傳鄭玄箋:《詩經》,收在《珍本十六經,第二冊:六經集註中》(龍泉出版社,未標出版年月)
3、漢˙趙歧註:《孟子》,收在《珍本十六經,第二冊:六經集註中》(龍泉出版社,未標出版年月)。
4、魏˙王弼、韓康伯註:《易經集註》,收在《珍本十六經,第一冊:易經集註中》(龍泉出版社,未標出版年月)頁001—060。
5、魏˙何晏集解:《論語》,收在《珍本十六經,第二冊:六經集註》中,(龍泉出版社,未標出版年月)。
6、姚秦˙鳩摩羅什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T08.no:235 )( 臺北:新文豐影印本 ,1983年1月修訂版
7、唐˙圭峰宗密著:《禪源諸詮集都序》收在(佛光大藏經˙禪藏,人天眼目外十一部)(高雄:佛光出版社,1994.年12月)大正48冊。
8、唐˙慧然集,明˙郭凝之重訂:《五家語錄》,收在(佛光大藏經˙禪藏,語錄部)(高雄:佛光出版社,1994.年)《嘉興藏》第23冊,《卍續藏》第119冊。
9、唐˙玄覺撰:《永嘉證道歌》收在藍吉富主編:《中華佛教百科全書˙第四冊》(台南:中華佛教百科文獻基金會,1994年)頁1782a。大正48冊。
10、唐˙淨覺集《楞伽師資記》收在(佛光大藏經˙禪藏,史傳部,禪林僧寶傳外三部,頁01—47)(高雄:佛光,1994.年),《大正藏》第85冊。
11、唐˙澄觀著:《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大正36, no. 1736,)
12、五代˙法眼文益著:《宗門十規論》收在(佛光大藏經˙禪藏,人天眼目外十一部)(高雄:佛光出版社,1994.年12月)。卍續藏110冊。
13、宋˙沙門道原編纂:《景德傳燈錄》收在(佛光大藏經˙禪藏,史傳部)(高雄:佛光出版社,1994.年)。《大正藏》第51冊。
14、宋˙《宏智正覺頌古》元˙萬松行秀評唱:《從容錄》收在(佛光大藏經˙禪藏,雜集部)(高雄:佛光出版社,1994年)。
15、宋˙宏智正覺頌古,元˙萬松行秀評唱:《從容錄》(日本˙高楠順次郎等編,《大正新修大藏經》第48冊,台北:新文豐影印本,1983年一月修訂版 )。
16、宋˙宗法、集成、宗榮等編集:《宏智禪師廣錄》收在(佛光大藏經˙禪藏,語錄部)(高雄:佛光出版社,1994.年)。《大正藏》第48冊,《卍續藏》第124冊。
17、宋˙釋普濟撰《五燈會元》,收錄於藍吉富編:《禪宗全書》第七冊。(臺北4文殊出版社,1988年)。
18、宋˙義青頌古,子淳著語;元˙從倫評唱:《空谷集》,收錄於藍吉富編:《禪宗全書》86冊。(臺北:文殊出版社,1988年)頁271—380。
19、宋˙佛果圜悟著:《碧巖錄》,(佛光大藏經˙禪藏,雜集部《碧巖錄》,外一部頁001—439)(高雄:佛光出版社,1994.年12月)。
20、宋˙蘊聞編:《大慧普覺禪師語錄》,(高雄:佛光,1994.年12月)大正47。
21、宋˙曇秀編:《人天寶鑒》,收錄於藍吉富編:《禪宗全書》第32冊,(臺北:文殊出版社,1988年)。
22、宋˙佛果圜悟著,日本˙伊藤猷典校定:《碧巖集定本》,收錄於(藍吉富主編:《禪宗全書˙89冊》)(臺北:文殊出版社,1988年),頁001—453。(大正48˙141a)。
23、宋˙大慧宗杲著,比丘道謙編:《宗門武庫˙》(高雄:佛光出版社,1994年)。
24、宋˙契嵩著:《傳法正宗記》,收錄於(藍吉富主編:《禪宗全書˙第3冊》)(臺北:文殊出版社,1988年)。
25、宋˙晦巖智昭編(1188年):《人天眼目》收在(佛光大藏經˙禪藏,人天眼目外十一部)(高雄:佛光出版社,1994.年12月)。大正48冊。
26、宋˙正受著:《嘉泰普燈錄》,收在(佛光大藏經˙禪藏,史傳部)(高雄:佛光出版社,1994.年),《卍續藏》第137冊。
27、宋˙正受著:《嘉泰普燈錄》,收在(佛光大藏經˙禪藏,史傳部)(高雄:佛光出版社,1994.年),《卍續藏》第137冊。
28、宋˙宏智正覺拈古,元˙萬松行秀評唱:《請益錄》,收錄於(藍吉富主編:《禪宗全書˙第86冊,p175—267》)(臺北:文殊出版社,1988年)。
28、宋˙宗法、集成等編輯《宏智禪師廣錄》收在(佛光大藏經˙禪藏,語錄部)(高雄:佛光,1994年)。大正48。
30、元˙熙仲集:《歷朝釋氏資鑑˙卷9》, (CBETA, X76, no. 1517, p. 229)
31、明˙宋濂等修《元史》(台北:藝文印書館,未標出版年月)
32、明˙憨山德清著:《觀老莊影響論》(台北:廣文書局,1947年)。
33、明˙道忞編修,吳侗集《禪燈世譜》,收錄於(藍吉富主編:《禪宗全書˙第十四冊》)(臺北:文殊出版社,1988年)。
34、明˙如巹撰:《禪宗正脈》,收錄於(藍吉富主編:《禪宗全書˙第九冊》)(臺北:文殊出版社,1988年)頁113—476。
35、明˙本瑞直註,性福編輯:《腛絕老人天奇直註天童覺和尚頌古》,收錄於(藍吉富主編:《禪宗全書˙第94冊,p383—411》)(臺北:文殊出版社,1988年)。(CBETA, 卍續藏67, no. 1306)
36、明˙元賢輯:《繼燈錄》,收錄於(藍吉富主編:《禪宗全書˙第十八冊》)(臺北:文殊出版社,1988年)。頁1063—1176。
37、明˙介庵悟進編《佛祖宗派世譜》,收錄於(藍吉富主編:《禪宗全書˙第十
八冊》)(臺北:文殊出版社,1988年)頁1246—1258。
38、明˙瞿汝稷集:《指月錄》收錄於(藍吉富主編:《禪宗全書˙第10、11、12三冊》)(臺北:文殊出版社,1988年)。
39、明˙郭凝之編:《教外別傳》,收錄於(藍吉富主編:《禪宗全書˙第九冊》)(臺北:文殊出版社,1988年)頁447—880。
40、明˙宋濂等編修《元史》(台北:藝文印書館,未標出版年月)
41、清˙釋德介著《天童寺志》,(中國佛寺誌叢刊˙第84冊)(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未標出版年月)。
42、清˙彭紹升編:《居士傳》(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未標出版年月)。
43、清˙沙門自融撰,性磊補輯:《南宋元明禪林僧寶傳》收在(佛光大藏經˙禪藏,史傳部,布袋和尚傳外三部,頁105—477)(高雄:佛光出版社,1994.年)(《卍續藏》第137冊)
44、清˙超永編:《五燈全書》收錄於(藍吉富主編:《禪宗全書˙第25、26、27三冊》)(臺北:文殊出版社,1988年)。
(二)、近代人論著(按出版年度排列)
1、日˙宇井伯壽著:《禪宗史研究》(日本:岩波書店,昭和14年,西元1939年)。
2、日˙宇井伯壽著:《第二禪宗史研究》(日本:岩波,昭和16年,西元1941年)。
3、日˙宇井伯壽著:《第三禪宗史研究》(日本:岩波,昭和17年,西元1942年)。
4、多桑著,馮承鈞譯:《多桑蒙古史上冊》(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
5、印順著:《中國禪宗史》(台北:正聞,1971年)。
6、周康燮主編:《宋遼金元社會經濟史論集˙第一集》(香港:崇文,1973年)。
7、日˙石井俢道著《宋代禪宗史的研究》(日本:大東,昭和62年,西元1973年)。
8、張曼濤主編:《禪宗史實考辨》,《禪宗典籍研究˙禪學專集之五》,(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77年)。
9、日˙秋月龍珉著,邱祖明譯:《鈴木大拙的生平與思想》(台北:天華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79年)。
10、吳怡著:《公案禪語》(台北:東大,1979年)。
11、釋聖嚴講:《禪的生活》(台北:東初出版社,1980年)。
12、郭朋著:《宋元佛教》(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0年)。
13、任宜敏著:《元代佛教史》(南投:南林出版社,1980年)。
14、林尹等著:《易經研究論集》(台北:黎明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1年)。
15、日˙鎌田茂雄著:《中國佛教史》(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2年)。
16、霍爾曼博士著,徐進夫譯:《禪門公案祕傳》(台北:志文出版社,1983年)。
17、杜默靈等著,徐進夫編譯《禪的公案研究》,(台北:武陵,1983年)。
18、洪修平著:《中國禪學思想史》(台北:文津,1984年)。
19、錢穆著:《國史大綱》(台北:國立編譯館,1985修訂十三版)。
20、日˙玉城康四郎主編,閉v主譯:《佛教思想二:在中國的開展》(台北:幼獅文化,1985年)。
21、日˙阿部肇一著,闗世謙譯:《中國禪宗史》(台北:東大圖書,1986年)。
22、趙岡˙陳鍾毅著《中國經濟制度史論》(台北:聯經事業出版公司,1986年。
23、石峻等編:《中國佛教思想資料選編》(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
24、法˙謝和耐著,耿昇譯:《中國五→十世紀的寺院經濟 》(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1987年)
25、日˙鈴木大拙著,徐進夫譯:《歷史發展》(台北:志文出版社,1988年)。
26、布列斯(R.H.Blyth)原著,徐進夫譯:《禪與英國文學》(臺北:幼獅,1988年)。
27、日˙鈴木大拙等著,劉大悲譯:《禪與藝術》(台北:天華出版事業,1988年)。
28、黃敏枝著:《宋代佛教社會經濟史論集》(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9年)。
29、鄭郁卿著《高僧傳研究》(台北:文津,1990年8月)。
30、日˙柳田聖山主編:《胡適禪學案》(台北:正中書局,1990年)。
31、漆俠主編:《宋史研究論叢》(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1990年)。
32、日˙加地哲定著,劉衛星譯:《中國佛教文學》(未標出版社,1990年)。
33、日˙赤根祥道著,唐坤慧、黃素妮編:《道元禪語錄》(台北:世茂,1991年)。
34、日˙佐藤俊明著:《現代禪話》(台北:新潮社,1991年)。
35、日˙武田鏡村著,陳明陽譯:《禪門公案的智慧》(台北:漢欣,1991)
36、日˙鈴木大拙著,耿仁秋譯:《禪風禪骨》(台北:中國青年出版社,1992年)。
37、黃炳寅著:《參禪 知禪 破解禪》(台北:正中書局,1992年)
38、李煥明著:《易經的生命哲學》(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
39、陳兵著:《佛教禪學與東方文明》(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40、中國佛教學會編《佛教禪學與西方文明》(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41、日˙松源泰道著,李金枝譯:《在禪思中覺醒》(台北:遠流,1992年)
42、日˙阿部正雄著,王雷泉、張汝倫譯:《禪與西方思想》(臺北:桂冠,1992年)。
43、巴壺天著:《佛教思想發展史論》(台北:東大圖書,1993年)。
44、日˙佐藤俊明著:《現代禪話續編》(台北:新潮社,1993年)。
45、巖文郁著:《中國書籍簡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3年)。
46、袁立澤著:《中國書史》(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3年)。
47、楊惠南著:《佛教思想發展史論》(台北:東大圖書,1993年)。
48、楊惠南著:《生活禪》(台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1993年)。
49、藍吉富主編:《中華佛教百科全書》(台南:中華佛百文獻基金會,1994年)
50、顧偉康著:《禪宗六變》(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
51、嚴靈峯著:《列子辯誣及其中心思想》(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
52、吳言生等編著:《禪門公案》(台北新店:圓神出版社,1994年)。
53、劉光義著:《試以莊意說禪公案》(台北:瑞興圖書,1994年)。
54、李世傑著:《原始佛教哲學史》(未標出版社,1994年四版)。
55、易行廣編著:《曹溪禪人物志》,(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1994年)。
56、日˙田中良昭編:《禪學研究入門》(東京:大東出版社,1994年)。
57、日˙忽滑谷快天著,朱謙之譯:《中國禪學思想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
58、R.C.赫魯伯著,董之林譯:《接受美學理論》:(台北:駱駝出版社,1994年)。
59、皮朝綱著:《禪宗的美學》(高雄:廣文,1995年)。
60、日˙忽滑谷快天著,朱謙之譯:《韓國禪教史》(北京:中國社科,1995年)。
61、釋聖定編著:《禪宗無門關譯註》(台南:祥光,1995年)。
62、葛兆光著:《佛教禪思想史——從六世紀到九世紀》(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
63、日˙水野弘元著,劉欣如譯:《佛典成立史》(台北:東大,1996年)。
64、周慶華著:《佛學新視野》(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
65、日˙柳田聖山著,吳汝均譯《中國禪思想史》:(台北:東大圖書,1997年)。
66、龍協濤著:《讀者反應理論》:(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
67、印順著:《印度佛教思想史》(台北:正聞,1998年)。
68、菲利浦˙開普魯(Philip Kapleau)著,杜默譯:《生命的智慧——禪的生死哲學》(臺北:雙月書屋,1998年)。
69、曉雲法師著《佛禪之源》(台北:源泉出版社,1998年)。
70、贊寧《宋高僧傳》慈惠法師、依空法師(台灣),王志遠、賴永海(大陸)編 釋譯:賴永海、張華 (台北: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8年)。
71、道宣《唐高僧傳》慈惠法師、依空法師(台灣),王志遠、賴永海(大陸)編 釋釋譯:賴永海、張華 (台北: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8年)。
72、慧皎《梁高僧傳》慈惠法師、依空法師(台灣),王志遠、賴永海(大陸)編 釋譯:賴永海、張華 (台北: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8年)。
73、陳良運著:《周易與中國文學》(江西: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9年)。
74、張節末著:《禪宗美學》(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
75、鄭志明主編:《兩岸當代禪學論文集(下)》(嘉義:南華大學,2000年)。
76、鄭志明主編:《兩岸當代禪學論文集(上)》(嘉義:南華大學,2000年)。
77、王淮注釋《老子探義》:(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01年)。
78、程民生著:《宋代地域經濟》(台北:雲龍出版社,2002年)。
79、錢穆著:《莊子纂箋》(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80、蔡日新著:《中國禪宗的形成》(台北:雲龍出版社,2003年)。
81、日˙平井富雄著,閉v主譯:《禪與精神醫學》(台北:東大 2003年)。
82、杜松柏著:《智慧的禪公案》(台北:學生書局,2005年)
83、歐陽宜璋:《禪問答中的模稜——趙州公案的語篇分析》(台北:書林出版公司2005年)
84、蔣維喬編著:《中國佛教史》(台北:國史研究室編印,未標出版年月)。
85、日˙秋月龍珉著:《每日一禪》(台北:新潮社,未標出版年月)。
86、李淼編著:《中國禪宗大全˙第五冊》(麗文文化公司,未標出版年月)。
二、期刊論文(依發表順序排列)
1、李岳勳:<禪的牧牛圖>,張曼濤主編:《禪宗典籍研究˙禪學專集之五》,(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77年10月),頁387—397。
2、胡適:<新校定的敦煌寫本神會和尚遺著兩種 >,張曼濤主編:《禪宗典籍研究˙禪學專集之五》,(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77年10月)。
3、無言著:<雪竇百頌講座 > ,張曼濤主編:《禪宗典籍研究˙禪學專集之五》,(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77年10月),頁139—192。
4、印順著 <宋譯《楞伽》與達摩禪> ,張曼濤主編:《禪宗典籍研究˙禪學專集之五》,(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77年10月)。
5、呉汝鈞:<南宋禪簡史>,《佛光學報》,3期,1978年8月。
6、楊白衣:<看話禪之研究>,《華岡佛學學報》,4期,1980年10月。7、蔡仁厚:<禪宗話頭証會舉隅>,《鵝湖》,7卷5期,1981年11月。8、耶穌會德籍神父杜默靈(Heinrich Dumoulin,S.J.)著:<宋代公案禪的發展
>收錄在杜默靈等著,徐進夫編譯《禪的公案研究˙從無門關看六祖慧能以後的禪學發展》一文中,(台北:武陵出版社,1983年12月)
9、耶穌會德籍神父杜默靈(Heinrich Dumoulin,S.J.)著:<如來禪與祖師禪>
收錄在杜默靈等著,徐進夫編譯《禪的公案研究》一書中,(台北:武陵出版社,1983年展12月)。
10、耶穌會德籍神父杜默靈(Heinrich Dumoulin,S.J.)著:<從無門關看六祖慧能收錄在杜默靈等著,徐進夫編譯《禪的公案研究˙從無門關看六祖慧能以後的禪學發展》一文中,(台北:武陵出版社,1983年12月)
11、美國第一禪堂佐佐木夫人著<日本禪中的公案>收錄在杜默靈等著,徐進夫編譯:《禪的公案研究˙臨濟禪公案略史》一文中,(台北:武陵出版社,1983年12月),(頁120—137)
12、收錄在杜默靈等著,徐進夫編譯《禪的公案研究˙從無門關看六祖慧能以後的禪學發展》,(台北:武陵出版社,1983年12月),頁35—54。
13、蔣義斌:<大慧宗杲看話禪的疑與信>,《國際佛學研究》創刊號,1991年12月。14、呂有祥:<禪門公案剖析>《禪學研究》,第一輯,1992年。
15、潘桂明:<論大慧宗杲>,《禪學研究》,第一輯,1992年。
16、魏道儒:<禪宗看話禪的興起與發展>,《中國文化》,6期,1992年9 月。
17、蔡惠明:《看話禪與默照禪》,《十方》,11卷9期,1993年6月。
18、黃懺華:<曹洞宗>,收在藍吉富主編《中華佛教百科全書》第七冊(台南:中華佛教百科文獻基金會,1994年)頁3878b—3882b。
19、魏道儒:《宋代禪宗史論》,節錄在藍吉富主編《中華佛教百科全書》第八冊(台南:中華佛教百科文獻基金會,1994年)頁4925ab。
20、麻天祥:<南宋禪宗史的新氣象——惠宏與文字禪>,《佛學研究論文集》,(高雄:佛光出版社,1998年)。
21、伍先林:<正覺的默照禪思想>《佛學研究》,9期,2000年。
三、學 位 論 文
1、黃青萍《宏智正覺禪學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2、鄭眞熙:《默照禪與看話禪比較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1年)
3、張寬如:《兩宋禪學研究——以宏智正覺、天童如淨為主軸》(佛光人文社會學院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