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600:1f28:365:80b0:2119:b261:d24c:ce10)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21 08:0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朱美冠
研究生(外文):Mei-Kuan Chu
論文名稱:做個好父母?非自願個案接受強制性親職教育輔導政策之施行與反省
論文名稱(外文):
指導教授:王國羽王國羽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中正大學
系所名稱:社會福利所
學門:社會服務學門
學類:社會工作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21
中文關鍵詞:施虐父母非自願性之案主強制性親職教育國家介入
外文關鍵詞: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3
  • 點閱點閱:415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525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8
1993年修訂「兒童福利法」相關條文,當年修法最大的改變為建構兒童保護網絡,兒童保護工作不再只是著重兒童的安置、輔導、治療等處遇,對於施虐者及原生家庭也須要進行輔導,讓兒童可以早日回到正常的原生家庭,以防止虐待及疏忽事件再發生。修法時亦依據研究作為依據,在修法中增加提供施虐者「親職教育輔導」的相關規定,以落實公權力積極介入家庭及預防兒童及少年受虐的決心。本文以研究我國目前各種相關福利法規所訂定「強制性親職教育輔導」的實施成效,研究者採用政策分析模式比較不同體制下的強制性親職教育輔導實施的困境。
強制性親職教育政策的制定及推動迄今已近十三年,我國兒童及少年保護工作中施虐父母的輔導架構更因此部法案而深受影響。美國學者Gilbert(2002)曾針對社會福利政策,提出政策分析的模型,本研究採用其所提出的「表現研究」做為分析的架構,採取深度訪談方法進行資料蒐集,本研究以三個縣市政府及受託單位的承辦該項業務的九位社政人員為研究對象,了解社政人員在實施強制性親職教育輔導的經驗,並了解社政人員對強制性親職教育輔導的實施看法與評價,再進一步分析強制性親職教育輔導的輔導成效。
研究發現親職教育雖然是兒童及少年保護工作中對施虐父母重要的輔導策略,雖然訂在法律內容強制執行不見得會產生輔導成效,施虐父母的不當管教行為,即使透過強制性親職教育的輔導措施介入,並不會讓施虐父母的親職教養行為得到改變的成效。因此,研究發現指出強制性親職教育輔導,實施結果無法達到當初立法的假設。根據研究的發現及討論,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一、立法層面:將親職教育處遇視為社工員的家庭處遇策略之一(第43條),而非罰責(第65條)。二、政策層面:以中央政府訂定裁定的標準及不同輸送模式的成效評估指標、橫向整合各體系實施親職教育、推動國中小學親職教育的課程學習;以地方政府依個案比例編列親職教育預算、並與受託機構發展穩定的委託關係。三、實務層面:發展多元及符合施虐父母的服務輸送方式、政府社工需具有個案管理能力及受託機構親職社工應具有對處理非自願性案主輔導的理論及技巧能力、及親職教育的基本知識及技巧。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我國親職教育輔導政策的立法現況 ………………………………6
第三節 我國執行強制性親職教育輔導的現況 ……………………………15
第四節 研究目的、問題與相關名詞定義 …………………………………2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27
第一節 親職教育之概念 ……………………………………………………27
第二節 強制性親職教育輔導的本質與相關研究 …………………………30
第三節 政策分析架構 ……………………………………………………39
第三章 研究方法 …………………………………………………………………49
第一節 分析架構與研究方法 ……………………………………………49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受訪者基本資料 ………………………………………52
第三節 蒐集資料過程與研究者角色 ……………………………………58
第四節 資料分析 ……………………………………………………………61
第四章 親職教育輔導執行現況分析 ……………………………………………67
第一節 服務配置對象 ………………………………………………………67
第二節 服務輸送模式 ………………………………………………………74
 第三節 服務成效評估 ………………………………………………………80
第五章 親職教育輔導執行成效的探討 …………………………………………89
  第一節 財源配置的基礎 ……………………………………………………89
  第二節 親職教育輔導實施授權方式與執行途徑 …………………………94
 第三節 強制性親職教育輔導的立法與執行成效 ………………………100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05
第一節 研究結論與發現 …………………………………………………105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建議 …………………………………………………110
參考文獻 …………………………………………………………………………114
附件一 ……………………………………………………………………………117
附件二 ……………………………………………………………………………118
附件三 ……………………………………………………………………………120
參考文獻
一、參考網站(址)
內政部兒童局http://www.cbi.gov.tw(2006/05)
內政部統計資訊服務網http://www.moi.gov.tw(2006/05)
立法院國會圖書館http:// www.npl.ly.gov.tw(2004/05)
台北市政府http://www.taipei.gov.tw(2005/11)
台中縣政府http://www.taichung.gov.tw(2005/11)
彰化縣政府http://www.chcg.gov.tw(2005/11)
二、中文文獻
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2005)《九十四年度年報》,台中:財團法人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王 行(2002)《家族歷史與心理治療─家庭重塑實務篇》,台北:心理
王 行、莫藜藜等(2003)《台灣地區兒保工作中實施「強制性親職教育輔導」執行結果與樣態分析之研究》,內政部兒童局補助計畫,中華單親家庭互助協會
王 行(2004)《兒少保護中「強制性親職教育輔導」實施方式的行動研究:從「非自願性案主」觀點介入》,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東吳大學社會工作(所)
王 行(2004)《親職暴力處遇:介入與省思》,台北:心理
尹業珍(1994)《施虐父母與非施虐父母的童年經驗、社會支持、親職壓力與兒童虐待之相關研究》,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仕杰(2002)《兒童保護的理念與政策分析:保障侵權與兒童之分析》,中正大學社會福利所碩士論文
李宗派(1993)《社會工作辭典》,台北:中華民國社區發展研究訓練中心
余漢儀(1995)《兒童虐待─現象檢視與問題反省》,台北:巨流
余漢儀(1998)〈兒保過程中社工決策〉,《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第28期,Pp.81-116
兒童少年保護工作手冊(2000)。財團法人中華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內政部兒童局發行
林家興(1997)《親職教育的原理與實務》,台北:心理
林惠娟(2001)《我為什麼來上課?!─影響案主接受親職教育輔導因素之探討》,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倩華(2004)《施虐母親參予強制性親職團體後親職經驗之追蹤研究:以財團法人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台中市分事務所》,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芝儀、李奉儒譯(1998) 《質的評鑑與研究》,台北:桂冠
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翁毓秀(1995)〈諮商中抗拒的處理〉,《諮商季刊》,第34期,Pp.54-59
張旭政(2002)《論國家介入親權行使之法理基礎與界線》,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麥{高(1986)〈社會工作員對案主抗拒之認識〉,《輔仁學致管理學院》,第18期,Pp.441-456
黃德祥(1997)《親職教育》,台北,偉華
曾端真(1993)《親職教育模式與方案》,台北:天馬
馮 燕等(1992)《兒童福利法執行成效之評估》,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委託研究
馮 燕等(1995)《兒童保護工作中「施虐者輔導方案」研究》,台北,中華兒童福利聯盟基金會
馮 燕等(2003)《兒童及少年福利法修法重點與方向》,台北:少年法院研習手冊
黃鶯珠、黃鈴蘭等(2004)《創造三贏的親職教育》,台北:心理
溫文慧(1992)《強制性輔導之案主受輔態度研究─以受保護管束少年為例》,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美淑(1995)《虐待兒童父母壓力源與壓力因應分析》,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邦富(2000)《我國兒童保護工作》,兒童保護實務工作研討會論文集,3-11。台中:家扶基金會
彭懷真、翁慧圓等(1994)《落實兒童福利法—兒童少年成長性親職(輔導)教育研究方案》,台灣省政府社會處,中華民國幸福家庭促進協會
賴月蜜(2003)〈兒童及少年福利法合併修法之歷程與爭議─民間團體修法之經驗〉,《社區發展季刊》,第103期,Pp.50-65
顏碧慧(1996)《施虐婦母親職團體之執行暨評估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闕漢中、鄭麗珍(1996)《強制性親職教育輔導模式之研究與評估》,台北:內政部
三、英文文獻
Alvy﹐K.T.(1994)Patent Training Today.CICC
Gaudin﹐James M.& Kurtz﹐David P.(1985)“Parenting Skills Training for Child Abuse”,Journal of Group Psychotherapy:Psychodrama and Societnetry,38(1),Pp.35-54
Gilbert Neil& Terrell Paul(2002) Dimensions of Social Welfare Policy
Lincolo,Y.S.&Guba,E.G.(1989).Naturalistic inquiry.Newbury Park,CA: Sage.
Rooney, Ronald H.(1988)Socialization Strategies for Involuntary Clients Social Casework:The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Social Work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