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書目
中文部分
大辭典,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出版,1985年8月初版。
大陸地區人民來台(社會交流類)相關法規彙編,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編印,2004年7月。
大陸地區人民宜蘭處理中心94年度清查報告大陸偷渡犯分析報告,未出版,2006年1月。
王玉民,大陸治安惡化的未來演變趨勢,共黨問題研究第28卷第10期,2002年10月,頁1-5。成之約,中國大陸盲流人口與大陸偷渡客互動關係之探討:兼論大陸勞工引進之可行性,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1993年5月。
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503號解釋,2000年4月20日。
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558號解釋,2003年4月18日司法院新聞稿。
行政院海岸巡防署2003年度工作年報,2004年3月,行政院海岸巡防署編印,再版二刷,頁74。
防制大陸地區人民非法入境,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編印,1997年6月。
兩岸交流大事紀,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出版,1999年7月15日。
金玲,大陸女子來台從事性交易及其經驗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碩士論文,2004。
李承信,中國大陸人口流動對社會、經濟發展之影響,展望與探索第1卷第9期,2003年9月,頁69-85。李佩芳,兩岸關於非法出入境文書犯罪刑事處罰之探討,台灣海洋法學報,第3卷第1期,2004年6月,頁133-169。
吳芝儀&李奉儒譯,質性評鑑與研究,臺北:桂冠出版社,1995年。
吳傳安,台灣省漁港走私與偷渡問題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6月。周成瑜,兩岸偷渡犯罪相關法律問題之研究,周成瑜編,兩岸走私及偷渡犯罪之研究,臺北:學林文化事業,2004年9月,頁128。
周成瑜,大陸漁船船員入出境相關問題之研究,台灣海洋法學報,第1卷第2期,2002年12月,頁1-24。
周恒偉,淺談海上偷渡客,海運月刊,2002年6月號,頁16-24。
沈學侃,大陸男性偷渡來台成因及生活型態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刑事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5月。閉K金&孟維德,警察與犯罪,警察學總論,桃園:中央警察大學,2000年,頁399-424。
閉K金,犯罪學,臺北:三民書局,2000年。
蔡志昇,中國大陸人民偷渡問題之研究,空軍學術月刊第544期,2002年3月,頁63-75。蔡德輝、楊士隆,犯罪學,臺北:五南圖書有限公司,2001年。
蔡如婷,大陸偷渡犯上岸地點分析,行政院海岸巡防署94年度統計資料,2003年。
張増樑,仲介大陸地區人民非法入境—人蛇集團之研究,警專學報第七期,1994年,頁194-198。
張増樑,兩岸人民「假結婚」問題之研究—以「假結婚、真賣淫」為中心,中央警察大學警學叢刊第33卷第1期,2002年7月,頁203-236。
張増樑,「大陸偷渡客」收容、遣返及相關問題之研究,中央警官學校警學叢刊第24卷第3期,1994年3月,頁209-271。
張增梁,防制大陸地區人民非法入境,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編印,1997年6月。
張平吾,被害者學概論,桃園:中央警察大學,1999年。
張平吾,當前海峽兩岸刑事司法協助的可行性之探討,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學報,第3卷,2002年12月,頁47-62。張平吾,海峽兩岸毒品犯罪現況及其防治對策,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學報,第4卷,2003年12月,頁1-29。釣|典,法治國,月旦法學教室,第七期,臺北:元照出版社,2003年8月,頁40。
孟維德,海峽兩岸跨境治安問題之探討,中央警察大學學報第39期,2002年,頁227-250。孟維德,犯罪熱點之研究,刑事政策與犯罪研究論文集(五),法務部編印,2003年9月。
孟維德,海峽兩岸跨境犯罪之實證研究—以人口走私為例,犯罪學期刊,第7卷第2期,2004年12月,頁67-127。辭海,臺北:台灣中華書局印行出版,1986年10月最新增訂7版。
漢語大詞典,中國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出版,1997年4月初版。
鄭定邦,大陸偷渡客對台灣治安問題之影響,現勤警察新聞第34期,1999年8至10月。謝立央A董顯惠,防制兩岸偷渡犯罪之探討,台灣終止童妓協會「人口販賣問題與政策研討會」論文集,2003年。
謝立央A兩岸跨境犯罪及其對策,刑事政策與犯罪研究論文集(七),法務部編印,2004年12月,頁167-191。
謝瑞智,犯罪與刑事政策,2001,頁128~129。
謝文忠,大陸偷渡犯偷渡背景之研究,國境警察學報第二期,2003年10月,頁131-153。
廖正宏,人口遷移,臺北:三民書局,1985年。
熊瑞梅,人口流動:理論、資料測量與政策,臺北:巨流圖書公司,1986年12月。
曾姿雅,兩岸偷渡問題成因之探討,組織犯罪,陳慈幸編,嘉義:濤石文化,2002年10月。
蔡繼光譯,國際遷徙與移民,臺北:書林出版社,2002年12月。
潘淑滿,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臺北:心理出版社,2003年。
翁宗堯,台灣地區與中國大陸走私偷渡問題研析,台灣警察專科學校警專學報第3卷第5期,2004年12月,頁307-335。席代麟&翁宗堯,金門地區走私偷渡問題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警學叢刊第34卷第2期,2003年9月,頁241-268。席代麟&翁宗堯,東西德、香港、澳門走私偷渡問題之歷史回顧,展望與探索:法律與法制篇,第1卷第8期,2003年8月,頁83-97。高哲翰&黃秋龍,方法論在大陸人民偷渡來台問題上的觀察與應用,復興崗學報,第83卷,2005年6月,頁259-280。黃富源,被害者理論的再建構,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學報,第3卷,2002年12月,頁1-24。陳慈幸,由政策觀點檢視我國被害者學之興起、發展與研究建議-1-,法務通訊,第2176期,2004年3月4日,頁4-5。陳慈幸,由政策觀點檢視我國被害者學之興起、發展與研究建議-2-,法務通訊,第2177期,2004年3月11日,頁2-5。陳慈幸,由政策觀點檢視我國被害者學之興起、發展與研究建議-1-,法務通訊,第2178期,2004年3月18日,頁4-5。陳德昇,兩岸事務性談判之分析—臺北與焦唐會談的省思,共黨問題研究第20卷第5期,頁16~21。陳金鐘,大陸地區人民非法偷渡問題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7月。曾文昌,入出國及移民法釋論,第二版,臺北:正中書局,2000年3 月,頁31。
曾兆延&徐坤隆,國際環境犯罪問題初探,警學叢刊,第36卷第4期,2006年1月2日,頁253-269。游乾賜、黃永璋,兩岸間海上犯罪防制之探討,中央警察大學國境警察學系研討會論文集,2002,頁180。
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暨相關野i辦法(修訂8版),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編印,2004年7月。
簡建章,偷越國境罪若干基本問題之研究,國境警察學報,創刊號,2002年10月,頁159-182。
簡建章,入出國身份確認措施相關法律問題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國境警察學系研討會論文集,2002年,頁169~171。
邊子光,兩岸偷渡問題之研究,桃園:中央警官學校,1994年8月。
席代麟、翁宗堯,金門地區走私偷渡問題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警學叢刊,p.246,2003年9月。曹振忠,海峽兩岸跨境組織犯罪之研究—以人蛇集團仲介偷渡為例,中央警察大學行政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5月。葉虹均,大陸女性偷渡來台成因及賣淫模式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刑事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6月。蔣志坤,兩岸人蛇集團成因、組織架構及偷渡模式之研究,國立臺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1月。網路資源
內政部警政署入出境管理局,http://www.immigration.gov.tw,last access 2005.8.30。
2005年度人口販運問題報告,2005年6月3日美國國務院監督與打擊人口販運辦公事發布之新聞稿,last access 2006.4.1引自http://usinfo.state.gov/mgck/。
朱蓓蕾,兩岸共同打擊犯罪之議題與建議,2005年3月29日國政研究報告,http://www.npf.org.tw,last access 2006.2.6。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大陸情勢—經濟層面,2006年4月份分析報告,http://www.mac.gov.tw/big5/cnrpt/950402.pdf,last access 2006.5.26。
http://www.epochtimes.com.tw 大紀元e報,last Access 2005.4.21.
http://www.immigration.gov.tw/immigration,last Access 2005.9.8.
People Smuggling, http ://www.interpol.int/default.asp,last access 2006.4.10.
Trafficking in Human Beings, http://www.unodc.org/unodc/en/trafficking_human_beings.html,last access 2006.4.10.
http://www.enquirer.com/editions/2004/10/19loc_loclhotspot.html,last access 2004.12.12.
Crime Reduction Toolkits:What is a hot spot? http://www.crimereduction.gov.uk/toolkits/fa0102.htm,last access 2004.12.12.
Global Programme Against Trafficking in Human Beings:Rapid Assessment: Human Smuggling and Trafficking from the Philippines, prepared by UNICRI and AIC, 1999. http://www.unodc.org,last access 2005.5.1.
英文部分
AHMET İÇDUYGU. Transborder Crime between Turkey and Greece: Human Smuggling and its Regional Consequences, published by Southeast European and Black Sea Studies. Vol. 4, No. 2, May 2004, pp. 294–314.
A. John, J.D. Deborah, V. H. Sarah.,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Human Smugglers. published by U.S Department of Justice Office of Justice Programs, 2004.
Annual Activity Report 2004,published by Interpol General Secretarlat, 2005.
Clarke R.V., Perkins Elizabeth, Smith Jr. D.J. Explanining Repeat Residential Burglaries: An Analysis of Property Stolen, Crime Prevention Studies, volume 12, pp.119-132.
Cleo J.Kung, Supporting The Snakeheads:Human Smuggling From China and The 1996 Amendment to The U.S. Statutory Definition of “Refugee”.The Journal of Criminal Law &Criminology, Vol.90 No4 , 2001, pp1271-1316.
Fiona David, Human Smuggling and Trafficking:An overview of the response at the Federal level, published by the Australian Institude of Criminology, 2000.
Fact Sheet, Distinctions Between Human Smuggling and Human Trafficking,published by The Human Smuggling And Trafficking Center, 2005.
Farrel G.&Pease K., Reapet Victimization, Crime Prevention Studies, Volume 12, 2001.
John Salt. Trafficking and Human Smuggling: A European Perspective,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Special Issue, published by Blackwell Publisher Ltd., 2000/1.
Kleemans E.R., Repeat Burglary Victimization:Results of Empirical Research in The Netherlands, Crime Prevention Studies, volume 12, pp.53-68.
Rebecca Tailby. Organised Crime and People Smuggling/Trafficking to Australia. Trends&Issues in crime and criminal justice. Australia Institute of Criminology, 2001.
S.John. Trafficking and human smuggling:A Europen perspective, published by Plackwell Publishers Ltd,2000. Victims of Trafficking and Violence Protection Act of 2000: Trafficking in Persons Report,published by U.S. Department of State, 2005.
Sheldon Zhang&Ko-lin Chin,Enter The Dragon: Inside Chinese Human Smuggling Organizations.Criminology, Vol.40 No4, 2002.
Trafficking in Persons: USAID’s Response. U.S. Agency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Office of Women in Development, 2004.
W. Debra. Kids, Prosecutors, and Domestic Violence,published by U.S Department of Justice Office of Justice Programs, 2002.
Wang. Yumin R. Human Smuggling Illegal Chinese Immigrants and Crimes—An Examination of the American Experience, Tamkang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Vol.8 No1, 20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