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2)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21 03:4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李香瑩
研究生(外文):Hsiang-Ying Lee
論文名稱:政府特種基金績效衡量及價值創造之研究-以虎頭埤風景區管理所公共造產基金為例
指導教授:黃德舜黃德舜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Te - Shun Hua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中正大學
系所名稱:企業管理所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企業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03
中文關鍵詞:價值基礎管理模式經濟附加價值平衡計分卡政府特種基金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
  • 點閱點閱:106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論文名稱:政府特種基金績效衡量及價值創造之研究-以虎頭埤風景區管理所公共造產基金為例
校(院)所別: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
畢業時間及提要:九十四學年度第一學期碩士學位論文提要
研究生:李香瑩
指導教授:黃德舜
關鍵字:政府特種基金、平衡計分卡、經濟附加價值、價值基礎管理模式
論文提要:
隨著政府職能日益擴大,致使公共支出急遽增加,各級地方政府卻因法令與經濟景氣的影響,其稅收不增反減,多仰賴上級補助款支應,導致政府赤字急遽地增加,財政狀況日益窘困。為因應日益增加之財政負擔,各級政府莫不亟力於開拓財源,在現有財源中,將資源有效運用,以提昇政府行政效率與公共服務品質。而各級地方政府機關皆期陶z過特種基金之設置,於達成法令與政策任務之前題下,可將資源有效運用,提高經營績效、創造盈餘以充裕庫收。
依我國中央政府特種基金管理準則第17條規定略以:「各特種基金因情勢變更,或執行績效不彰,…應裁撤之。」因此,本研究採公共造產基金個案研究方式,藉由政府特種基金績效之評估衡量,俾便瞭解如何創造政府特種基金績效與價值,以提供該基金主管機關對特種基金存續之參考。文中探討政府特種基金之經濟與社會價值;並以經濟附加價值為基礎,運用平衡計分卡的觀點,規劃價值基礎管理模式的制度之設計,以使政府特種基金創造價值永續經營。
本研究結論如下:
一、 分析虎頭埤風景區管理所公共造產基金2001年至2004年的經濟附加價值的變化,發現其由負值逐漸改善,至2004年創造超額利潤。
二、 運用問卷調查公共造產基金員工對創造經濟附加價值主要因素的認知,依其重要性將前十名價值動因相關變數排序為,結合在地民俗文化特色、環境及硬體設施的規劃與建設、觀光旅館興建計畫的BOT、網站及宣傳摺頁的行銷推廣、主管機關計畫型補助、套裝旅遊行程的推廣、部份服務委外經營、節慶或活動的配合、軟體系統之建立、觀光旅館的興建、休閒遊憩設施之投資及生態渡假園區之定位等。
三、 公共造產基金價值基礎管理制度應用之對策:
(一) 實施平衡計分卡作為價值導向策略管理工具,並成立推行專案小組,以使策略及績效管理制度更加明確與完整、預算編製更能配合策略目標。
(二) 以經濟附加價值追求公共造產基金價值創造之目標,而以平衡計分卡精神制訂績效衡量指標則可衡量策略及目標被有效執行;而績效指標的權重代表指標在評價中的相對重要程度,故於設計過程中,先進行內部討論後,再依其對部門績效目標的貢獻程度排序,訂定出所有績效指標的權重,俾利計算目標達成率。
(三) 透過教育訓練與宣導讓員工明確瞭解經濟附加價值價值創造的概念、績效指標如何訂定以及達成後對價值創造的影響、組織決策如何與價值創造相結合,以及對於員工的薪酬提高之影響…等等。並需建立一套雙向溝通機制,就實施經濟附加價值的成果,持續蒐集員工的意見及提出改進的方向與回應。
(四) 透過獎勵制度與績效衡量指標達成率的聯結,將可使激勵效果更合理化;而該公共造產基金之薪酬支領受行政規則之限制,其獎金之發放亦須奉准有案者為限。因此,推行以經濟附加價值為中心的價值基礎管理模式前,應提報具體且完整的專案計畫書爭取主管機關之支持,並專案送行政院人事行政局核定,以使獎酬計畫能與績效管理制度密切結合,落實價值基礎管理,期以為公共造產基金創造長期價值、充裕縣庫財源。
目  錄
謝 辭 I
中文摘要 II
目  錄 IV
圖 目 錄 V
表 目 錄 V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研究範圍及流程 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4
第一節 政府特種基金現況探討 4
第二節 政府特種基金績效衡量指標 10
第三節 經濟價值與社會價值之探討 19
第四節 價值基礎管理模式探討 30
第三章 研究設計 43
第一節 研究架構 43
第二節 個案研究方法 43
第三節 變數之操作性定義與衡量 44
第四節 問卷設計 48
第四章 虎頭埤風景區管理所公共造產基金概況及績效分析 50
第一節 公共造產基金簡介與現況 50
第二節 經濟附加價值分析 60
第五章 公共造產基金價值基礎管理模式之應用 64
第一節 問卷調查結果分析 64
第二節 價值動因分析 68
第三節 價值基礎管理模式之應用 70
第四節 價值基礎管理模式應用之問題分析及對策 78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81
第一節 研究結論 81
第二節 研究貢獻 84
第三節 研究建議 84
【參考文獻】 85
一、中文部份: 85
二、英文部份: 87
三、網站部份: 88
附件一:虎頭埤風景區管理所價值創造指標之調查問卷 89
附件二:中央政府特種基金管理準則 91
附件三:公共造產基金收支保管及運用辦法 94
一、中文部份:
于泳泓譯(2002),Niven, Paul R.原著,平衡計分卡最佳實務-按部就班,成札氻J,臺北:商周出版。
行政院(1999),中央政府特種基金管理準則,台八十八孝授字第一三二三九號令修正發布。
行政院(2002),中央政府非營業特種基金存續原則,院授主孝三字第091008774號函發布。
行政院(2004),中央政府附屬單位預算執行要點,院授主孝字第093007877A號函修正。
行政院(2004),縣(市)附屬單位預算執行要點,院授主實一字第0930008024號函訂定。
行政院(2005),中華民國九十五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附屬單位預算編製辦法,院授主孝字第0940002852A號令訂定發布。
行政院(2005),中華民國九十五年度各縣(市)地方政府總預算附屬單位預算編製要點,院授主實一字第09400005975號函訂定。
行政院(2000),公共造產基金收支保管及運用辦法,臺八十九孝授四字第一四二一三號令訂定發布全文十七條。
行政院主計處(2005),政府會計準則公報第一號,處會字第0940007965號函發布。
朱道凱譯(2003),Kaplan, R.S. and D.P. Norton原著, 平衡計分卡-資訊時代的策略管理工具,臺北:臉譜出版。
吳安妮(2004),「平衡計分卡在公務機關實施之探討」,收錄於政府績效評估,臺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頁120-122。
吳淑華譯(2001),Jackson, S.E. and R.S. Sxhuler原著,人力資源管理-合作的觀點,臺中:滄海書局。
李樹楷(2003),「提高政府特種基金管理績效之變數研究-以政府作業基金為例」,國立臺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嘉誠(2004),「公部門績效評估技術與指標建立」,國家政策季刊,第3卷第2期。
陳正平等譯(2004),Kaplan, R.S.and D. P. Norton原著,策略地圖:串聯組織策略從形成到徹底實施的動態管理工具,臺北:臉譜出版。
陳妙虹、余慕薌譯(2003),Eleanor Bloxham原著,EVM經濟附加價值管理,臺北: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
孫德修(1999),從人才到人財-人力資源管理實戰手冊,臺北:中衛發展中心。
陶鴻文(2004),「經濟附加價值(EVA)、現金附加價值(CVA)與股票報酬關聯性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定遠譯(2000), Ehrbar, Al原著, 經濟附加價值EVA入門全書,臺北:商周出版社。
黃德舜(1998),企業財務分析-企業價值的創造及評估,臺北:華泰文化事業公司。
黃德舜(2003),「非營利組織的財務觀念:公益創投」,研考雙月刊,第27卷第6期。
黃德舜(2006),非營利事業財務管理,臺北:鼎茂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黃德舜、邱義興(2003),「非營利組織資金成本與價值基礎管理關係之研究」,非營利組織學會學刊,第2期。
審計部臺灣省臺南縣審計室(2005),中華民國九十三年度臺南縣總決算附屬單位決算及綜計表審核報告,審計部臺灣省臺南縣審計室編印。
楊健源(2003),「信用評等與企業價值關係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麗郁(2003),「EVA運用在財團法人附屬福利機構經營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總統府(2002),預算法,總統華總一義字第09100243530號令修正公布第88條條文。
蔡昭珍(2004),「價值基礎管理模式應用之研究-以AC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為例」,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英文部份:
Cleverley, W. O. and R. K. Harvey(1993), “Economic Value-A Framework for Health Care Executive Compensation,” Hospital and Health Services Administration, vol.38, no.2, pp.215-228.
Condon, J. and J. Goldstein(1998), “Value Based Management-The Only Way to Management for Value,” Accountancy Ireland, Vol.30, Iss.5, pp.10.
Ehrbar, A1(1998), EVA: The Real Key to Creating Wealth, New York: John Wiley and Sons, Inc..
Emerson, J. and J. Wachowicz and S. Chun (2000), Social Return on Investment: Exploring Aspects of Value Creation in the Nonprofit Sector, San Francisco:The Reberts Foundation.
Gapenski, Louis C.(1996), “Using MVA and EVA to Measure Financial Performance,” Healthcare Financial Management, Vol.50, no.3, pp.56-59.
Kaplan, R. S. and D. P. Norton(1996), The Balanced Scorecard:Translating Strategy into Action,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Kaplan, R. S. and D. P. Norton(2000), The Strategy-Focused Organization: How Balanced Scorecard Companies Thrive in the New Business Environment,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Kaplan, R. S. and D. P. Norton(2002), The Strategy-Focused Organization: How Balanced Scorecard Companies Thrive in the New Business Environment,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Kaplan, R. S. and D. P. Norton(2003), Strategy Maps: Converting Intangible Assets into Tangible Outcomes,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Knight, James A.(1998), Value Based Management:Developing 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Creating Shareholder value, New York: McGraw-Hill.
Lehn, K. and A. K. Makhija(1996)“EVA and MVA:As Performance Measures and Signals for Strategic Change,” Strategy and Leadership, Vol.24,(May/June), Iss.3, pp.34-38.
Mook, L., J. Sousa, S. Elgie and J. Quarter(2005), ”Accounting for the Value of Volunteer Contributions,” Nonprofit Management and Leadership, Vol.15, no.4, pp.401-415.
Morin﹐R. A. and S. L. Jarrel(2001), Driving Shareholder
Value: Value-Building Techniques for Creating Shareholder Value, New York: McGraw-Hill.
Niven, Paul R.(2002), Balanced Scorecard Step-by-Step: Maximizing Performance and Maintaining Results, New York: John Wiley and Sons, Inc..
Niven, Paul R.(2003), Balanced Scorecard Step-by-Step for Government and Nonprofit Agencies, New Jersey: John Wiley and Sons, Inc..
Quarter, J. and B. J. Richmond(2001), “Accounting for Social Value in Nonprofits and For-Profits,” Nonprofit Management and Leadership, Vol.12, no.1, pp.75-85.
Quarter, J. and L. Mook and B. J. Richmond(2003), What Counts: Social Accounting for Nonprofits and Cooperatives,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Quarter, J. and B. J. Richmond(2003), “Social Accounting for Nonprofits Two Models,” Nonprofit Management and Leadership, Vol.13, no.4, pp.308-324.
Shim, J. K. and G. Siegel(1997), Financial Management for Nonprofits, New York: McGraw-Hill.
Stern, Joel(1993), “Value and People Management,” Corporate Finance, Iss.104, pp.35-37.
Stewart, G. Bennett Ⅲ(1990), The Quest for Value: a Guide for Senior Managers, New York: Harper Business.
Yin, Robert K.(1994), Case Study Research : Design and Methods, California: Sage Publication, 2nded, pp.6.
Young, S. D. and S. F. O’Byrne(2001), EVA® and Value-Based Management: A Practical Guide to Implementation, New York:McGraw-Hill.

三、網站部份:
審計部(2005),93年度中央政府總決算審核報告(含附屬單位決算及綜計表),2005/11/03,http://www.audit.gov.tw/。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